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立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立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潘鹰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群里的各位师友上午好,我来向大家第二次汇报王阳明先生的《示弟立志说》的学习心得,欢迎各位随时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

上一讲先生强调了立志,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定义了圣人的标准,提供了学习圣贤经典的成圣之方。

夫所谓考诸古训者,圣贤垂训,莫非教人去人欲而存天理之方,若《五经》、《四书》是已。

我所强调的考证于古训的意思就是:圣贤谆谆教诲,无不是教人去私欲而存天理的方法,比如五经和四书就是。

吾惟欲去吾之人欲,存吾之天理,而不得其方,是以求之于此。则其展卷之际,真如饥者之于食,求饱而已;病者之于药,求愈而已;暗者之于灯,求照而已;跛者之于杖,求行而已。曾有徒事记诵讲说,以资口耳之弊哉!

我真心想要去除我的私欲,存养我的天理,却找不到方法,所以在此寻求,那么打开书本的时候,就象肚子饿的人想要吃饭一样,迫切地想吃个饱;就象得病的人需要药一样,迫切地想得到痊愈;就象处于黑暗中的人需要灯一样,一心追求光明;就象坡脚的人需要拐仗一样,只想企求行走。(求道之人一心想存养天理去人欲)哪里还会有依靠记忆背诵的讲述解说,将义理流于口耳这样的弊病呢。

先生这一段提醒我们,学习圣人之道,关键是要学存天理,去人欲的修行方法,“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如果我们没有让自己觉悟的极度渴望,没有对成圣成贤的执着追求,必然会止步于口耳之学。

入于脑,则流于口耳;入于心,则显于行动。方法是用来践行的,不是用来讨论辨析的;境界是用来印证的,不是用来指责和炫耀的。

夫立志亦不易矣。孔子,圣人也,犹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者,志立也。虽至于“不逾矩”,亦志之不逾矩也,志岂可易而视哉?

立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子是圣人,仍然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而立”。此处的“立”,指的就是“立志”。尽管最后达到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也是指志向未曾有所偏离,立志这件事,怎么可以等闲视之呢?

先生用孔圣人的话来举例,说明立志并不是一件简单和容易的事。说它不简单,是因为志向不会凭空而来,孔圣人也是经过了十五年的学习,有了人生的觉醒,才最后确立的志向;说它不容易,是因为志向一旦确立,这便是一条不归路,不能回头,不能偏离轨道,无论多少艰难险阻都不能放弃,需要我们用一生来执着追求。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这一段先生把“志向”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志向是一个人“气的统帅”。

志向,是气的统帅,人的性命,树木的根,水的源头。源头不疏通则流水便会止息,树根不培植则树木就会枯萎,性命不接续则人就会死亡,志向不确立则神气昏昧。

何为“气”呢?一个人生命的维持,除了我们肉眼和仪器可以看到的各类器官运转,还有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能量”,是我们的生命力,这个“能量”体现在我们身上就是“气”。我们常常用“精气神”来形容它,气足的人便表现出精力旺盛,譬如两三岁的婴儿,似乎永远不知疲惫;气短之人便呈现出精神萎靡,就像吸毒的烟鬼,呵欠连天,昏昏终日。

先生说,这个“气”的统帅就是志向,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生举的例子已经讲得很清楚,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没有生命迹象的尸体,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枯萎和干涸是迟早的事。没有成圣成贤的志向的人,便会天理不明,受私欲所捆绑,终日奔波在名利场,为一点点利益而患得患失,得之狂妄,失之沮丧;反观有志之士,一生以服务为目的,为利益众生而不遗余力,自己虽清心寡欲,却容光焕发,宁静而安详。先生之所以对“立志”如此看重,原因就在于此。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正目而视之,无他见也;倾耳而听之,无他闻也。如猫捕鼠,如鸡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结,而不复知有其他,然后此志常立,神气精明,义理昭著。

所以说,君子学为圣人之道,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为头等大事。恭敬地睁眼去看,见不到其它事物;恭敬地倾耳去听,听不到其它的声音。就像猫捕老鼠,就像母鸡孵蛋,精神心思高度集中,身心融合凝聚在一起,而不再知道有其他外诱的存在,如此才能将此志向常立不失,才能神气精明,义理明白显著。

一有私欲,即便知觉,自然容住不得矣。故凡一毫私欲之萌,只责此志不立,即私欲便退;听一毫客气之动,只责此志不立,即客气便消除。或怠心生,责此志,即不怠;忽心生,责此志,即不忽;懆心生,责此志,即不懆;妒心生,责此志,即不妒;忿心生,责此志,即不忿;贪心生,责此志,即不贪;傲心生,责此志,即不傲;吝心生,责此志,即不吝。

一有私欲便能觉知,自然不会容它存在。如此凡是有一丝一毫私欲萌发,就责备自己志向不立,这样私欲便退去;听到一丝一毫习气萌动,就责备自己志向不立,习气便消除。

或者生出了怠惰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怠惰;

生出了轻忽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轻忽;

生出了焦懆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焦懆;

生出了嫉妒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嫉妒;

生出了愤怒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愤怒;

生出了贪婪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贪婪;

生出了骄傲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骄傲;

生出了吝啬的心,责备自己志向不立,心便不再吝啬;

盖无一息而非立志责志之时,无一事而非立志责志之地。故责志之功,其于去人欲,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阳一出而魍魉潜消也。

这样没有一刻不是在责求自已的志向,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在责求自已的志向。如此责求志向的功夫,就是在去私欲,有如烈火烧毫毛,太阳一出鬼怪悄然消失一样。

先生将“立志”作为致良知的头等功夫,一遇私欲习气,便责求志向,志向一明,习气顿消。

“责志之功”怎么责?每逢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圣人此时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如果我不按照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做,还谈何立志呢?

既然志向可有可无,这圣人之学还有必要学吗?

那些往日的承诺就这样自己吞回去吗?

以后还好意思在学友面前口沫横飞地谈什么圣人之道吗?

到底是做一个真君子呢,还是做一个伪圣人呢?

你就忍心将之前的努力就这样付之东流吗?

阳明先生龙场悟道,问自己的就是这个问题:“圣人于此又当如何?”答案很明确:“亦然”。所以说,先生悟到的就是:我们和圣人拥有同样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把持住这个能力,便是在成圣的道路上。

今天先汇报到这里,谢谢各位的陪伴与聆听.

此为潘鹰专栏的第6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传习录》20151020
王阳明:怎么与情绪和平共处?修心的难点与好处是什么?
何为“人欲”
当仁不让,当之无愧 | 阳明心学经典解读
常顺有话如是说:王阳明与立志
王阳明是怎么走向成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