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洛酮的合理用药
userphoto

2023.06.02 黑龙江

关注

国内批准适应症

口服给药

用于急性酒精中毒,限于步态不稳定、话多、不连贯、欣快、共济失调、感知迟钝、困倦、嗜睡,但不伴有昏迷及生命体征改变的急性酒精中毒的酩酊状态。

注射给药

本品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

1. 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

2. 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3. 解救急性乙醇中毒。

4. 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

国内常规剂量

口服给药

片剂:舌下含服。一次 0.4~0.8 mg(1~2 片),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用药。

注射给药

注射剂:因本品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应用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是否需多次给药。本品可静脉输注、注射或肌内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起效最快,适合在急诊时使用。因为某些阿片类物质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本品,所以,应对患者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予本品。

静脉输注静脉输注本品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把 2 mg 本品加入 500 mL 的以上任何一种液体中,使浓度达到 0.004 mg/mL,混合液应在 24 小时内使用,超过 24 小时未使用的剩余混合液必须丢弃。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成人使用阿片类药物过量:首次可静脉注射本品 0.4 mg~2 mg,如果未获得呼吸功能的理想的对抗和改善作用,可隔 2~3 分钟重复注射给药。如果给 10 mg 后还未见反应,就应考虑此诊断问题。如果不能静脉给药,可肌内给药。

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效应:部分纠正在手术中使用阿片类药物后的阿片抑制效应,通常较小剂量本品即有效。本品给药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来确定。首次纠正呼吸抑制时,应每隔 2~3 分钟,静脉注射 0.1 mg~0.2 mg,直至产生理想的效果,即有通畅的呼吸和清醒度,无明显疼痛和不适。

本品大于必需剂量时可明显逆转痛觉缺失和升高血压。同样,逆转太快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或循环负担增加。1~2 小时时间间隔内需要重复给予本品的量取决于最后一次使用的阿片类药物的剂量、给药类型(短作用型还是长作用型)与间隔时间。

重度乙醇中毒:0.8 mg~1.2 mg,一小时后重复给药 0.4 mg~0.8 mg。

给药说明

给药相关说明

1. 纳洛酮可以静脉内,肌肉内或皮下给药。最迅速的起效是通过静脉内给药,建议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2. 静脉输液:可将纳洛酮稀释在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输注。在 500 mL 的任何一种溶液中添加 2 mg 的纳洛酮可提供 0.004 mg / mL 的浓度。混合物应在 24 h 内使用。24 h 后,必须丢弃剩余的未使用的混合物。给药速率应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3. 纳洛酮不得与含有亚硫酸氢盐,偏亚硫酸氢盐,长链或高分子量阴离子或任何具有碱性 pH 值的溶液混合。除非首先确定其对溶液化学和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否则不得将任何药物或化学试剂添加到纳洛酮中。

4. 在溶液和容器允许的情况下,给药前应目视检查肠胃外药品是否存在颗粒物和变色。

重要提示

孤儿药指定:局部用药,用于治疗蕈样霉菌病引起的瘙痒。

贮藏

储存在 25℃:允许在 15-30℃ 的范围内波动。避光。存放在纸箱中,直到用完为止。

特殊人群用药

妊娠分级:C 级。

哺乳分级:L3 级。

药物警戒

纳洛酮:FDA 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的相关风险警示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身体症状:身体疼痛、发烧、流汗、流鼻涕、打喷嚏、竖毛、打哈欠、虚弱、发抖

神经系统:神经质、躁动不安

胃肠道系统:腹泻、恶心或呕吐、腹部绞痛

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心动过速

急性戒断综合症:身体疼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烧、流鼻涕、打喷嚏、除毛发、出汗、打哈欠、恶心或呕吐、神经质、躁动不安或烦躁不安、发抖或发抖、腹部绞痛、无力和血压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

其他:死亡、昏迷、肺水肿和心脏骤停

禁忌证

禁用于已知对盐酸纳洛酮或任何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1、反复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的风险:

大多数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可能超过纳洛酮自动注射的持续时间,导致症状初步改善后恢复呼吸和/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因此,有必要在交付首剂纳洛酮自动注射器后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保持对患者的持续监视,并在必要时再投予纳洛酮基础注射剂量。在等待紧急医疗救助时,其他支持和/或复苏措施可能会有所帮助。

2、部分激动剂或混合激动剂/拮抗剂的功效有限的风险:

部分激动剂或混合激动剂/拮抗剂(如丁丙诺啡和喷他佐辛)可逆转呼吸抑制,可能并不完全。可能需要大剂量或重复剂量的纳洛酮盐酸盐来拮抗丁丙诺啡,因为后者的结合速度慢,随后从阿片样物质受体中缓慢解离,因此其作用时间长。丁丙诺啡拮抗作用的特征是逐渐开始出现逆转作用,并减少正常情况下延长的呼吸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

3、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戒断:

对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患者使用纳洛酮注射剂可能会导致急性戒断综合症,其特征是以下体征和症状:身体疼痛,腹泻,心动过速,发烧,流鼻涕,打喷嚏,除毛发,出汗,打哈欠,恶心或呕吐,神经质,躁动不安或烦躁不安,发抖或发抖,腹部绞痛,无力和血压升高。

在新生儿中,如果不及时识别和正确治疗,阿片类药物戒断可能会危及生命,并且可能包括以下体征和症状:抽搐,过度哭泣和反射亢进。监测患者阿片类药物戒断的症状和体征。

术后使用盐酸纳洛酮突然使阿片类药物抑郁症逆转,可能导致恶心,呕吐,出汗,颤抖,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癫痫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律颤动,肺水肿和心脏骤停。据报道,死亡,昏迷和脑病是这些事件的后遗症。这些事件主要发生在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接受其他可能具有类似不良心血管作用的药物的患者中。尽管尚未建立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在使用盐酸纳洛酮后,应监测患有既往心脏病的患者或已接受药物治疗的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可能对心血管造成不良影响的患者,在适当的医疗机构中肺水肿。有人提出,与使用盐酸纳洛酮相关的肺水肿的发病机制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相似,即,中央介导的大量儿茶酚胺反应导致血液量急剧转移到肺血管床中,导致静水压升高。

药物监控

1. 本品应慎用于已知或可疑的阿片类药物躯体依赖患者,包括其母亲为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新生儿。对这种病例,突然或完全逆转阿片作用可能会引起急性戒断综合症。

2. 由于某些阿片类药物的作用时间长于纳洛酮,因此应该对使用本品效果很好的患者进行持续监护,必要时应重复给药。

3. 本品对非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和左丙氧芬引起的急性毒性的控制无效。只能部分逆转部分性激动剂或混合激动剂/拮抗剂(如丁丙诺啡和喷他佐辛)引起的呼吸抑制,或需要加大纳洛酮的用量。果不能完全响应,在临床上需要用机械辅助治疗呼吸抑制。

4. 在术后突然逆转阿片类抑制可能引起恶心、呕吐、出汗、发抖、心悸亢进、血压升高、癫痫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纤颤、肺水肿以及心脏停搏,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术后患者使用本品过量可能逆转痛觉缺失并引起患者激动。

5. 有心血管疾病史,或接受其它有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低血压、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肺水肿)的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慎重用本品。

6. 应用纳洛酮拮抗大剂量麻醉镇痛药后,由于痛觉恢复,可产生高度兴奋。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失常,甚至肺水肿和心室颤动。

7. 由于此药作用持续时间短,用药起作用后,一旦其作用消失,可使患者再度陷入昏睡和呼吸抑制。用药需注意维持药效。

8. 伴有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衰竭患者应慎用本品。

药物过量

过量表现

成人患者

在一项小型试验中,志愿者接受 24 mg/70 kg 药物的治疗未出现毒性。

在另一项试验中,36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接受了 4 mg/kg(10 mg/m2/min)纳洛酮的治疗,随后剂量改为 2 mg/kg/hr,共用药 24 小时。23 例患者在使用纳洛酮后出现了不良反应,7 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癫痫发作(2 例)、严重高血压(1 例)以及低血压和/或心搏徐缓(3 例)。

对健康志愿者给药 2 mg/kg,有报道称,出现了认知损害和行为异常包括易激惹、焦虑、压力大、多疑、悲伤、注意力不集中和厌食。此外,还报道了躯体症状包括头晕、心情沉重、出汗、恶心和胃痛,报道的行为症状维持 2-3 天。

儿科患者

地芬诺酯盐酸盐和硫酸阿托品过量的患儿最多只能使用 2.2 mg 纳洛酮。儿科报道 2-1/2 岁的患儿在治疗地芬诺酯盐酸盐和硫酸阿托品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时,不小心使用了 20 mg 纳洛酮,患儿情况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还有报道称 4-1/2 岁患儿在 12 小时内使用了 2.2 mg 纳洛酮,未出现后遗症。

过量处理

对使用本品过量的患者应进行对症治疗,并严密监护。


排版 | 阿澈
投稿 | hanxiaodan@dxy.cn


参考资料:纳洛酮合理用药. 用药助手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片类中毒时如何应用纳洛酮?
除了急性酒精中毒,纳洛酮还有哪些适应症?一文总结!
一文详解:「癌症患者镇痛」这样做才正确!
​纳洛酮的用法用量
细数2014年1
最常见的几种临床催眠药(安眠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