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手机摄影的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扰:每天看别人的作品,看自己的作品,就是不知道哪些照片是拍的好,哪些照片是拍的不好?
眼前摆着一幅手机摄影作品,如何去欣赏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去看,就能看出优劣。
一、看主题表达是否明确
每一幅作品,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它可以是一种情感,也可以是一个故事,还可以是一件事物。我们的手机拍摄。不仅是再现客观事物,更多是为了表现带有主观情绪的表达。有没有表达对于一幅作品(人物、风光、花鸟等)是至关重要的。有了表达,画面才有情感。如果说相由心生,那么图为心显。
没有主题的拍摄,那只是随手的记录。每按下快门之前,摄影师脑海中已经明确“我这张照片想表达一个怎样的故事,想向观赏者传达一种怎样的情绪”。先有构思,有了主题,才能谈得上是摄影作品。
主题:夕阳天使 作者:@梁徐斌
点评:唯美的剪影效果,暖暖的夕阳。孩子的衣服像极了天使的翅膀,整个画面给你带来浓厚的父与子(女)的温性,这就是本片的主题。
主题:热恋一夏 作者:@阴达
点评:大面积红色,蓝色的天空,跳跃的动作。所有的一切,都透露出青春的活力,热情奔放的恋人情感在画面中体现出来了。这就是画面的主题。
二、看主体内容是否突出
一幅摄影画面,往往是由主体、陪体、氛围、背景、前景等因素构成的。而在这些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主体。
所谓主体,是指画面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主体要抓人,一眼就能看清。一幅画面有主体,有陪体。要善于通过虚实,通过明暗、通过动静,通过远近,通过大小大来让主体脱颖而出,使之主次分明。画面中所有的视线引导,视觉的焦点设置都要以主体为重,其它元素都是陪衬作品。否则,你的作品就会出现主次不分,或者画面凌乱的现象。
请看下面的正例和反例:
主题:困了 作者:@李锦源
点评:低角度拍摄,避开了街道上各种杂乱的背景,适当地对远处的摩托车进行模糊处理。让画面的主体——车上睡着的老人更为突出。
反例:原图
主题:肇兴侗寨 作者:黄樱楠
点评:画面中画红圈的部分,非常吸引人物的视线,让整个画面看起来不是很简洁,而且非常杂乱。
重新修改后:
三、看画面是否形象生动
生动的画面往往更能吸引人,更能丰富画面,更有神态的变化之美。
白居易在论诗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写的《琵琶行》,就通过生动的人物刻画、强烈的爱憎抒发了对弹琵琶女子的深深同情,而让读者为之动容。感情的载体就是形象,只有形象生动了,具有了感染力,感情才有了附丽。不然就不能让观者怦然心动。
这就是为什么抓拍比摆拍更显得真实,真容易迷人。
主题:小嫱与YoYo 作者:@付嫱
人物的表情与动作与宠物的表情动作,相映成趣。
主题:古街竹马戏 作者:@陈伯伟
四、看光影巧不巧妙
摄影是用光影作画,光影是你的颜料。在摄影创作中,要充分利用好自然光线,赋予光影最佳的表现。有了光影这个魂,画面就会流光溢彩、神采焕发。
光线可以很好地刻画画面的层次和细节,也可以更丰富的体现画面的情绪。
主题:古街竹马戏 作者:@陈伯伟
主题:倒影 作者:@严学斌
五、看图像清不清晰
对焦基准是一幅摄影作品的最基本要求,如果你不是搞抽象艺术,行为艺术。如果一幅作品主体的对焦已经脱焦,糊掉了。无论你的构图和色彩有多好,也算不上一张好片子。
虽然手机作品的画质不能与单反抗衡、比肩,但拍摄清晰是必不可少的,清晰压倒一切。图像不清晰,是模糊的,无疑对于主题表达和主题突出是硬伤。有意虚化,制造朦胧另当别论。
解决画面对焦的问题,除了日常要经常练习手的稳定性以外,正确的持机姿势也有很大的关系。或者随身配置一个迷你三脚架,在拍慢门、流水、夜景时必备的器村。
主题:桥上人家 作者:@李培彬
六、看曝光准不准确?
一张曝光准确的照片,是作品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也是最基本的功夫。如果曝光过度,牺牲了细节、层次,就大大削弱了主体;如果曝光严重不足,就会使主体晦暗,看不出端倪,不仅影响美感,也让人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现在很多手机在拍摄时都可以设置曝光补偿。以iphone手机为例,画面对焦以后,长按对焦点出现“小太阳”的标识,向下滑动,则减少曝光,向上滑动,则增加曝光。
七、看构图巧不巧
构图是王道。构图也是一幅作品的核心骨架。
很多时候摄影作品拼的是构图。如果说主题的立意,体现了作者的思想,那构图体现的就是作者的眼光,眼光独到的作者,构图总是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过目难忘。所以基本的构图,如S线构图、斜线、圆形构图、三角形构图、框架构图等常规构图法则要运用娴熟,以利更好地为主体服务。
主题:假与真 作者:@陆哲喻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