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远明|| 分解问题是课题深入的关键


分解问题是课题深入的关键

最近,在幼教中心立了一项幼教课题《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研究》。之后,我来到实验幼儿园南阳路分园,与课题组的几名教师在一起研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研讨中,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对课题进行问题分解,这样才能保证课题具有深入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经过一周的观摩、思考和准备,课题组老师于前两天把所收集的问题进行整理如下:

小班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        区域游戏进行时,孩子们偏爱某一个区域。还有很多孩子每天都只去一个区游戏,不愿意参加其他区的活动。

2、        在区角前,都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但是有时候区域人员满了,孩子不愿意去其他区角。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了别的区域,但是依然很不情愿。

3、        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经常因角色分配发生争执,教师应如何合理介入指导呢?

4、        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角色意识,喜欢自己跟自己玩,很少和其他伙伴交流和交往,老师应该怎么指导?

5、        如何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丰富游戏内容,同时还不影响幼儿的主动性?(老师的主导很容易与幼儿的主体发生矛盾,教师干预过多容易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导致创造性的游戏成为老师自己自导自演的游戏。)

6、        在区域游戏时,我们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羊式,孩子随意玩,教师不敢指导也不知道从何指导。还有一种是控制式,孩子的们都是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执行,缺少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更好的发挥区域的有效性?

7、        在区域中小班孩子的社会经验跟不上。

8、        个别幼儿频繁的更换游戏材料,注意力容易分散,始终不能专心投入的操作游戏材料。老师改如何指导?

9、        美术区域常常存在孩子的时间不充裕,还没有完成创作时间就到了,很多孩子依然坚持完成。教师如何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同时不影响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活动。

10、   例如益智区,是否是材料越多越好,太多的材料会让孩子眼花缭乱,反而对一些材料失去兴趣。不能够专一的去玩某一项益智材料。同时对于那些孩子没兴趣的材料如何更好的提升它的价值?

11、   幼儿不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材料。

12、   如何提高孩子对数学益智类区域的兴趣。

13、   大部分班级的自然角区域都是老师负责的,孩子们很少有目的性的去观察发现。如何让我们身边的自然角“活”起来,发挥它的价值。

14、   小班孩子在娃娃加中,抱娃娃总是反着抱。在图书区,看书也是反着看。

16、   在小厨房区域中,小客人总是自己去拿东西,服务员总是上了一堆东西。孩子缺乏角色意识。教师该如何指导?

17、   在区域活动中,何时老师介入是比较适宜的?有的孩子玩得很好,但是偏离了你的目标。如果老师去介入,反而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玩了。

18、   在老师后期评价总结时,有的孩子游离状态,还回味在自己玩游戏的状态。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提高评价的意义。

中班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1、个别孩子无所事事。例:甜甜总是徘徊在各个区域间,最后选择图书区但还是会出现拿着书发呆,或者送了书之后不再选择书,而是坐在那里发呆。

2、个别孩子只钟情一个区域(偏区)。例:苗苗喜欢画画,每次区域活动只选择美工区。

3、区域中个别孩子不能更好的发展想象力。例:浩浩总是模仿别人作品,画画临摹别人的,建构区搭建也要和别人一样的材料。

4、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不会合作,教师该怎么指导。例:建构区中一些孩子只会自己进行搭建,会和别人有交流,但是很少两人合作进行搭建。

5、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区的游戏?例:表演区的孩子不会按照教师的区域要求进行游戏,只沉迷于穿、戴、化的状态。

6、如何运用指南指导中班幼儿进行区域?

7、个别幼儿区域游戏中存在串区问题。例:有的孩子游戏后会去别的区域,但是个别区域中有人数限定,不允许他自由选择。

8、图书区中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产生联想。教师该如何指导?

9、区域游戏后怎么进行正确的评价?

10、怎样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11、区域活动中教师该以哪种身份进行指导?(教师?游戏者?)

12、角色区域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增加与其他同伴的互动?

大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当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当中,帮助幼儿?

2、怎么样才能使小朋友都有机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玩的游戏?

3、为什么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是很马虎?

4、 怎样使教师在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5、 怎样加强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的指导语?

6、幼儿活动时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我们怎么解决?

7、如何在区域活动利用材料推动大班幼儿的探索兴趣?

8、 幼儿在开展区域活动游戏时会出现游离现象,我们应该怎么样解决问题?

9、如何解决大班孩子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偏区”问题或是“串区”?

10、 如何创设适宜大班幼儿的观察区?

11、在建构区中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

12、 在区域活动中允许幼儿拖时或时候缩时吗?

13、如何让大班的区域材料更具有挑战性?

14、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我们怎么解决?

15、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不难看出,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应该还算不上是问题,只是一种现象而已。研讨会上,经过大家的整理、汇总、整合与分类,最终确立了20个问题(现象),并且按照课题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下:

(一)幼儿园区角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幼儿不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材料。如何在区域活动时利用材料推动幼儿的探索兴趣?

2、        例如益智区,是否是材料越多越好,太多的材料会让孩子眼花缭乱,反而对一些材料失去兴趣。不能够专一的去玩某一项益智材料。同时对于那些孩子没兴趣的材料如何更好的提升它的价值?

3、        如何提高孩子对数学益智类区域的兴趣。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研究

4、        区域游戏进行时,孩子们偏爱某一个区域。还有很多孩子每天都只去一个区游戏,不愿意参加其他区的活动。个别孩子无所事事。

5、        在区角前,都是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但是有时候区域人员满了,孩子不愿意去其他区角。虽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了别的区域,但是依然很不情愿。

6、        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经常因角色分配发生争执,教师应如何合理介入指导呢?

7、        个别幼儿在游戏中缺乏角色意识,喜欢自己跟自己玩,很少和其他伙伴交流和交往,缺少合作,老师应该怎么指导?

8、        在区域游戏时,我们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放羊式,孩子随意玩,教师不敢指导也不知道从何指导。还有一种是控制式,孩子的们都是按照老师的设计去执行,缺少创造性的培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更好的发挥区域的有效性?

9、        表演区的孩子怎样引导幼儿进行表演区的游戏?

11、   在小厨房区域中,小客人总是自己去拿东西,服务员总是上了一堆东西。孩子缺乏角色意识。教师该如何指导?

12、   在区域活动中,何时老师介入是比较适宜的?有的孩子玩得很好,但是偏离了你的目标。如果老师去介入,反而孩子不知道如何去玩了。

13、   角色区域活动中如何引导孩子增加与其他同伴的互动?(三)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施策略研究

14、   如何帮助幼儿确定游戏主题、丰富游戏内容,同时还不影响幼儿的主动性?(老师的主导很容易与幼儿的主体发生矛盾,教师干预过多容易剥夺孩子的自主性,导致创造性的游戏成为老师自己自导自演的游戏。)

15、   个别幼儿频繁的更换游戏材料,注意力容易分散,始终不能专心投入的操作游戏材料。老师改如何指导?

16、   美术区域常常存在孩子的时间不充裕,还没有完成创作时间就到了,很多孩子依然坚持完成。教师如何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同时不影响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允许幼儿拖时或缩时吗?

17、   大部分班级的自然角区域都是老师负责的,孩子们很少有目的性的去观察发现。如何让我们身边的自然角“活”起来,发挥它的价值。

18、   在老师后期评价总结时,有的孩子游离状态,还回味在自己玩游戏的状态。教师应该如何更好的提高评价的意义。(活动实施)

19、   区域活动中个别孩子不能更好的发展想象力。

(四)幼儿园区角活动的评价策略研究

20、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提高评价的效果。

上述的20项课题,我们进行分类,即从资源、实施、指导和评价等四个大的方面问题,而四个大的问题则恰恰构成了我们立项的课题《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研究》。显然,这里面包含三级课题,即一级课题、二级子课题、三级子课题。然后,我们根据课题的需要,有四名教研组长分别担任二级子课题的研究,并同时承担20项子课题的其中一项三级子课题的研究,剩余教师则每人承担一项三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只要参与课题,杜绝挂名的现象发生,就需要承担一项子课题的研究,让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其中,并独立完成一项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大家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既是一个团体,又同时是一个个独立的研究个体。那么,这20名教师都在研究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研究。在研讨的最后,让大家每人根据自己的存在问题进行课题申报,并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表》。

当然,这只是该课题研究的开始,研究工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但是,我认为这种分解问题的做法是值得借鉴的。因为就课题而言,切口越小就越容易研究,也越容易出成果。对于没有多少研究经验的教师来说,小课题是研究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只有单一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小课题研究,教师才容易掌握,也容易出成果。其实,无论大课题还是小课题,其基本研究思路是一致的。

对于没有多少研究经验的一群幼儿园教师来说,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比较多,但我们已经走在路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论文:将区域游戏融入课程活动之中
经验交流:浅谈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区的创设与指导
镜湖区幼儿园区域游戏现场观摩活动在镜湖幼儿园举行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工作总结
2018年8月26日┃幼教科研┃在实践中引领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行远之路,从园本研修起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