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课题研究】郑州市道德课堂创新发展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科研课题                    
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交流课题研究心得,提供课题研究指导,为您课题申报指明方向。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课  题  名  称     郑州市道德课堂创新发展研究

负    责    人            田保华

申  请  日  期          2016年6月

联  系  电  话 

申 报 课 题 类 型              规划课题                 (重点/规划)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 道德课堂

道德课堂是在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本课题以“郑州市道德课堂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为研究目标,以我市的中小学课堂教学为抓手,有效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道德缺失、不道德和反道德现象。

从伦理精神与道德价值的视角关注课堂教学,应首先体现以人为本的道德理念。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道德课堂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地发展,着眼于学生愉快、和谐的精神体验,应当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和明确的道德目标,应当服从和服务于道德的标准。然而,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现很多课堂教学存在“反教育”、“不道德”的现象,希望借助教育行政与学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道德课堂建设与检查,促进各学校教育教学生态改善。

2. 创新发展

道德课堂在我市开展已经5年了,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和实践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的教育改革和发展。那么,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本课题将继续深入开展探索,实现创新发展的路径。本课题拟将在大课堂概念、立德树人、道德课程体系构建、核心素养、开拓新的途径和方法(如郑州市道德课堂研究会等),把道德课堂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促进我市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1960年代后期以来,学校道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当代西方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1.道德危机。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1995年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当代西方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学校青少年的道德问题感到深深的忧虑,如美国学校暴力行为、吸毒现象严重,少女怀孕随处可见。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青年被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他们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理解了一半,他们只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法国青年被人们称为“被牺牲的一代”,贪图享乐、吸毒、无人生方向。俄罗斯精神病专家鲍里斯·德拉普金认为,俄国青少年一代正在变得蠢笨、不断退化。在他们的性格方面形成了病态的劣性:残忍、好撒谎、有怨恨心理,对什么都无所谓。日本自7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80年代以来,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校内暴力、欺骗同学、逃学、自杀等“教育荒废”现象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程度,成为各种社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学校道德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并认为西方青少年学生的一个特征是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某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却相对淡漠了。

2.道德呼唤。 世纪各国日益重视学校道德教育西方各国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李校道德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最终演化为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呼唤,提出了“让道德教育来解决道德问题”的口号。1991年4月,布什签发了全美教育改革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这份纲领性文件与德育有关:要求学生的历史、地理知识合格;成年后必须掌握在社会竞争中和履行公民权利与责任时必需的知识、技能;每所学校都没有毒品和暴力,提供一个秩序井然的有纪律的学习环境。1993年4月,克林顿政府颁布了题为《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美教育改革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克林顿政府认为,“要恢复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1994年7月,克林顿总统签署生效的《美国教育改革法》中“使美国每所学校都成为无毒品、无暴力、未经授权不得携带武器和酒精制品的场所,并成为纪律好,充满好学上进风气的场所”就是一大目标。日本是当代最重视学校德育的国家,1970年代后特别突出德育。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8年在其教改报告中就指出: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日本在其规划的《21世纪的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只有重视思想素质的培养,才能保证人才的健康成长。”可以说,1980年代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基本集中于学校德育改革。英国于1978年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研究制定统一的学校德育计划。1988年,英国政府把培养“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的绅士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近期,英国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英国全国课程设置委员会主席大卫·柏斯卡说:“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道德教育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

3.目标定位。 倡导回归现实生活今天的西方各国学校道德教育,已开始注重面向现实生活,贴近现实生活。尤其学校道德教育既关注人的生活,又关注社会的发展,以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为要求,从而不断更新、充实学校德育内容。当前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不仅包含着道德观念的灌输,而且包括着良好习惯、态度、情感、志趣和爱好的养成以及人格塑造、创造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日本注意学校德育的广泛性教育,如日本从尊重自然的大自然教育入手,通过对学生精神、情感的陶冶,对学生进行尊重个性的教育、自我约束力的教育、劳作教育、尽量满足他人愿望和做人生开拓者及国际教育、以教师完美人格塑造学生的完善人格教育等。新加坡的80%一90%的小学开设“善良公民课”,中学设“存在与生存”课,在大学开设“儒家道德学课”

4.价值取向。 德育价值的调和化长期以来,由于东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也是有差异的,主要体现在目标、内容的指导思想方面。东方国家强调“社会为本”,重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把促进社会的发展放在德育的第一位;西方国家注重“个人为本”,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力,把促进人的发展放在德育的首位。因此,比较东西方国家的价值取向,是各有利弊的。

5.模式构建。 突出学校道德实践能力的多元整合取向过去,各国一直都是根据本国的传统或采用“德目主义”,或采用“全面主义”来实施德育。如今人们已充分认识到,“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各有利弊,各国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已逐渐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对立,逐渐趋向两者的综合,即既开设专门道德教育课程,讲授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又注重从各门学科和日常生活中对学校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而亚太地区的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也表明,“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的融合是当今世界道德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是学校青少年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出于对人类自身道德生活的提升与超越,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也有必要、有可能进行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相互借鉴与结合。道德教育模式的多样化、整合化,突出表现在东西方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渗透,古今道德教育方法的相互结合上。特别是当代美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方法与模式不断翻新,“理论教育”模式已被“价值澄清”、“道德推理”、“价值分析”和“社会行动”等模式所代替。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 包俊娟在《道德课堂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2)指出: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是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域。要想使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都获得幸福的感受.教师应该构建良好的道德课堂.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氛围;强化教学技能.传导价信理念:提升人格魅力.促进课堂文化构建。因此.良好道德课堂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密不可分。2. 常力源教授在《课堂道德与道德课堂》(发表于《人民教育》2007/06)谈到: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审视那些小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改进、完善,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在道德课程的构建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有丰富的校本课程,要充分挖掘挖掘道德课堂本省的道德性。3. 金庞教授在《道德课堂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5)指出:道德课堂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要紧扣一个核心:教育手段“合道德”,教育过程“合规律”,教育结果“合目的”,让教育闪耀人性光辉;围绕三项重点:养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素质,确立高远的理想境界和远大的目标追求,培养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落实四项措施:以主题教育和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以综合素质评价激励学生,以班集体建设塑造学生,以大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施道德课堂。学者胡东芳在《探析道德课堂的实践标准》(发表于《思想理论教育》2007/22一文中谈到:道德课堂的共性的看法或标准,既有“真”的要求,也有“善”的成分,更有“美”的追求。如果从实践标准的角度加以概括,笔者大致概括为六个方面—有人性、有同理心、有情趣、有疑问、有诗意、有行动。

蒋国和在《凸显文化管理 构建道德课堂》(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7/34)文中说到:在教学竟争日益严峻、教学质量日趋同质化的形势下,所学校要做到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优人一等,主要依靠培育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刑师生关系;依靠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积淀;依靠学校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统一和驾驭师生的思想,熏陶和滋润师生的道德情操。构建道德课堂,正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应有之义。

(三)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和学校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使自己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都符合道德要求,使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研究意义。

道德课堂是在郑州市课改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能够很好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贯彻新课程理念,形成道德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更新,构建形成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教学实践范式。本课题研究的首要目标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贯彻,使全体教师形成道德课堂教学观。

2.通过构建道德课堂的实践,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课堂文化

在道德课堂教学观的指引下,依照道德课堂的内涵、特征和要求,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探索道德课堂的实践模式,优化课堂生态,构建具有郑州特色的课堂文化。

3.加强道德课堂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道德课堂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从道德自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那些不道德的教育现象,努力改进和完善,使自己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有道德的教学,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学科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其中,构建道德课堂对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要求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二)研究内容

1.新时期大德育课堂教育研究。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学校的道德教育启蒙,首先受教于家庭,良好的家庭美德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是个大学校,如果社会的道德环境恶劣,再好学校的学生也会在社会的染缸中染上杂色。 当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道德滑坡、伦理困惑、理想失落、公德淡漠,已给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净化育人环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大力合作,形成一个理想、法制、纪律相互作用、不断协调、目标一致的综合德育网络,需要建立自律和监督相统一、道德和法制相辅佐的大德育运行机制。全社会更要注重合力,全方位优化德育环境,打造德育教育的大课堂理念。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同时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相关。就是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团体、传媒以及现在的自媒体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道德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呈现出渗透性强的特点。

2. 新时期中小学立德树人教育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因此,需要加强立德树人的教育研究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青少年抓起。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然关注人的全程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3. 中小学核心素养教育研究。

教育部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一经新鲜出炉,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轰动,“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新课标的“源头”、中高考评价的“核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4. 中小学道德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丰富多彩的道德课程体系构建,是进一步推进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途径。如中小学课业开设专门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咨询课程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大德育课程体系,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5. 道德课堂的途径与方式创新研究。

2016年4月28日上午,郑州道德课堂研究会成立仪式在河南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这标志着道德课堂研究工作迈上新的台阶。郑州道德课堂研究会是以各级教育工作者为主体、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的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其任务是放眼全国,立足郑州,致力于“道德课堂+”理念和落地系统的行动研究和推广,搭建共生、共享、共创、共赢的课改专业平台。

(三)研究假设和创新点

1. 研究假设

道德课堂本课题拟在大德育观指导下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效性,构建起立体的德育网络,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课程改革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时效性是很多学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大德育观指导下,本课题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2. 创新点

道德课堂要实现质的飞跃,即教师把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把教学变体力劳动为智力劳动、智慧劳动,把课堂变知识课堂为情感课堂,变“教本”为“学本”;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单纯依赖教师为自主、合作、探究;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兵教兵,兵练兵,兵兵互动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经常性树立大德育观指导德育工作。在形式上,紧紧抓住“学校教育”这块德育主体阵地,抓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作为德育的“两翼”阵地,并尽力使三者结合形成一种德育网络发挥整体优化作用;在内容上,紧紧抓住教学生“学会做人”为主体素质,抓住“学会生活”与“学会学习”为素质的两翼,并力求三者有机结合;在覆盖上,充满学生的生活时间和空间,无盲区漏点,全面渗透在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以最后形成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内核。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具体操作方法,从更多角度、层面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数据。

(1)问卷调查法。针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通过设计教师、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利用数据统计资料,揭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2)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学习、分析、整理,探索影响道德课堂的基本要素,构建科学的课堂生态,为形成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研究策略,在研究中策划实践,注重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诊断、计划、实施和反思,适时进行评价、调节、矫正和完善。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道德课堂实践的个案研究与聚类分析,归纳道德课堂的推进策略,并促进成果物化。

(5)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前面实践阶段的总结和分析,为后面的研究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 领导重视  

教育局领导及我市的广大学校校长都非常支持道德课堂的开展,很多学校把构建道德课堂、推进新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这确保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

2. 人员基础  

本课题课题负责人是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本身就是一个专家型的局领导,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很丰富。有我市科研能力最强的教科所、教研室领导和部分教师的直接参与,极大地提升了本课题的研究层次。此外,本课题组还有部分市直学校校长、部分县(市)、区教育局领导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他们都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3. 物质基础  

市教育局将从财政拨款专项经费支持本课题的研究,此外学校也将拿出部分经费和做好软、硬件的支持服务,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0月)

1.成立道德课堂总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分解各成员研究任务,明确各自的研究职责;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听取研究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

3.课堂教学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4.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5.召开课题论证会。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018年11月)

  1. 加强道德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分解道德课堂的研究内容;

  2. 动员郑州市部分学校积极参与道德课堂研究工作;

  3. 在道德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路径和模式,收入开展道德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真正让道德课堂成为学校发展的指南;

第三阶段:中期检查阶段(2017年12月——2019年6月)

  1. 加强道德课堂研究的指导工作,增强各学校参与的积极性;

  2. 针对道德课堂的开展进度和基本情况,进行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中期汇报和检查工作,进一步落实和推进道德课堂的进展;

  3. 根据不同类型学校的道德课堂课题开展情况,把部分优秀成果进行推广和运用。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7月——2020年6月)

1. 整理、汇总道德课堂相关材料,对材料进行客观分析;

2. 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3.总结各项子课题的优秀成果,并进行推广和运用。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实验条件等)。  (限1500字内)

(一)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1. 论文《道德课堂的内涵与建构策略——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作者田保华,2011年03月9日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2. 论文《郑州:向有道德的教育奋进》,作者田保华,2012年12月发表于《中国德育》杂志。

3. 论文《评价即育人》,作者田保华,2015年12月发表于《基础教育参考》杂志。

4. 论文《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作者田保华,2015年7月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杂志。

5. 课题负责人田保华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 “十二五”规划课题《道德课堂的理念与实践研究》已经通过课题结项,并获得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李希影.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N].光明日报,2008-11-13.

【2】孙小红.论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变革[J].江苏教育.2011(35).[0]

【3】张力.纵论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3(1):12.

【4】刘娜,杨士泰.立德树人理念的历史渊源与内涵[J].教育评论,2014(5):141.

【5】高德毅.牢记“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上海教育,2012(12):11.

【6】田保华.道德课堂的内涵与建构策略思考——郑州市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1(03):55-56.

【7】许军国.从校园文化视角看立德树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4(04):16.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本课题课题负责人是郑州市教育局田保华副局长,本身是一个专家型的局领导,理论与实践水平都很丰富。在《中国教育学刊》、《基础教育参考》、《课程·教材·教法》、《中国德育》等杂志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发表数十篇论著。同时出版了个人专著若干部。课题组的参与者,有我市科研能力最强的教科所、教研室的部分科研员与教研员,以及一部分学校的教师直接参与,极大地提升了本课题的研究层次。课题组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性强,为完成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实验条件等):

为保证本课题的顺利完成,课题组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组准备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实验仪器设备,资料丰富,设备齐全。

(2)配套经费:教育局有关部门给予课题组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还征订一定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刊物,购买光盘和书籍,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

(3)研究时间:本课题时间长,因此我们将在每一学年都进行阶段性结题和总结经验。本课题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课题的研究时间具有充分的保证。

(4)研究条件:课题组成员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积极进取,虚心好学,并且人均一台电脑,均可上网,方便交流及上网查找资料。

六、课题负责人承诺保证书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保证按计划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及时提交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不借课题研究之名,谋取不当利益,同意本课题研究成果归中国教育学会学会与本课题组共同所有,同意中国教育学会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于学术推广和相关活动。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依托)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保证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项课题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经费和其他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八、预期研究成果

阶 段 性 主 要 成 果 (限 报 10 项)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6.10-12

课题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胡远明

2

2017.2-5

道德课堂基本形态确认

课堂教学

张五敏

3

2017.6-12

阶段性研究论文

论文

课题组全体成员

4

2018.1-6

优秀道德课堂案例汇编

案例

胡远明

5

2018.7-12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狄雷刚

6

2019.1-6

道德课堂部分优秀成果汇编

研究报告

课题组全体成员

7

2019.7-2020.7

课题结题报告汇编,优秀成果结集出版,课题结项

文字材料

全体课题组成员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4项,其中必含结题研究报告)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8年6月

道德课堂创新成果汇编

成果集

田保华

2

2020年6月

《郑州市道德课堂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田保华











九、推荐人意见 (选填)

不具备《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的技术职务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并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

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职务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 )

十、评审意见 

初审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推荐单位)审核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二审

评审组人数


实到人数


表决结果


赞成票


反对票


弃权票


专家组成员(签章)

年   月   日

终审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  章)

年  月   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崂山区实验小学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草根课题遍地开花
沐课改之风 扬名校之帆
重视教研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校长从四个方面总结一学期工作,用教育例证说话,为教师点赞
优化管理 智慧研学 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