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课题研究】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干预研究


老胡聊科研
这里是科研交流、探索、普及和指导的园地。
公众号
该公众号已被封禁

课题名称: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干预研究

——以园区协作精准教研模式为例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问题的提出,研究价值;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限6000字内,可加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价值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而幼儿园又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游戏评价是游戏实践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步骤。因此,有效的游戏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前期对样本幼儿园主题游戏开展情况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在主题游戏中热衷于参与到不同角色的互动与体验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的形成。然而,教师在进行游戏评价时会出现评价不及时、评价缺乏有效性等问题,教师的游戏评价行为无法有效发挥其引导、反馈、激励的正面功能,促进游戏水平的提升,如何发现教师在日常组织游戏过程中需要具体提高的方面,怎样有效提升教师在组织主题游戏过程中的评价行为,成为本次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针对样本幼儿园主题游戏教师评价现状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现状分析,进行持续的教研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策略并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对实践后教师评价行为的测评来总结经验,以期有效改善教师主题游戏中的评价行为,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价值

1.理论意义:

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游戏中的评价行为是引导和支持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支持策略。本研究从改进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评价行为为研究重

——活页1——

点,相关研究成果将丰富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理论研究。通过“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形式,采用行动研究法,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的评价理念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行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2.实践意义:

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既是研究者,亦是实践者,研究中采用的“观察-教研归因-实践”形式,能够将作为研究对象的教师纳入指导范围,便于教师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评价行为,同时通过教研寻找有效改进评价行为的方式,并再次进行实践,教师是直接的操作者,对于提升教师自我反思能力、评价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角色性主题游戏

黄人颂对角色性主题游戏定义为,指幼儿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本研究中角色性主题游戏是指以一定的社会生活场域为游戏情境,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模仿和想象 ,并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生活的游戏活动。

2.教师评价行为

叶平枝将幼儿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定义为“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 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所做的即时性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参考该定义,本研究中的教师评价行为是指幼儿园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对幼儿游戏行为所作出的言语和非言语的评价行为。

3.精准教研

胡小勇指出,教育领域中对“精准”的关注最先聚焦于教学领域。最早提出“精准教学”概念的是Lindsley,他认为精准教学是指学习者利用标准化工具持续记录和监控自身的学业成就变化,为教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过程。本研究中精准教研是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在精准诊断、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教研活动。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角色性主题游戏相关研究综述

(1)主题游戏相关研究

近5年来,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界研究者将主题游戏作为课程建设内容进行研究,贾玉珍在《幼儿园主题游戏课程开发研究》中对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三幼儿园的主题游戏课程开发展开研究,其内容包括对目标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及评价。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的于渊莘在《幼儿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方案初探》一文中也介绍了该园在探究幼儿角色性主题游戏的路径,即角色游戏在区域游戏中的组织与开展——角色游戏与主题游戏的融合——引入社区资源拓展课程研究,同时反思了课程方案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主题游戏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途经,同时也对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孙伯乐以教育实践的方法研究了在主题游戏下幼儿学习品质的提升,其在《基于主题游戏背景的幼儿学习品质提升策略研究》中指出,经过一年多的主题游戏后,被试组幼儿的学习品质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主动性和专注性方面;丁芳在《钱币主题游戏活动对提高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的研究》中发现,钱币主题游戏对幼儿金钱概念与金钱使用能力有积极影响;杜小花更是从主题游戏对幼儿思考能力、良好习惯养成等方面阐述了主题游戏的价值;丁文梅以幼儿数学学习为切入点,在《主题游戏在

幼儿数学学习中的价值》一文提出,主题游戏对培养幼儿喜欢数学的情感意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启发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及促进各种数学能力发展方面的价值。此外,

——活页2——

一些研究针对主题游戏的设计及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和评价。陆小敏在《对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中提出教师的评价应注重新情境性、新创意、发散性问题。

(2)角色性主题游戏相关研究

角色性主题游戏是主题游戏的一个下位概念,与主题游戏的研究相同, 也存在着游戏课程观的研究方向,赵悦从游戏课程实施的角度为切入点, 在《关于<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实施》一文中指出角色性主题游戏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要调动多种资源、明确游戏方向、课程内容体现角色游戏的路径;许龙珠等立足游戏课程实践,在《浅析如何开展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嘟嘟嘟,车来了”》一文中展示了游戏课程的发展历程;于渊莘在《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文中介绍了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建设思路及包括课程框架、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在内的课程体系。

关于角色性主题游戏的其他相关研究包括多种资源的在主题性角色游戏中的运用,王桂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角色主题游戏中,在《信息技术辅助开展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例谈》一文中提出了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包括记录幼儿游戏行为、捕捉幼儿游戏兴趣点、丰富游戏场景、记录游戏过程促进有效评价;武旭晌等在《家庭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的策略研究》中从家庭角度着眼,从主题选择、经验丰富、家园职业互补、游戏材料利用,角色分配等角度全面剖析了家庭资源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利用策略。

2.教师评价行为相关研究综述

对近五年的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相关研究进行检索整理发现,与“角色性主题游戏相关研究”不同,研究者以高校研究群体为主,已有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为评价行为现状、评价行为发生场域、评价方式以及评价行为与其他相关因素间的关系探究等。

关于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研究,张琪在《幼儿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中以实证研究方法从评价态度、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三个维度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素养进行了调研,发现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师的评价知识和评价技能需要充实提高;肖慧结合实践案例在《优化教师评价助推幼儿成长》一文中指出教师在评价行为方面存在简单评价频次高、时效滞后、手段单一、评价对象缺乏全面客观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树立正确儿童观,调整评价方式、开展评价反思等改进策略。

还有一些研究着眼幼儿园教师评价行为与其他教育因素间的关系。叶平枝对比了幼儿园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差异,发现专家型教师在“情感投入”“化解”等评价行为多于新手型教师,而幼儿面对专家型教师的评价行为更易受到启发,提高教师的日常教育评价应提高运用“情感投入”“化解”等积极评价行为的频率与质量;肖婷研究了幼儿教师评价行为与小班安全感的关系,发现教师评价行为与小班幼儿安全感、亲自安全感以及能力感间均存在相关关系。孟斯宇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激励性

评价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从情感枯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来探究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于其激励性评价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以上三个维度均与其激励性评价行为呈负向相关,对于改进教师激励性评价的策略上,其认为应该转变儿童观,注意评价个性化, 创设激励性评价环境,运用激励性评价化被动为主动;陈立秋在研究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与其儿童观间的关系时发现,由于教师对儿童期独立存在的价值缺乏意识以及教师中心观念,导致的日常评价行为与其儿童观不一致,提高教师反思能力是改进教师评价行为的策略之一。对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存在问题、原因和策略方面。基于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对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

——活页3——

研究多集中在存在问题、原因和策略方面。基于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张淼在《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一文中指出教师在评价行为中存在评价目的重筛选轻发展、评价主体重教师轻幼儿、评价手段重外在激励轻内部动机,而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游戏活动评价目标不清晰、观念内化不足、评价能力欠缺,而明确游戏评价目的、前提及接受评价指导是改进评价行为的可行策略。严佳晨等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中提出,幼儿教师在创造性游戏中的评价存在内容中游戏结构和规则、主体单一、缺乏观察基础等问题,应通过树立科学观念、重视游戏观察和建构多元评价模式来改善教师评价行为。刘雪丽着眼于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评价能力素质,在《幼儿教师评价自由游戏活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中指出教师应具备新观念习得能力、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能力、随机介入能力、选择适宜评价方法的能力以及有效指导的能力。

3.简评

已有关于角色性主题游戏的研究多注重对课程建构,及其对幼儿的发展价值,而对其中的教师评价行为研究相对较少。已有对于游戏中的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研究相对较多,而研究方法多以实证研究探索游戏中教师的评价行为现状,归因及改进策略,现状存在的问题集中于教师观念与行动间有差距,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忽视幼儿本位,评价内容浅表;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新教育观未能及时内化,评价知识欠缺导致评价能力有限。

综上,我们着眼于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教师评价行为改进,以“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形式促进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评价行为的螺旋上升发展,致力于寻求教师评价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了解当前幼儿园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的现状;

2.探索提高教师有效评价行为的策略;

3.解决现状问题并推广有效经验。

(二)研究内容:

1.借助主题游戏教师评价行为观察表,对干预前的教师评价行为进行前测;

2.通过观察量表中教师行为的数据进行现状分析;

3.通过“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方式,寻找解决策略;

4.借助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观察表,对干预后的教师评价行为进行后测;

5.总结并推广有效经验。

(三)研究重难点

重点:将科学的评价理念转化为真实的教学行动,提高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有效评价行为能力。

难点:依托《幼儿教师日常观察行为观察记录表》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前后测,对比前后两次观察结果,通过“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形式,寻找有效改进评价行为的方式,提升教师游戏评价的专业化水平。

(四)研究创新点

采用“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模式,以科学的观察量表为依托,将教师评价行为量化,客观的反映出教师的游戏评价和指导水平,有针对性的进行归因和总结,从而借助园区协作的力量提升和改进。相比较单纯的现状研究,本研究通过观察-归因-协助-实践-观察的循环学习模式,能够完整且客观地跟进教师的发展变化,并验证该模式的

——活页4——

有效性,有助于策略推广。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通过知网检索、查阅期刊等途径广泛搜集查阅关于角色性主题游戏及教师评价行为相关的论文、期刊等资料,了解当前研究对于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评价方法、评价改进策略等方面的情况,全面了解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为实施研究计划做好充足的理论引导和资料准备。

2.调查研究法: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根据利用《幼儿教师日常观察行为观察记录表》通过实地非参与式观察,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考虑到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从而获得相关资料。采用 SPSS20.0和 EXCEL对观察收集到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中,研究者亦是实践者,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评价行为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研进行深度归因并探讨精准干预措施,然后对干预后实践进行观察分析,以“观察-教研归因-实践”的螺旋上升式研究促进研究目标的达成。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为研究对象,旨在改进与提高教师在角色性主题游戏中的评价行为。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源于教育实践中,通过在实践中的观察,发现教师在主体性角色游戏中的评价形式单一、评价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我们依托《幼儿教师日常观察行为观察记录表》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准确了解当前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的评价行为;针对观察分析结果,收集查阅已有文献资料,了解其他研究者和教师关于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评价行为的研究成果,总结有效改进策略,并通过多园区联合教研形式研讨选择可行性策略;教师将研讨选择的策略运用到角色性主题游戏的评价中,检验策略的可行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次对教师的评价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前后两次观察结果,总结有效改进教师评价的策略;最后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

五、研究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21年6月——2021年8月)——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参加课题申报学习,确定课题,收集角色性主题游戏、教师游戏评价水平的相关课题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2.查阅角色性主题游戏、教师游戏评价的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幼儿园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的现状,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要实施的措施。

3.课题组集中学习主题游戏和教师评价的相关理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4.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请立项,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

第二阶段(2021年9月——2022年1月)——实施阶段

1.课题组成员根据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收集与研究相关的资料,并结合教师在游戏中的评价现状,结合教研-归因-实践的方式进行尝试与探索。

2.通过中国知网,参考相关文献,筛选出有价值的经验做法,从而改进个人研究内容,同事做好个人研究心得记录及阶段性小结。

3.根据阶段性时间要求,做好研究的交流和研讨工作,整理研究中的反思与经验,形成中期性阶段研究报告,根据报告调整和修改研究的方案。

第三阶段(2021年2月——2022年6月)——总结阶段

1.整理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整理研究成果,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

——活页5——

合。

2.撰写研究报告、结项报告和论文。

3.总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活页6——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等),人员分工;

·预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限3000字内)

  1. 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基础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XX,46岁,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持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食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成功结项,并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河南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2014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学校信息化应用研究》并成功结项,参与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幼儿园食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项并获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曾在《河南教育》等CN 刊物上公开发表3篇论文。

课题组成员,XX,女,32岁,中小学二级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

参与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食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已成功结项,并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参与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幼儿园食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结项并获郑州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课题组成员,XX,女,29岁,中小学二级教师,郑州市骨干教师。

参与的郑州市学前教育专项课题《书香校园创建背景下幼儿园开展童话剧活动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项,参与的二七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食育园本特色背景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所执教的“基于指南的教学——科学活动”观摩课获区级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XX,27岁,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二七区学前教育先进个人。

参与的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幼儿园绘本延伸获得的实践研究——以X幼儿园读书节活动为例》已成功立项,并于2021年4月提交了结项报告。获郑州市幼儿园教师教育案例分析比赛二等奖,曾在《河南教育》《中国体育教育》等CN刊物上公开发表4篇学术论文。

课题组成员,XX,26岁,中小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曾在《现代教育科学》《河南教育》等CN刊物及《德育报》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XX:课题组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总结整理课题的研究成果。

XX:负责子课题《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的现状》

XX:负责子课题《园区协作精准教研模式指导下教师开展角色性主题游戏的有效性研究》

XX:负责子课题《基于前后测的教师角色性主题游戏评价行为诊断》

XX:负责子课题《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改进研究》

  1. 预期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的现状》;《园区协作精准教研模式指导下教师开展角色性主题游戏的有效性研究》

——活页7——

论文:《基于前后测的教师角色性主题游戏评价行为诊断》;《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改进研究》;《对角色性主题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干预效果研究》

  1. 主要参考文献

[1]凌静思.幼儿园生活化主题游戏生成的园本教研路径探索[A].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C].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学前教育杂志社,2020:3.

[2]贾玉珍.幼儿园主题游戏课程开发研究——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三幼儿园课题组[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

[3]于渊莘,张伟利.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教师,2020,(09):81-84.

[4]陈花云.利用地方文化开展主题游戏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07):88-89.

[5]贾玉珍.幼儿园主题游戏课程开发研究——天津市和平区第十三幼儿园课题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3.

[6]孟斯宇.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激励性评价行为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9.

[7]武旭晌,张蕴喆.家庭资源应用于幼儿园角色性主题游戏的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10):53-56.

[8]于渊莘.幼儿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方案初探[J].学前课程研究,2008,(11):51-53.

[9]严佳晨,梅婕.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8,(10):132-134.

[10]陈文灵.幼儿园角色游戏教师评价行为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8,(09):58-59.

[11]张琪.幼儿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2]叶平枝,司秀月.专家型与新手型幼儿园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的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7,(08):24-34.

[13]刘雪丽.幼儿教师评价自由游戏活动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33):143-144.

[14]肖慧.优化教师评价,助推幼儿成长——浅谈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现状及改进对策[J].教育界,2020,(37):86-87.

[15]张淼.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6,(03):38-41.

[16]张晓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师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17]巩丽.幼儿园建构区中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18]周艳丽.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9]张淼.自由游戏中教师评价行为研究[D].西南大学,2016.

四、保障条件

在实验设施方面,我们有专业的录音录像设备,能够满足和支持我们完成科学、深度的观察;参与协作教研的各园区均有一体机、办公、文印等设备,能够支持各园区间的线上教研方式、资料查阅、文印等需求。

研究团队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本科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主持人拥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历,主要参与人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教科研能力及科研素质较高。

幼儿园设有专门的科研经费,能够为课题开展提供充足的培训、书籍资料、会议、文印装订等经费需要。

——活页8——

更多推荐
【新书推介】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家长吐槽教师:上上课,能有多累?天真!无数人正逃离教师岗位!【教师招聘】正式编制!南阳两中学招聘教师!【新书推介】手把手教你做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到底有多忙?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游戏观察与评价
2022下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讲义 (14)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 www.wenku1.com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幼儿园
还总是困扰于儿童观察评价的撰写?大量真实案例帮你拆分“观察没目标”“记录没重点”困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