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研,我一直在路上!

科研虐我千百遍,我待科研如初恋。科研,我一直在路上。

作为一名处于城镇化边缘小学中的教师,第一次展开所谓的科研是以课题的形式。因为我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信息也相对闭塞,加之自己是一名经验浅薄的青年教师。科研对于我而言是一种高大上的存在,没有接触课题之前从未想象过,有一天自己也能和科研搭上边儿。

2017年的春天,也许是春天给人希望使人躁动的原因,我竟鼓起勇气和同事商量着第一次成立了课题,接触了高大上的科研。我们看着课题表格,甚至不知道每一项的涵义,看着网上的立项申请书,我们比葫芦画瓢,就这样云里雾里地凑出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立项申请书,还记得那个课题名称《小学高段学生课堂“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及策略研究》。幸运的是,我们通过层层筛选,最终成功立项,不幸的是,这样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出自于一个对于科研没有任何研究的人,这个课题的命运可想而知(我也是后来才明白这个课题有多么大的研究价值)。本以为这传说中的课题伴随着立项的成功就结束了,所以一年来针对这个课题并没有开展任何的研究,直至要结项,才在网上慌慌张张,东拼西凑,凑出了一篇1万多字的结项报告,直接上交,结果就是直接被pass。

因为无知,所以“栽坑”;因为这一次的“栽坑”,才对课题有了一一点点的眉目。

接下来我们请教同行,请教其他走在课题研究先列的学校的老师,刘校也为我们搭建了研究课题的平台——请来了市教科研所张教授,为我们普及课题相关的知识,蒋校也支持我们做课题。在借阅翻看人家所做的课题资料,并仔细琢磨其内在核心的思想,同时,也认真领悟,张教授所教授知识。再后来,关注到了“老胡聊科研”公众号,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好雨,及时雨,每篇推文都会认真学习,记录,胡主任所教授方法真是看之能懂,拿来能用。当第二次在做课题的时候,相对于第一次而言,有了一定的思路。在第一次比葫芦画瓢做法的基础上,把对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所进行的记录、反思和总结拿出来翻看并进行梳理、归类,提取出主脉,确定了自己的课题名称,经过网络查阅资料,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随笔,融入自己的心得体会,认真地完成了一份立项申请表,幸运的是又一次通过,这一次少了些许的迷茫,多了份方向。在一年的时间里,我们针对课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虽然过程比较琐碎,甚至杂事缠身想放弃好在都挺过来并最终完成了课题顺利结项,结项成功大大鼓舞了我们课题研究的信心。

打那之后,每年只要有机会做课题,都会去尝试。顺利与否,存在客观。到现在,课题研究一定程度上成了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科研的问题往往来自于教育教学,记录的多了,反思的多了,并不觉得科研是一项负担,反而更好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接触的知识多了,思考的问题深了,每天上课都有新东西,学生也喜欢听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也更新了,而且通过课题研究把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课题过程中的问卷调查

科研,我一直在路上。坚信,我终有所获。

郑东新区白沙大陈小学 董巧新

主编|老胡科研工作室

图片|作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项发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课题中小学立项结果分析┃2017年7月6日
新抚区10期个人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
科研课题立项制度
如何进行课题立项论证
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中小学教师热衷“搞科研”,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