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心雕龙佳句】

【文心雕龙佳句】

1、【学识浅陋,思路慢,学识广博,写作快】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文思敏捷的人,心里熟悉创作的技术,很快地考虑问题,当机立断。

     构思迟缓的人,情思纷烦,徘徊岐路,要弄清疑点,深思孰虑,方能定稿。

     文思快所以能在匆促中写成,疑虑多所以要费时久才完篇;他们的快慢、难易虽然不同,都靠学识广博,技巧熟练。

    要是学识浅陋,写得慢也是空忙,才学荒疏,写得快也是白费;这样而能写出有才华的作品的,从未有过。因此,在创作构思时,常会出现两种困难:思路不畅的人苦于文章内容贫乏,辞藻空滥的人陷入文辞杂乱。增进见识可以作为内容贫乏的粮食,突出重点可以作为文辞杂乱的药物;

2、【触动心灵,感情涌动,文思如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3、【性格奔放,文章志趣高尚】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体性》嵇康这个人性格奔放,因此它的文章志趣高尚,文笔犀利。

4、【有感触就写文】《情采》。为情而造文。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5、【文章寄托真情】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采》。而后世的作者,却往往效法诗人泛滥的一面,忽略了诗人真情的一面,抛弃了风雅传统,把辞赋文采当成榜样,所以寄托着真情的文章日益少了,而追逐形式的文章却日益多起来。

6、【因情写文】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情采》为真情而写文章的人,往往能简约并能写出真情;为文章而虚造真情的人,文章往往浮华而辞采泛滥。

7、【情径理纬】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思,是文章的经线,文辞,是内容的纬线;经线确定了,然后纬线才能形成。内容确定了然后文辞才能畅通,这就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情理是文章的经线,文词是情理的纬线;经线端正了纬线才织得上去,情理确定了文词才会畅达;这是写作的根本。论述文学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强调文采只能起修饰的作用,它依附于作者的情志而为情志服务。

8、【构思神远】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神思》。写文章在构思的时候,景深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因此要静静的去思索,这样思绪就可以上接千年,悄悄的动容,视野就可以通达万里。

9、【构思、精神、形貌、声律、节奏、心情、主线】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色》。要体现出事物的精神,首先要刻画好事物的形貌,应当根据事物的形貌和特点来进行构思;要使文章神采飞扬、气韵连通,就要顺应声律和节奏的变化,应当根据心情的变化来调整文章的主线。

10、【内容充实、语言文釆、打动人心】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征圣》。思想内容要充实,语言要有文采,感情要真实,文辞也要美好。这是强调写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干巴巴的语言,单调而艰涩的词汇,绝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即使有美好的心志,丰富的感情,但言粗辞拙,可读性差.也很难打动人心,感染读者。

11、【构思时,不受时空限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钠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创作活动进入艺术构思时,想象飞翔得很远,默默地聚精会神地思考,思绪可上接千年前的生活;悄然转动眼神,视线好像看副万里外的景物;吟咏之间,发出了珠圆玉润的声音;凝思之际,眼前就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这几句讲创作构思时,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飞越千载,神游万里,任意翱翔,随心驰骋。想象飞腾起来了,各种念头会随之而来,这时就会出现文思泉涌的现象。

12、【构思时,想象的方法,不受任何约束,不受时空限制,飞翔得十分遥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情多于山,意多于海。随时随地,将情意附于大自然!)

一想到登山,感情就倾注到高山之 中;一想到观海,情意就洋溢于大海之间。【登山山都是情,观海海都是意,想起校园校园都是情意。到处都是情意。将情意附于高山大海。把情意,放到景物中去,放到情况里去,放至事情中去,放到状态中去。】在文学创作对程中,神思起着重要作用。

创作构思时的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不受客观事物实际形态的制约,任意翱翔,浮想联翩,作家能移把自己思想感情,融入于被想象的事物中,“……”。说明神思、想象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重要性,也可用来形容某人文思敏捷,灵感丰富,才情横溢。

古人说:“身子住在江海的边上,心思却想到朝廷中去了。”这就是说的想象的方法!文章的构思,它神奇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飞翔得十分遥远。只要默默地聚精会神的思考,那念头便可以接通千年之间;悄悄地改变容颜,视线便好像能够看到万里之外。在吟哦咏唱中间,可以发出如珠似玉般的悦耳声音;在你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想象。

这些都是作文构思时发挥想象力所构成的啊。所以写作构思很奇妙,可以使内心的想象与外物相交接。神奇的想象由作者内心来主宰,而意志和体气是支配它们活动的关键;外物由作者的耳目来接触,而语言是掌管它们的表达机构。当这个机构灵活通畅的时候,那事物的形貌便可以描绘出来,没有隐蔽得了的;如果支配想象的机构受到阻塞,那神奇的想象就会逃遁隐蔽,也就精神涣散了。所以酝酿文思,着重在虚静心志,清除心里的成见,宁静专一。

这就要努力学习,积累学识来储存珍宝,要斟酌辨析各种事理来丰富增长自己的才学;要研究阅历各种情况来进行彻底的观察;要顺着作文构思去寻求恰当美好的文辞。然后才能使深通妙道的心灵,按照声律来安排文辞;就像有着独到看法的工匠能自如挥斧一样,凭着想象来进行创作: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也是谋篇作文的重要开端。

想象刚刚开始运转活动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思路、物象都纷纷呈现在眼前,要在没有形成的文思中孕育内容,要在没有定型的文思中雕刻形象。

登上高山,情思中就充溢着山间的景色;看到大海,情意就出现了海涛汹涌澎湃的风光。想象的才能,好像飞鸟同风云一起并驾齐驱而无法计量。刚刚拿起笔的时候,比起在行文之前要气势充足倍增;可是等到写成篇章后,开始想的东西已经打了一半折扣。为什么会这样呢?想象凭空而起,容易想得奇特,而语言文字却比较实在,所以很难巧妙地表现作者的想象。所以文章的内容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支配,而言辞又受文章内容的支配。如果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言辞三者结合得很紧密,那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缝,反之,疏漏就会相差千里。有的道理就在心里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搜求;有的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隔着高山大河。

所以要秉持虚空宁静心思、加强修养的方法,不在于冥思苦想,要体悟外物的美好,不必去劳心累情。

13、【要善于联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做什么就要专心与什么,在哪里感情就要寄托在哪里。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满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这是关于人的联想想象的论述,想象活动刚一开始,千头万绪竞相涌起,既要按一定写作规矩虚构意象,又要对不够具体的形象精细刻画,想到登山,满目都是青山;想到观海,脑海中全是大海。

139、【含义源自构思】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神思》。文章的含义来源于构思,所说的言语又受到文章含义的制约。如果这三者能够机密的结合在一起,毫无缝隙,疏漏了就会相去千里。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140、【切合实际表达】《神思》。天马行空的想象,就很容易出奇,但要将言语切合实际巧妙的表达出来,却十分困难了。

143、【情感定主体】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熔裁》

想要将文章写好,要遵循三条准则。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来确定主体。选择和主体相关的内容。选用适当的言语来突出重点。然后才能去安排文辞,用重点词汇而删除不必要的言语。

120、【意得则舒怀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养气》。意文思涌现,就舒展情怀,执笔书写,文思阻薯,就收起情思,放下笔来。要写出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创作的愿望,更需要有灵感,有冲动。光凭冥思苦想,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刘勰主张,文思畅达时就命笔行文,文思枯竭时就投笔卷怀,不要硬去搜索枯肠。这种见解是可取的。

121、【创作时情与景】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物色》。把感情倾注于客观景物就像赠与一样,客观景物触发的意兴就像酬答一样。这里说的是创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景物,而景物又触发了作者的意兴,使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获得了刨作的题材,写出了情景交融的作品。作者用“似赠”、“如答”形容“情往”、“兴来”的过程,既形象又恰切。

5、【先有思想,再有文采】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文章的文采要以文章的思想内容为依托。此以水与波纹、树与花朵的关系为喻,说明文章应该以思想内容为主,以修辞文采为辅的道理。

113、【山水风光、自然景物对创作重要作用。】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物色》。屈原之所以能深入地领悟诗赋等表情达意的功能,写出那么好的作品来,或许是江山对他有所帮助吧!楚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开阔了屈原的眼界,陶冶了屈原的情操,唤起了他对乡士的热爱,因而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都渗透着对祖国的深情,历来被誉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作者看到了这一点,所以说~。本名句可用于说明山水风光、自然景物时作家创作的重要作用。

6、【即景抒情,情景交融】物色尽而情有馀者,晓会通也。《物色》

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同时坯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7、【简清而美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物色》。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这里的“灼灼”、“依依”、。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129、【构思时感情和想象】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明诗》。写作初构思时,感情和想象所起的作用。

8、【写情景与用辞】【情景尽力刻画形貌,用辞尽力新颖】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明诗》。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明诗》是专题论诗的。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9、【描写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10、【用感情观察景物】情往似赠,兴来如答。把感情倾注于客观景物就像赠与一样,客观景物触发的意兴就像酬答一样。这里说的是创作过程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作者用充满感情的眼睛观察景物,而景物又触发了作者的意兴,使作者产生了创作的冲动,获得了刨作的题材,写出了情景交融的作品。作者用“似赠”、“如答”形容“情往”、“兴来”的过程,既形象又恰切。

3、【开头、结尾】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76、【表达要巧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写作时,文思凭空想象,意蕴容易奇特,但要用具体切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常常难以运用得巧妙。

82、【文采,思想,感情】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有文采。思想的表达要充分,言辞要讲究文采;情感的表达要真实,文字要精美。这句话说明写文章要内容与形式兼顾。

86、【情感定主体】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节文。

想要将文章写好,要遵循三条准则。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来确定主体。选择和主体相关的内容。选用适当的言语来突出重点。然后才能去安排文辞,用重点词汇而删除不必要的言语。

114、【真情实感、】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华美的词藻过于繁多而真情实感很少的作品,让人品味起来必然生厌。在文学创作中,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缺乏真情实感、一味堆砌辞藻的作品,往往没有长久的生命力。可供论述内容苍白、感情贫乏的诗文没有艺术感染力时引用。

87、【构思广阔】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写文章在构思的时候,景深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因此要静静的去思索,这样思绪就可以上接千年,悄悄的动容,视野就可以通达万里。

88、 【缺乏情感,使人厌烦】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形式上华美但缺乏情感,读起来肯定会使人厌烦。

90、【言辞与道义】 立文之道,唯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指瑕》。

做文章的基本道理,只有言辞与道义两个基本方面,言辞要合乎一定的法则才能够显得工整、优美,道义要以具体的哲理的形式宣扬出去。文章就要合乎一定的形式规范,又要传达出由作者思考而得来的深刻哲理,这样才既有鉴赏的价值,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92、【要体现精神,先刻画好形貌】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色》。

要体现出事物的精神,首先要刻画好事物的形貌,应当根据事物的形貌和特点来进行构思;要使文章神采飞扬、气韵连通,就要顺应声律和节奏的变化,应当根据心情的变化来调整文章的主线。

95、【只有感情涌动,才能文思如泉】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知音》。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107、【理明晰、行文简洁】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议对》。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108、【描写逼真】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辨骚》。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17、【事物都在变化】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秋四时往复更替,冷季昏暗暖季舒朗;景物之变化,叫人不觉心旌摇动,受到感染。这是刘勰就自然现象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52、【文饰浅薄】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131、【要达意】吃文为患,生于好诡。《声律》。文章读起来不顺畅,是喜欢怪异造成的。意思是文章贵在达意,没必要用奇字怪句标新立异。

150、【修辞】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兴》比,是比附事理;兴,是用来引起情感的修辞手法。

57、【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110、【文理通顺,脉络分明】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章句》。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130、【字句要感动人】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夸饰》。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渲染的写作手法。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谈到快乐,所有的字句都充满着欢乐。谈论悲伤,每个字都流露着悲伤。文章内容应当和体裁保持一致。写作祝词要真诚,要内心无愧。

​28. 【重复】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同一意思再次出现,这是意思上的多余;同一词句重复出现,这是文辞上的累赘。

32、【文章有详略、隐显】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会适。写文章有详略、隐显的区别;所以是压缩还是加详要看情况,要变通以便适应情况。

​6、【含义来源于构思】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文章的含义来源于构思,所说的言语又受到文章含义的制约。如果这三者能够机密的结合在一起,毫无缝隙,疏漏了就会相去千里。

8、【功到自然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练习过了众多乐曲之后,然后才能学会音乐;看过了众多剑器之后,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识别剑器。要读书要破万卷,下笔才有神。没有经验积累,不会有造诣。

9、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修辞立诚,在于无愧。大凡文章都追求文采,但用于降神的祝文却追求朴实。写作祝词要真诚,要内心无愧。

10、【清楚需求】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诗词是乐府的中心,声乐是乐府的形态。如果乐府的形体在于声乐,那么乐师就会调整出好的乐器。如果乐府在于诗词上,君子就会写出好的辞赋来。

这是子夏对《尚书》的评价。

14、【道理正确,合乎常情】义典则弘,文约为美。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量,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这是刘勰对古代铭箴提出的总体要求。

18、【要有风骨】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懂得怎样使文章有骨力的作者,文辞一定选择得精当;懂得怎样使文章有教化作用的作者,思想感情必然能抒写得显豁。这是论述刘勰对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即“风骨论”。就是要求文辞的运用必须有骨力;思想感情的表达,要有教育作用。

123、【顺应事理,层层分析】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论说》。论中的说理应该像劈柴一样,贵在能按照木材中固有的纹理自然破开。这两句可供引用说明论说文中的观点应顺应事理,能被人们接受,说理时应层层分析,入情人理。

109、【因字而生句】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章句》。彪炳:文采焕发。疵(Cī雌):缺点,毛病。明靡:明白细腻。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112、【论说文圆熟通达】义贵圆通,辞忌枝碎。《论说》。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写文章如果总是阐发一些奇谈怪论,既违背常情,又不能自圆其说,自然很难有说服力。而道理虽正确,但语言繁复庞杂,散漫不着边际,也难算好文章。因此作者就内容和语言两方面强调“~”。可供说明写作论说文应注意的事项时引用,当然也可用于说明其它散文的创作方法。

116、【道理与常情】义典则弘,文约为美。《铭箴》。道理正确,合乎常情,文章才有分景,能说服人;文辞简洁精练,才显得优美。在原书中,这两句是阐述铭箴文(类似今天的格言、警句、座右铭式的两种文体)的创作原则的,这种文体不仅辞约义丰,而且对位工整,因此优美而易于记诵。本名句意思与“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议对》)相近,可供引用说明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149、【议论文】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论说》。大凡议论文的关键,是必须使它对时政有利而又意义正当,要能对政务的完成发挥作用,又要不妨碍自己荣显。

93、【议论文要对时政有利】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论说》。大凡议论文的关键,是必须使它对时政有利而又意义正当,要能对政务的完成发挥作用,又要不妨碍自己荣显。

54、【说理明晰、行文简洁】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6、【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附会》。章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147、【修改】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附会》。修改一个段落要比生造一篇文章更难,更改一个字词要比替换一个句子更难。一篇文章的内容比一个段落的内容要多很多,一个句子的内容要比一个字词的内容要多很多,修改一个段落、一个字词之所以要比生造一篇文章、修改一个句子要难,从表面上看这是不合常理的。

9、【要反复修改】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98、【善删字,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熔裁》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

一,相反相成的。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99、【去掉多余字句】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熔裁》。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100、【一字不少,一句不多】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书记》。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23、【修改】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修改章节比重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这是在强调统筹兼顾的重要性。

19、【修改】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要求做到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字句。

27. 【修改】字删而意缺,则短乏而非核;辞敷而言重,则芜秽而非瞻。字句删减了,意思却残缺了,这样是短缺,不是凝练;词句增多了,却使得语句重复,这样是繁杂,不是丰富。

20、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这是刘勰论述夸张手法的基本原则。

37、【夸张也要实】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言巧。

在写作当中要想表现奇特就需要一些夸张的表达方式,但要是写很务实的内容则不要用太多巧言修饰。

38、【推敲】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善于舞文弄墨之人,其才思可以写万篇文章而不枯竭,却常常在斟酌一字之上而不知如何取舍。

71、【体栽与思想】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诗歌有固定的体裁,但思想却没有固定的规矩。随个人的性情来适应,很难有能将各种体裁都做得好的。

105、【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夸饰》。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40、【华而不实】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选择奇伟的内容不要扭曲篡改他的精髓,选择华丽而又优美的内容而不能伤到其本质。比喻,华丽的东西都为点缀,真正的内容精髓才是最重要的。

    见识广博而又能重点突出,对于创作构思是极有帮助的。

132、【轻华丽,重感情】繁采寡情,味之必厌。《情采》。文学作品如果只追求辞采华丽而缺少思想感情,让人读起来一定会心生厌烦。

133、【轻华丽,重纯真】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辩骚》。选择奇伟的内容,而不失去本真,观赏华美而不失去真实。学习应当学习其纯真的本性,而不应当注重华丽的辞藻。

135、【培养初苗】苗而不秀,自古斯恸。《哀吊》。幼苗不能成长,从来都是令人心痛的。

136、【凡事物都应想到有用】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谐隐》。即使有了丝和麻了,也不应当抛弃野草。说明凡事物都有它有作用的一面。

137、【不弃糟糠】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解日:达须揣量,本不可忘。花色迷眼,勿弃糟糠。

138、【用到常识】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檄移》。雷鸣是从耀眼的闪电开始的;出师先要张扬声势。

145、【思考道理】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论说》。战国时期毛遂一个人的辩辞比传国之宝的钟鼎还要贵重,他的一张嘴巴,比百万军队还要强大。

146、【思考哲理】立文之道,唯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指瑕》。做文章的基本道理,只有言辞与道义两个基本方面,言辞要合乎一定的法则才能够显得工整、优美,道义要以具体的哲理的形式宣扬出去。文章就要合乎一定的形式规范,又要传达出由作者思考而得来的深刻哲理,这样才既有鉴赏的价值,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154、【道理需要联想】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情采》水性柔和,涟漪才可能产生;树木坚实,花朵才可能生出,这是辞采依附于文章的情意

156、【存在有理】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情采》虎豹如果没有斑纹,其皮就同犬羊一样;犀牛虽然有皮,但却要涂上红色的漆才有漂亮的颜色。喻指素质有赖于文饰。

158、【凡事都有可能】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总术》不光洁的玉有时会错当成石头,洁白的石头有时候也会错当成玉。喻指相似的东西容易以假乱真。

159、【存在就有理】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情采》

桃李不说话,树下却一样会被人们踏出一条小路来,是因为桃李的硕果就挂在那里;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是不香的,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

39、【言论自由】民各有心,勿壅惟口。黎民百姓都有自己的良知与道德判断,想要靠阻塞他们的嘴来减少批评声音那是于事无补的。出现错误接受批评并且改正才是正确的做法。

124、【要博闻广见】将赡才力,务在博见。《事类》。要丰富自己的聪明才智,务必做到扩大视野,博闻广见。此条以含蓄的表达方式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不可以孤陋寡闻,独学而无友。要想成为有才干的聪明的人,必须做到博闻广见,融会贯通。此句句式整齐、文字简净而说理明白透彻,然而失之文雅,不够通俗,因而限于“典藉文化”的圈子之内,很少行之于口。

43、【养身】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心雕龙》名句解析
《文心雕龙》93句精华,藏着人生智慧,还是写得一手好文章的秘籍!
文心雕龙经典语录
梨花雨||写好文章不容易
中国名言大辞典:情采
陆机《文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