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解析第五章&5.1,持续更新中......
第五章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 其犹橐龠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邵老师版)
5.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5.2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3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5.4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5.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5.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在祭祀之前是很受人们重视的祭品,但用过以后即被丢弃。

仁:仁字写作:二人,代表换位思考,以己达人。在六书通篆中,仁字流传的另一种写法更能表达这个意思。

天地不仁:天地不会考虑其他东西的需求和感受。
以万物为刍狗:当事物失去了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后,就自然被淘汰了。

此句易发的理解误区:
1.天地不仁,不是因为天地极度自私只考虑自己,而是因为天地没有自己的概念,天地本是无我的,也不存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当然也就不会考虑其他存在的需求和感受。

2. 当事物失去了它在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后,被自然被淘汰的概念,和强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有根本区别。因为一切存在的最终目标都是“利万物”而不是靠压制或掠夺其他存在把自己做大,这样造成的失衡同样会被淘汰。

【道德经}每日解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天地不仁”怎么解释?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不择...
老子《道德經》第五章解读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橐龠”怎么读,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