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风:苏州世族大家名贤辈出的密码
X

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作为苏州先贤文化的集大成者,尤其对五百九十六人各系一赞,嘉言懿行,昭示的正是先贤名宦以及道德楷模“立身敦行”的正能量及其影响力。可以说,这些先贤本身透露出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成就的是苏州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漫步“五百名贤”祠,览水木之清华,拜衣冠之肃穆,犹如过大梁者伫想夷门,游九京者企慕随会,高山景行之思,不觉油然而生。“五百名贤”所列人物,纵向看,上自周朝的季札、伍员、言偃,下到清朝洪亮吉;横向看,有苏州本郡人物,也有作官及流寓苏州的名宦乡贤、文人学士。当伫足浏览,细数先贤,一个独特的现象不能不引起人格外的重视,那就是在五百九十六人中,以家(宗)族血缘为纽带而入列的群贤。
世家大族,苏州文化的绚丽风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族在人类血亲群体或社会组织中,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强大的凝聚力作用。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家族发挥着巨大能量。家族社会,是中国本土社会特色,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性与精神。
苏州名门望族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形成了“朱、张、顾、陆”四个大族,刘孝标注《吴录·士林》说:“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唐宋元明时期则有“归、范、文、王”,清代又有“彭、宋、潘、韩”等望族人家。这种世家大姓的繁衍延续,堪称苏州文化世上的奇观。延至近现代,这些家族里的优秀人物品德修洁,操守谨严,或任官为民,或精研科技,或潜心诗书,或投身革命,其人数之多,仍然让人叹为观止。直到今天,苏州已经拥有百多位两院院士,其中不少也正是出于这些家族。
这种现象,在五百名贤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不妨按家族为线索,对入列五百名贤的部分家族做
一罗列:
朱家列入13人:朱良、朱长文、朱存理、朱希周、朱纨、朱鹭、朱祖文、朱陛宣、朱天麟、朱集璜、朱用纯、朱彝尊、朱(王存)。
陆家列入20人:陆烈、陆绩、陆机、陆云、陆元朗、陆龟蒙、陆贽、陆容、陆釴、陆昶、陆粲、陆治、陆师道、陆玠、陆世廉、陆梦履、陆世仪、陆坦、陆陇其、陆燿。
顾家列入46人:顾翱、顾雍、顾荣、顾觊之、顾野王、顾况、顾少连、顾德辉、顾良、顾元振、顾鼎臣、顾璘、顾昺、顾曾唯、顾存仁、顾士元、顾宪臣、顾天叙、顾章志、顾锡疇、顾大典、顾其志、顾九思、顾大章、顾国本、顾梦麐、顾大任、顾咸建、顾咸受、顾绳诒、顾所受、顾云鸿、顾宗梦、顾其国、顾咸正、顾士琏、顾炎武、顾有孝、顾予咸、顾天朗、顾?、顾尔昌、顾词立、顾楗、顾济美、顾莼。
其他则有张家张翰、张旭、张汝舟、张伯行等32人,范家则有范仲淹、范纯仁、范纯礼等9人、王家则有不同支系44人,等等。
在这些名门望族中,单东晋时期,陆家子孙有四位官至相位;潘氏有潘世恩,做了数十年大学士,其孙潘祖荫官至工部尚书;翁氏中,翁同龢是两朝帝师,其父翁心存官至工部尚书;彭家的彭蕴章为道光间文渊阁大学士,其子彭祖贤官至湖北巡抚;沈氏有文学家沈既济、书法家沈传师等,可以说,苏州的世家大族,演绎了一出出精彩的历史剧,造就了姑苏文化的灿烂辉煌,而这些家族的代表性人物在五百名贤中璀璨闪烁,让后世的人们瞻仰着他们的光泽。
门风家范,让世族大家贤人辈出
文化的繁荣,靠的是文脉的传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望族并非天生,家族的沿袭不衰同样有其内在的基因,而这种基因往往是内在的共同准则、行为规范,也就是值得后人深思的家族文化中的DNA。DNA就是很多家族积累的丰富的为人为事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口口相传或文字传承逐渐化导成俗尚,并且渗透到家族生活中,希望子孙牢记在心,一代一代学习,潜移默化,慢慢形成了各自的家风,也就是门风家范!
范家是典型的范例。范仲淹和他的四个儿子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都因德才兼备被列入五百名贤中,他三个儿子分别官至宰相、尚书、侍郎。五百名贤中,范仲淹的“赞”是“文正当国,先忧后乐,立庄润族,廉顽敦薄”;对范仲淹大儿子范纯祐的“赞”是“齿学导郡,城寨扼夏,善承父志,古之孝者。”次之范纯仁的“赞”是“扬列四朝,敷陈八事,一生受用,忠恕二字。”三子范纯礼的赞是“箴规绍述,申雪宣仁,惟刚与正,见惮枋臣。”从四个“赞”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先忧后乐”“敦”“润”“导”“志”“孝”“忠恕”“刚”、“正”、“廉”、“承”等关键字眼。从这些字眼上,人们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敦实、忠孝、刚正、廉洁在范家的传承与对社会的导向与滋润。范仲淹的子孙受门风的影响,后代又出现了许多优秀人物,如十四世孙范昌期,秉性耿直,以诗抨击权贵;范昌期的次子范彦第举人出身,担任教职,不但大力劝学,还慷慨解囊,帮助贫困士子,使当地文风大振。
五百名贤中,陆家入选人物众多。早在东汉时,陆氏已是江东士族,陆家先贤早期以陆绩为代表。陆绩,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据《吴郡志》记载,陆康“少笃孝悌,勤修操行”,“所在有称”。陆绩在如此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自幼知礼节,懂孝悌。6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给了他几只橘子,陆绩舍不得全部吃完,将3只藏在怀里。临别告辞时,因躬身行礼,橘子掉落在地。袁术问:“陆郎出来做客,怎么还藏橘子?”陆绩跪着道出原委:“我想留3只给母亲尝尝。”袁术听罢,惊奇不已,从此,陆绩“怀橘遗亲”便传为佳话。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孝的故事,陆绩“怀橘遗亲”便是其中之一。陆绩后来担任郁林太守,为官廉明清正,肃贪拒贿,从不接受下官礼物,也不索取当地特产,任满回乡,因为没有足够的财物可以压舱,怕船轻经不起风浪,于是让人搬了块石头作为压舱之物,这个故事又展其“廉”的一面。“孝”,是社会细胞中家庭这一基本组织中为人子的榜样,是封建伦理“天地君亲师”为人臣的楷模;“廉”,又是为官、为人臣最值得称道的“官品”,此后,“孝、廉”在陆家传承,孝,在家为孝,在国则为忠。以陆贽、陆燿为例。18岁中进士的陆贽,贞元八年四月出任宰相,他是中唐时期著名政治家。《唐书·陆贽传》节录了陆贽的许多治国理政文章,《吴郡志》称“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惜德宗昏庸,许多治国方略未被采纳,不到三年就因与裴延龄有矛盾被罢相,贬充忠州别驾。陆贽的归葬地就在苏州齐门外六里,这也是陆墓镇名字的由来。苏州城内五龙堂巷子里陆宣公祠,祭祀的就是陆贽。陆燿,在乾隆时期被评为清廉又有节操的第一人。他刚担任湖南巡抚时,有位盐商送来三万两银子,说是老规矩,前任巡抚号称廉净,也照收不误。现在先送这些,以后会按时送来。陆燿坚决不收,并且明言禁止再送。盐商为难地说:“如果大人不收,那这些白银就没有去处了。”陆燿说:“那就用它如数平抑盐价吧!”结果一时间湖南的盐价为之降低。从陆贽、陆燿身上,可以清楚看到“忠孝、廉洁”家范的一脉相承。
范家、陆家,仅是其中的两个代表,其它还有顾家、翁家、朱家、王家……
在历史长河里,这些家族都以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为起点,从家庭出发,注重家风门范,从家庭教育开始,主张通过个人努力,培养品德,形成处世能力风范,强调家国之间的关系,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入列的苏州这些家族中,有先人的一言半语,也有隐藏在家谱宗谱中不同的训、诫,自宋至元明清,一些家族不满足于口口相传,家训著作也大量出现,如袁采的《袁氏世范》、朱柏庐《治家格言》、叶梦得的《石林家训》……
诗礼家国,构筑区域文化共同特质
从纵向上看,门风家范,在范家体现的是对其三子的言传身教,在陆家沿袭的则是“忠孝、廉洁”。忠于国事、孝敬父母、友悌兄弟、礼义廉耻、和睦邻里、严守规约等传承沿袭,显现的是“一人义则一家举义”。从横向扫描,苏州这些名门望族门风家范中所共有的,又组合成了苏州区域文化的共同特质,推动着“一家善则一地向善,一地仁则一国兴仁”。
从“五百名贤”涉及到的世族的门风家范看,三方面内容构成了苏州这些家族的共同追求。
一是尚诗书、重良序。
诗,指的是诗书传家。入列五百名贤的两宋之交的名臣叶梦得,是苏州叶家的代表。叶家的《石林家训》,在宋代就已经流传,家训中明确要求“族中嗣贤书万本,读万遍,有以引之勿替”、“子孙世世永守,不能藏之名山,而能传之其人”,家训中尽忠、保孝、力学,是叶家立身行事的三大法宝。关于“力学”,叶梦得要求,“旦须先读书三五卷,正其用心处,然后可及他事。暮夜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明代状元、宰辅申时行为代表的申家,也很重视劝学,在《苏州申氏义庄条规》里规定,中进士者给赴任银三十两,准米六十石;中举者给路费银二十两,准米四十石。范仲淹的《家训百字铭》。更是明确要求“勤读圣贤书”。以朱存理为代表的朱家则是要求“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礼,指的是礼教。苏州张家在《苏州东桥张氏家训、家规、戒例、奖例》里提出,要“恤亲邻”,就是要体贴亲属和乡邻;在“奖例”中规定,“如有饥寒贫困能周给者,亦奖”,也就是鼓励族人救济社会上的贫穷人。朱家也提出“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等。叶家则要求“戒诸子侄以保孝行。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二是善治家、存国念。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后世称被评为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之一,虽然才500多个字,但流传极广被誉为《朱子家训》。《朱子家训》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其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朱柏庐还把家庭与国家相联系,要求子孙“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范家《范氏规矩·宗禁》则提出祖遗手泽、田地、子孙、寡妇户口、祠堂中的设备、砖瓦木料等都要“严交代详明,以防遗误”。
叶家很注重配偶的选择,《吴中叶氏家训·宗约说》“无家教之族,切不可与为婚姻”;“妻亡续娶,及娶妾生子,俱不幸之事……切宜慎之”。
顾氏是文化世家,特别是后来建有过云楼,顾家家训:“过云楼藏画可任人观阅,而收藏的古籍不可轻易示人”。就是这样的一条家规,使顾氏藏书大部分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锦绣万花谷》堪称全世界头部最大的宋版书。
叶梦得也要求理解“为家”与“为国”的道理。“要俭。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处家时,最重奉事亲长以勿欺为难;忠孝一体,在家为孝,在国为忠,其理均在勿欺;处家长久之道更在兄弟坦然友爱,不因妻子口舌、财物争执,真诚和睦。
三是为良吏、急国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名言。顾炎武参加科举考试失败,“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他忧心忧国,尽管他热衷于著书立说,但他明确指出“文须有益天下,不贵多,立言不在一时”。“有益天下”,是他急国家之所急的目标。
在叶家,国课就表现在对国家的尽忠。“尽忠实录以遗子孙。天下尽忠,淳化行也。君子尽忠则尽其心,小人尽忠则尽其力。尽力者则止其身,尽心者则洪于远。故明王之治也,务在任贤。臣尽忠,则君德广矣,政教以之而美,刑罚以之而清,仁惠以之而布,四海之内有太平之音。嘉祥既成,告与于上下。是故播于《雅》《颂》,传于无穷。”
范仲淹对从政的子孙后代也有要求,他在《告诸子及弟侄》里面说“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就是要求子侄们做官要清廉,要“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要做一代良吏。
苏州潘氏虽然以出科举人才而闻名,但要求后代要有全局眼光,潘家认为,一个国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不要因科举看不起其他行业,潘家《松鳞义庄增定规条》明确规定:“习业谋生足以自立,与读书无异”,潘世恩则明确告诫子孙要学以致用:“读书不适用,徒多无益……宜留心经济,读有用之书”。苏州东桥张氏在《苏州东桥张氏家训、家规、戒例、奖例》也有类似要求,士农工商都是“生理”,也对不同职业一视同仁。
家风家训,是家族针对日常的行为和生活所做的规定,对各自族人子孙和平处世、成家立业、和睦相处、立德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是隐藏在文化发展中的密码,纵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风家训,就像一代代世家的精神脐带,供应着营养。一句诗说得好:“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涛声依旧时”,社会变化的是人事,但不变的是精神,是这些代代相传的门风家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家教和门风,浸润孩子的一生!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源动力
家风丨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四十九)】山东桓台王渔洋家族:忠勤报国 洁己爱民
胡氏家规家训
家风的历史由来及其内涵,伦理学论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