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实在不应该推荐

      “嚆矢振翮、婞直、孜孜矻矻”这种难得一见的冷僻字,“沉锚、祓魅赋魅一觇玉墀“这种难得一用的冷僻词,”达达主义实践场域、符号客体、单向度形象、理想期望范式”这种专业的学术用语,“麦金太尔柯希莫、切斯瓦夫·米沃什维特根斯坦、卡尔维诺”这种非专业人文学者都不太了解的诗人和哲学家,出现在一篇不足1000字的高考作文中,你会怎么看?

       昨天,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引发极大争议,在我关注的公众号里,有三个公众号都提到了这篇文章。一是著名的时评作者、清华和北大的时评写作课老师曹林老师,在他的《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发表了浙江这篇高考满分作文侮辱了语文》,

认为这样矫揉造作故作高深不知所云的作文成为满分作文示范,既侮辱了语文教育,侮辱了汉语表达,侮辱了读者,也侮辱了无数语文老师。”“让人费解的典故隐喻,制造阅读障碍的欧化语态,叠床架屋的复杂长句,完全不想让人读明白的生僻字堆砌。这些,属于米尔斯在《社会的想象力》所竭力批判的“拜占庭式错综繁复的拆解和组合各类概念,繁文冗语的矫饰做派”。哲学作为爱智之学,生来就是一种澄清行为,澄清自己的真实意图,澄清语言造成的困惑。而这篇《生活在树上》,哪是澄清啊,分明是在卖弄中制造混乱。给一堆胡话打满分,可见打分的人也是一团糨糊。一是著名学人朱学东先生在他的《老朱煮酒》上发表了《我为什么会给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打高分|嚼白句》,反问那些批评这篇文章的人,你读不懂为什么要怪作者写得深?你写不出来为什么要怀疑别人怎么能写出来?你掉不出书袋为什么要怪别人掉书袋而且还掉得恰到好处?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当然,其中的晦涩也不希望同学们模仿。另一个公众号《语文好》则进行了综合整理。

      实际上各有各的理,而我认为,这样的文章根本不应该推荐。因为推荐没有价值,容易带偏学生。

      首先,得高分的概率偏低。这篇文章在评卷中就出现了不同意见,第一个老师评分39分,后来两个老师给了55分,最后专家组给了满分。而在公众号《教学月刊》上发表以后,更是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让一篇有着广泛争论的文章作为范文推荐,如果学生真正模仿起来,模仿的文章能得什么样的分数就要取决于阅卷老师的喜好与眼光。按高考作文一卷四评制的规则,如果第二个老师在39分误差5分以内赋分,即第二个老师评分在34—44之间,这篇文章就不会进入三评,最后的结果就是在39分上下。之所以能进入四评,是因为二评三评都被评为55分,按一般规则,二三评分数差在5分以内,这篇文章就以二三评的平均分55分赋分。之所以引起专家组重视,因为55分是一个高分,对于偏高偏低分专家组会选择部分核分,才发现了这篇满分作文。也就是说,这篇文章被评为满分作文的概率实际上非常低。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这个同学能得到满分,你即使写上同样一篇作文,满分的可能性还是非常低的。

       其次,这篇文章缺少典范性。恕我眼拙,我反复看了几遍,还是没有看出这文章的好来。固然文章没有偏题,处处围绕中心展开。但生僻的字,冷僻的词,陌生的引用,还是让人颇费思量,很难直接进入文章的中心。这就像认识一个人,本来素颜就可以让人直接看清真面目,现在却偏要裹上层层面纱,非要让人一层层地剥开来,才能逐渐看清其面目,在剥除的过程中,消耗着读者的耐心与阅读欣赏的心情,即使剥开后看到一个西施,也少了一些惊艳。如果剥开后看到一个普通女子甚至一个东施,那真是倒人胃口的事。所以,中学生作文,还是是浅近为上,把理说清的基础上,努力把理说透,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江苏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就曾经说过,应试作文宁要二锅头也不要碧螺春——喝着有劲,不必细品。有统计显示,高考作文每篇作文的平均阅卷时间不到一分钟,这样一篇晦涩难懂的文章可能连碧螺春也算不上,如果真好,也只能算是普洱茶,非得反复几次才能品出其中味道。实在不是吸引阅卷老师的妙招。

      再次,这样的文章很容易带偏学生,画虎不成反类猫。《教学月刊》将其当作范文推荐,阅卷组长自信满满地说,这体现了浙江高三学生的作文水准。如果学生争相模仿,又缺少那个学生广泛的阅读和还算比较恰到好处的运用,只用些生僻词语和专业术语以博阅卷教师好感,我敢肯定,会有不少学生在这件事情上栽个头破血流的跟头。

      说到这里,我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大约五年前,我接待了另外一个地区的一个高三学生。她带来了一个学期写下的多篇文章,她说这些自己认为满意的文章被语文老师评了低分甚至很低的分数。她的老师给学生规定了写作的套路,甚至规定写到几百字要用到一个转折,这让她很不习惯。我认真地阅读了她的所有文章,写得实在不错。我觉得以这样的水平去写作,高考作文分数不会低。我鼓励她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坚信,高考作文模式套路是害人的东西,大概能给不会写作的人写出一篇可以得到基本分的文章。高考结束后,我回访这个只见过一面的女生家长,她的家长高兴地告诉我,她的语文得了高分。而听信老师套路的学生,语文普遍较低,而且有几个获得名校自主加分资格的学生因此失去了名校招生资格,殊为可惜。

      写作有格,但写无定格。要想破格,必先合格。这同书法是一个道理,那些楷书还没写好的人,想去写草书自创一体,大概是会贻笑大方的。

附高考满分作文

 生活在树上

浙江一考生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方式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文天才“献计”: 高考作文满分, 全因3大套路1素材!
语文天才“献计”:3大套路1素材,高考作文满分!
高考语文148分学霸,作文满分,就靠这18个美句,征服所有阅卷老师!
取得中考、高考满分作文的60大招式,语文老师、学生、家长必藏!
高中作文:写出有温度的文字
高考总分725语文146分的状元满分作文为何引起这么大争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