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官员的工资是高还是低?

大家都知道,明王朝的官员俸禄十分微薄,朱元璋定下的官俸只有俸米一项,依品秩高下定米数一品大员月米87石,九品小官的月米只有5石。永乐朝之后,俸米又按比例分成本色与折色,意思是,给官员发工资时,工资的一部分是俸米,一部分则折成钞、胡椒、苏木、绢、布。由于折色往往不按市价,官员领到手的俸禄实际价值常常低于法定标准,所以未免牢骚满腹,连清人修《明史·食货志》都忍不住感慨:“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明朝前期财政之不发达,从官员俸禄可窥一斑。

开国皇帝定下的俸禄如此之低,明朝官员只能另想办法。大约从宣德朝开始,官员俸禄中便增加了一笔柴薪银。这笔柴薪银的由来,得从明朝衙门中的柴薪皂隶说起——

同其他王朝一样,明朝的行政系统中也配置有供官员驱使的职役,一般叫做皂隶,类似于宋代的白直。从词源来看,白直是“白衣当直”之意,白衣指身着白色衣服的平民;皂隶则是指穿皂色服装的贱民。明王朝将衙门中的职役称为皂隶,说明官府这部分人视贱役。皂隶一开始是必须亲身应役的,后来,役使他们的官员为得到更多的收入,允许他们纳钱代役,这笔钱叫柴薪银。

随后,朝廷认可了皂隶折银的做法,并制订了各级官员随从皂隶的配额,一二品官有12名皂隶,七品至九品官有2名。一名皂隶每年折纳柴薪银12,闰年加一两此外,地方官的马夫也折成马夫银征收,作为官俸的组成部分,知府、知县的马夫配额是10名,每名折银4两。柴薪银与马夫银征收后以俸禄的形式发给官员作为俸禄形式的皂隶,因此被叫做“柴薪皂隶,意思跟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禄力”是一样的。


说到这里,顺便纠正一个以讹传讹、流布甚广的说法——许多介绍明朝资收入的网文都煞有介事地说:“明朝百姓有给国家服役的义务,不过服役是有工资的。轮到当役了,派给当官的跟班,柴薪皂隶就是买柴烧水、干杂活。年收入12银子。”这完全理解反了明代柴薪皂隶与柴薪银的关系。请注意,柴薪银并不是国家发给皂隶的工资,而是反过来,皂隶交给国家的代役银。柴薪皂隶的含义不是什么给官员“买柴烧水”,而是用皂隶充当官员“柴薪”(薪水的意思

不了解柴薪皂隶的人也习惯于认为明代官俸极低。按朱元璋定下的工资标准,确实是典型的低薪制,但如果算上明中叶开始出现的柴薪银、马夫银,明朝官员的工资其实是不低的,以正四品的知府为例,每月俸米24;柴薪皂隶6名,共折银72两;马夫10名,共折银40两。而按明代的工价,打工人一年的收入也不过是10两银子上下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官员俸禄的构成。明代的标准薪俸是粮食,发放时折成各种实物(晚明才实现官俸的货币化),甚至将皂隶当工资发,可以看出,明王朝(至少前期)财政高度不发达,政府的运转严重依赖实物税与徭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钩:从古代官员工资看社会变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古代收入(一)
史称“明代官俸之薄,堪称历代之最”,薪水到底有多低?
揭秘!明代官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古代朝廷官员一月的俸禄多少?休沐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