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人用啥喝酒



春暖花开




图片摄影:情枭的黎明,盛世收藏网论坛会员。2013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累计在线时间75小时。





人类饮酒的历史颇为久远,但早先的酒和我们今天的酒并不相同。最早人们用谷物酿造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与其说是“喝酒”,不如说“吃酒”更为贴切。酿酒业的发展,饮酒者身份的高贵等原因,使酒具从一般的饮食器具中分化出来。酒具质量的好坏,也成为饮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征之一。到了商代,由于酿酒业的发达,青铜器制作技术提高,中国的酒器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甚至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这种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


细腰爵


夏代(公元前16世纪以前)

11.7厘米,流至尾长14.1厘米,重200

爵是古代饮酒器。此爵狭流、束腰、扁体、平底,颈腹间有一阔鋬把手,流和口沿的连接处设有通常所见的柱状物。三足较短,张开,有稳定感。器壁很薄。是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饮酒器之一。

 

乳钉纹管流爵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1959年上海博物馆自上海冶炼厂废铜中拣选而出

三足残缺,根据痕迹复原。与一般铜爵不同,此器一侧斜置一流,流上有两个曲尺形装饰物,造型别具一格,没有一般的狭流,敞口,两端呈翼形,靠近管流一侧略高。

 

连珠纹斝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16世纪)

斝是中国古代用于盛酒或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源自同形陶器。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兽面纹爵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中叶)

流行于夏、商、周。爵的一般形状。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此为各时期爵的共同特点。

 

兽面纹爵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13世纪)

这件商代中期的兽面纹爵很有意思,腹部的上下两段中,上腹部的纹饰是早商样式的凸线线刻的阳纹,下腹部则是浅浮雕样式的兽面纹,兼具早商和晚商的两种纹饰风格。

 

兽面纹觚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中叶)

“觚”是一种饮酒器,盛行于商代,其基本形制为长筒状身,大喇叭形口,斜坡状高圈足。商早中期器形较矮,圈足有十字孔。据专家考证,饮酒时如需温酒而饮则用爵,不需温酒而饮则用觚,所以觚、爵常配对而出,成为当时礼器组合形式的核心。

 

兽面纹觚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13世纪)


斜角云纹觚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敞口,粗身联圈足,圈足有十字形镂孔。口沿腹间有一牛首。


兽面纹斝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中叶)

斝是中国古代用於温酒的酒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腹部的一周涡纹(火纹)十分奇特。

 

兽面纹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这件兽面纹斝不仅锥足明显粗壮,伞状柱上也出现了纹饰,装饰效果渐趋繁缛。

 

饕餮纹束腰袋足斝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腰部装饰有连珠纹。

 

饕餮纹束腰袋足斝 


商代中期

以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的斝,因此命名为“兽面纹(饕餮纹)斝”。斝是用于盛酒举行祼礼之器物,兼可用以温酒。这件斝上装饰有商代青铜器上常见的兽面纹,兽目突出,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

 

兽面纹壶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椭圆形壶,长颈,深垂腹,双贯耳、圈足。颈饰弦纹,身饰虎首、牛首二组兽面纹、龙纹,足饰云纹。壶主要作祭祀和礼仪、宴享活动的礼器,也可作盛水器。

 

兽面纹尊   


商代中期(公元前15世纪中叶-13世纪)

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

 

牛首兽面纹尊 

商代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

敞口,内收颈,折肩,弧腹,圜底,圈足。肩饰透雕牛首铺首。腹饰外卷角形兽面纹,圈足有圆形镂孔。

 

父乙觥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29.5厘米  31厘米 底纵12厘米  底横16.7厘米  4.8千克

这件盛酒器的器形和纹饰都很别致。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

 

旅祖丁爵


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
器高23.4厘米 流至尾长17.9厘米 0.96千克

旅祖丁爵为为上博青铜馆三大著名青铜爵之一。流短而宽,尾稍短,原来应该在流根部的双柱已经向后移,柱呈方形,顶有帽形装饰,腹一侧的牛首鋬既厚且小,仅能够容下一指。杯体较宽,圜底下设三-棱形足外撇,扁如刀形,这正是典型的西周早期爵的形制特征。

 

商爻爵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通高20.1厘米 通长18.2厘米

该器长流上扬,兽首鋬,腹饰兽面纹,鋬内铭文一字,三足修长,器形雅致。爻爵共为两件为一组,这是其中一件。

 

畐父辛爵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龙爵


西周早期(公元前十一世纪)
通高18.9厘米 流至尾长15.8厘米

龙爵为上博青铜馆三大著名青铜爵之一。这种形式的装饰设计,在青铜器中极其罕见。而无柱帽的双柱在已发现的青铜爵中也仅有此例,堪称古代青铜爵中的绝品。

 

宁角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角,与爵相似,而无流和柱,具相对而类锐的两尾,张开如翼状。它在功能上和爵一样,也是做饮酒器。需要说明的是,角出现的年代比起爵来要短得多,只在商周之际流行过较短的一段时间,在出土的数量上也远远少于爵。

 

止角


西周早期(公元前111世纪)
23.1cm 1.02kg

 

四瓣目纹觯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12.3cm  口纵8.5m 口横11.4cm

觯是古代饮酒器,也是中国古代礼器中的一种。圆腹,侈口,圈足,形状小瓶,大多数有盖。以四瓣目纹作为觯的装饰题材,在青铜器中并不多见。

 

父庚觯

西周早期 公元前11世纪

父庚觯是圆体垂腹的觯,颈部饰蕉叶纹和分尾的鸟纹,腹部则为对称的凤鸟纹,昂首垂尾,华丽而精美。从西周初年起,鸟纹装饰逐渐增多,并常作为主题纹样,且形式日渐华美,尤以康王、昭王时代最为著称。  


戉箙卣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11世纪)
33.3厘米 口横15厘米 口纵13.7厘米 6750

戉箙卣隆盖高缘,鼓腹下垂,圈足。整件器饰繁复而夸张,器身上有类似绿漆状物,其实这是一种锈蚀后形成的油皮。这种锈蚀是青铜器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现象,又因为所含其他成份的不同,锈蚀的油皮颜色呈绿色、蓝色、枣红色不等。

 

兽面纹龙流盉

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6世纪上半叶)
口径约14.8厘米 30.1厘米 39.2厘米

盉为调酒器。此盉的器型、纹饰仿效中原地区青铜盉,但纹饰结构的特征表明它是一件南方越族青铜文化的产物。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哉青铜
鼎盛期
博物馆里的古代器型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
上海市博物馆 青铜器之夏商
上海博物馆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