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年期的特点(7
一、几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5-15岁 书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期 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期、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期
二、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
①感知运算阶段(出生后至1.5岁、2岁):这一阶段婴儿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与运算的智慧。他们依靠感知运动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这个阶段的儿童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本能时期、习惯时期和智慧活动萌芽时期。儿童出生的第一个月只是遗传性反射格式,通过第二分阶段的习惯形成,使一些单一的反射动作加以整合、联结,如寻找声源,用眼随着运动的物体等,大约在9个月到1岁左右开始出现了最初的感知运动智慧。
②前运算阶段(2-6、7岁):此期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很难从别人的观点(角度)看事物。例如在这一阶段后期可以说出自身的左右,但对对方的左右常常弄错,受自旁左右的影响。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另一个特点是思维的直觉性以及思维的集中性。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调节的限制。
③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这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开始进行心理运算,能在头脑中依靠动作的格式对事物的关系系统进行逆反、互反、传递等可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在推理上、问题解决和逻辑方面已经超过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但其思维还具有局限性,抽象的语言推理还不能进行,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这阶段已经达到了成人的成熟思维,是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能在头脑中将形式和内容分开,能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理。
三、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说明:此理论摘自电脑与有些教材的分类有所出入,特别是年龄上的分类,但大体意思总体相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掌握他们的特征,进行引导)
①0-1岁的乳儿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形成信任”。如果孩子的家长能在物质上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并给予充分的情感上的交流,那么孩子将会对周围世界形成“信赖感”,产生“安全感”。反之,将会“怀疑”周
围世界,导致今后与人交往的焦虑不安。
②2-3岁的婴儿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变成自主的人”。如果家长能顺应孩子“让我来做”的要求,满足孩子渴望自己独立衣食住行和探索外部世界的愿望,孩子将会摆脱依赖状态,产生“自主”的欲望与信心。反之,将会自我怀疑,行动上畏首畏尾。
③3-6岁的幼儿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发展主动性”。如果家长能支持与赞许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欲求,发展他们的动脑与动手技巧,孩子就会形成大胆、主动、独立进取的人格特征。反之,就会胆怯退缩,无自我价值感。
④6-12岁的童年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变得勤奋”。孩子第一次被赋予了“读书学习”的社会义务。如果家长与教师能帮助孩子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将会形成勤奋的学习态度,产生“勤奋感”。反之,学习上的失败与被斥责,将会让孩子形成自暴自弃的“自卑感”。
⑤12-18岁的青春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个人的同一性”。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深信自己在达到个人的目标时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是社会允许与赞许的,深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必将得到社会的承认,那么他就有了健康的自我观念与肯定的追寻方向,形成了“自我同一性”。反之,会缺乏生活目标,徬徨迷失,产生“同一性混乱”
⑥18-30岁的青年期。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正常的人与人关系”。周围环境与人群应该帮助个体与别人多接触、多了解,建立友谊、爱情和互尊互敬、互学互帮的关系。反之,个体会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
⑦30-60岁。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创造价值、贡献社会与家庭”。环境应有利于个体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反之,个体会颓废迟滞,或追求个人私利。
⑧60岁以后。本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力求对一生的回顾有满意之感。这取决于终身的努力奋斗。反之,会悲观绝望,认为人生走错了路。
四、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7—12岁,属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一)童年期学习
1、一般特点:
⑴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可以直接从前人已经总结好的经验、理论、结论开始。
⑵须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生的学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并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
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大纲是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二是因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的环境。
2、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⑴从外部活动逐步过渡到学习内容
⑵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
⑶游戏因素作用降低。
(二)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1、记忆的发展
(1)记忆发展特点:容量增加,记忆广度与成人水平接近、有意识记忆成为主要方式、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2)记忆策略发展特点:主要是复述(背诵)(10岁儿童85%有复述行为)和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分为归类和系列化(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2、思维的发展
(1)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10岁左右是转折期。
(2)思维形式指思维的逻辑形式——
①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三个阶段
a.直观形象水平,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7、8岁)
b.形象抽象水平,指所概括的事物属性或特征既有外部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本质特征(8—10岁)
c.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是指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②推理能力的发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能力在小学高年级分别达到81%、80%、60%
③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
a.掌握守恒:各类概念守恒数概念和长度守恒在6—8岁,液体和物质守恒在7—9岁,面积和重量守恒在8、9—10岁,容积守恒在11—12岁。
b.思维具有可逆性:一种是反演可逆性,如橡皮泥;另一种是互反可逆性,如A大于B,则B小于A。
C.补偿关系认知:
(三)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等方面的认识。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小学高年级儿童开始试图根据品质、人际关系以及动机方面的特点来描述自己,但即使到小学高年级,儿童对自己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2)自我评价 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内容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里的自我发展。
2、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一交往时间发生变化;第二处理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到小学,父母更多处理诸如学习、做家务、同伴交往等问题。第三,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有研究表明: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父母在一定距离内监督和引导儿童的行为,加强儿童的自我监督行为,教儿童知道何时寻求父母的指导。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3、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常的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归属感的心理需要,还可以促进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认知的发展。
(1)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①受欢迎的儿童一般是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
②不受欢迎的儿童通常具有攻击性,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
③受忽视的儿童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既不被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讨厌。
影响儿童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有多种,基本的还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掌握同伴交往策略,指导儿童改变影响同伴接纳的缺点,改善人气特点。
(2)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
①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一年级)人际连结关系首先是教师。
②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二年级开始)开始按照接近关系、外在因素相似性以及个人需求的类同行等组成团伙并经常在一起活动,于是出现与伙伴协同的社会交往趋势。
③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小学五六年级)伙伴关系依从期的高峰期。他们对父母和教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更注重的是朋友之间共有的价值观,更关注自己在同伴中的威信和地位,更重视同伴对自己的评价。这个时期,各伙伴集团均以班集体为中心形成大的团体,儿童的班级团体意识更强,共同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4、友谊的发展
(1)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第一阶段:3~5岁,短期游戏伙伴阶段。认为和自己一起玩的就是好朋友。
第二阶段:6~9岁,单向帮助阶段,要求朋友能服从自己的愿望或对自己有帮助,如在游戏中,把能顺从自己的人当成朋友,否则就不是朋友。
第三阶段:9~12岁,双向帮助阶段,能做到合作和互惠,具明显的功利性特点。
第四阶段:12岁以后,亲密而又持久的共享阶段,可以做到在心理上互相信任和支持。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2)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
a.相互接近。如邻座、近邻、双方家长是朋友等。
b.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二、三年级最多
c.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择友中注重学习、行为特点以及品质特征和心理协调。
d.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四)童年期的心理卫生
1、学会学习
(1)学习态度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形成负责态度)
(2)学习习惯入学后的常规迅雷非常重要,如带齐学习用品,遵守秩序,完成作业。教师应当有预见性,力争主动,绝不能放任自流,等发生问题以后再来处理和补救。
(3)学习方法包括书写技能、识字和阅读方法、解数学应用题的方法、记忆方法、预习方法、复习方法、考试方法等,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督促。
2、培养良好的品行
低年级侧重常规训练,中年级侧重爱集体、爱学习和守纪律的教育,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质和爱国意识的教育,培养文明待人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主要依靠简单重复和有意识的联系,可通过角色扮演、榜样模仿、小组讨论等正确引导,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培养良好的办法,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发展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是预防被欺负的良策!
发展心理学 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2)
心理学家:童年期“友谊”的发展,对人格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我的童年231011
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发展心理学之小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