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传统文化的“始基”与“公理”(二)性本善——对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科学技术哲学的诠释...


小农经济是传统文化的经济基础,“性本善”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假设亦即“公理”,人际关系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用主义是个人在传统文化中的生存哲学。

上文分析了作为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如何塑造传统文化,这里稍事补充。蒋家王朝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民国时期小农经济被破坏,在一系列的战争中,“小农”既被抛离了土地,又未能整合到现代化进程之中。

49年的土地改革,让几亿农民回到小农经济,轻易化解了新中国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以三农回归传统为代价发展城市和工业。

计划经济年代几经周折,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包产到户,依然是回到小农经济。

到了21世纪,金融危机,外贸急剧萎缩,农民工一夜之间失业,放到其他国家,肯定发生全社会动荡甚至灾难;但在中国,农民工回乡种地,官方称“蓄水池”,虽然经济危机,但社会危机安然化解,仍然靠的是小农经济。

在中国,小农经济举足轻重,不仅是经济,而且是政治,以及文化。小农经济一次次化解了危机,中国也就一次次回到传统。

城镇化和土地流转,将从根本上改变小农经济。

2
性本善:传统文化的公理


欧几里德以五条公理构建其几何学大厦,“性本善”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堪比欧氏几何的公理。虽然荀子也有“性恶”的假设,但是“性本善”占了上风(本文不讨论原因),在实际上成为传统文化的基本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搭建起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首先,性善论掩盖了人性恶的一面。人性由先天与后天两部分组成,前者如出生的时间地点。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生在哈里发时代的巴格达,生在21世纪的中国,父母或官或商或工或农,乃至基因,性已定。后者则有相当大的可塑性,或善或恶,性不定。文学作品由形形色色的“穿越”来制造情节,就是强调先天与后天的冲突。

性善论的后果,一端是没有底线,没有最恶,只有更恶;另一端是伪善。严复的归结是: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鲁迅声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其次,既然性本善,就无需法律条文,即使有也置于次要的地位,只是外在的约束,重要的是劝人向善重在内心的伦理道德。不同于刚性的法律,伦理道德之柔性在于诱导“良心发现”。伦理道德在相当程度上是嵌入编码知识或意会知识,需要内心感悟,因而依赖于个性和特定的语境,彼此间很难借鉴和共享。

受伦理道德之柔性的影响,中国今日之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看似不少,但几乎无例外都包含有三个字:原则上。有了“原则上”这三个字,熟人、权力便可登堂入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甚至连原则都不顾。或者要求尽可能“庭外解决”,“动之以情”,各方都“后退一步”。这一点又与小农经济的“情本位”交集。

复次,顶层设计。性善论自然有“善”的级别和层次,由善小到善大逐级收敛而通往至善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善”及其收敛和提升并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与小农经济的集体本位相一致,为身边事为家庭是小善,为集体为天下乃大善。

收敛与集体本位共同导致集权,集权到顶就是皇帝,而皇帝则具有最高的道德,这就是“内圣外王”。清朝康熙皇帝的谥号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人间所有赞美都给了他,因为他权最大。文革期间的“四伟大”沿袭了这一传统,至于在四个“伟大”中只要一个“伟大导师”,因为导师就意味着是“君师合一”的圣贤[1]。当下中国的各级干部和国企领导同样要求是道德楷模。

一旦“一统天下”,便反过来“天下为公”,最高的善人或群体领导臣民、国民或带领集体成员。朝廷施行“德治”的教化,向被统治者宣扬和灌输“国家道德”(黑格尔),人们在履践这种道德时缺乏意志自由(周可真)。收敛、柔性、顶层设计、集权,是性善论这一原初假设或公理的必然推论。

这一点与以“性本恶”为原初假设的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性本恶,自然强调底线,以法律为准绳,不准逾越底线。刚性的法律是“非嵌入编码知识”,清晰明了,对各色人等一视同仁。法律类似于“负面清单”,底线之上发散,只要不违法,怎么都行。在怎么都行的个人自由之间是彼此制约的契约关系,天赋人权不容侵犯。分权的典型则是“三权分立”。社会在底线之上发散,发散在契约安排下自组织,达到公共的“善”。宗教则为个人提供了作恶的警戒和向善的动力,下有法治保底,上有宗教天堂;相比之下,下无法治上无宗教的传统文化可谓“无法无天”

最后,性善论在向上收敛之时向下兼容。人非圣贤,并不是谁都可以攀升到这一高度,因而,在圣贤之下必然有一个芸芸众生的世界。和为贵,为了达到“和”的境界,可以和而不同。传入中原的佛教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成果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大肚能容,也就是“后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和”,万事可以一笑了之。种种不道德甚至突破底线的人和事,在“和”的旗号之下找到了生存的空间。一种现代的说法是,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部现代史已经见证了在“和”的旗帜下的残酷斗争,见证了在“一个目标”下的同床异梦,各怀鬼胎。 

令人遗憾的是,现今的一些制度设计依然建立在如“砂器”般的“性本善”的基础之上。



[1] 邓晓芒《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尽到启蒙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三十部应读之书
任继愈论我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性以及儒、释、道三教合流
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
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本质区别是什么?
梁漱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反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