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一起看看权威杂志是如何说

面对疾病:

有些人会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毫无畏惧,认为过好当下最重要……

有些人会谨小慎微,踏遍各大医院,寻遍各种偏方……

有些人会只想着药物,唯独不改变自己……

有些人会单纯地把食物看作药物,痴迷于摄入大量营养素,会偏激地推崇一些食物……

有些人将食物视为妖魔,进食将变成一个毫无乐趣、充满压力的过程……

有的人会放弃救命的药物,转而接受所谓的“替代疗法”(比如果汁饮食之类)来治疗癌症、艾滋病和其他重病……

有些人会利用“食物就是药物”的这一哲学,制造伪科学和江湖骗术,因为他们需要销售营养补充品、饮食书籍和各种疗法。

人为什么会得病?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很多人在被诊断为某种慢性病之后,很少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更不会从自己去改变,不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想追求一种特效药或大力丸去让自己迅速得到改善。

可是天底下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天底下有特效药和大力丸吗?慢性病通过药物可以将疾病治愈?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药物顶多就是将慢性病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不错了。

其实想要健康并没有那么复杂!

饮食决定健康,你所吃的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的身体状况。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我们每天的饮食。

饮食为我们提供每日所需的营养素、保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作,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如果饮食不当,人体就无法正常运转,疾病也就随之产生了。

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非常关注食物的养生功效,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养生文化。无独有偶,在西方,几千年前的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曾经说过:“你就是你所吃的。”You are what you eat!

虽然拥有健康是很简单的事,然而健康的人少得可怜。为什么?

从人类进化的过程来看,近300万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大都以野味、时令蔬菜以及偶尔的水果构成。

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饮食却越来越不健康了:

在过去的50年里,水果和蔬菜中的主要营养素含量越来越低,饮食中盐和脂肪含量高;

我们的饮食变得越来越精细,只要愿意,就可以买世界各地出产的食品(尤其是工业化、精细加工的食品);

我们大量食用高热量低营养的加工食品、方便食品和垃圾食品;

我们习惯不吃早饭,中午吃快餐,晚饭吃得很丰盛;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时令果蔬,也从不购买有机食品;

我们追随着各种各样的流行“食”尚,却没有自己的饮食标准……

不健康的饮食使我们的身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因此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并迫切寻求科学的吃法来保证身体健康。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有多大?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饮食营养问题。饮食已成为影响全球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要危险因素!权威杂志《Lancet》杂志发表了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最新研究,该文章研究了15种饮食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影响。

Lancet:全球健康饮食排名中国饮食所致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全球第一

该研究发现,2017年,全球几乎所有健康食品和营养物质的摄入都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坚果类、牛奶、全谷物的平均摄入量,分别只占最佳摄入量的12%(3g/d)、16%(71g/d)、23% (29g/d)。

与之相对的是,每天摄入的不健康食品和营养素都超过了最佳水平。含糖饮料的摄入量(49g/d)远高于最佳摄入量。 同样,加工肉类(4g/d,比最佳摄入量高90%)和钠(6g/d,比最佳摄入量高86%)的摄入量远远超过最佳水平。红肉的摄入量(27g/d)比最佳摄入量高18%。

饮食对死亡率的总体影响

2017年,全球1100万死亡可归因于饮食相关危险因素(占成人死亡总数的22%)。心血管疾病是饮食危险因素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000万死亡),其次是癌症(913090死亡)和2型糖尿病(338714死亡)。超过500万饮食危险因素相关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占总饮食相关死亡的45%)。其中高钠、低全谷物和水果摄入过少是排前三位的原因。

2017年,超过一半的饮食相关死亡和三分之二的饮食相关DALYs(伤残调整寿命年)可归因于高钠饮食(300万死亡和7000万DALYs)、全谷物摄入量过低(300万死亡和8200万DALYs),和水果摄入过低(200万死亡和6500万DALYs)。

全谷物摄入过低是导致男性和女性饮食相关DALYs的主要风险因素,也是导致女性饮食相关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造成男性饮食相关死亡的第一大风险因素是高钠摄入,其次是全谷物和水果摄入过低。

全谷物摄入过低是年轻成人(25-50岁)饮食相关死亡和DALYs的主要风险因素,相应地,高钠摄入是老年人(≥70岁)的第一大风险因素。

在大多数人口大国,饮食中坚果、蔬菜、n-3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摄入过少,红肉、加工肉类、反式脂肪和含糖饮料的摄入过多,也是重要的饮食危险因素。

高盐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风险,每日应不超6克

国人饮食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高盐。据统计,我国人均吃盐量每天10.6克以上,其中以东北最高。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把食盐控制在5克以下,我国则规定不能高于6克。

盐吃多了也会得糖尿病,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Karolinska研究所环境医学分所的研究显示,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盐分的量超出正常范围后每增加2.5g(相当于小半勺盐),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将增加65%。

高盐摄入导致患心衰风险翻番,根据来自欧洲心脏病协会大会(ESC)2012年至今对4000多人的研究发现,高盐饮食让患心衰的风险翻番。来自芬兰国家福利与健康研究所的教授Pekka Jousilahti说:“高盐饮食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CHD)和中风的主要因素之一。”

科普小知识:建议使用小勺放盐,学习量化;烹饪时多用醋、香料、柠檬汁等调味,代替一部分盐;多采用蒸、煮等烹调方式;选购包装食品时尽量挑低钠产品。

果蔬摄入量低易诱发肠癌,每日摄入量需达300~500克

整体来讲,日式饮食含有较多碳水化合物,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蔬菜、水果和谷物。因此机体吸收速度较慢,不会像快速碳水化合物那样迅速转化为脂肪。

而中国人水果摄入量偏低,平均每人每天仅为40.7克,与200~300克的推荐量差距甚远。另外,蔬菜的摄入量也未达标,平均每日吃蔬菜269.4克,离300~500克的推荐量还有一定差距。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19%的胃肠道癌症、31%的缺血性心脏病和11%的中风都与果蔬摄入过少有关。

科普小知识:人们可在餐前吃蔬果,利于控制进食总量;两餐之间吃水果,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获取丰富的营养;保证餐餐有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在食堂吃饭,每顿饭的蔬菜应占整个餐盘的一半。

每天用全谷物取代红肉死亡风险可降低20%

日本饮食结构中,全谷物占有重要的位置。全谷物是指未精细加工的谷物,如稻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小米等。现代人吃惯了精米精面,习惯了精细加工的食物,而对于粗粮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够美味。

发表于《JAMA内科学》杂志上,来自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成果显示,食用全谷物饮食可能有助于延长寿命,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

研究称,如果人们每日所摄入的全谷物增加28克,过早死亡的风险就会下降5%,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风险下降9%。用全谷物取代细粮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8%,而每天用全谷物取代红肉的人死亡风险降低了20%。

科普小知识: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红豆、绿豆等)50~150克。

BMJ发文:食物就是药物,将食物和营养整合到医疗保健中的行动

人体结构是非常复杂和完美的,是无比精确和紧密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们各系统之间是那样准确而有序地互相协调地工作,保持一种高度的平衡和同步。强大的自愈能力在营养的支持下,它尽最大的努力维持着人体的生命状态。

自古以来,食物与医药就是密不可分的,药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也演化成为药物,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很多药材也可以认为是食材,或者很多食材也是药材。

通过合理而恰当的饮食,人们在吃得满足的同时,还可以预防或者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些也正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博大精深的一部分——将食物与养生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药膳。

2020年6月29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塔夫茨大学和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卡明医学院的多位专家联合在著名权威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食物就是药物:将食物和营养整合到医疗保健中的行动》(Food is medicine: actions to integrate food and nutrition into healthcare)(the bmj | BMJ 2020;369:m2482 | doi: 10.1136/bmj.m2482)。

该文章通过对PubMed数据库的搜索,在文献中发现了32项评估“Food is medicine ”干预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是在美国,少数是在其他西方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而在中国、巴西、芬兰、德国、爱尔兰或墨西哥都没有发现。该文章提出,在医疗保健机构实施的“Food is medicine ”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健康结局、降低医疗成本。食品和营养干预措施在预防、管理、治疗,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逆转疾病方面发挥显著作用。诸位专家希望发起一项“Food is medicine ”的倡议,并提出“Food is medicine ”的三级干预措施,并将食物和营养整合到医疗保健中。

“Food is medicine ”干预措施分级

医学定制膳食:是最高强度的干预措施,对于那些身体状况复杂、无法购物或准备膳食的小而高需求群体来说是必要的。在对1020名参与者进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医学定制餐与总体医疗费用净减少16%,住院病人住院人数减少49%,进入照护机构的人数减少72%。

医学定制食品:适用于范围更广的患者。

开处方:从理论上讲,无论是疾病预防还是管理,开处方适合最广大的接受者。研究表明,当针对风险最高的主要社会人口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时,一系列健康食品的处方可以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甚至可以节省医疗系统的成本。例如,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生中对水果和蔬菜实行30%的补贴激励,可以预防193万起心血管疾病事件,并节省大约400亿美元(320亿美元;360亿欧元)的医疗费用。

进一步的思考

由于“Food is medicine ”缺乏对研究的投资、临床医生营养知识和干预意识水平低,以及获得适当服务和方案的机会有限,目前“食物就是药物”健康效益的实现受到阻碍。

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

迄今为止,大多数“Food is medicine ”研究都是准实验性或小规模、短期试点干预措施。“Food is medicine ”的关键证据还不足。为了使“Food is medicine ”干预措施最为有效,应该通过更大规模的实施性研究进行评估,包括有适当对照组的随机试验。同时参与者应积极参与并评估他们的经验,并与合格参与者和适当的社区组织共同设计干预措施。

提高临床医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专业机构建议医生在实践中应用营养知识,以支持患者处理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和其他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因此,医生需要足够的营养知识、技能和态度来支持将营养护理纳入常规临床实践。然而,大多数医生认识到他们缺乏足够的营养教育,并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这一健康的关键驱动因素。但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情况并非如此。例如,在美国,医疗保健专业人士(注册营养师除外)在培训期间很少或根本没有接受过食品和营养教育,医学院的营养教育所用的授课时间不到1%。对欧洲以外6个国家和欧洲15个国家的医学营养教育倡议进行的评估发现,“无论国家、环境或医学教育年限如何,营养都没有充分融入医学教育。”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提出了许多建议,以推动加强营养教育的政策,但是改变仍然是遥不可及的。主要包括许多医学院缺乏营养领军人才,缺乏以营养为重点的令人信服的培训机会,营养科学的迅速发展加上猖獗的公众营养错误信息,这些都可能会降低人们的可信度医学中的营养学。

另外跨学科提供营养培训将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患者营养教育和治疗。在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烹饪医学”运动将临床医学与个人营养教育相结合,重点放在食物准备和烹饪的实际方面。这有助于保健专业人员识别营养需求并向患者提供适当和实用的建议的意愿和能力。临床医生应该熟悉经过验证的营养评估工具,可用的Food is medicine 干预手段和应用范围,以及能够鼓励他们在临床实践中使用的系统和激励结构。医生还应了解营养师的作用,并积极与营养师合作,以适当地治疗有营养风险的人。在医生中增加营养教育也可能鼓励使用营养师在病人护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医生转诊给营养师的比率通常很低,即使诊断有明确的营养联系。

确保将营养纳入临床医生课程的方法包括立法授权、根据这些要求为学校提供政府资助、纳入认证标准、将营养问题纳入委员会考试和其他资格考试。

医疗保健内外的可持续资金

Food is medicine 的干预措施主要是由慈善机构资助的,因此很容易受到慈善捐赠和赠款时间限制的影响,缺乏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因此,广泛实施“Food is medicine ”干预措施,特别是通过或与医疗保健系统一起实施的干预措施,需要有持续支持这些服务的融资模式。#健康乐享官##超能健康团#

张召锋

北京大学营养学博士,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市营养学会秘书长,精准营养学院发起人,注册营养师,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糖尿病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营养学部精准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营在校园”健康促进专家,北京健康教育协会老龄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食品安全标准专家,《食品健康家庭自助图解一本通》(共4册)主编,《终结糖尿病——12周饮食方案远离与逆转糖尿病》主译,《糖尿病人的营养保健与药膳调养》副主编,一直致力于营养与疾病、老年营养、精准营养等研究和科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药补不如食补:大脑真的希望你多吃蔬菜
​这张饮食建议清单,看了第一秒惊呆,第二秒马上转给朋友 2017-12-11 长寿健康之家 文末有惊喜,记得看哦 食物就是药物,Food Is medicine,病从口入,如果你有健康问题,你首先
每日健康问答|什么是“食饮有节”?
营养学何去何从?BMJ重磅专题10文展望未来 | 热心肠日报
欧美圈粉无数的“无麸质食物”,吃了真能瘦吗?
全谷物与健康的科学共识(20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