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气俱虚该怎么补?(附语音)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附语音)-精华篇-之一百六十八。(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阳为气,阴为味。”一个是阳,一个是阴。气是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动态的无形的能量。味一般代表的饮食物,就是有形有相的。“味归形,形归气。”这里的归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生成滋养的意思,形指的就是形体,气指的就是元气。
张介宾在《类经·阴阳类》里边讲:“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他来注解《六节藏象论》里边的“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的这段话的时候,他是这么注解的:“五味生精血以成形。故味归于形。形之存亡。由气之聚散。故形归于气。”(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也就是说“味归形,形归气。”是这么来理解的:五味泛指的就是我们吃的饮食物。我们吃的这种饮食物能生成身体的精血。而形成我们的形体,所以叫做“味归形”。我们形体的存亡主要依赖于元气的聚散,元气聚我们的形就能存;元气散,形就亡,所以叫做“形归气”。
《素问集注卷二》是根据“腠者,三焦元真通会之处”,根据这段话来注解,叫做“阴为味,阴成形。”所以说“地食人以五味,以养此形,故味归形。阳化气,诸阳之气,通会于皮肤肌腠之间,以生此形,故形归气。”(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这段话讲的意思就是“阴为味”,味道是具体的实相的成型的东西。所以地食人以五味,就是大地给人的补养的是用五味进行补养,我们吃的所有的食物都是来源于大地。
所以这些五味,这些具体的饮食物,我们吃了之后来充养我们的形体,所以叫做“味归形”。“阳化气”,气指的是诸阳之气,通会于皮肤腠理之间,以生此形故曰“形归气”。那么气也依赖于形,形也依赖于气的这种聚散和充养。
总而言之,这段话讲的就是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我们无论是饮食物也好,还是身体的元气也好,是来充养我们的身体。饮食物能够化生精,我们身体精可以化生为气,精气二者合在一起就能充养我们的身体。
我们再往后看,“气归精,精归化。”“气归精”指的是气生于精,也就是精生气的意思。《素问集注卷二》里注解叫做“阳气生于阴精,故气归于精。”化指的是化生、生化的意思。(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素问注证发微》里面讲的“所谓的精归化者,以化生精也,化为精之母,故精归于化耳。”讲的就是饮食中的气也可以温养人体的阴精。阴精又能转化为元气,所以叫做“气归精,精归化。”说白了就是精可以化生于气,气反过来又能充养、温养人体的阴精,讲的就是阴阳互根互用的这样一个道理。
要是熟悉我讲课的听众朋友们就知道,我讲课讲到《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在开头的时候就讲到这个阴阳二者之间有一个关系叫做互根互用。对应到我们人体,它其实就是精和气之间的互根互用,精气可以充养与我们的身体。我们由此就对应到临床治病,治病用药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补精的,也就是补形的,像这些滋阴的药物大多数都是补精补形的;还有一种药物是补气的或者叫行气的,这一类的药物是通气补气的。(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补气在大多数是用来调整身体的这种机能的、这种运行和功能性变化。所以二者某种意义上是矛盾的,比如说用了滋养阴精的药太多,比如说用熟地、山萸肉或者说麦冬、天冬、枸杞子等等,这些补精、补阴的这些药用多了之后就会让身体形比较充养,但是如果是消化不好,又变成湿气,又粘腻不爽了,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要是只用补气的药,比如说只是用上人参、白术、陈皮、砂仁、木香等等这些补气、行气的药用多了之后这个人精不足,又显得有点往外散,就显得干燥。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笔记之阴阳基本内容条文集解2-3》
知损益为健康之要(附语音)
保持身体强壮的秘诀(附语音)
调理肺气虚的食疗方法和养生功法(附语音)
黄帝内经 第卅六讲 五味偏嗜所伤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基精气阴阳五行(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