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论“三焦”

前言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概念,历代医家对其解释有颇多争议,令后学者无所适从。五脏心、肝、脾、肺、肾,对应其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然六腑中唯独三焦无有相对应之脏,且五脏五腑中和西医名称及形态基本相似,只有三焦完全不同,《难经》更云其有名而无形,故疑点诸多,下面就其《黄帝内经》、《难经》有关条文来浅析三焦生理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

三焦是阳气运行之通道

三焦的“”字,《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说:“南方色赤,……其臭焦,气因火变,则为焦也。”又《说文解字》说:“焦,火伤也”,可见焦字下面的四点原为从火;后可能有文字的演变,下面火字变成四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如“”字等;再另外这四点可从“”和动物有关,如熊、馬,燕等。总之焦字应与水火相关。

三焦通行阳气,阳气即人之少火,亦称相火。殷师在论少阳篇时,把人之阳气运作分为天阳系统、人阳系统,而人阳系统的运作即是通过少阳三焦分布运行,正如殷师云:“君火有二,肾之元阳及心君之火,然肇基总在于肾,道家称丹田为“真君”,良有以也。相火亦有二,其源在厥阴,始于肝与心包,成于胆与三焦。”即在胆与三焦分布于全身,此阳气运行之管道通过三焦。

《难经·六十六难》云:“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这里所指的原气即是人之阳气,一身之气,且通行于三焦,即在三焦管道通行,并经历五脏六腑,可见此三焦犹如布置于全身之管道,而阳气正是通过此管道运行周身。三气者,宗气、中气、冲气皆经历人体运行之道,包于三焦之中,由此可知三焦是阳气运行之通道。

三焦是水液运行之通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本输》又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决者,疏通之意,渎为水道,合而疏通水渠。从此二条可知,三焦是运行水液的通道,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调节人体水液升降布散排泄之功能。人体津液代谢,由肺脾肾膀胱等脏器协同共同完成,但必须通过三焦这通道,代谢才能正常运行,故可知三焦是运行水液之通道。

由上可知《难经》条文认为三焦是阳气的输布通道,《黄帝内经》云三焦是水液运行之通道,此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三焦到底是水液运行的通道还是阳气运行的通道?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矛盾,根据中医理论,水液的运行是靠阳气的推动,阳气载体于水中并推动其运行,所以气与水并行于三焦同一通道,故三焦既是阳气运行之通道,亦是水液运行之通道。犹如水管里运送热水,水管既是热之通道,也是水之通道,即是此理。

三焦形态

三焦位置及形态,历代医家争论较多。《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这条是把三焦当其它脏腑一样认为是“”,三焦既是器,必有化生精微,传导糟粕,其必有形。然在《难经·二十五难》又说:“心主与三焦为表里,俱有名而无形。” 《难经·三十八难》云:“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其经属手少阳。此外府也,故言腑有六焉。”此二论均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后世医家更是争论不休,其各有理,难以定论,诚如张志聪在《侣山堂类辩·辩三焦》中所说:“有形、无形皆是也,但各偏执一见,而不能通贯耳!

三焦位置

三焦的位置在《灵枢·营卫生成篇》论述较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又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后世逐渐把人体概括的划分为上中下三大部位,如明·虞抟在《医学正传·医学或问》中说:“三焦者,指腔子而言,包涵乎肠胃之总司也。胸中肓膜之上曰上焦,肓膜之下脐之上曰中焦,脐之下曰下焦,总名曰三焦。”即膈以上有胸腔,内有心、肺、心包,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之上,内有脾胃、肝胆。下焦是指脐以下,有大小肠、膀胱、肾等脏器。需要强调的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把肝划入下焦,称为下焦肝肾,把大肠划入中焦。并更为全面的创立三焦辨证系统。

少阳三焦与胆

初学中医者,一提到少阳,就认为是足少阳胆,很容易忽略手少阳三焦。《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少阳本火标阳,中见厥阴从火而化,然六气之化运,有主化和对化之异,正化者主司,当其主令司其化,故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说:“经有十二,司化者六经,从化者六经。从化者不司气化,总以司化者为主,故十二经统于六气……,手少阳以相火司化,足少阳之木从令而化暑者,常也。”盖手少阳三焦主司气化,足少阳胆甲木主从化,说明其病位重在三焦。

总结

综上《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医家论述,各有说法不一,然论述角度亦有不同,故可知,饮食物的受纳、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输布、气血津液这些精微物质在输布过程中,并相互转化,及糟粕排泄,这些过程,均在三焦这个大的功能气化场所进行,故称之为“三焦气化”,即后世称之为“新陈代谢”。其位置形态,虽争论不一,然后学者须把握其功能全面分析,以便指导临床辨证。至于三焦是否有形,其实并不阻碍中医学对三焦学说的理论阐释,也不影响三焦辨证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正如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说:“然于十二藏中,惟三焦独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曰孤腑也……。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此论高度概括了三焦在全身阳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同时,并经历五脏六腑,实为“孤腑”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4.五种津液运行的顺逆情况
【中医基础】(19)什么是人体的“三焦”呢?三焦者,决读之官,水道出焉
①太阳之经→足太阳膀胱经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29)
如何理解上焦有火下焦有寒
三焦在哪里,到底有什么作用?中医从几个方面给出解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