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货币战争
货币战争——殖民经济下的危机特征
马力

对了解经典力学的人来说,周围复杂的物体运动只需要简单的牛顿第二定律,或者说动量守恒律(可导出全部牛顿三定理),便可解释。转动定理、振动公式和流体运动方程组等都是这一基本定律的导出形式。引入分子运动论后,牛顿定理还可以导出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以及理想气体的多种关系式。单一有价的市场经济其实也很简单。虽然不像古典力学那样可以用一个基本定律来解释一切,有限市场经济学的几条原理便足以应对几百年来的各种基本的经济特征。

就说眼前的川普经济学。川普不断指责中国的人民币被低估,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西方经济学对此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只能就表面现象称之为货币战争。这是因为以无限市场为前提的西方经济学无法揭示有限市场下的经济规律,只能就事论事描述表相。现有经济学甚至连不同货币间进行等量换算的公式都没有。本人曾根据购买力相等的条件导出过这样的关系式,并用以揭示当今美元与石油价格背道而驰的原因。然而所有这一切对有限经济学来说却一目了然,不过是资本积累与资本增值的冲突下,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在使用不同货币的国家间发生经济交叉时的表现。


外资企业的产值在所在国用本币来计算,同时被计入所在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中和投资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中。在殖民型经济中,外资企业的产品大多被出口到投资国,并被换算成投资国的货币而计入投资国的GDPGNP中。当所在国(为简单起见,用殖民地表示)的货币贬值时,外资企业的产值被换算后也跟着贬值。虽然这有利于夸大投资国的GDP(因为是减去进口量),但缩小了投资国的GNP。殖民地喜欢用GDP,因为可以把外资企业的产值包括在内。但投资国更看重GNP,因为这才真正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中国目前的GDP是世界老二,但若用更能准确反映国家经济实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的话就会丢掉老二的位置,因为中国四分之一的GDP是外企创造的,不应包括在中国的GNP中。这就是说中国的GNP大约是GDP的四分之三。

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投资国的美国总在逼迫殖民地的货币升值,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美国海外企业产值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今天投资国的GDP实际上也把国外的产值包括在内了,作为这些企业的海外产值向本国交税。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曾被迫操纵本国货币逆市场经济而行以满足美国的升值要求。当有限市场的经济危机发生时,美国为了保住本国的国民产值,会毫不犹豫地牺牲殖民地的利益,压迫殖民地货币继续升值。事实上,人们早就注意到许多中国的产品在国外卖得比国内还便宜。这实际上就是证明人民币汇率已被严重高估。按照购买力相等的道理,人民币汇率需要降低而不是升高。

举个例子就很容易明白。比如美元兑人民币是16,这时美国$50买到的中国产品在国内值¥300。实际上在国内同样的东西至少要¥400才能买到。根据购买力等同的道理,美元兑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应该是18。因此这时16的汇率已经大大高估了人民币的购买力。人民币需要贬值才能获得相等的购买力。由此可见,生产国的货币被高估就相当于用本国的财富补贴投资国。出口实际上值¥400的货物获得$50,反过来再用这$50兑换成人民币后只能在国内买到¥300的货物。在这个例子中,中国每出口国内市场上价值¥400货物就要损失¥100,或补贴人家$16.6顺便说一下本币被高估后,用购买力平价来调整和放大本国的产值已失去意义,因为本国的产品价格不再被低估。

殖民地迫于对海外市场和资本的需求,不得不屈服于投资国的压力牺牲本国的利益,对内则用被高汇率吹起的GDP泡沫自欺欺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压迫人民币升值来掠夺中国的财富。中国害怕重蹈日本的覆撤又不敢对抗美国,只好让人民币缓慢升值。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大肆喧嚷中国名义GDP创造的所谓经济奇迹。为了避免中国对人民币升值的阻力,西方国家想出更毒的一招,诱骗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从而使急功近利的中国银行将人民币主动维持在虚高的水平,同时保持较高的利息让零利率和负利率的国家长期套利。那时外国在中国的热钱高达几万亿,每年套取的银行利息就有好几百亿。加上高汇率对投资国的补贴,中国每年损失至少千亿美元。现在西方国家和日本连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都不承认,哪有可能让人民币国际化。一切阴谋已是原形毕露。中国白白损失了不算,还被说成是战略欺骗,连伸冤的地方都没有。

不少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有好处,因为人民币更值钱了,有利于进口。但中国是对外贸易的顺差国,出口少于进口。更重要的是这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误会,以为进出口价格是根据汇率制订的。事实上国际市场上的商品定价与确定汇率是两条轨道,因为人民币不能在国际市场上直接兑换美元。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不是简单地根据其在国内的人民币价格按当时的汇率折算成美元价格,而是根据进出口商的谈判来确定的。谈判根据的是双方的利益而不是汇率。汇率只是用来参考,因为汇率造成的得失总是可以通过商品价格的谈判来改变的。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出口实际上值¥400的货物获得$50不是根据当时16的汇率,而是根据外国进口商的胃口和市场的供求关系。你想根据汇率卖人家$66.6,人家不会要。反过来再用这$50兑换成人民币后只能在国内买到¥300的货物。即便用换得的$50进口货物,在国内市场上也是¥400的实际价值,没有真正赚到什么。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就是净损失。

在否定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后,人民币的国际化之梦已成泡影。中国依靠大量输出国家利益的改革实际上已经彻底失败,留下的是无法偿清的债务和破败的家园。在中国入世快15年、西方国家反倾销的权利到期之际,美欧还威胁要退出世贸组织。中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才是西方世界抗瀣一气暴打中国的原因。精明的川普自然想到继续诓骗中国提高汇率和利率已是徒然,只得改变策略回归强势,并借台海问题施压中国。只有德国的默克尔和奥巴马还心存幻想,企图继续忽悠渔翁得利。英国则是与美国唱一红一白双簧而已。所有这些只是表面上的货币战争,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经济转嫁危机的手段。本人对此一再提醒,并不断揭露西方国家诱导人民币国际化的骗局。但迷信西方的中国精英却一往情深执迷不悟,不见棺材不掉泪。


附:美国加息的利弊

文章贴出后恰逢美国联储局加息25个点。本来贷款利息是宏观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在经济衰退发生通缩时降息,在通胀时加息减少流通。但在殖民经济中也成了货币战争的一种手段。所以一心想搞垮中国经济的人们日夜盼望着美国银行加息。容易受偏见左右的联储局女总管上台后已经两次加息。由于全球经济正处在衰退之中,此次加息引起新兴市场的货币振荡更大。

然而美国经济并没有真正恢复。假季开始后,美国110.1%的零售(GDP70%)增长远远低于预期,而且还是环比。美国的通胀也不高。石油减产后的美元下调是石油美元的正常波动,且不会长久,因为产油国会随时改变产量使油价控制在美国的采油成本以下,妨止美国石油大肆进入市场。尤其是在川普希望撤回美国制造业重振美国经济之际,提高利率是对美国再工业化的一个致命打击。

根据上文所述,聪明的新兴国家会趁机降低本币的汇率,让美国得意忘形一错再错。就像俄国受到制裁后大幅贬值卢布一样,俄国经济在西方世界欢庆崩溃的笑声中意外地迅速兴起。耶伦可能同样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美元坚挺后不仅面子好看,还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更多的实惠。这只有在等价交换的国际市场上才是如此。而美元的殖民经济迫使殖民地货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早已不是等价的了。文章中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这时殖民地货币的贬值结果恰恰相反,减小了外贸中的损失。道理还是一样:国际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市场而非汇率。美元升值对市场需求的影响有限,主要是与旅游业有关的部分。因此殖民地用几乎相同的产品换取同样的美元却更值钱,因为美元是硬通货,可以直接兑换本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国以来,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览
【微科普】GDP、GNP和GNI 你分清了吗?
人民币汇率
2017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7518元,2018年平均汇率是:6.6174元,增长了2.1%
《黄氏财经》第二十一课 大局观(1)
都说汇率和房价二选一,我们为什么能同时保住房价和汇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