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饶沙溪:织麻人,“中国草”变“富贵衣”

沙溪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境东偏北,毗邻闽浙两省,地处信州区、玉山、广丰三县(区)交界处。浙赣铁路、三二0国道和沪瑞高速公路横贯南北。三月的沙溪,金灿灿的油菜花倒影在信江河畔,田野、水牛、房屋构成一幅秀美乡村“画布”;沙溪不仅有“画布”,更有“夏布”。

走进沙溪园区的上饶玉帛麻棉织品有限公司,看到很多“夏布”,也就是麻布制成的衣服,而这些衣服的原料是被老外称为“中国草”的苎麻,苎麻具有透气好,高纤维,防腐,防虫的特点,看似普遍草,却变成“富贵衣”。

车间里织布人

沙溪镇素有“夏布之乡”,手工纺织夏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苎麻布为中国古代服饰的上乘面料,唐宋时期被选为贡品。在玉帛生产车间,仍然有一排排手工织布机,61岁的徐师傅,以男人粗糙的手,熟练操作手中的梭子,一手甩飞梭,一手推木杆,配合默契。梭盒的麻线左右穿行,好似在密密匝匝的线帘里捉迷藏,不动声色把布一点点变长......

徐师傅说,他家房前屋后种满了苎麻,母亲织布,他去砍苎麻,撕片,放入河里浸泡几个小时捞起,捆扎挂在树上,一根根用刀刮去外皮,白白的里层就成了粗麻。这道工序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刮轻了,不干净;刮重了,把里面的纤维一起刮掉。

徐师傅是社牌村人,他说,15岁跟母亲学习织布,刚开始,笨手笨脚,但时间长了,自然熟练。放学回家,母亲去做饭,他接替母亲继续织布。一块布织好,大约需要2-3天,赚100元。“太阳是一把金梭,月亮是一把银梭;金梭与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与我......”耳旁飘来的歌声,陪伴着忙碌的织布人。

织好的夏布宽0.36米,长度有20米、30米、40米、50米,一叠叠放在一起,成为半产品。而车间麻线一团团,麻纱一圈圈,苎麻一捆捆,这场景彷佛在梦里,看到母亲绩纱的模样……

灯光下的绩纱人

小时候,晚上睡醒时,常看到母亲仍坐在床前竹椅上,在油灯下,左手拉着麻线头,右手用大拇指剥开麻线,五个手指往右一拉,如魔术般,变出五根细细长长的麻线;每根细麻线在母亲手里,似乎会伸出无限的长度,一捋一捻,连接一起,放在篾盘,形成一圈又一圈细纹,卷成如茧状纱绽一样小团缕,成艺术品似的。

我拉开蚊帐,喊母亲睡觉,母亲只是轻轻说:“等下就睡,把蚊帐拉上,省得蚊子进来。”家中的蚊帐是用夏布制成的,刚用时,有点硬,颜色偏黄;而几年后,却变成柔软而舒适,色泽变得又白又亮。那时心想,如果做成衣服,越穿越美,该多好呀。

母亲好似天天不睡觉般,白天,田地做事,难得有空坐下来绩麻,可夜晚时,母亲常常绩到鸡鸣三更,一般一天能绩一、二两纱。“日出耕田夜绩麻,村庄绩娘多辛劳”,这就是绩纱人的真实写照。

母亲夜晚绩麻,那丝丝缕缕的麻线,均匀而细腻,几乎看不到接头的痕迹,精工出细活,乳白色的麻线织了一层又层,盘了一个又一个。不知母亲熬了多少夜晚,只记得灯光下保持着一个坐姿,双手不停的“舞蹈”。母亲不知什么是舞蹈艺术,只是为了赶集时卖给好价钱,换取家里的开支。

织布机的“嗄嗄”声,把我从梦境中唤醒。玉帛公司车间织布声与机器加工的声音,在我耳边回响。不是单纯的传统工艺,还有现代产业的升级,在传承中的前行……

阳光下的刷浆人

车间外,阳光温暖照耀在长长的麻纱上,麻纱一根根穿过用竹篾编成的长条形筛子,称为“过扣”,分400、500、600扣,麻纱被拉直,再刷上一层用米粉熬制成的米浆。陈大姐围着围裙,正准备“刷布上浆”。

陈大姐说,熬制米浆,讲究火候,不能过于稠,也不能太稀;过于稠密,刷不均匀;太稀薄,麻线的毛刺抹不平。大姐用巨型毛刷,蘸好预先煮好的米浆,均匀地来回刷。 麻纱晾晒干透后,放入木制的织布机内开始织造。

由于夏布的原料苎麻纤维棉花纤维和化学纤维不同,无法用纺织机械加工,只能靠手工进行,所以夏布制作手工技艺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因而,夏布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细节,都是精耕细作、工艺匠心。

而今,玉帛公司运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提供原材料,农户加工,公司再回收。沙溪、秦峰、湖桥及玉山县部分乡镇有几万农户,从事纱麻织布,形成“人人纺麻,家家织布”。带动了10万人就业,有的织布收入3000元,织纱1000多元,家庭加工模式不影响农耕生产,又能增加一些收入。初级产品的粗坯布回收后,保持着纯手工工艺,再进一步细加工,经过染色,脱胶,绣花,土布变成高大上“富贵衣”。

日本,韩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披麻戴孝”,沙溪麻布的“丧葬服饰”深受欢迎。人们追寻自然舒适的生活方式,麻布衣服,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香港,欧州。国内的画画,绣品,鞋面,墙纸,坐垫,凉户席等,用麻布越来越多。沙溪苎麻夏布闻名遐迩,享有“江南麻埠”之称;沙溪,成为江南三大夏布市场之一。

织麻人,让渐行渐远的手工麻布不再是遥远的记忆;在沙溪,手艺的温度依然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 | 他织了一辈子的布,却没人买
正宗浏阳夏布的制作全过程,终于见识到了!
负责刷浆的工人正趴在地上整理刚刷过浆的麻线。
他12岁开始织布 76年练就独门绝技
双林迷人的水和麻
时光的夏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