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习整理】六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浙教版)(一)

【复习整理】六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浙教版)(一)-->2017-05-08 杭州爱智康教育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
填空题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7、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9、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2
问答题

1、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什么?

3、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晶体吗?

4、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5、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答:(1)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拖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 平坦的桌面上;(2)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4)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5)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6)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整光线使你能尽可能地看清标本;(7)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6、细胞对生命体有什么意义?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怎样计算的?

第一单元完结(本文由热心网友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科学六下期末测试题_有答案____2011-6-6
六年级科学下册一二复习题2017.4.5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显微镜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