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

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8YFD0901704)

_肖敏等

棘胸蛙( 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目前棘胸蛙养殖主要是野外捕捞、就地养殖,存在繁育亲本群体过小、亲本多次重复使用、近亲繁殖等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导致棘胸蛙抗病性弱、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棘胸蛙的养殖效益,制约了棘胸蛙养殖的推广。为此,本文以井冈山地区棘胸蛙为研究对象,从养殖选址、水质监测、种蛙选择、饵料投喂、养殖密度、疾病防治、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集成一套棘胸蛙健康养殖技术,为棘胸蛙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根据棘胸蛙喜好“清、凉、荫”条件,养殖场地应选在环境安静、冬暖夏凉、排灌水方便的场所。为了防止棘胸蛙逃跑以及天敌,要建造防逃设施。设立砖墙或者木板等围栏,高度1.5米以上,入土30厘米,围栏顶部建造向养殖池内伸展的宽20厘米的倒檐。养殖场内设置遮阳设施,避免阳光直射。水质要求优良,经检测,井冈山地区棘胸蛙养殖水体pH 6.7~7.1、溶氧7.4~8.0毫克/升 、 温 度 17.4~17.6℃ 、 电 导 率 215.3~215.7西门子/米、分子氨<0.2毫克/升、亚硝酸盐<0.01 毫克/升、总硬度 56.75~78.75 毫克/升、总碱度135.0~157.5毫克/升。

二、养殖池的构造

养殖池分为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

1.种蛙池 水泥池20米2 ,池水深10~50厘米,分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池内留有一定面积陆地,水陆面积1∶1,池底质地坚实不留淤泥。

2. 产卵池 面积 10 米2 ,水深 10~20 厘米,浅水区面积占总水面1/3左右,池中设置洞穴、假山等利于亲蛙产卵设施,产卵池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

3.孵化池 面积2米2 ,池深1米,设置进出水口,池底略微高出排水沟,采用微流水,保持水位稳定。

4.蝌蚪池 水泥池面积2米2 ,池深80厘米,水深不超过20厘米,水陆面积2∶1,水面下设立饵料台,饵料台附近水较浅。蝌蚪池内设置排灌水孔,并加防护网以免蝌蚪游出。池沿岸盖有遮阳棚,保持阴凉环境。

5.幼蛙池 面积为5米2 ,池深1米,池四周建造围栏或围墙,池壁与池底垂直,水陆面积3∶1。池内设进排水口,池底向排水口倾斜,每口池建造一个饲料台。池上方搭盖遮阳棚。

6.集约式成蛙池 水泥池面积为10米2 ,水深20~40厘米,水陆面积3∶1,池周建立1米高围墙,池中投放假山、石块等,供蛙栖息。

三、品种选择

种源来源于野生蛙,选择 2~4 龄、个体较大、体质健壮、皮肤有光泽、200克/只以上的作为种蛙进行杂交选育,雌雄比例1∶1。只有具备足够数量优良的种蛙,产卵量和受精率才会提高,通过养殖人员营造适宜的环境,孵化率和成活率才会高。

四、饵料投喂

1.蝌蚪的饲养 在生长初期不用喂食,蝌蚪体内的卵黄膜会供给营养,3天后每天定时按每万尾蝌蚪1个蛋黄投喂;在生长前期,10天后的蝌蚪每天1次定时投喂糊汁饵料,如蛋黄、玉米粉等;20天后可投喂高蛋白植物性饲料或动物性饵料,缩短蝌蚪变态时间;生长后期还应该增加少量活性动物饵料。

2.幼蛙的饲养 前期每天傍晚定点投喂以黄粉虫为主的昆虫,黄粉虫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以及氨基酸,是喂养棘胸蛙的一种优质活体饵料。幼蛙进行食性驯化后,也可摄食颗粒饲料、蛹等,日投喂量为幼蛙体重的8%左右。

3.成蛙的饲养 饵料要鲜活,投喂充足的黄粉虫等,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5%左右,春夏季节可多投喂饵料,秋冬季节适当少喂。

4.种蛙的饲养 投食以黄粉虫为主,充分满足种蛙摄食需要,日投喂量为种蛙体重的3%~7%。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投喂量根据当时水温以及前一天吃食情况而定,要及时清理残饵,保持水体清洁。

五、养殖密度

1. 蝌蚪的放养密度 刚孵出的蝌蚪放养1 000尾/米2 左右;孵化后10天要疏散饲养,密度为500尾/米2 左右;20天后,密度为 300 尾/米2 左右;30 天后,密度为200尾/米2 左右;40天后,密度为100尾/米2 左右。

2. 幼蛙的放养密度 刚变态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只/米2 左右;低于30克/只的幼蛙放养密度为50只/米2 左右。

3.成蛙的放养密度 30~50克/只的成蛙,放养密度为30只/米2 左右;50~200 克/只的成蛙,放养密度为 20 只/米2 左右;成熟亲蛙的放养密度为 6 只/米2 左右。

六、日常管理

放养前对养殖池进行脱碱处理,可用过磷酸钙、冰醋酸等,脱碱处理后用清水浸泡数天,之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早晚要巡视养殖池,检查设施是否存在损坏,如遮阳棚、围栏等;对水质进行检测,调节好池水;将患病蝌蚪或蛙及时捞出,查找相关病因并做出防治措施。对不同规格的蝌蚪、幼蛙、成蛙做好分级饲养。春秋季可通过降低水位来提高水温,促进棘胸蛙生长;夏季应提高水位,避免阳光直射,同时加盖遮阳棚。越冬前,对蝌蚪或蛙都要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加深水位,搭建挡风棚,成蛙越冬管理中,可适当投喂饵料。幼蛙、成蛙移入养殖池前要经过挑选,清理病蛙,对健康的幼蛙、成蛙用2%食盐溶液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

每天傍晚定时、定点投喂饲料,投喂量要根据当时天气情况、水温、前一天吃食量等而定,选用优质饵料,并要及时清理残饵。养殖人员对每天的工作事项,如水质的检测、投喂饵料的量以及时间等都要做好记录。

七、病害防治

棘胸蛙常见病害的防治见表1。

表1 棘胸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蟾蜍的养殖与加工技术
净利润超2万,全国青蛙养殖悄然兴起,这里有份最全养殖手册值得收藏!
蛙的健康养殖与疾病预防
青蛙应如何养殖?青蛙都有哪些常见的疾病,应如何防治?
青蛙养殖技术及青蛙常见疾病防治技术
青蛙的高效养殖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