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禹治水在中医领域的巧妙运用,屡试屡效啊

  小编导读治水不一定要用堵塞的方法,其实用疏通之法为何不可呢?大禹治水,用的就是疏通之法,李冰也是。此法运用到治病救人领域,也很有用,于是诞生了“源清流自洁”的治疗方法,临床中屡试屡效。

  清代薛生白将文学术语“源清则流自洁”植入医学中,来说明肺与其他脏腑的整体关系,临床上诸如癃闭、水肿、淋证、黄疸、泄泻、便秘等病证据此指导可获较好效果,体现了中医整体观论治思想(如图)。


  “源清则流自洁”意思是源头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最早见于《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本条对水湿留于大肠导致的泄泻,除用一般利水渗湿药外,还特别强调“须佐入桔梗、杏仁、大豆黄卷开泄中上,源清则流自洁,不可不知”。薛氏特别强调用桔梗、杏仁等药开泄上焦肺之源头,使下焦之水道通畅,最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对于临床上诸多病变皆可采用“源清则流自洁”理论。

  1.癃闭

  临床上癃闭多从肾和膀胱论治,而肺脏功能失常亦是癃闭发生的常见原因。如热壅肺气,失于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而成癃闭之证,可表现为小便不利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方用清肺饮(《证治汇补》:茯苓、黄芩、桑白皮、麦冬、车前子、山栀、木通)加减。方中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麦冬润肺养阴;木通、车前子通利小便。李用粹也在《证治汇补·癃闭》中指出:“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临床上除了肺热壅盛外,风寒闭肺、肺气亏虚等病因也可导致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而发癃闭,治疗上宜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辨证用药。

  2.水肿

  《景岳全书·肿胀》曰:“凡水肿等证……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肺为水之上源,又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故肺脏功能失常亦是病发水肿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全身浮肿,并伴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或咽痛、舌红、脉浮滑数;或咳嗽、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此即为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所致。治宜疏风解表,宣肺利水,方用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麻黄、石膏、甘草、大枣、白术、生姜)加减。常用麻黄上宣肺气,发汗解表,使水湿从毛窍外散,多与生姜、白术、甘草同用;桂枝甘温,既温脾阳以助水运,又温肾阳以助膀胱气化。

  3.淋证

  王履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指出:“肺金为肾水上源,金受火铄,其令不行,原郁而渗道闭矣,宜肃清金化,滋以利之。”《医学正传·淋闭》亦有:“原其为病之由,皆膏粱之味,湿热之物,或烧酒炙肉之类,郁遏成痰,以致脾土受害乏力,不能运化精微,清浊相混,故使肺金无助,而水道不清,渐成淋闭之候。”由此可见,肺脏功能失常,亦可引发淋证。如小便灼热刺痛,色黄量少,若兼见咽干口渴,咳嗽,痰黄黏稠,舌质红,苔黄腻,脉数等上焦热证,则为上焦肺热移于下焦膀胱,膀胱湿热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小便频急淋漓不尽。上源不清,则下流不洁,故治疗宜清肺泄热,利湿通淋。以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车前子、萹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山栀、灯心)为基础方,以清热利湿通淋,加黄芩、连翘、竹叶、桑白皮等清肺泄热的药物以清金泻火,滋水之上源,使上源清则下流自洁。

  4.黄疸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目睛黄染是其重要特征。在“五轮学说”中白睛属肺;“身黄”为全身皮肤黄染,皮毛亦属肺;肺为水之上源,肺气郁闭,不能通调水道,故小便黄。如《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身必发黄。”肺气郁闭不宣,腠理闭塞则无汗,水道不通则小便不利,湿与热无外泄之机,内蕴于里,湿热熏蒸,则发为黄疸。治宜宣肺通腑,祛湿利小便,给邪气以出路。方选茵陈蒿汤(《伤寒论》:茵陈蒿、栀子、大黄)加连翘、杏仁、石膏、枳实、黄柏、茯苓等药。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连翘、杏仁、石膏清宣肺气;大黄、枳实、黄柏通腑泄热,栀子、茯苓使湿从小便而去。茵陈蒿与大黄协同使用,退黄效果更好。

  5.泄泻

  “无湿不成泄”,无论外湿还是内湿均与肺脏关系密切。如肺卫不固,外感风、寒、湿邪从表入里,伤及脾胃,使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或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内停,脾失健运等均可导致泄泻。此类泄泻可日达十余次,大便清稀如水下注,无臭秽,腹中雷鸣,可兼见恶寒、咳嗽、全身酸楚、舌淡、苔薄白、脉浮滑等。此乃风寒犯肺,宣降失职,肠道传导失司所致。治以温肺散寒,化饮止泻。方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甘草、半夏、五味子)加减,并加入健脾祛湿药。当肺病传化入里引起泄泻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当寻病之上源,源清流洁,泄泻自可向愈。

  6.便秘

  便秘为大肠传导失司所致,与肺、脾、肾、胃、肝均有关,但与肺的关系更为密切。唐荣川《血证论·便闭》曰:“肺遗热于大肠则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叶天士擅长用紫菀、枇杷叶降肺气以通大便,以微辛微苦之品辛开苦降,调畅气机,肠腑得通则便秘自除。临床上肺热炽盛移于大肠,燥热结于肠道则现大肠结热证,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咳喘憋气,痰黄而黏,口渴喜饮,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应从肺热咳喘着手,清肺化痰与通便泻下并施,方用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石膏、杏仁、瓜蒌、大黄)合清金化痰汤(《统旨方》:黄芩、山栀、桔梗、甘草、贝母、知母、麦冬、桑白皮、瓜蒌仁、橘红、茯苓)加减。故治疗便秘不能仅仅局限于肠道,当知病于下者取之上,肺源清洁,下流自然畅通。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温病经典临床心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张思超著)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医出版(微信号zhongyichuban)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吉祥易健康工作室:139967776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治法应用三则
泌尿系结石效验方——八正散
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所致癃闭证治七法
【临证一得】提壶揭盖治咳喘,温阳化气愈癃闭
蓄水症
陈潮祖:此方主治肺脏功能低下,积渐而成之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