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原标题: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铁人王进喜

毛泽东与王进喜亲切握手。

  大庆油田是什么样的人拿下来的?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

  世界第一流的大庆油田是什么样的人快速建成的?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

  世界油田开发技术的新高峰是什么样的人攀登上去的?也是王铁人式的大庆人!

  王铁人是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革命胸怀的人,一个充满革命气概、敢于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的人。他是成千上万个大庆人的写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的无数英雄模范的写照。

  那么,王铁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1.不屈童年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里。他的父亲叫王金堂,母亲叫何占信。

  王进喜在旧玉门油矿当了10年的矿工。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了苦难。

  他6岁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讨饭,9岁替父亲出劳役。为了攒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

  12岁,他不畏强权,找区长讨要家里被霸占的几亩地。

  1939年,王进喜进了旧玉门油矿当童工。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不屈的性格。

手扶刹把。

  2.赤诚报国

  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党组织的培养、火热的生产实践,培育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先进的思想。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贝乌5队就是现在闻名全国的1205钻井队的前身。

  1958年9月,在白杨河钻井会战中,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创出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这一年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

  在10月份召开的新疆克拉玛依现场会上,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亲自把“钻井卫星”红旗授给王进喜。

  1959年9月,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工交群英会”代表。

  王进喜和当时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一起参加国庆观礼。第一次见到了日夜想念的毛主席,王进喜激动得睡不着,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3.艰苦创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火车站。

  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钻井队队员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

  1205钻井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却坚持在井场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说:“你们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人员“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

  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月“四开四完”(一个时期内,开钻四口井,完钻四口井)“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纪录。

  4.科学求实

  铁人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勇于创新、科学求实的典范。

  1960年7月,铁人晋升为钻井工程师,10月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1961年2月,被任命为生产二大队大队长。他坚持靠前指挥,身穿羊皮袄、带着炒面袋、骑着摩托车,一个井队一个井队地跑,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在他的带动下,全油田的领导干部都以铁人为榜样,坚持“工人三班倒,班班见领导”。

  为方便开展工作,不断实现科技进步,铁人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文化。他曾说:“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

  铁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创新。早在玉门时他就试验成功了“整拖搬家”。这种使钻机整体搬家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搬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大庆会战中得到广泛应用。

  铁人经常向工人们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

  会战初期,由于部分钻井队过于追求速度,一度出现质量问题,就连1205钻井队这样的标杆队也打斜了一口井。1961年4月19日,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大庆会战指挥康世恩召开油田质量大会,人称“难忘的四·一九。”会后,铁人和队友把那口刚刚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并要求记在队史上,警示后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油魂
铁人王进喜
60年大庆油田:有领导下车就问宾馆和小灶在哪|大庆油田|王进喜
【转载】一个人怎样成了“铁人”?
“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铁人》芭蕾舞官宣海报正式上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