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诗|王行健:从李白《静夜思》看诗仙“炼字、推敲”,“写境与造境”


文/王行健


上一篇关于《静夜思》里面“床”的释义写完,我就一直在想:这样一首最短小的五言绝句,凭什么会在浩若烟海的诗作中同那么多鸿篇巨制一起流传至今而且还要一直传颂下去?这20个就连现在幼儿园小孩子都认识的汉字到底有什么魅力?下面我就试着说明一下:
先说李白的家世,我没有查追溯到“李耳”是否有可靠的依据,但追溯到西汉的“飞将军”李广是有一定依据的(当然还有其他说法,比如《旧唐书》:“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李白在其《赠张相镐二首》诗中写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诗里的“汉边将”说的是李广,李白自言他是自己的先祖。这在有着良好家族谱系记录传承的古代是不那么容易附会的。
另外《新唐书·宗室世系》中说:李信生子超,任汉大将军、渔阳太守;超生二子,次子仲翔为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伐羌人叛乱时战死,葬于陇西狄道(今临洮)东川。仲翔生伯考为陇西、河东二郡太守;伯考有子尚,为成纪县令,家于此;尚之子就是李广,任前将军;广有二子,长子当户,生李陵,为骑都尉;次子敢,为郎中令、关内侯;另据《晋书·列传·凉武昭王李玄盛》载:“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新唐书·列传·文艺》记:“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四川西部)。”兴圣皇帝即李暠。据郭沫若考证:李白原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迁居中亚碎叶,公元701年出生;和李白同时代人李阳冰在他的《草堂集序》中说:“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政权的建立者,于公元400元至417年在位。上述史传表明,李广的后裔传到十六世孙为“敦煌太守”凉武昭王李暠,李白又是李暠的九世孙。这样就十分清楚,李白就是李广的二十五世孙。更有人直接给出了这样的谱系传承:西凉国武昭王李暠—西凉后主李歆—北魏弘农太守李重耳—李熙(唐高祖的高祖父)一李天锡一李虎—北周骠骑大将军李昞(娶独孤信女为妻)—李渊一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李客—李白。


之所以大费周章去考证李白的身世是因为他所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还处在印刷术没有发明、世家大族渐弱但还可以跟皇权分庭抗礼的时代(直到明清,皇权才发展到极致),虽然远在商代就有了“大学(又称右学)、小学(又称左学)、庠(主要讲礼仪孝悌)、序(讲军事理论)、瞽宗(讲礼乐)”等“官学”,但文献典籍的占有还大多掌握在官家与世家大族手中。就是说平民百姓还是很难受到全面而良好的教育的,据考李白少年时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还大量涉猎诸子百家之书,“好剑术”、向道教、友元丹丘,有超逸脱尘的性情,同时又具儒家修己安人、建功立业之志。这些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得出来,可以说明其家境是很好的。就是说“诗仙”是真正有着成就这个头衔的根本……
我们回过来看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6岁的李白还没被贺知章举荐,处于私行游历的阶段,这天晚上在扬州的旅舍,作者于羁旅月夜的流连中不经意所见“井栏”前映着明月的幽幽清辉,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中国人对故土、家国的眷恋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农耕体制下的那片土地、那个家给了我们生命并滋养了我们的心灵、规塑了我们的魂魄、濡染了我们的性情。我们为什么用母亲比喻祖国、故乡、河流甚至自己上过的学校,就是因为母亲除了生还用乳汁(后来用亲手做的饭菜)哺乳养育了我们!成为了这个赋予并养育生命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实际落实者。所以逢年过节“回家”、回到父母身边在中国人心里成为一种嵌入骨髓的源代码!届时就会精准制导着每个中国人的脚步。都说李白是“近天”的,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王世懋也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他没有杜甫那么接地气、那么悲天悯人。而是更率性、更自我、更飘逸,于是这位永远没有安放好灵魂而任其天马行空的人自然而然地成了“诗仙”,被人们认可与膜拜。
月作为“物象”是很有代表性的,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更容易被观测到,所以先民很早就有了对月相的记录并据此编成“阴历”用节气来指导生产生活,于是跟农耕生产关系密切的月亮自然就生出了“望月怀远”的意象。一个“疑”字将羁旅中对前途的迷茫、对人生的困惑、对故乡的思念放大给自己也带给了读者,营造出一种孤独、冷寂的意境。接下来一“举”一“低”、一“望”一“思”写出来自己的孤寂、迷茫、无奈和思念与向往。这就是“炼字、推敲”,就是用精准的字把自己、意象与物象圆满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表情达意、引发思想的目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自己“举头”而望的同时远在故乡的亲人们应该也在仰望同一轮明月、像自己一样心怀思念吧,人在不如意时更易产生对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思念在国人的心中又有着极强的“传染性”。
五言绝句受篇幅所限,是最容易写出来却又最难写好、最难描摹意境、最难表述内涵的诗体。但好诗却同样能激发人们去联想、延展思维,这首诗之所以能一直被人们品读着、感染着、共鸣着、传颂着,就是它真正的“诗”之要旨:读来不晦涩,耐得住品评、经得起推敲,能激发人们的想象、拓展人们的思绪,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诗不能是一碗白开水而应该是一杯醇厚的老酒,让人回味无穷……
推荐下面几首五言绝句,感受一下其中的“味道”:《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看着都那么平实真切,仔细想想就韵味无穷,都有着高超的“写境”与“造境”的能力。这就更印证了“诗内文章诗外参”,诗缺少韵味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自己好像就写过一首五言绝句《盛夏江南》:蝉噪桐花落,景明鸟燕飞。孤云携骤雨,一笑爽风没。滥竽一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仙李白的这八首经典之作,哪首是你张口就会吟的诗?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这么多年我们都背错了!看了《静夜思》原诗才知道,李白多有才
诗仙李白最长的自传诗,有两句成千古绝句,是至简至美的人生境界
诗仙李白[七言绝句]
李白的这首千古绝唱,仅20字一到中秋就被吟诵,写的却并非是中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