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宣德青花瓷鉴赏——故宫博物院典藏

明宣德青花瓷鉴赏——故宫博物院典藏  

2009-12-07 20:37:17|  分类: 故宫博物院典藏 |字号 订阅

青花缠枝花卉纹梅瓶,高53.1cm,口径8cm,足径16.5cm。


  明宣德时期50cm以上的琢器传世较少,此件梅瓶形体高大,端庄规整,纹饰精美,堪称明宣德时期大件器物中之精品,体现了宣德时期高度的制瓷技艺。

 

青花人物纹高足碗,明宣德,高10.2cm,口径15.5cm,足径4.5cm。

 

   碗外壁绘仕女赏月图,一童子侍于侧,辅以山水树石,并绘有云气纹。足柄上绘松竹梅纹。


  明宣德青花使用进口青料,此种高铁低锰料在烧成过程中青料易晕散,故所绘纹饰不够清晰。此碗青色较为淡雅,纹饰比较清晰,实为难得。其云气纹用粗、细线勾画轮廓,此画法对后世瓷器纹饰亦有影响。明宣德时陶瓷器物中以人物纹为题材者较为少见,故此碗为宣德时期人物纹器物的代表作品。

 

青花花卉纹执壶,高32.1cm,口径7.5cm,足径10.7cm。


  明初青花仿伊斯兰银、铜器造型者很多,除执壶外,还有折沿盆、花浇、盘座、烛台、扁腹瓶等。此器形仿自伊斯兰银水注。

 

青花海水蕉叶纹,明宣德,高15.1cm,口径16.5cm,足径10.9cm。


  蕉叶与海水纹是宣德青花瓷器上的常见纹饰。此器纹饰以写实与图案化布局相结合,自然而和谐。


青花折枝茶花纹如意耳扁壶,明宣德,高25cm,口径3cm,足径10cm×7.5cm。


   此器造型源自阿拉伯铜器,器形端庄,纹饰疏朗。


  花卉题材在明代宣德瓷器装饰中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石榴花、菊花、莲花、茶花、牡丹、百合、宝相花、牵牛花等较为常见。每种器物多由2种、4种、6种或更多种类花卉通过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变化丰富的花纹装饰。除花卉组合使用,也流行以单独花卉为饰,此件扁壶即为一例。其腹部两面各绘茶花一枝,笔触细腻,图案写实,别有一番情趣。

 


青花牵牛花纹四方委角瓶,明宣德,高14.5cm,口径5.7cm,足径7.4cm。


  此瓶造型系模仿西亚伊斯兰国家金属器。瓶腹委角处过度自然。器足内呈台阶式,这种将外撇形高圈足的内部作成台阶式成为宣德时期的一个特征。牵牛花是宣德时期常用的纹饰。画笔自然生动,缠绕的藤蔓、盛开的花朵,将牵牛花的花、叶、蔓表现得活灵活现,别有新意。在青花料的使用方面,此瓶使用的是国产与进口的混合料,青花晕散自然,并有下沉的氧化铁结晶斑。
  此种委角瓶在明晚期和清雍正时多有仿制。

 

青花海水龙纹钵,明宣德,高12cm,口径26.5cm,足径12cm。


  此器造型敦实,纹饰生动,青龙矫健,颇有气势,为宣德官窑瓷器之精品。


  钵形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经出现。但“钵”字是佛门盛贮器的音译,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僧人多用之。明宣德时,皇家崇信佛教,特别是藏传佛教。大批藏地僧侣纷纷入京朝贡。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瓷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环底。品种有白釉、洒蓝釉和青花器。洒蓝釉器的外壁饰有暗刻云龙纹。青花器的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有仿制品。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明宣德,高8.8cm,口径9.9cm,足径4.4cm。


  此器造型端庄,鱼纹刻画生动活泼,仿佛三条红鱼首尾相随于水中。莹润的橘皮纹白釉与明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衬托,相映成趣。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是明宣德时出现的新颖品种,这种高足碗在明代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以康熙朝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腹部欠丰满,高足线条略显生硬。


  值得一提的是,此种釉里红瓷器上的三鱼纹系高温铜红釉的局部使用,其鱼纹凸起,具有天然红宝石般光泽,文献称之为“釉里红宝烧”,它与一般意义上以铜红彩描绘图案纹饰的釉里红瓷器有所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轮盖罐,高28.7cm,口径19.7cm;盖口径22cm,底径24.7cm。


  盖内9字中,有5字为五方佛中的五佛种子字,另4字分别代表前四佛双身像中的四女像种子字。罐外壁中间一周梵文为密咒真言,其上下各有8个相同的梵文,代表各方佛双身像中的女像种子字。此种文字组合图案被密宗信徒称为“法曼荼罗”。
  此器在宣德青花瓷中极为少见,其造型、花纹均充满宗教含义,当为佛教徒作道场时所用的法器,是景德镇专为宫廷烧制的佛事用具。

 

青花夔龙纹罐,高19cm,口径15.8cm,足径13.8cm。

 

 宣德青花图案以线条流畅、纹饰豪放生动著称。夔龙纹样用于青花瓷始于宣德朝,至成化时已成为瓷器上的典型图案,后世亦多延用。宣德时所用青料据明万历时王世懋《窥天外乘》和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所记为“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铁量高,含锰量低,在适度的窑炉气氛下烧成后能呈现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但由于含铁量高,在青花色彩上常自然形成不均匀的黑色结晶斑点,与艳丽的蓝色相互映衬,更增其艺术魅力。此罐之青花色泽即具有这一时代特征。

 

 

 

青花缠枝莲纹瓶,高19.8cm,口径3.8cm,足径7.1cm。
  

此器造型朴实,青花明艳,瓶口沿下横书款者较为少见,是明宣德青花瓷器之佳作。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高4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此盘器型规整,胎体厚重,蓝釉厚润莹亮,白釉鱼莲纹刻画得精美生动,既有天然意趣,又富装饰美感。鱼纹是我国传统的工艺装饰题材,由于“鱼”“余”谐音,因而民间有“连年有余(鱼)”、“宝贵有余”等吉语。

 

青花海水白龙纹,高45.3cm,口径7.8cm,足径14.5cm。


  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划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


  史载,宣德时青花多用郑和从西洋带回的“苏泥勃青”钴料,呈色深艳明亮,如蓝宝石一般,线条间往往有晕散现象,有如水墨画的墨晕,加上错落有致的黑色斑点,使画面产生了非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高46cm,口径8.9cm,足径15.2cm。


  此器形体高大端庄,纹饰细密严谨。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年间使用的青料大部分是“苏泥勃青”料,青花上有金属光泽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重要特征;但也有一部分宣德青花使用国产青料,其特点是青花发色淡雅,少有晕散和结晶斑。这件宣德青花天球瓶上的青花色泽淡雅,当为使用国产青料描绘而成。

 


青花缠枝莲纹执壶,通高15.3cm,口径4.8cm,足径7.7cm。


    此壶大小适中,在结构上一改唐代执壶流部过短,宋、元执壶流部过长的弊端,更趋于合理化。其年款不署在底部而署于流上,审视中国历代陶瓷执壶,此种署款方式唯宣德朝所独有。此外,宣德官窑瓷器年款有些还署在器物的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处,故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

 


青花鸾凤纹葵瓣式洗,高4.5cm,口径17.5cm,足径14.2cm。


  此器造型别致,釉质莹润,青花色调浓艳,工艺技法娴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青花瓷欣赏2【图】
青花札记(三)
为何说明代青花看永宣?永宣青花瓷器鉴定要点!
青花瓷看花色辨年代
青花瓷-古老中的精品
大哉乾元——元代青花与釉里红瓷介绍(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