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育儿文章 | 15岁初中生自杀:孩子成长过程发出的求助信号,你读懂了吗?

纪录片《镜子》里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话将父母教育孩子比喻成作画:“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近日,在郑州某中学,发生了一场“15岁少年谷某跳楼身亡”的悲剧。

谷某的父母说,孩子是因为看到一名同学拿另一名同学的平板电脑没有报告班主任老师,被老师罚写检讨,老师以检讨不深刻为由多次要求重写,甚至让家长接孩子回家不让他来上学。回家当天夜里,孩子就从23楼高处跳下,结束了生命。

而对此事,学校也给出了《情况通报》:因谷某等三名同学在校自习课及课下,利用平板电脑玩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持续了三周时间,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提出了口头批评教育,两名同学均承认错误,只有谷某始终未承认。为此,老师联系家长带回教育引导,却在凌晨接到了噩耗。

家长和学校各执一词,而孩子真正的自杀原因也已无从得知。但令广大网友气愤的是,这个15岁的初中生,经不起几句批评的话语,就这样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对自己的生命不敬畏,无论是来自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对他进行过有效的生命珍贵的价值的教育。

然而,每年的开学季,也是学生自杀新闻的频发期。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对年轻生命的惋惜,更多的是去思考他们的自杀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了杜绝更多此类事件的发生。

当我们去尝试走进孩子的内心,会发现他们在成长中的迷茫都是有迹可循,或许他们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有这么几个现象是可以被家长视为求助信号,关注并适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和帮助,让他们顺利完成青春期的蜕变。

01

有过自杀的念头

“大量的统计数据及经验观察表明,许多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过自杀的念头。自杀不是一个病态现象,而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又集中发生在人的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的问题看起来多发生在青春期,实际上是个积累过程。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告中指出,青春期是个心理和生理巨变的“惊涛骇浪期”,这时候的孩子矛盾多又封闭,尤其当这种内部的变化与外部环境发生冲突时易引发极端行为。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比如同伴的欺凌,老师的几句尖刻的话等都有可能引发危机,但最致命的冲突还是亲子关系,如果说父母不能理解他,甚至误解、打击他,这或许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仅解释了自杀现象在青少年学生当中发生的频率之高,更列出了有可能促使自杀想法发生的那些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道出了生命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他说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帮助人在最坏的情况中还能活下去,除非他认识到他的生命有意义。

02

开始排斥别人的意见

发展心理学认为,青春期是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

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成熟,使孩子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种种矛盾和困惑。

青春期也是孩子的一个叛逆期,发生在11-16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因为还不完全具备能处理事情的能力而躁动不安。这个时期的他们常常自我暗示,夸大自己的力量,弱化父母的力量。

他们既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又排斥和反感他人的指导。

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完全独立地做出决定、控制生活事务的能力,为了走向成熟,青少年就不会在遭受了一点儿挫折之后去寻求父母的安抚。另外,也不会再让父母督促他们学习或提醒他们另外一些责任和义务。

青春期被称为是孩子成长的危机期和困难期,是他们走向成熟必经的一道坎,就像蛹破茧成蝶,只有勇敢冲破这个时期巨大的矛盾压力冲击,孩子才能真正成人。

03

不能主动排解负面情绪

15岁的谷同学内心因为禁不起老师的再三施压以及不能回学校的训斥,选择从23楼的高空一跃而下。

现行教育强调孩子智力的发展,却忽略了孩子的情商也要一并提高的必要。

因为,情商的高低左右着一个人的思维变化,能否抵御外界的压力,能否保持心理平衡。这些能力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叛逆程度以及不良情绪发生与否。

父母向孩子传递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即使在指出孩子缺点的时候,也是采用先表扬孩子优点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全面思考问题,认识到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在受批评中找到积极的一面来鼓励自己,从而避免负性情绪增大。

这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取决于孩子日积月累的正面思维,仰赖于父母给孩子提供的一个长期的积极成长环境,让他拥有更多的自我成就动机。

如武志红老师所说:一个自我成就动机高的孩子,不会轻易自我放弃,前提是他一直在感受来自家庭的爱,重视与被需要的感受。

04

遇事没有思考判断的能力

有这样一个场景:

孩子犯了错,母亲让他思考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可孩子却只能愣愣地站着,母亲吼他“你在干什么?”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怎么思考?”

可见,思考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思考的抽象而难以解释,导致父母忽略了培养孩子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假如那些孩子在选择自杀之前,能停下来好好思考一番,相信他们一定能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理由。

然而,思考的能力是建立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的,家长可以这样鼓励孩子:

让孩子多关注校外的世界,让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成为学习的课堂;对想知道的和感兴趣的一切知识养成自己查找、翻阅的习惯;引导孩子关注、讨论时事政治、人文杂事和突发的重大事件;教孩子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要求。

只有给孩子独立的经历空间多做、多练,才能逐渐提高心理的成熟度和思考力。

05

深受网络暴力内容的影响

生在这个网络发达时代的青少年,就不得不提到这个时代的环境对他们造成的或多或少的影响。

电脑、手机、平板是他们随时随地接触网络的媒介,而这个网络监管尚不完善的时代,给了网络暴力侵蚀孩子大脑的机会。教会了孩子暴力、自杀、甚至犯罪。

如果只是一味地制止,而没有教会孩子辨别信息的能力,孩子就会轻易地效仿那些不良行为。

作为父母,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鼓励眼神的人;在孩子受委屈的时候,给他温暖的拥抱和理解的人;父母就是为孩子化解危机、顺利度过青春期的那个人。

这些信号假如能被父母及时发现,然后从以下几点做出调整,就有可能改变孩子的命运。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从而也建立了孩子对他人的信任感。

“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很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作出反应,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因此,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研究表明,这种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注重孩子的精神需求,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会让孩子有自尊、有个性、敢说、敢做、敢承担。读懂孩子的需求、愿望和行为,在理解、耐心的基础上引导、规范、培养,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藏在孩子与他人的关系里。孩子如果能多与父母沟通,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也能同样地掌握与老师的沟通技巧,得到老师的尊重理解,形成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

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式

有效的情绪调节是保护个体的感受,而不是抑制。比如,适当表达愤怒可以帮助我们抵抗欺侮。

在以分数为先的教育体制下,孩子有很大的压力。

如果他们不懂得及时将压力释放,会使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压上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激增。此时身体会关闭一些功能,如消化,免疫功能。这种应激功能反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的话,就可能出现躯体疾病和心理障碍。

因此,帮助孩子有效调节情绪,才能让孩子在轻松、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平时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消除负性能量。多和孩子沟通,做游戏,尽量让孩子的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把有可能积累的压力都化解在日常生活中。

让孩子自己学会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父母可以这样告诉他们:

当感觉自己有压力时,应及时沟通排解,或通过体育、娱乐活动来缓解压力;正面地暗示自己,回忆自己的优点;让自己懂得一个道理:世间的事大都是小事,万一遇到大事也按小事处理。

掌握惩罚孩子的艺术

适当的惩罚能让孩子思考反省。

班主任老师为了教育学生改掉不好的习惯,采取惩罚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注意方式和目的。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纠正孩子不良行为,而不是让他痛苦难受,传统的惩罚方式:面壁思过,冷嘲热讽,甚至粗暴对待、加倍处罚,对此孩子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很难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惩罚孩子时保持理智、心平气和,而不是暴怒。注重惩罚的心理效应,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错误给别人造成很大麻烦和伤害。把惩罚孩子与增长能力相结合,让孩子在经历错误的过程中受罚、成长。

成为父母很容易,难的是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才。孩子和父母都要学习,孩子学习成为一个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父母则是学习,作为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去实现。

作者简介:bottle,专注婴幼儿胎教及早教实践,带着孩子从她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不好养|当孩子向你求助,请不要推开她
《中国教育报》:20160303
女生求助:发现父母婚外情,我该怎么办?
读懂0-12岁儿童心理困扰的求助信号
感觉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该如何向家人求助?
初中生厌学心理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