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山:孔庙

         在广东省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景区的南部,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园中园-“孔圣园”,孔圣园的主要建筑即佛山孔庙,为一座独立的五开间大殿。在孔庙的右侧围墙边,依墙建有一条弧形长廊,布置了“佛山历代状元榜”展览,介绍了佛山地区千百年来涌现的5位文状元和2位武状元以及当代佛山高考中的青年才俊,充分显示了佛山作为“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兴盛地的独尊地位,也体现了佛山崇文尚武的传世精神,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流连驻足。

         关于“祖庙博物馆”、佛山孔庙、孔圣园,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下图、佛山祖庙博物馆内“孔圣园”中的石雕牌坊

下图、这是位于孔庙右侧的长廊,陈列的图片为“佛山歷代狀元榜”

佛山歷代狀元榜(1)

下左图:中国古代人才的选拔,经历了各种形式的荐举之后,终于在隋朝开始科举选拔制,逐级设秀才、俊士、进士。“状元”作为中国科举制度最光彩、炫耀的名词,创始于唐、完备于宋,延续至元、明、清,长达1300年。

        “状”取自“投状”(应试者向礼部呈递州里得解状和本人的出身履历等亲状);“元”即为第一,居首之意。唐朝首先确立乡贡和礼部试二级考试制度,时间在每年的二月。唐代第一位状元产生于武德五年(622年)。武则天天寿元年(690年)首创殿试,对礼部的考试再进行复试,把考试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宋代开始确定乡、省、殿三级考试制度。科举制度的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只有贡举中进士科的第一人称状元(武举第一称武状元)。所以说,状元是进士第一名;第二名则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文字下的照片:北京故宫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右图:唐至辽代“状元”只是士大夫和民间流行的通俗称谓,文人学士偶尔用之,并不是朝廷的明文规定,在金榜和进士题名碑上,只称“第一甲第一名”。只到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科举考试分为郡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阶段,三年一大比,明确规定“状元”是殿试一甲第一名的专利。此称谓一直沿用到清末(1904年)科举制度被废除之前。

        科举制随着改革维新的洪流已寿终正寝。“状元”的科名已成历史。但历代状元是经过层层选拔,是进殿试后,由皇帝钦点全国第一。由于科举应试面向所有文人,给人一种公平竞争的印象。历科状元,经过寒窗苦读、夺魁天下,又透着奋发图强的精神。至今“状元”仍是一个十分受人推崇的学识称号。

       文字下的照片:北京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首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右下照片:古代争观发榜场景。

佛山歷代狀元榜(2)

下左图:佛山历代状元

佛山文昌地杰,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自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广东出了莫宣卿、简文会、张镇孙、伦文叙、林大钦、黄士俊、庄友恭、林召棠和梁燿枢九个文状元,佛山便占其五;还有朱可贞、林德镛、李威光、黄仁勇和姚大宁五个武状元,佛山占其二,占据广东历代状元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佛山自古以来文风鼎盛,确有“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都”,“衣冠文物之盛几甲全粤”的风范。

在开科取士的历史中,佛山七位俊才荣膺状元桂冠而载人史册、名扬天下。他们既有光宗耀祖一飞冲天的大红大紫,也有十年寒窗坎坷悲壮的酸甜苦辣。如今,人们喜欢吧“状元”一词泛用于各行各业、其实这与“状元”的本意是相去甚远。屋面在此展出佛山历代状元,让大家了解状元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文化现象。同时,我们还将佛山五区部分高考品学兼优的学子也汇入展览,以奖掖上进、激励后人,再现佛山“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都”。

右上照片:广东贡院龙门

广东贡院是两广举行乡试,考选举人的场所,清末四大贡院之一。广东贡院最早建于宋代,毁于元代战火。明洪武、永乐时期,广东一直没有贡院,乡试一般在光孝寺(关于“光孝寺”请看本博客推荐阅读)举行。直至宣德元年(1428年),才在越秀山麓重建新的贡院。可惜也哉政权交替中毁于战火。直到可惜三十三年(1684年),广东贡院才被重新建起。贡院建筑现仅存明远楼,位于广州德政路龙腾里。

下左照片:状元井:位于佛山石湾澜石藜涌村简地,俗称“龙头井”,是南汉沿用至今的古井。相传南汉状元简文会、明代状元伦文叙两家居地仅隔一条小巷,同饮该井之水,当地便流传“一井二状元”盛事。

下右照片:佛山木版年画“状元及第”。

佛山歷代狀元榜(3)

下左图简文会画像

简文会,南海人,南汉乾亨四年(920年)殿试第一中状元。简文会自幼聪慧出众,勤苦学习,富于文采,善于诗律。状元及第后,以才学见用,累官至尚书右丞。

乾和二年南汉帝刘晟暴戾而残酷。简文会疏谏,触怒宗中,被贬谪为祯州刺史。任上,他尽心尽职,颇有政绩,为民所称道,以清廉务实著称。终死于祯州任上。

右图文字张镇孙(1235-1278年)字鼎卿,号粤溪,南海县熹涌乡人(现属广东省顺德伦教熹涌村,因顺德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置县,当时为广州府南海县)人,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进士第一人。张镇孙少年时,学习刻苦、博闻强记,十五岁参加童子试,名冠诸生,声振乡里。但此后屡考不第,直到35岁时才以第五名通过地方选拔试,第二年状元及第。

他善于诗文,殿试时,洋洋七千言的《廷对策》一挥而就。文中针对国家当时的积弊,慷慨陈词,提出了“国家以民为命脉”的著名论点,深得赵祺皇帝的喜爱,在张镇孙的试卷上御笔朱批“一甲第一名”。

景炎元年(1276年),元兵大批南下,占领广州。宋靖宗及朝廷大臣被元兵追逃至广东惠州。张镇孙临危受命,知难而进,率宋军与元兵激战,一举收复广州。半年后,广州再度陷落,张镇孙不幸被俘。他临死不降,次年在押解途中为国捐躯。

右下照片:广州状元坊,后人为了纪念张镇孙任广州制置使时的政绩,在广州建了状元坊。现牌坊已不存在,但街巷仍名为“状元坊”。

佛山歷代狀元榜(4)

下图左伦文叙

举目纷纷笑我穷,我穷不与别人同。良田万顷如流水,茅屋三间尚古风。架上有书随我读,樽中无酒任其空。一朝拔出龙泉剑,斩断穷根变富翁。这首诗相传是伦文叙少年时的作品,至今为人们传颂。从诗里可以看出,伦文叙家境贫寒,以及他抱负不凡,奋发向上的精神。

伦文叙(1466-1513年),字伯畴,号迁岗,广东南海黎涌村(现为石湾澜石黎涌村)人,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进士第一人。

伦文叙以会试第一,殿试又第一,连中两元夺魁。登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明武宗即位(1506年)任安南颁朔正使,因丧父未成行,后任经筵讲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在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时,选取者多为名士,堪称得人。伦文叙47岁时病逝于任上。

伦文叙是广东历代状元中最为人传颂的传奇人物。粤剧中有《伦文叙传奇》等剧目。他教子有方,一家之中福字兄弟并以魁元策名,故天下称之为“一门四进士、父子三魁元”。皇帝御赐玉旨:中原第一家。

下左照片:伦文叙画像,:伦文叙墓志铭,其墓位于南海罗村镇状元岗,:《伦文叙》粤剧剧照。

右图文字:

左上照片黄士俊宗族祠堂右上照片:黄士俊宗族祠堂匾额:“兆启鳌头”和“徵流燕翼”。

黄士俊(1570-1655年)字亮坦,号玉论,自称“碧滩钓叟,顺德县杏坛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第一人。黄士俊少负伟志,好学上进,七岁时才华初露,写出一篇篇好文章,超越同窗学友,博得人们好评。

万历癸卯(1603年),黄士俊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不巧这一喜讯传来之时,遇上堂兄病危,他放弃科场角逐,留在家中服侍患病的兄长,四出求医,抓药煎汤,无微不至。他孝敬兄长的德行在乡里传为美谈。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钦点为第一甲第一名。

登第后,黄士俊人翰林院修撰。后人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等官职。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有“清正荒尚书”之美誉。明朝末年,时政混乱,黄士俊在晚年留下人生遗憾,他从状元到宰相,几度升沉,无奈生不逢辰。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

佛山歷代狀元榜(5)

下图左梁燿枢

左上照片:梁燿枢宗族祠堂右上照片:梁燿枢题匾额“观象通乾”,本现安放于北京故宫储秀宫内。右下照片:梁燿枢书法作品:青山绿水问客二老笑谈风月  紫阁黄扉上任诸公整顿乾坤

梁燿枢(1832-1888年),字冠祺,号叔简,顺德杏坛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第一。

梁燿枢自幼聪明伶俐,少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在 堂兄的帮助下得以入学。他文才出众,清正稳健而名闻当时和后世。

同治十年,梁燿枢高中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曾出任湖南乡试考官和湖北学政。此后,他入职南书院,圣人翰林院侍讲学士、会试同考官,后在山东提升为正詹事。梁燿枢在仕途生涯中得到了清廷的器重,从政十七年,大多担任科举考试官员,目睹了科场弊端。他不顾安危,对整肃科举考试制度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都被清政府采纳。他为官谨敏,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曾在翰林学士面前称赞他:“梁燿枢,金玉君子也”。

梁燿枢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能于粒米作蚊脚小字,兼通王(王羲之)赵(赵孟頫)笔意,腕力圆妙,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在北京故宫的储秀宫、体和殿、翊坤宫,仍可以看到梁燿枢题写的《万寿无疆赋》和两幅题匾:“道志和声”、“观象通乾”。字体娴雅端庄,一如其人。

光绪十四年(1888年)梁燿枢病逝于山东官邸,终年56岁。

右图文字:

朱可贞,字占遇,号子庵,广东顺德龙江人。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戊辰科武状元。官至留守司守备。

朱可贞原本擅长诗文,精通词赋,文才超人,可惜科场屡试不第,有感于边患频繁,良将不多,于是横下决心,改应武科。

天启四年(1624年),朱可贞考中武举,因而客居京华,与北方武学名师切磋砥砺,武艺日精月进。崇祯元年(1628年),朱可贞高中武状元,授锦衣副千户,后封昭将军。

照片:《中国历代武状元》记载朱可贞的相关内容

佛山歷代狀元榜(6)

下图、姚大宁(1772年-1807年)字允盛,广东南海白石堡人,辛酉科武状元。

姚大宁7岁时就颇喜读书,受困于童试,屡屡不通,于是放弃从文,由致力儒学改为学骑射,练马枪、翹关、负重的技勇功夫。乾隆六十年(1795年),经过充分准备,姚大宁参加了广东省乡试,无论长垛、马步箭,还是翹关、负重等技勇,样样曲尽其妙,考中了武举人。

嘉庆六年(1801年),来自全国数千名武举子云集京城,笔试以《武经》为题,写一篇对策。姚大宁不仅书法遒劲,且文理通畅,辞藻华美,寓意深远,顺利取得殿试资格,名登武榜。

下照片:姚大宁的官袍

       下图、佛山五区高考优秀学子

下图、佛山歷代狀元榜长廊

关于佛山孔庙和孔圣园,本博客另有专文介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都风土】从贡院到中山堂
南京(三)夫子庙 秦淮河 乌衣巷夜景
广东首位武状元出自佛山!佛山武状元的故事,很多老佛山都搞不清楚
历代文举大事记
谢老师讲国学——我的进士路
晚清老照片:城墙与快要干涸的护城河,选拔进士的贡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