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四次御题,就连苏轼也罕见题跋,他的书法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才能、有学问、有修养,甚至能够出仕有一番大作为,但他们却生性洒脱,不愿囚禁在官府的牢笼。

你可以说他们是豪放不羁,但不可以说他们自私。他们只是追求思想人身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他们厌烦官场的尔虞我诈,一心钻研文学、艺术,后世称之为“隐士”。

说到“隐士”,最著名的莫过于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出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乐趣。

在北宋也同样有着相同志向的一位隐士,他隐居西湖孤山,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其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他便是林逋(bū)。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这是林逋所作的咏梅词《霜天晓角》,亦是他无欲无求的心境。

林逋少孤力学,好古,通经史百家。《宋史》中记载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长大后,漫游江淮,40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林逋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其风格澄澈淡远,多写梅花诗较多,反映隐逸生活的闲适情趣。“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千古传诵的佳句,被后世誉为“千古咏梅绝唱”。

其善绘事,却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似欧阳询,清劲处尤妙。

今天我们便赏一赏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的《自书诗卷》。

 

《自书诗卷》纸本,卷,墨书 ,32x302.6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据诗后林逋自识:“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

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

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卷》是其中篇幅最长的一卷。此卷行书五言、七言诗共五首,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

此书诗卷笔势风格独殊。起笔多用侧锋,多见露锋而入,虽有隐锋收笔,而更多露锋而出,牵连映带间亦见露锋,不欲深藏圭角。

以此其书势于瘦挺中更为孤峭。此卷行距极宽,行间是可写入同形字体两行,字距疏朗,字字清劲,气足神完,极为潇散有致。

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也是苏轼罕见的传世佳作之一。

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且卷尾乾隆用苏轼原韵四次御题七言诗及题记一段,又有明王世贞、王世懋,清王鸿绪、董诰四家题跋,更显珍贵!

你感觉林逋跟苏轼的书法谁的更胜一筹?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字帖|@苏轼-书林逋诗后
他一生“梅妻鹤子”,死后,宋仁宗为他落泪,他的书法出尘脱俗
苏轼书法墨迹欣赏《书林逋诗后》
十三少碑帖介绍:宋·苏轼《书林逋诗后》
北宋林逋书法【松扇五诗卷】书得瘦硬差少肉 | 书法欣赏
宋 林逋 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