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5第七章宋代美术
范本无一不进行批评,并宣称自己已“一洗二王恶习”;蔡京原为“宋四家”之一,但因人品恶劣,世所唾弃,;“宋四家”书风,变唐人肃穆书风而为轻快激荡,以意;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皇帝中最能书者;南宋书风深受苏、黄、米三家影响,但能卓然成家者不;第五节工艺美术;瓷器宋代的烧瓷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其次是装饰花纹的丰富多样;此外,黑釉瓷器的广泛使用,影青和釉上施加红绿彩,;宋

  范本无一不进行批评,并宣称自己已“一洗二王恶习”。这一矛盾除了解释为米芾本人的怪僻和善于作伪外,也说明正确的仿古方法应建立在个人变化之上。米芾的意义,正在于他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创作模式。

  蔡京原为“宋四家”之一,但因人品恶劣,世所唾弃,故后世斥之而以蔡襄代之。存世墨迹仅见于数处画上题诗、题跋,仍可见其书笔势豪健(见图46)。

  “宋四家”书风,变唐人肃穆书风而为轻快激荡,以意为书,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了无顾忌的创新意识,从而掀起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宋徽宗赵佶是宋代皇帝中最能书者。行书学薜稷,自号“瘦金书”。《楷书千字文》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遒丽瘦硬,只余筋骨(见图47)。他还善行草书,有《草书千字文》、行书《蔡行敕》等作品传世。存世墨迹还多见于书画签题和诗句。

  南宋书风深受苏、黄、米三家影响,但能卓然成家者不多。较著名者有吴琚、张即之。吴琚一生学米,几可乱真,但仅得米书之俊逸,而乏米书之恣肆。张即之书风灵动活泼,传世作品有《杜诗七律二首》,可见宋代书风尚意的特点。

  第五节 工艺美术

  瓷器 宋代的烧瓷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首先是青瓷烧制技术的飞跃,青釉中的含铁量适当和还原焰的控制适度,使青釉色泽由微带黄色而呈橄榄绿色,更进而成为苍翠欲滴的色调,给人以明澈温润之感。

  其次是装饰花纹的丰富多样。除划花、刻花及印花等传统技艺外,还创造了剔地、填地,并在胎上用毛笔作画的新方法。这种在白釉或绿釉下用黑色或赭色绘画的装饰,从笔触中充分发挥了笔墨的趣味,为后世彩瓷器奠定了基础。

  此外,黑釉瓷器的广泛使用,影青和釉上施加红绿彩,以至青花、釉里红的开始萌芽,都说明宋代瓷器业的蓬勃发展。

  宋代瓷器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都有名窑。北方的定窑、汝窑、官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建窑、吉州窑、景德镇窑均负盛名。

  定窑,窑址位于今河北曲阳,因曲阳在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始于唐代后期,盛于北宋,元代以后衰落。产品以烧制白釉瓷器为主,多为日用生活器皿,有碗、盘、杯、盒、枕、瓶、壶等品种。

  定瓷胎体坚硬细润,白釉色泽温润明亮,白色之中略有青黄或灰黄色闪现。纹饰图案

  有牡丹、莲花、菊花等植物纹,另外也有民间喜见的鸳鸯、游鱼、婴戏等题材,各种纹样的组合错综繁复,优美生动。其装饰的手法主要有刻花、印花、划花等多样,在白瓷上形成素雅工致的艺术效果。

  定窑由于采用了覆烧的装窑方式,提高了每窑出产瓷器的产量,但口沿部位因覆烧而不挂釉,称为“芒口”,文献中有提到北宋宫廷因为这种芒口而不用定瓷。

  汝窑,窑址于今河南宝丰,在宋代属汝州,故名。汝窑本为烧制印花、刻花青瓷的民窑,北宋晚期,宫廷命汝窑烧制供御用的青瓷,于是产生官窑汝瓷,此即被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中的汝窑。而原来民窑烧制印花青瓷,现一般称为临汝窑,其造型纹饰与耀州窑有不少相同之处,属耀州窑系。

  汝窑青瓷的基本特征是釉色呈淡天青色、开细纹片、色泽滋润,薄胎,底部有细小支钉痕(见图48)。汝窑烧制年代较短,约为哲宗元佑至徽宗崇宁年间。流传器物品种不多,仅见盘、碟、洗、奁、尊、盏托等,生产的数量也极少,在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之叹,传世的汝窑瓷器不足百件。

  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禹县(宋代属钧州),主要烧制色泽鲜丽的青釉和铜红釉瓷器。钧窑瓷器的种类主要有花盘、盘奁、洗、尊、炉、钵、瓶、碗、盘、碟等,其中尤以花盘的器物造型变化丰富,有圆形、海棠花形等样式。胎体厚实,胎质细腻,由于釉料中铜、铁等元素的呈色不同,釉色出现以天青与紫红相间为主的斑斓色彩,也有绿、黄、月白等多种窑变色彩,色泽光亮幽雅,十分绚丽多彩(见图49)。以铜的还原烧制出红色的复色釉,是钧窑的创举,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自北宋至金、元,钧窑瓷器产量不断增加,技术传播也越来越广,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

  磁州窑,窑址于河北邯郸。宋代此地属磁州,故名。始于北宋中期,元代仍有发展,元以后逐步衰落。生产的器物种类颇多,有盘、碗、壶、瓶、罐、洗、盆、枕、香炉、蝶、托盏、灯等,还有儿童玩具之类,其中的瓷枕是数量极大、极有特色的著名器物。

  磁州窑品种以白瓷、黑瓷和白底剔绘黑彩与褐彩为主,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和釉上加红、绿彩绘等多种手法。其纹饰图案的题材内容更是极为丰富,有各种花草、鸟兽、婴儿戏玩、民间传说故事,甚至还有流行的词牌、曲牌,极富文学意味。这些图案、绘画的题材形象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技法流畅生动,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十分突出的民间艺术色彩(见图50)。

  磁州窑还生产出“宋三彩”(类似“唐三彩”)和“金加彩”(红、绿、黄色的釉上彩)以及“绞胎”、“绞釉”(用两色胎或釉相绞成花纹)等品种,为其他窑系所罕见。磁州窑对

  于北方各地民窑影响极大,形成磁州窑系,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另外,其影响也远播至朝鲜、日本、泰国、越南等地,出现种种仿制品,如有名的“绘高丽”便是一例。

  耀州窑,宋代著名民窑,窑址在陕西铜川。胎质灰而带褐,釉色青如橄榄,或稍绿或稍黄,同一色泽中又深浅的不同。器物多盘、碗等日用品,瓶、罐之类甚少。纹饰以内外布满模印或刻划花纹居多,图案有莲花、缠枝花卉、波浪纹、鱼鸟纹等。构图严整,线条流利(见图51)。

  官窑,北宋汴京官窑窑址至今未发现,其传世品亦难以辨认。南宋修内司官窑设于杭州凤凰山万松岭下,但具体窑址未明。南宋另一处郊坛下官窑遗址在今杭州乌龟山,出土标本也较丰富。其产品器型除了较常见的盘、碗、碟、洗等以外,甚多仿照商周秦汉古铜及玉器而作的器物,以作宫廷陈设之用(见图52)。

  官窑釉色淡青,厚如凝胎,而且有开片纹。胎色绀黑如铁,口边釉薄处露出紫褐色,故有以“紫口铁足”作为官窑特征之说。过去曾有“官哥不分”的说法,认为官窑与哥窑的瓷器产品由于非常相似而无法区分。但以传世的官窑、哥窑瓷器来看,真正难以区分的只是一小部分。

  哥窑,窑址迄今尚未发现,在宋代人的文献中也不见记载,其年代、产地、出品器物的样式等问题至今有多种不同观点。作为传世品的哥窑器为数不少,流传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器物有三足鼎、鱼耳炉、五足炉、折腰盘等品种,胎体有厚、薄胎之分,胎色有黑、灰、土黄等;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釉面开大小纹片(见图53)。关于“哥窑”之名出自明代中叶后一些文献所记之有关南宋时代的传说。

  龙泉窑,窑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及周围地区,以龙泉县大窑村为中心窑址。浙江地区烧制青瓷有悠久历史,在唐代越窑等著名瓷窑的影响下,龙泉窑兴起于北宋早期。南宋至元代是其全盛期,明中期以后走向衰落,至清代中叶结束。

  龙泉窑瓷器有黑胎、白胎两种,以白胎为主,黑胎器在造型、胎体、釉色等方面与南宋官窑多相同,应为龙泉仿官窑器;龙泉瓷釉层有厚薄之分,早期产品以透明薄釉、刻划花纹装饰为特点。在南宋中期烧制出粉青釉、梅子青釉器,釉色葱翠,形成了可以代表青瓷釉色美的顶峰的龙泉窑特色。此期器物造型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风格稳重大方。器物种类除了日用器皿而外,还有各种文具及仿青铜器、仿玉器的制品(见图54) 龙泉青瓷代表了中国古代青瓷工艺的高峰,在宋、元、明时期大量外销,输往中亚、西亚、东南亚以及非洲的很多国家。

  建窑,址位于今福建建阳(原属建安),故又称建安窑。建窑在宋代以烧制黑釉瓷器著名,其器物以碗、盏等茶具为主。胎体为乌泥色,绀黑如铁,因此又有“乌泥建”、“黑建”、“紫建”的别称。

  建釉釉面多条状结晶纹和点滴纹,前者称为兔毫釉,在漆黑的釉面上布满黄色或银白色的兔毫般的丝纹;后者称为油滴釉,在乌黑釉面上不规则地散布小圆点,状如银星斑点。另外还有羽状的斑点纹,称鹧鸪斑。黄庭坚词《满庭芳·咏茶》:“冰磁莹玉,金镂鹧鸪斑”。最名贵的是在不规则的油滴斑纹周围出现窑变蓝色,此类珍品极为少见。

  由于宋代盛行“斗茶”风尚。宋代饮的是碾茶,即把一种半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然后用初沸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浮起一层白沫。斗茶先斗色,以白色为贵。黑白色调分明才好品,才好斗茶。因此,建窑的黑釉茶盏成为最受珍爱的茶具。

  在江西吉州窑以及四川、山西等地瓷窑也有类似建窑的黑釉瓷器茶盏。吉州窑所产的黑釉瓷器,可与建窑所出相媲美。

  北宋景德镇成为青白瓷的烧造中心。青白瓷也叫影青瓷或隐青瓷,指的是釉色介乎青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一种瓷器。青白釉也以氧化铁为着色剂,但氧化铁含量较青釉低,烧成后呈青白色。

  北宋景德镇青白瓷胎质细密,釉的透明度高,光泽性强。器形多为盘、碗等日用品。装饰手法多为刻花与印花,图案内容多为花卉。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器物口沿形成“芒口”。装饰图案出现人物故事题材。此外,江西吉安、福建德化、晋江等地皆有青白瓷的生产。

  铜镜 北宋铜镜型制较多,除常见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外,亚字形镜亦明显增多,且最具北宋特色。宋代(主要是北宋)铜镜纹样的题材也相对集中,以缠枝花草纹较为流行。风格上的变化是,一般胎质较薄,图纹也相应地以细线浅雕 ,风格以纤巧、精致为尚。此外,出现了大量产地字号商标铭镜,表明了商业发达对铜镜生产的重大影响。南宋以降,图纹更少、更简陋了,中国古代铜镜开始进入重实用、不重纹饰之美的新阶段。

  金银器 宋代生产力大为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当时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富商巨贾,大量使用金银器,甚至连酒楼妓馆的饮具也使用金银器,当时金银器作坊达到“纷纭无数”的地步。与北宋相峙的辽国,此时期的金银器也取得了相当成就。辽国的金银器工

  艺品多有出土。

  宋代金银器可以出土于江苏溧阳的一件瑞果图鎏金银盘和于浙江安瑞慧光塔中发现鎏金银塔为代表。前者盘内锤打出高浮雕效果的佛手、石榴、荔枝,间以繁密的枝叶。构图别致,工艺精良。纹饰部份鎏金,益觉富丽堂皇。后者全用银片制成,高七层,通高35厘米。第一层四周均设有栏杆,三面立武士像,其余六层每面都是佛像,每层四角系有小玲,塔身鎏金,是一件小巧玲珑的金银工艺品。

  辽代金银器可以出土于辽宁北票辽墓的一件鎏金龙鱼纹银饰板为代表,长18厘米,宽10厘米。刻划有双龙鱼抢珠,龙首鱼身,作翻江倒海状,以云水纹作底,层次分明,雕刻精致。

  辽代金银器的艺术技巧还可从两件辽代荷叶敞口银杯看出,此器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巴林右旗。两杯同式,整体作荷叶纹形,杯内通刻荷叶脉纹,造型极为古朴。作者巧用了光折射原理,杯内荷叶茎脉的曲折线,在注入水后,给人以清澈见底的艺术效果。

  漆器 宋代漆器业由于商品经济发展而大为发展,产量巨大。杭州与温州是当时的两大漆器生产中心。有专门制作漆器的“行”。漆器行业中又以不同的漆器装饰作法,专门分开成立行业。当时的漆器,是作为商品进行生产,漆器使用的普遍,前所未有。各地宋墓出土了不少宋漆器,皆以造型优美、式样繁多、色泽朴素大方见长,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

  宋代除制作日用器皿外,漆也多施用于建筑。南北朝创始的绿沉漆,到了宋代,江南一带绿髹漆器极为盛行。而夹纻造像则因晚唐会昌毁佛后,佛教渐衰而日趋衰落。

  织染 宋代绚丽华贵的丝绸中出现了新品种缎。缎的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相邻的两根经丝或纬丝上的组织点均匀分布,但不相连续,所以外观光亮平滑,质地柔软,厚薄可因用途不同而进行调整,适用性强。缎是丝织物中技术最为复杂的一种,它是随着织染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直到宋代才开始出现。

  中国的缂丝历史十分悠久渊长,隋唐五代日益盛行,致宋代已相当成熟,并开始向纯欣赏性的作品发展,所作多以名人书画为底本,作品工整秀丽,艺术成就很高。北宋缂丝著名产地是河北定州,技巧和图案用色都保持隋唐传统,纹样结构既对称而又富有变化。南宋的缂丝产地以松江(今上海)和苏州为中心,制作手法更加精巧,名家辈出。画面富丽堂皇,华贵雍容(见图55)。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35第七章宋代美术等内容。

  1234567

  下载地址:35第七章宋代美术.Doc

  【Top】

  最新搜索

  第七章宋代美术

  股东分红如何避税

  19江苏高二一轮复习函数与导数

  计算机病毒解析与防范61

  电信宽带拆机申请

  DEK中文版操作手册02

  初三 8-3 一次函数的应用85

  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读后感

  道路运输企业聘用驾驶员岗前学习培训记录表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上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同朝代的皇帝分别喜欢用什么碗?
定窑真的是“有芒不堪用吗”?—解析瓷器镶釦的源流
宋朝十大名窑
宋朝名瓷有哪些?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
南宋官窑瓷器:拍卖价格知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