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荷塘芦雁显灵妙——林良的《荷塘雁嬉图》
中国书画报2017-07-06

明代是写意花鸟画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山水画发展已显出衰退的迹象,而花鸟画则呈现出繁荣之景。这一时期的花鸟画不仅沿袭了北宋以来的工笔花鸟画传统,还出现了写意花鸟画。林良便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花鸟画家。

林良的《荷塘雁嬉图》(见下图)为绢本设色,纵173厘米、横100.5厘米,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此作展现的是仲秋时节的荷塘一景。荷塘边有两丛芦苇:一丛从左向右斜伸而出,另一丛从右向左横斜而出。芦苇与残荷、莲蓬穿插掩映,在微微秋风中显得疏影横斜。芦叶飘逸,芦花低吟,残荷忽隐忽现。在两丛芦苇交汇的空隙间,两只芦雁正自由自在地游动、觅食。右侧的芦雁似突然发现水下的食物,急忙转过头来,将长喙潜入水中,双目圆睁,欲捕捉食物。左侧的芦雁好像被同伴的举动所惊,翘翅摆尾,弓颈凝视着对方。湖面被两只芦雁带起阵阵涟漪。芦雁上方有一对小鸟,栖息于芦秆之上,正相对鸣唱。觅食的芦雁、欢鸣的小鸟使寂静的荷塘展露出勃勃生机。

林良以芦花、残荷、芦雁、小鸟等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构建出一个生动的画面,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画家将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凝结在艺术创作之中,并以此引发观者的共鸣。从《荷塘雁嬉图》中可以看出,画家从自然生命中获得情感,并将这些自然之景通过自身的感悟和提炼布局成心中之景,从而使作品情景交融、引人遐思。从林良现存的芦雁作品来看,其笔下的芦雁或飞行、或栖止、或偎依、或嬉闹,形态各异、神采多样。他表现了芦雁聚居、群飞、惊觉、觅食等情态,以芦雁来展现自己对大自然的认知,并赋予它们不同的生命含义。

从画法上看,芦苇、芦雁、小鸟属写意,这在以工笔画为主的明代初期画坛上并不多见。林良的可贵之处在于摆脱了明初宫廷绘画的传统模式,将宫廷艺苑中的珍禽异鸟、名花奇石置于具有盎然天趣的荒滩、田野间。雁、鹰等野禽,以及汀花、芦苇、水草等植物都成了他笔下的常见题材。明代李梦阳评林良画道:“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他还说:“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这说明林良在水与墨的运用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在《荷塘雁嬉图》中,画家除对荷叶和莲蓬着淡色外,其余物象均用墨画出。其中,芦雁的画法最具特色。两只芦雁虽形态不一,但画法均以水墨为主。画家以淡墨画出芦雁轮廓,细笔勾勒出头、颈、嘴,然后用浓墨点染雁翅、雁尾和上腹部,以此区别出雁体的不同质感。此画法没有过多的渲染,而是随意而为、一气呵成,简洁明了地呈现出芦雁的神采。除芦雁外,芦苇和小鸟也以写意画法绘成。画中只有残荷沿用了工笔画法,先勾后染,与芦雁、芦苇和小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林良的写意花鸟画法并不完全追求元代文人画所倡导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而是以写意笔法来状物之形、传物之性,追求工写之间的自然情趣。因此,芦花、残荷、芦雁、小鸟等在他的笔下或繁或简、或粗或细、或放或敛、或轻或重,均显得张弛得法、合乎规矩。画家还在水墨之间融入书法笔意,所画物象的线条显得遒劲而灵动,“取水墨为烟波出没,凫雁嚵唼容与之态,颇见清远。运笔遒上,有类草书,能令观者动色”(明姜绍书《无声诗史》)。

林良,字以善,南海(今属广东)人。他善画人物、山水,尤精水墨写意花鸟画,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先驱。他受文同、马远、梁楷、法常的影响,绘禽鸟、树木笔势奔放、遒劲,犹如草书,接近浙派风格。他画鹰尤为出色,用笔粗犷,不同于文人画的“笔墨游戏”。当然,他的遗存作品中也有浓艳之作。但总的来说,他的花鸟画对后世影响很大,沈周、陈淳、周之冕、徐渭等均受其影响。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芦雁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写意花鸟画28,芦苇的画法,讲授:刘存惠
国画教程】没骨芦雁画法花鸟画技法
水墨写意画的开创者—画家林良
中国画“芦雁图”的画法缘起与传变!
国画写意入门教程,山水画和花鸟画中芦苇画法,详细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