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说《唐故刘公墓志铭》的书风

杨海波

唐太宗于功业之外,兼负书法盛名。钱泳《书学》谓:“古来书碑者,在汉、魏必以隶书,在晋、宋、六朝必以真书,以行书而书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晋祠铭》,李北海继之”。从传统的书法界认知来看,一般以唐太宗为行书入碑第一人,这固然有其地位的影响,但就其作品来看,确也有值得尊崇的地方。唐太宗独崇王羲之书法,继位后大力征求王羲之真迹,最著名的故事莫过于“萧翼计赚兰亭”了。得到《兰亭序》后,由冯承素“响拓”而赏赐重臣贵戚,迄今唯一流传的一本作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标准形象而雄踞书史,更有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摹本为学界追捧。而后的传说是唐太宗以王羲之《兰亭序》真迹陪葬,可见其痴迷之疯狂。

唐太宗学王羲之入迷,遂以王式行书入碑,开了风气之先,传世者如《晋祠铭》《温泉铭》(图1)。

图1 唐太宗《温泉铭》(局部)

以《温泉铭》为例,我们能看到唐太宗在书法实践方面力追王羲之,确实学得了王羲之行书精神。唐太宗力追王羲之,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当时,开创了一个行书入碑的时代。唐高宗《李勋碑》、武则天《升仙太子碑》等都是接王羲之一脉,甚有可观之处。及至李邕李北海,终于把行书碑刻推上历史高峰,世有“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之誉(图2)。

图2 李邕《李思训碑》(局部)

皇族高官之外,民间亦盛行“尊王”之风。僧人怀仁积25年之力,于公元672年刻立《集王羲之圣教序》,成为中国书法史上不朽的经典,学习书法者莫能绕开。

《集王羲之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怀仁书法功力备极,又孜孜二十余年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美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称得上“备尽八法之妙”,成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宝库。在独崇王羲之的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学王”更是成为书界主流,《集王圣教序》刻成后,风头一时无两。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具有雅俗共赏的特质,故而千载以降学者众多。

近年新出碑刻繁多,以往少见的品类得以为世人所知,《唐故刘公墓志铭》即是一例。此志出土地不详,纵横各64厘米,行书,有列无行。因新近所出,字口清晰,极轻微之映带也历历在目。

《唐故刘公墓志铭》拓片

就字体而言,此志以行书为主,间以楷、草,同《集王羲之圣教序》格局完全一样(图3)。

对比图

《集王羲之圣教序》(局部)

《唐故刘公墓志铭》(局部)

就书法而言,此志完全王羲之一派书风,不少字宛如从《集王羲之圣教序》移来。志中所述时间为“麟德元年(664)”,正是《集王羲之圣教序》制作中的年代。初见此志时,我们也疑惑会不会是集字的墓志,细看下来,有不少字组牵丝萦带自然(图4),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图4

此志难得,一是书法水准在已见出土的同时代行书墓志当中属于比较高的,从用笔到结字以“二王”为主线,写得从容自然;再则此志刻成于《集王羲之圣教序》制作时期,行、楷、草掺杂的现象大约是受其影响,体现了完整的时代风貌,只是此志书体居多纵横舒展,不同于《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张弛有度,这是逊色之处。

《唐故刘公墓志铭》(局部)

另则,刻工精细入微,牵丝萦带毫发毕现,可资参习。

《唐故刘公墓志铭》(局部)

当我们取法“二王”时,无论学习《兰亭序》还是《集王羲之圣教序》,《唐故刘公墓志铭》都会是一个极有益的参考,同时也更容易体会时风对我们笔下的影响。

《唐故刘公墓志铭》(局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楷书法《圣教序》欣赏
书法名家精讲:王羲之行书圣教序解析字帖,从这里了解王羲之
行书岂能没有《圣教序》?纸版《圣教序》欣赏
王羲之行书《心经》:学书法不能错过的260个字
他连米芾、黄庭坚都看不上,学了“二王”30年,写下此作比《圣教序》还正宗,远非赵孟頫能比!
微头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