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摄影玩成国画的艺术大师:郎静山的画影尘世

原标题:把摄影玩成国画的艺术大师:郎静山的画影尘世

郎静山(1892-1995)

他总是一身长衫,清癯安宁,静静地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

他以相机代替画笔,呈现水墨之美,重塑了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在摄影艺术中融入了绘画的高超境界。

他把摄影玩成了国画,在一个没有PS技术的时代强行玩出了毫无PS痕迹的“集锦摄影”。

他用毕生的精力捕捉和创造中国山水意蕴的自然美,若你看到他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惊叹地喊出:“这分明是一幅中国画呀!”

《湖滨秋色》

《树影湖光秋气爽》

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是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创立“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被赞誉“影中有画,画中有影”;是把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的第一人,曾于1980年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 “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

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用照片向世人展示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中国传统绘画之意境美。

他说:“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迎客松》

1892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的教授下,学会了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小少爷”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

年轻时的郎静山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出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1928年,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中华摄影学社”。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郎静山一直在借鉴中国传统水墨绘画艺术去研究摄影技术。1934年,以黄山峰树为主题的第一张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问世,并入选英国摄影沙龙。

《春树奇峰》

《云峰鸟语》

所谓的“集锦摄影” 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运用绘画技巧与摄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叠,从多幅胶片中选取局部元素然后再重新组合成一幅新的画面。

《烟雨放舟》

这种中国画式的摄影方式和画面的取与舍在今天看来或许已不再具有新意,但是郎静山在1934年开始尝试这种手法时,通过对底片的剪裁、拼贴以及在暗房中利用不同的遮挡手段控制相纸的曝光来实现画面元素之间的完美融合,确实是先进的创举。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把摄影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淡泊超脱的人文境界,传统中国画风与摄影的真实感交织在一起,以西方的摄影技术体现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极具诗情画意。所以他的摄影作品看起来很像国画。

《花好月圆》

《晓汲清江》

中国古话论清淡虚灵谓之气韵。《晓汲清江》即是庄子所言“实景轻则虚景现”的表释。

郎静山说:“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神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

一片春帆看远天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抛弃了对现实的直接猎取,他以现实元素为辅助以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构图原则和散点透视法重新组织画面形成了具有传统水墨趣味的摄影作品,这种样式上的传统特征与创作手法的现代性相结合就成就了郎静山在摄影上的观念探索之路。

《中国》

这幅《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郎静山在上海时期的作品,在摄影史上绝对有开创性的地位。他用枯笔在底片上直接画出粗狂的线条,陪衬漆黑雄伟的山势。既有单纯的黑白对比,又很大胆的强调黑调,全张作品只有1/7的面积是亮的,传统的山水作品可能只会取中央1/3的部位,来凸显水岸的曲线。而这种强调黑的做法,却扩大了长江气势上的雄伟。这也是郎静山的作品中最具时代意义的。因为在制作的方法上,二三十年代不仅在东方,在西方也很少有人会直接用枯笔在底片上作画。

《晓风残月》

1945年《晓风残月》描绘的是一对恋人,即将离别,彼此的感受如随风飘逐的柳丝般慌乱。恋人的心,于小舟中摇摆不定。踏实的田地也没于湖中,不再可靠。渺小的远山遥不可及,居高临下的柳枝,与几个简单的主体酝酿出感伤的氛围。这一丝丝、一丁点儿的韵味道尽了离愁。中国艺术中余音袅袅,风味犹存的含蓄之美,就是如此展现。细心的欣赏者可能会发现,底部的稻田怎么会没有田陇而直接与水相连。或许,多数的观赏者只会被这张作品的诗意所吸引,而不易擦觉出这其实是用四张底片集锦创作而成的吧!

《祥和月夜》

创作难在构图,但是气韵更难。气韵生动并非层层云雾与山峦所生。以道家思想而言,气韵是生命的升华,也就是生命的本质。或者可说是生龙活虎的能量,生命的力量。谢赫六法中所说的“气韵生动”,指的是活泼的绘画精神与生气,这和摄影讲究捕捉刹那间的神韵是雷同的。而郎静山所追求的就是这个。

《关关雎鸠》

在作品《仙山楼阁》中,云彩与山头光线的丰富变化得助于暗房手势的巧妙运用,繁复的遮光手势与细腻的变化,不光是立体感的营造,更加深了生动的气韵。这幅作品显示的是紧凑的音乐性和老艺术家的浓郁味道。

《仙山楼阁》

郎静山创作多表现佛门的幽静、独坐的赏溪者、悠闲汲水之人,以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他的集锦摄影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中模仿传统国画,题材与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及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统一,既具有个人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民族特色。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中国禅宗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隐喻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之关系。郎静山则擅长表现这种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关系,“隐逸高致的名士”与“氤氲朦胧的山水”,构建成为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华亭入翠微》

《浙江灵隐寺》

除了以物来影射思想、感情,民国名士名媛亦是郎静山拍摄的重要对象。他的人物摄影重气韵讲氛围,也不脱西方肖像摄影传统。魅力中有流畅,严肃中有趣味,从容中有闲逸,凸显中国风之气度精神。

长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郎静山,与知名画家张大千、黄宾虹、朱屺嶦、叶浅予、刘海粟、齐白石等人都有交往,也拍摄过他们的肖像。这无疑对郎静山的摄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画家是用水墨宣纸,郎静山用的是相机胶卷加暗房。但是从画面来看,那些精心布置的山高云淡、闲云野鹤,营造出浓厚的文人雅趣氛围是相通的。按照南朝谢赫的《画品》所述的绘画六法来看,“气韵生动”“经营位置”在郎静山作品中的体现可以解读出他的深厚美学素养,而“应物象形”则是画意派摄影相比传统绘画的先天优势。

《齐白石》

郎静山喜欢张大千的胡子,其艺术之路和人生际遇也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

只是郎静山缺少张大千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荣誉和奖牌。

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作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云淡风清》《云深不知处》等诸多作品。

《松荫高士》

《云淡风清》

《云深不知处》

郎静山1963年作品《云深不知处》,完全脱离了黑白摄影作品对光影、层次与清晰度的要求。而用张大千的背影对着观者,并以茫茫大雾围绕着相中的主角。这可以是梦中的不知状态,可以是飘渺仙境,可说此人想要看清前路,亦可说此人觉前途迷惘,由观者的心在何种状况而定。以浓浓大雾衬托单调的人与树,更是别出心裁。

《烟江晚泊》

郎静山是一个有风骨的人物,有着很多文人雅士的风骨和情怀,一生宽厚包容,为人淡泊求静。他对传统文化精神属性的认同、延伸和再创造,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

《临流独坐》

我们今天看郎静山的时候,如果只看他的集锦摄影,很容易忽略掉他的摄影艺术的现代性和其先行者的角色。但是回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环境里,可以看出来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前卫的摄影创作者。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中扮演的角色不仅是一个文化传承者,也是摄影的各种创作性、可能性的先行者。至于后来他选择用集锦摄影来表现自然意境,那是在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一种个人的选择。

《寒苇帆影》

郎静山的创作年代正值画意摄影、沙龙摄影的流行时期,他紧紧抓住了时代的脉络,并且没有盲目跟风的去追随西方,而是以发自本心本意的本土文化创作了摄影更新鲜的样式。就像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述:“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烟波摇艇》

从心理学、视觉美术的观点,往往观者可以把一幅作品分析得十分透彻。而最难的是能够参透作者的意念,及了解其中不可言喻的感受。这是创作者背后的东西。郎静山作品亦不乏此类,由意象暗示观者的作品。这幅《无车运斧》以中国绘画传统元素兰为主题,并着重于光纤的变化,蕴含了丰富的暗示意义。

《无车运斧》

郎静山不仅仅以创作上的不落窠臼、敢为人先让大家敬佩,同时他本身也是一位十分宽厚包容的人。郎静山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凡是不平衡的地方必有争执,凡是有争执的就不美”。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他与世无争,平静淡泊的处世之道。郎静山在有生之年总是尽力的去帮助别人,而且拒绝任何“好处”,郎静山对亲人这样袒露心迹:“人家的事我都顺从,自己的事从不勉强,与人交往不使坏心眼。”由此看来,郎静山在摄影界所获得的地位与他的良好口碑也不无关系。

《香生九畹》

除了摄影,郎静山在做男人、父亲上一样超然有度。他认为,“人要是没有觉知,就什么都没有了。”郎静山从来都不教训自己的孩子,是要他们自己察觉所有的事情,以孩子是否能自觉,来衡量他们是否成长。

郎静山行书回文诗

当摄影师开始用心,作品就带上了灵魂。那些光影交错下的水墨意境像一首诗,带你进入灵魂的深处。

在自己103岁之际,郎静山为了拍一张照片,还挑战徒步登黄山。他说:由于对摄影的兴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龄了。

1995年4月13日,一代摄影大师郎静山逝世,享年104岁。

摄影是静止的,郎静山的一生却是充满着创造与生机的,“人活着要有生趣”,也许这才是郎静山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排版:郭磊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郎静山:放眼多情生野趣,游踪莫负好时光
郎静山:用相机作画的大师
郎静山:拿相机就是我的生活—— 专访著名摄影家 郎静山的女儿郎毓文
郎静山,一个有风骨的人物,用相机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
【国画】童乃寿绘画作品集锦(2)
【国画】童乃寿绘画作品集锦(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