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境内首次出土汉简,推测为西汉代王墓

 山西. 太原 

 重 大 发 现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墓吗?

还记得大墓中发现的竹简吧?

↓↓↓

海昏侯墓!失传1800年的典籍,就要被找到了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的简牍据称填补了史籍空白|北京大学

现在,

在山西太原东山地区,

也发现了汉代简牍,

而且墓主等级之高也极为罕见。

据考古专家推测,

可能属于西汉代王及王后。

这一发现,

堪称石破天惊。

该墓发现之初,

“文博山西”即有所了解。

虽然消息并未向外界透露,

但这一发现已在山西文博界引起轰动。

自始至终发掘进展一直保密,

直到山西博物院9月举行“古韵新生”展览时,

才露出一丝端倪。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文物“神医”|刚刚,霸国权杖、倗国荒帷、大辽金靴惊爆亮相山西博物院…

发现的古墓名称,

也第一次向世人公布:

太原恒大悦龙台6号西汉墓

山西省博物院“古韵新生”展览首次披露东山汉墓|方天戟

悦龙台!

悦龙台!

难道冥冥中自有天意,

知道太原东山这个地方有王墓有龙气?

发现过程

2013年以来,

山西太原的文物考古工作者,

在太原东山发现有西汉时期的古墓群。

2017年该地所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修建楼盘,

文物考古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

发现主墓M6未经盗扰保存完好,

从种种迹象和随后出土的部分文物判断,

推测主墓可能属于西汉代王及王后。

代王,

 西汉王爵之一,

是中国古代使用最长的王爵。

而从晋阳走出的最有名的代王,

是创造了“文景之治”的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

2018年1月,

该墓整体套箱搬入实验室发掘。

2018年4月至9月,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

展开祔(意为合葬)葬墓M6实验室考古工作,

获得重大进展,

出土了大批木质简牍。

专家介绍,

这是在山西境内,

同时也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首次发现简牍文物,

是山西秦汉考古中里程碑式的发现!

那么,

这批简牍的主人是谁?

后元七年六月己亥,

汉文帝刘恒崩于长安未央宫,

后葬于霸陵。

刘恒之后,

有代孝王刘参、 代恭王刘登、

代刚王刘义、代顷王刘阳、代王刘年等,

此次发现的简牍与哪一位代王有关或无关,

目前考古部门还在研究中。

山西省博物院“古韵新生”展览中的东山汉墓室内考古|方天戟

除了汉简,

该合葬墓中还出土了

成套的漆奁盒与铜镜、琴瑟乐器组合、

漆案、漆盘、漆耳杯、漆纚冠、

铜印、玉印、串珠等珍贵文物共约40余件组,

以及10余种丝织物和果核、谷物等遗物。

目前,

这批汉代简牍已运抵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开展后续保护和整理工作。

考古发掘中的文物|北京大学

保护处理后的漆器|北京大学

简牍,

中国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

为未编成册之称,

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的总称。

在造纸术出现之前,

简牍是中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

是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木质简牍,

受埋藏环境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半干旱地区,

出土简牍文物的糟朽情况会更为严重,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复原方法。

保护和整理太原东山汉简,

对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文物保护团队来说,

是重任也是契机。

参加本次保护工作的师生|北京大学

参加此次保护工作的学生在清理漆器|北京大学

在这次发掘保护工作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项目组

专门吸纳了几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学生,

他们把书本上的化学知识

真正用到了文物的发掘与保护当中,

进行文物的现场保护处理、初步修复、采样,

以及后期分析检测等工作,

北大跨学科的优势得到集中体现和应用。

对这次后续保护和整理工作,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教授充满信心:

“参与这项工作的师生几乎都有化学背景,

体现了学校联合培养方式和学科交叉模式

具备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我非常乐观地相信,

发现只是刚刚开始,

未来还有更多的惊喜。”

现场:实验室考古

实验室考古工作现场|北京大学

实验室考古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太原东山古墓祔葬墓M6考古现场,开展的一种全新的考古工作模式。他们利用本专业跨学科研究优势,将文物分析实验室建立在考古发掘现场,整合多种分析手段,实时对各种出土物的材质及保存状况进行检测,为发掘提供指导。这一尝试打破了通常实验室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顺次开展的形式,使文物信息的提取更加及时和全面。

实验室考古新模式将发掘清理、分析鉴定、应急保护几个步骤有机结合,能有效辨识腐朽严重的文物遗存,提取易被忽略的考古学信息,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

那些大名鼎鼎的出土简牍

01

仰天湖楚简

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最长的22厘米,宽1.2厘米,篆文,每简2-10字,为战国之物。

仰天湖楚简|长沙简牍博物馆

02

信阳楚简

1957年,河南信阳楚墓出土竹简800多片,简上文字依然清晰。年代为战国早期。

信阳楚简|南方微学堂

03

银雀山汉简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西汉竹简古籍,包括《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约五千枚。

银雀山汉简|中国书法杂志

04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一千一百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云梦睡虎地秦简|楚天都市报

05

上博简

1994年5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买回1200余枚楚国的竹简,这年的秋冬之际,又从香港买到497枚相同类型的竹简。

内容总80余种,包括原存书题20余篇,全部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至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前原始的、第一手的战国古籍,涉及历史、哲学、宗教、文学、音乐、文字、军事等。

上博简|书法密码

06

清华简

2008年7月,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大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竹简,这些竹简也是从境外买来的。清华简中,有《尚书》、《系年》、《筮法》等。

《筮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筮法》(局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说命》局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系年》局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算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算表》局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封许之命》(局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07

曾侯乙墓竹简

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竹简二百一十五枚,竹签两枚,墓主为曾侯乙,墓葬年代战国早期,今藏湖北省博物馆。简文内容属“遣册”,为随葬品清单。

曾侯乙墓竹简|书法密码

08

海昏侯墓竹简

2015年5月,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发现了竹简,同年11月开始清理竹简。有5000枚之多。竹简内容大约包括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八个部分。这批竹简,是江西考古史上首次发现,也是我国汉代考古极其重要的大发现。

奏章副本木牘 有“陛下”、“海昏侯臣賀”、

“呈太後陛下”、“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中国美术

木牘|央视新闻

妾待昧死再拜上書呈 大后陛下|央视新闻

09

敦煌汉简

敦煌汉简最早是在1907年被发现的,考古学史上把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市和酒泉市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统称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公元前1世纪)至东汉中期(公元1世纪),其中以西汉中、晚期及东汉早期简居多。

这是我国最重要的汉简之一,涉及《苍颉篇》、《急就篇》、《力牧》、《九九术》等古籍,但可惜是这敦煌的这一批竹简大部分都不在我国国内,而是被藏于英国博物馆。

敦煌汉简|考古汇

10

居延汉简

甘肃北部的额济纳河流域之古“居延”地区,在1930、1972年-1976年和1986年几次发掘中,获数万余枚简牍。古居延地区是驻军屯田之地,故简牍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

居延汉简|文房好物

这么多大名鼎鼎的简牍,

无一不是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

那么,

问题来了:

姑且不论墓的价值,

以及下一步可能更大的发现,

如果要为在山西太原发现的这批汉简命名,

你认为如何命名,

才算合适贴切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方天戟  南丽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喜:两千年前古人书法出土,山西首次发现大量西汉木质简牍
楼兰文书残纸
临沂汉简《孙膑兵法》(上)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谜团
每月一讲——考古人说“竹”
《文献》|​ 汪桂海:考古资料所见简帛时代书籍装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