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韵海外 特辑六《独孤九剑》第二季
第五剑 - 修辞式

一)起兴

诗词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但都源于赋比兴。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托物寄托,先说甲事,再说乙事。最早提出赋、比、兴的是《周礼·春官·大师》,最早给予解释的是后汉的郑众,他做过大司农的官,因称他为司农。他注《周礼》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比是用物来打比方,兴就是用物来寄托。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比兴》篇,才对比兴作了专门研究。他先从六义讲起,六义就是风、雅、颂加赋、比、兴。风、雅、颂是三种音乐上的分别,赋、比、兴是三种写作手法。刘勰指出 “比显而兴隐”。

【七绝】咏山药
文/公输翰(当代)

身段苗条白玉肌,蓑衣一袭晦晴披。
人间誉汝长生药,选美题名莫怨迟!

比是明比。这里诗人用白玉肌喻山药的果肉,蓑衣喻山药皮,非常形象。

【七绝】读史有感
作者/诗路华语(当代)

长天昨夜坠星辰,化作轻烟一抹痕。
剑影刀光何壮烈,王侯将相是浮云。

兴是暗比。这里诗人起承先说流星如轻烟逝去,转合发兴,历史上的王侯将相也是过眼云烟。

【七律】春咏
文/武贝子 (当代)

白鹭悠闲柳叶鲜,一湾碧落积清泉。
凫游水上轻姿荡,李缀枝头小果圆。
门犬不嫌窝困窘,归心何怨路熬煎?
行来赶赴春之约,举酒花庄又聚贤。

诗人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白鹭悠闲,柳绿泉清,野鸭戏水,李子初熟的春天美景,生机勃勃。由于有这样的铺垫,颈联尾联写赴友人春之约归心似箭也就非常自然。这也是常见的起兴写法。

比和兴原来是分得很清楚的,即“比显而兴隐”,比是明比,兴是暗比。但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像《离骚》里引了许多鸟兽草木都有用意,说都是兴。在这里,比和兴就容易混淆了。







【七绝】吟于四方竹苑
文/无语(当代)

灵魂深处久迷茫,乍见此君形四方。
先正腰身重入世,纵然再受几回伤。

这里诗人以竹苑之四方自比自勉做人要刚正,转结直抒胸臆,展现了君子的浩然正气。转句是比也是发兴。

【七绝】松(新韵)
文/忆江寒(当代)

铠甲披身挂翠戎,雪霜不惧立严冬。
国家建设征良柱,趁我华年献劲松。

思考:这首绝句用到哪种修辞手法?如何用的。

二) 比喻

比喻有各种表达法。第一种是以一个词(一件事物)来作比。

【七绝】无题
文/华山论剑(当代)

忍忆何妨一梦如,别君时候叶渐疏。
凭风吹冷西窗月,瘦影灯前似当初。

这里诗人以叶疏比作关系疏远。

第二种是用句子来作比,

【七绝】胭脂河三章
文/蝴蝶庄生(当代)

火侵烟解绝崖通,石臼秦淮一望中。
点点胭脂谁染得,征夫碧血惯流红。

诗人以“征夫碧血惯流红”比胭脂河的颜色。

第三种是贺铸《青玉案》用三样东西来比闲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就是用三个比喻来比一样事物,这种手法称为“博喻”,详见《博喻》条。

三) 博喻

谈到博喻,不能不提苏轼。

百步洪其一(节选)
文/苏轼(宋)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

这里诗人用六个比喻来比轻舟在急流中飞速地冲下去。“兔走鹰隼落”,像鹰隼从空中飞速地下来抓逃跑的兔子;“骏马下注千丈坡”,像好马从千丈高坡冲下来,“断弦离柱”,像迸裂的琴弦飞出去;“箭脱手”,像箭从手里飞出去,“飞电过隙”,像闪电从空隙中闪过,“珠翻荷”,像露珠很快从荷叶上滚下去。这六个比喻著重在比船行的飞快。

【临江仙】月下荷
文/杨坤(当代)

贵若天仙羞月色,清波抖动玲珑。纤姿俏立意蒙蒙。撑开罗翠伞,抬起玉娇容。

夏季初开双倩影,依依并蒂情浓。馨香一缕醉轻风。诗吟今夜美,月落碧池中。

这里诗人用了四个比喻(或拟人)从不同侧面写荷花的美:姿态贵若天仙;荷叶像撑开的罗翠伞;荷花初开的样子又如情侣依依;荷花的馨香使清风陶醉。

【七绝】题老师吴永龙夫子书法
仲雍胄胤 (当代)

诗书清品与同齐,墨饱玄毫雨一犁。
偶作怒貎惊电掣,挟风飞过岭云西。

思考:这首绝句用到哪种修辞手法?如何用的。







四)喻之二柄

比喻的“异用”,即同一个比喻的褒贬、好恶,消极和积极的异用。

比喻的二柄,也有用来指同样的事物的,主要是写变化,例如屈原的《离骚》,先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辟芷”与“秋兰”都是以好的香的草为佩;后来“兰芷变而不芳兮”,便变异其体,失去本性了;再接下去“览察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椒兰香草都已变坏,何况揭车、江离这些香草;最后在香草均已变恶之时,“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惟有自己有琼佩之美了。同是兰蕙一个比喻,在一篇文中始为香草,后变丑恶,由褒至贬,亦为喻之二柄。

吉州第八十二
文/文天祥(宋)

戚戚去故里(前出塞),我生苦飘零(通泉驿)。
回身视绿野(送李校书),但见西岭青(杨旗)。

这里飘零指诗人的人生漂泊和孤苦。

五)曲喻

曲喻比一般的比喻要转一个弯,诗歌中的曲喻结合得更紧。

【五绝】天涯
文/李商隐(唐)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把莺啼的啼转为啼哭,由啼哭引出眼泪,联到沾湿最高的花。通过曲喻来表现悲苦的心情,把作者的悲哀写到莺身上,又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最高花”之所以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非常相似,和李商隐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

六)通感

“通感”是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钱钟书先生提出这种“通感”,给我们指出修辞上的一种手法,是很有意义的。《礼记·乐记》里指出音乐“感动人意”,“上如抗”像把声音举起来,举起来要用力,这就跟肌肉运动觉联系起来。“下如坠”,声音从高变低,像从高处落下来,这就跟视觉联系。

【七绝】四川省诗学会晚宴即兴
文/邓世广(当代)

筵前不让酒杯空,谈笑元知意气同。
我爱川渝真口味,已分麻辣到诗中。

麻辣是味觉,而诗味一般用心去体会,这里麻辣味通于诗味,诗人运用通感手法,信手拈来。

七)夸张

夸张就是通过事实绝对不会有的事来抒发诗人强烈深刻的感情,由于感情真切,生活的真实化成了艺术的真实。

大家都知道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此诗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三千丈白发领起,抒发了因惊现白发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极大震撼。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

五律 丙申暮春赠友
文/忘机(美国 圣地亚哥)

春雨化琼酥,偕君醉一壶。
擅尝天下脍,轻驭隙中驹。
弹指百年去,低头万象无。
晚来风欲止,独钓洞庭湖。

诗人用“擅尝天下脍”赞叹友人遍尝天下所有美食,而“轻驭隙中驹”则是描写友人善于短线炒股,都是用夸张手法赞叹友人的精湛技艺。

“弹指百年去,低头万象无”,弹指间一百年过去,低头时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这里诗人也是用夸张手法来抒发诗人对人生苦短空的感叹。

限于时间和篇幅,我们对诗词的修辞手法就暂时讨论到这里,今后有机会再进一步探讨。






第六剑 - 意象式

一) 意象的定义

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诗对意象的推重,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二)意象的作用

1)寄情于物,象为心声

【七律】访幽栖寺
文/张幼鸣(当代)

幽栖寺外草千丛,翠柏森森四野风。
佛院石墙香火少,僧堂铁鼎篆烟空。
每来青塚悲荒寂,独对苍山忆鬼雄。
此处曾经征战急,英魂化入夕阳中…

诗人如果不是将一腔情思蕴涵于野草千丛,翠柏森森, 尤其是香火少,篆烟空,青塚,苍山这一意象组合之中,而是不作任何铺垫就说“英魂何处在,化入夕阳中”,就没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了。

2)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打个比方:如果诗人是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能以苹果、香蕉、橘子、梨子、樱桃、芒果、草莓、荔枝等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七绝四首
文/吴瑾

咏梅

岁岁严冬浴雪开,冰心未许染尘埃。
香魂欲与林公去,月在西泠般若台。

咏兰

月照姿容淡淡香,孤怀何意压群芳。
幽居深谷清如许,但为灵均着素装。

咏竹

翠梦深深秋未移,经霜犹有岁寒枝。
与君闲坐听萧瑟,一径幽篁朗月时。

咏菊

霜风瑟瑟又何妨,每自翩然舞锦裳。
公子王孙空挂念,唯同陶令引杯长。

诗人的这一首七绝,用了梅兰竹菊四个不同的意象从不同的侧面写四君子高洁的品格(傲、幽、坚、淡),也是诗人的述怀和自我期许。

3)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三,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诗无达诂” ,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一把锦瑟,五十弦柱,置于庄周梦蝶、杜宇化鹃、海月映珠、蓝烟笼玉的意象组合的背景上。拨弄锦瑟,抚思华年,诗人是在追忆一段恋情,追悼故去的爱妻,还是在追寻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追问已经淡远了的少年志向,抑或是以美人香草手法,追思政治上的失意和惆怅?读者尽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去解读。

4)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你,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七绝】过荷塘有感
文/落日长河

一池腥水绿过头,红粉慵慵故作羞。
闲看劳工探浊底,尽藏王八与泥鳅。

这首诗借腥水,红粉,浊底,王八与泥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讽刺,完全靠意象,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三)如何营造诗的意象

如何营造诗的意象?我们在构思式中已经讲过。复习一下:意象入诗大致有两种情形:要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式的纯意象诗,诗不是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而要经过意象这么一个中介,意象的“夜光杯”,作为情思的载体;要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式的点缀性意象诗,意象的“桃花”,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

1)社会意象的营造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声律启蒙》开篇所罗列的这一连串意象就不全是自然意象。

根据意象的内容,可将意象分为五类,除了自然的,还有社会生活的,人类自身的,人创造的,人虚构的。《声律启蒙》开篇所列的意象就恰好为例:“云”、“雨”、“雪”、“风”、“晚照”、“晴空”、“来鸿”、“去雁”等属于自然意象,“途次早行之客”、“溪边晚钓之翁”属于社会意象,“两鬓”、“一蓑”属于人类自身的意象,“剑”、“弓”、“清暑殿”属于人创造的意象,“广寒宫”属于人虚构的意象。

为论述和运用的方便起见,意象的分类,可以考虑“二分法”,即简单地分为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上述除了自然意象之外,都是社会意象。 社会意象入诗,其作用与自然意象的作用大致相同,也在于抽象情思的具象化,使情思的表达含蓄蕴藉。上一章归纳的意象的五种作用,也都适合于社会意象。

2)事物意象的营造

社会意象和自然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大致相同。人造之物作为诗的意象,与自然之物作为诗的意象,在诗人的感觉中,是没有多大区别的。

唐人钱珝笔下的《未展芭蕉》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这就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故事。我们却不难把它改成一篇人类创造的故事,只要把“主人公”未展芭蕉,改成一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就行了,“东风”就是那重色思倾国的汉皇,一切现成。

3)人物意象的营造

作为意象入诗的人物,包括各种职业、各种性格的人物,现实人物、历史人物和虚构的人物。人物作为意象入诗,也在于抒发诗家情怀。

雨夜过鄱阳题姜夔
文/落日长河(当代)

荡迹江湖似絮飞,词文脱俗命相违。
窗前疏影怜单瘦,梦里娇娘在合肥。
丽句推敲双鬓老,穷途辗转五音微。
饶州雨夜箫声缺,应是故人魂未归。

诗人写词大家姜夔,也是暗写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的个性。

附录一: 渔阳第三法

作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例如:

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文/王士祯(清)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灞桥在长安东灞水上,为古来著名送别之地。金钱卜以抛铜钱正反面来卜吉凶。这首诗是作者赴四川主持乡试,途径长安思念夫人张氏。起承句借西行途中太华终南的遥远抒发自己对夫人的思念。转句假设夫人若卜我的消息,让我告诉你吧,别人过灞桥还有人相送,我却独自一人,还在凄风苦雨的包围中。结句将时,地,人合并在一个愁字中,大赏!

【七绝】夜宿山舍
文/一公升眼泪(加拿大 卡尔加里)

野舍寒蟾两杳茫,行云无影似还乡。
谁人夜半闻山鸟,一句哥哥一断肠。

眼泪这首绝句起句就题意,承句以云无影比喻还乡的归期杳杳。转句设问引出合句山鸟的叫声, 从野舍,寒蟾到行云,再到山鸟的凄厉叫声,写乡愁可谓层层递进,甚赏!

【七绝】赠南加州兴坚舞蹈学校
文/忘机(美国 圣地亚哥)

占断加南第一春,裙裾摇曳不生尘。
玉环飞燕今何处,化作兴坚摆渡人。

拙绝议论起,承句进一步赞叹友人舞蹈的摇曳美姿,实中有虚。 转句以玉环飞燕虚问,结句又回到友人舞蹈学校就题作结,虚中有实。 转结和起承相比,意境上也是层进。

我们提到竹韵海外诗词讲座有两个特点:一是大量采用竹韵诗友自己的诗词佳作为范例;二是鼓励诗友课后练笔,竹韵编委也花时间评审。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欣喜地发现海外诗友的每一次渔阳作业整体水平都比前一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第一次作业11首中有3首入选佳作;第二次作业10首有6首入选佳作;而这一次(第三次)10首作品几乎首首佳作,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同一诗友前后的明显进步。足见各位诗友在用心学,用心练,初见成效!







渔阳第三法作业编委点评
审评:一公升眼泪,未老,忘机

【七绝】2017立春日见彩虹留照并题
文/相看不厌(美国 硅谷)

谁借东君半幅绡,系云系雨系天腰。
如何未渡桑乾水,却见今春第一桥?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一气呵成,语俏意好,三系用得巧妙有新意! 桑乾水典出唐代诗人刘皂的《渡桑干》,刘诗渡桑干原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不厌在这里反衬自己立春见彩虹的大好心情。好绝大赏!

【七绝】醉醒思故里
文/海音(美国 纽约)

廿载方田海外耕,几多收获几茕茕。
何时待唤青云马,湘楚年年踏一程?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起承转合完美。尤喜转合的意象,虽写思乡意蕴飘逸洒脱!好绝甚赏!

【七绝】读文有感 - 回头浪子
文/朱荻(美国 新泽西)

海潮亦泛入江流,势大声高不久留。
身后若无情似海,何时浪过可回头?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重字"海"大胆而有理,转结好, 意韵深远。"流""留"有连韵之嫌。幸"泛"''不''做活了。好绝甚赏!

【七绝】夜空
文/依湾(美国 佛罗里达)

寂寥云殿月孤弯,惟羡红尘夜色斓。
欲问银鹰何事急,追风逐雾向东还?
(写于回国探亲的飞机上)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云殿"高大的宫殿,宜换云汉。首两句意象极好。整体不错,赞!唯合句浅平且上下半有点游离,可惜。试改:

寂寥云汉月孤弯,应羡红尘夜色斓。
为问银鹰何事急?逐人千里向家山。


【七绝】惊闻友人噩耗
文/曼无(美国 硅谷)

萧疏细雨落眉心,一霎寒风遍体侵。
底事咽声关不住?西归鹤唳断肠音。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凄婉好绝!起承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转句是进一层转,合句情长韵长。这首绝刻画作者的悲痛心情从眉到体到魂到灵,层层递进。转句咽声用得大好,指作者的呜咽,结句断肠音指鶴的悲鸣,与咽声不重复,而是互相呼应,鶴且悲鸣,人何以堪?意蕴上也是层进。好绝大赏!

【七绝】二人转
文/刘春志(加拿大 蒙特利尔)

双人俚调草民弹,一曲炎凉热泪姗。
试问三乡谁不晓?宁听小帽舍炊餐。

注:小帽,唱正文前的民间小调。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延续平凡见真情的风格。好绝!唯"姗''字有待商榷。“热泪姗” 改为“泪未乾”如何?

【七绝】湖边垂钓
文/荷花清香(美国 肯塔基)

涟漪有意碧无穷,枫叶无心两岸红。
但看鱼飞何以钓?诗词烟雨酒壶中。

评语:合渔阳三式,承句虽未明显递进,但成错综对也是个好尝试。总体清新,赞!唯结句并未回答何以钓的问题。结句试改: 诗词双饵入湖中。

【七绝】无题
文/西鹰(美国 硅谷)

旧梦残晖水碧遥,丹枫尽染雨潇潇。
何时酬得前生愿,晓月晨星会鹊桥。

评语:合渔阳三式。触影伤情,好绝情深意长!

【七绝】日出
文/泽西渔歌(美国 纽约)

东皇御驾升洋面,普照人间万物新。
绕地奔行辛苦否?八方海水洗征尘。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歌颂太阳,虽然直白了些,也无造作,想来在看日出的时候能体会到世间万物均得益于太阳的能量。结句海水为太阳洗征尘有新意,赞!

【七绝】梦境
文/蒹葭(澳大利亚 悉尼)

梦里仙僮扫玉阶,扶桑日出事终谐。
谁知一阵风云起,跌返人间惹黑霾。

评语:符合渔阳三式,意蕴流畅自然,就题意起,起句借仙僮扫玉阶妙喻愁烦尽扫,承句又借扶桑日出喻事情解决!非常好!转句向反面转,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结句点题,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好绝!







附录二: 渔阳第四法

作法: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例如:

绝句

波绕雷塘一带流,至今水调怨扬州。
年来惯听吴娘曲,暮雨潇潇水阁头。

卢师山

卢师昔日经行地,惆怅苍崖古木风。
最忆深秋飞瀑下,四山寒叶乱流中。



渔阳第四法作业编委点评
审评:一公升眼泪,未老,忘机

【七绝】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观俑
文/海音(美国 纽约)

兵马俑埋千载过,一朝见世笑苍生。
昂头再忆当年勇,血泪频尝戟剑鸣。

评语:合渔阳四式。但,转结停留在征战杀伐层面,缺提炼出新!比如,若能替那些冤魂喊冤,诗意当更上一层楼。

【七绝】邓丽君
文/王武 (加拿大 温哥华)

轻歌如羽入云端,敢问天庭谁是仙?
回望人间烟柳地,当年十亿盼君还。

评语:暗合渔阳四式。平水押了三个韵部,标新韵合律。烟柳地似还可斟酌。。。

【七绝】大暑夜逢雨
泽西渔歌 (美国 纽约)

斜风细雨涨莲塘,鱼跃蛙欢萤火藏。
梦里江南三伏季,家家老幼抢收忙。

评语:暗合渔阳四式。转结平了些,逢雨抢收是实景,若能虚化,比如,与雷公电母龙王争口粮,便有些新意。

【七绝】无题
文/香韵(美国 纽约)

城南旧事梦中回,煮酒倾心老泪催。
犹记当时明月色,故人赠我一枝梅。

评语:符合渔阳四式。非常好的一首绝句,“色”字或可改为“下”。。。

【七绝】再遇学姐二首
文/J.Yang(美国 亚利桑那)

其一

二十光阴一刹回,可还分辨少年谁?
酒封那日青葱事,斟满不言是与非。

评语:暗合渔阳四式。平水押了三个韵部,新韵十出律。二十?少年?似乎廿载不会产生歧义。结句''斟满"有点不和谐,未能引伸出高意。或许作者另有深意,那日当指某一天,那天发生的事情只有作者与其学姐知道,因此这首绝句在两人之间更能引起共鸣,一般读者只能猜。。

其二

轻狂只碰状元杯,年少捧书月儿陪。
几阕往昔藏豆蔻,怎堪回味到霜眉。

(当年才姐温婉动人,引无数男儿竞折腰,却遇人不淑,至今还是单亲妈妈,不胜唏嘘)

评语:暗合渔阳四式。平水''眉''出韵,"儿""昔"出律。新韵"儿''出律。年少轻狂拆成两句,意象较散,读不出与说明相关之意。结句大妙!总而言之,郑重告诫各位,恋爱有风险,择偶需谨慎!

【七绝】开车过中西部忆留学生活
文/朱荻 (美国 新泽西)

重来何处问鸿泥, 野阔天长玉麦齐。
忆昔思乡明月里, 与君聊至月偏西。

评语:合渔阳四式。留学生活写照。在没有微信的年代能聊到月偏西不容易,且聊且珍惜。

【七绝】游沈阳故宫
文/依湾(美国 佛罗里达)

寂寞清宫映夕阳,游人躇立细思量。
曾经无限奢华处,不过风中几道墙。

评语:暗合渔阳四式。意韵绵长,"躇立"有生造词之嫌,换"伫立''?不错的一首。第二句若换写景或效果更佳。转结可,如果一定要挑毛病,就是诗意偏老了些。。。

【五绝】碎玉环
文/曼无(美国 硅谷)

玷阙已成斑,心伤碎玉环。
年来依素手,争奈世缘悭。

评语:合渔阳四式。第三句似乎可以有更好的版本。若能让人体味出伤而非写出伤会更好。

【七绝】校园重聚
文/石末(美国 佛罗里达)

秋风几度霜濡鬓,细雨如烟浸老枝。
最忆当年花照月,相逢何若未逢时。

评语:合渔阳四式。胚子不错,老来缅怀过去。转结得体!

【七绝】芙蓉镇
文/ 蒹葭(澳大利亚 悉尼)

碧练如虹自九天,芙蓉出水最堪怜。
织娘犹忆牌坊外,巧手西施更娇妍。

注: 芙蓉镇原名王村。

评语:合渔阳四式。前两句有画家天份。转结却又自成一派。

【七绝】卡城七月高温有句
文/西门错马(加拿大 卡尔加里)

气温连上新高度,马困花蔫草色穷。
最忆秋阑残照里,半山晴雨半山风。

评语:合渔阳四式。起承转合自然。“半山晴雨半山风”或许正是卡城当地的景观?

【七绝】乡情
文/刘春志(加拿大 蒙特利尔)

自从做了异邦人,汉堡咖啡啜食频。
最忆油条鲜豆脑,乡情总喜舌尖陈。

评语:合渔阳四式。评委正流口水ing。遣词略平白,但乡亲浓郁,试添足拟成律中一联:

异邦汉堡余臊重,故里油条梦味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绝句,尽在流云训练营(一)
竹韵海外 - 格律诗词37期
竹韵海外 - 格律诗词31期
立体诗探(诗境篇)【第一卷】1...100
【诗家风采】女诗人曾艳梅七绝专辑(著名诗人张庆辉赏评)
南山诗话(1—1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