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节决定成败~从煳辣蘸水说调味顺序

#01

之前写了很多关于煳辣蘸水的内(识得辣滋味——煳辣椒的蘸水团伙),结尾还似乎故意吊人胃口,留了一个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做煳辣蘸水,煳辣椒面该什么时候放?

答案很简单:最后放。

无论哪一个菜系,调味都须照顾四个方面:选择调味料品类、品质;各种品类的比例;各种品类放入的顺序;前三项都必须服从于所调味型的要求。

有百年川菜的深厚底蕴和几代大师的传承,我原本觉得,应该有很多厨师懂得这四点,做到甚至做好这四点。现实的情况却是:第一,很多厨师对食材中的调味料所知甚少,例如以擅长麻辣而决胜天下的川菜厨师,能说出10种辣椒品种的,居然寥寥无几。很多厨师也不知道不同调味料的品级分类,有些即使知道,也因为成本压力,忽略对调味料品质的要求。

他们炒回锅肉,大多都用红油豆瓣,一个原因是不懂需要用发酵三年左右的郫县豆瓣,才能熬出醇厚的酱香。

另一个原因, 就是红油豆瓣价格更低。第二,调味比例被许多厨师视为秘诀,他们想知道,但是经常求之无门,所以能掌握一些菜品恰当调味比例的厨师, 就好像掌握了原子弹似的。其实,只要理解了“突出主味,强调风味,平衡众味”的原则,多些试验和比较,调味比例并不复杂。我将在写到红油、鱼香, 特别是怪味时,把我从大师们那里请教的经验,结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尽量具体地讲述出来。

重要的是第三, 调味的顺序。几乎绝大多数厨师不知道还有这个问题,他们从学厨的第一天, 就把这个问题拉黑了。但是,不同味型、同味型中不同风味、同风味中不同侧重的菜品,无论是调味入菜,还是蘸水调味,辅料或者调料放入的顺序,往往决定着最后定味的成败生死。我用“成败生死”来形容调味的结果,绝不是夸张。很多厨师调出来的菜品或蘸水,怎么品尝都不生动,显得僵硬死板,给人感觉厨师是哭丧着脸调出来的。

川菜味道美学另一个简明的原则是:味道生动。可能其他菜系更看重食材本身,在烹饪过程中,尽量保持几分生气。在食材本身优质的前提下,这种烹饪当然很高级。由于川菜厨师常常要处理的是非常普通的食材, 调味便成了他们绝地反击的杀招。因此,烹调的味道是否让口舌生动,能否把可能久已迟钝麻木的味觉唤醒, 就是我判定一碟蘸水、一道菜、一个厨师优劣高低的基本标准。很多人惊讶:这还只是基本标准?是的,还有味道的准确,还有创意,还有征服力……但是,生动是基本的,主要的。能把味道做得让我的味蕾认真动起来的厨师,我要向他致敬。

就像炒得好的菜有锅气,调得好的味要有活气。没有活气的味道,让人口齿唇舌慵懒,如何说得出吃食的欢喜?我把一切味道不生动的食物,叫做“饥饿时代的食物”。在那样的时代,吃饱都是奢望,哪还敢妄议食物的死活。我经历过可能被有些人故意遮蔽了的那个时代, 所以平时对吃食,并不很挑剔。我在文字中,如此苛严地要求和责难厨师,是源于我对食物、对百年川菜的热爱、感激和期待。

应该说,从烹饪技艺的学理上,大多数厨师知道要合理地选择调味料品类,要尽量追求食材的品质,也懂得比例是调味的关键。只是学艺求知太累太苦,成本更要像没有尊严的头颅,一低再低。做起菜来,品类、品质、比例, 就得过且过。你告诉他们, 麻婆豆腐的花椒面要分两次入菜,许多厨师心里咕哝的是:多此一举。但是,好像真没有几个厨师把放调味料的顺序当一回事。也许,在他们的认知中,要放的调味料,反正最后都会和在一起,先放后放,有多大区别呢?于是,我吃过的大多煳辣蘸水, 煳辣的香味, 要辛苦鼻子使劲闻。因为,大多都是先把煳辣椒面放在碗底或碟子底,然后七古八杂放其他。煳辣椒香的散开和飘溢, 被淹没,甚至被活生生淹死了。呜呼,煳辣的不幸!

进入> 烹艺云课实用菜品技术直播平台

四川烹饪▪烹艺云课

大家都在啃!

凉卤摊铺排队打卡外卖爆品卤兔头技术

三款:麻辣兔头/五香兔头/馋嘴兔头
熬骨汤/起卤水/卤制/麻辣、馋嘴酱料技术

直播回看,点击进入

#02

一个厨师把菜做死,经常是拿不准火候。把味调得含糊、甚至调死,往往就是顺序错了。煳辣椒叫爱家喜欢,就是那股干酥之香,那点带着热火劲的焦糖气息。之所以要尽量现做现用,要的就是还有几分热乎,煳辣的香味散发出来,才有销魂的浓烈。

做菜有“一热当三鲜”的说法,善用煳辣椒,当知一热生三香。等煳辣椒冷静了,香气收敛,再怎么用百般手段讨巧讨好,也难得初味的恩许。

热煳辣,我早已不敢奢求。餐馆里的煳辣椒,碎也好,面也罢,基本都是做好待用的。餐馆做菜,要紧的是成菜上菜的快捷,一点不要紧的煳辣椒还要现做,那是存心想把馆子开垮。有当天烤或者炒的,就该千恩万谢。放一天两天的, 算是良心煳辣椒, 我经常被款待的, 都有些回潮了。回潮的煳辣椒,不香请不要骂厨师,谁叫好几天没有几个菜要用煳辣椒。难以坦然受之的是,回潮后翻出来的苦齁味,真是让口舌受罪。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一个冷笑话:有一个人在馆子点了两个菜,尝了一口后,半天不吃,只是默默地把两个菜看着。服务员忍不住问:“你怎么只看不吃呢?”此人轻声回答:“太咸了,我想把它们看淡点。”我没有这么好的性子和这么高的境界, 尽管沉默是金,我还是要把厨师叫出来,“师”他几句。如果厨师不出来, 那么被“师”的就是老板。我教过几年中学,好为人师的恶习难改。

煳辣椒隔夜再用, 已是味之一败。但只要放得不是太久,总还有几分干酥。残存的煳香, 也可聊胜于无。无奈的是,他们因为不知有调味顺序一说,做煳辣蘸水的时候,还先煳辣椒面,再淋进酱醋或汤汁。汁液淹浸已经散碎,甚至成粉面的煳辣椒,终于成功地把煳辣最后一点酥香灭尽,此是味之再败。幸好,我还没有吃过把煳辣蘸水调好,放在那等有需之时打上一碟端来的。如果再浸泡半天,那不是味败,是味恶了。

不讲调味顺序的蘸水, 底味不稳,辅味不融,主味不明。川菜中,麻辣酸甜咸鲜苦,味型不同的蘸水,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各有不同。一般来说,定底味的调料先放,起调和补充作用的辅料次之,最后是突出主味的调料。特别是要表现主味主料挥发性味道的,大白话就是,要让人鼻子闻得到的,一定最后放入。

我有幸认识一位没啥名气的厨师,菜做得马虎,让我折服的是他打的蘸水。他能调几十种味道的蘸水碟子,经常是大厨做得平庸的菜,一蘸他的碟子,就柳暗花明了。

记得一次吃他们馆子的冬瓜连锅子,冬瓜不是米冬瓜,煮得又水又瀼,没精神。五花肉片也过了火,既不滋润,也没肉香。可能生意太好,煮肉的汤也没多少了,只好加几勺开水,给了一点化猪油和味精,好让端上来的一盆,看上去有油珠子。谁知就是这样的冬瓜和肉片,夹上一片在蘸水碟子里一黏糊,入口之前,香麻香辣的气味便舒服了鼻子。吃到嘴里,在酱辣酱香的主味里, 酥香、煳香、麻香辅佐其中,隐约的甜意柔和了麻辣与咸鲜,一点点小青葱花,让一碟的浓厚顿时有了一丝丝轻盈。主菜不好蘸水补,终于,在要了三次蘸水碟子后,一锅糊涂的瓜肉,还是被吃完了。连汤,都是把碟子里的残汁倒进去搅匀,才喝下去的。可能看我们吃得汤干肉尽, 大厨和老板还在得意他们的连锅子。

后来和这位厨师熟了,请教了这个碟子的做法:

郫县豆瓣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各半,剁细,菜油烧熟后,降温,小火炒红煵酥,关火加入一些煳辣椒碎;熬浓的甜酱油先入碟子,几滴香醋勾味;然后把炒好的带着煳辣香的酥豆瓣,与酱醋调匀;再放花椒面和细碎的小青葱;最后舀一小勺烫手的鲜汤,让汤温激出花椒和青葱的香气。

从这个蘸水中,我第一次知道了调味顺序的重要。可惜,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蘸水这个小手艺,多年前老师傅无徒而去。

#03

打个碟子,调个蘸水,在许多厨师那里,就不算个值得费神去学的手艺。那位老师傅的蘸水功夫后继无人,在无数绝学失传断代的今天,甚至不会引起几声惋惜的唏嘘。连川菜惟一一位泡菜大师温新发,除了一本薄薄的口述整理的《四川泡菜》幸存于世,也艺无传人。而泡菜,在川菜中举足轻重。曾经堪称经典的大师心血,被淡忘和湮灭在岁月深处。

这些年, 有一些川菜厨师和学人,好像发现了绝世之秘一样,到处宣称泡辣椒之所以能做出好的鱼香味,关键在泡的时候,坛子里放了活鲫鱼,泡出来才叫鱼辣子。把川菜味型经典和深含川菜调味技艺精髓的鱼香味,归结为一个噱头般的小窍门,却没有人去研究试验,要把泡辣椒泡到什么程度的酸、甜、香、辣、脆,才最适合做鱼香味。有好的, 被丢了;创新的,又偏了。幸好川菜一代又一代大师们,已经为百年川菜奠定了足以高屋建瓴的基础,构建的格局已经是史诗性的鸿篇巨制。现在,一批川菜的中生代厨师呈现出向上的升起, 而“ 向上的升起带来广阔的方向”,我心可期。

味道,是川菜的灵魂。调味,是让这个灵魂有血有肉、形神丰韵的艺术。能否准确把握和理解每一种味型、每一道菜品的调味顺序,往往标志着一个厨师是否已经登堂入室。调味的顺序, 不仅仅是打蘸水、勾碗汁、凉拌菜的精要;做很多热烹的菜肴,更需要讲究不同时段、火候,调料放入的先后。

就像炒回锅肉,菜谱的要求是豆瓣、豆豉、酱油外,需得甜面酱来和味润辣,在浓郁的酱香中,有回口的甜香。现在,由于品质好的甜面酱贵而难买,并且加甜面酱熬炒很考量做菜的手艺。所以, 很多厨师舍难就易,干脆改成了放白糖。白糖没有了甜面酱轻度发酵的酱香,只是寡甜而已。不过,一道家常菜,的确无需像一个苛刻的学究,句号没有画圆,也要板着脸孔厉声训斥。白糖就白糖吧,饮食也有法外开恩。加甜面酱,定要后放, 一是早放久炒, 容易煳锅;二是面酱里的甜,已经细化在酱里,下锅之后,能够很快融合于其他调料和肉中。但是,改为白糖就一定要先放,要在小火熬肉、肉片刚刚吐油微卷的时候放进去。这样,颗粒状白糖才能充分溶化,既让甜味渗透进肉中,糖分在油脂中释放甜香;又能完全融合陆续放入的其他酱料,真正起到和味增鲜的作用。关键是,回锅肉的甜,入口咀嚼品尝中,应该是隐含的甜味,是回口的甜味。如果也像甜面酱一样最后放入,糖不能完全融于调料;还因为先放入的豆瓣、豆豉、酱油里的盐分,已经使肉表面纤维硬化,甜味更难润入肉中;众味不和,甜也只是轻浮于外的味道装饰。

川菜中, 调味的顺序因料、因味、因菜、因烹饪的手法而异。先甜后咸、先咸后酸,先甜咸酸,后以麻辣。这是一般而论, 简而言之。但是,每一碟蘸水,每一道菜,要做到风味浓郁,主味突出,味道富有变化和层次,还要表达厨师调味的风格和个性,真是没有定章定法可以照葫芦画瓢。现在, 强调和追求菜品标准,调味顺序,也可以固化成严格遵的程序。如果把整个流程交给电脑操作,甚至完全由智能机器人执行,我绝对相信,每一个被精确计算出来比例和顺序,可以让现在餐厅里的每一道菜,真正实现所谓正宗、地道,而且有效提高菜品的品质。

但是,一个餐厅的凉拌鸡始终一个味, 是好事;一千个餐厅的凉拌鸡,也是一个味,我就很无语。我不读不写八股文, 也不喜欢菜的八股味。即使是一个厨师做的凉拌鸡,我也想春夏秋冬, 各有微妙的滋味变化。对于我,菜里有时光,有心情,有想法,才是美食。战国《鹖冠子·泰鸿》里讲:“调味,章色,正声,以定天地人事,三者毕此矣。”做菜的调味中, 可定天地人事。我信, 我知道,其中有智慧。

石光华/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识得辣滋味——煳辣椒的蘸水团伙
川菜研究丨干辣的川菜启示
盐帮菜只是咸和辣吗?
【服务900】酸菜鱼水煮牛肉啤酒鸭,小强带你去见识见识新做法
全国各地美食盘点之四川篇
所有四川菜都是辣的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