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贺普仁临证手记:六个角度明辨《内经》33种疼痛


中医书友会
第342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疼痛表现复杂而又十分常见,本文细分33种类型,从疼痛性质、部位、范围、时间、程度、形态展开论述,有助于精准把握疼痛特点,在错综复杂的病情中,迅速做出有效辨证,提高诊疗效率。


对疼痛症状表现的认识

普仁

贺普仁,男,汉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疼痛症状非常复杂,不论是在性质、发病时间上还是在持续时间长短上,都存在着差异,认识和鉴别这些疼痛的不同表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以《内经》对疼痛表现的记载为蓝本,从疼痛的性质、部位范围、时间、程度和形态等几个方面对疼痛症状表现进行论述。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一、疼痛的性质

1、酸痛

《内经》中有“足胫酸痛……骨行酸痛”(《素问·刺疟》),“足胫酸痛”(《素问·本病论》)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到酸痛多发生于四肢、躯干,是一种痛不剧烈,而伴有痛处发酸,感觉无力的疼痛表现,多见于虚性病理变化。

2、重痛

重痛的特点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现在头部和四肢,《灵枢·癫狂》有:“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指出:“太阳之复……头顶痛重。”重痛多由脾运失职湿邪阻滞所致。

3、满痛和痛胀

这是一种兼有胀满感的疼痛,多见于胸、胁、腹等部位,如“胁胀痛”、“腹满痛”、“脘腹胀痛”等,《灵枢·胀论》记有:“胆胀者,胁下痛胀”,满痛和痛胀主要责于气机受阻,是气不通致痛。

4、绞痛

据《辞海》解释:绞者“两物相交,而捩之,使之紧也”。《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绞痛者:“痛之甚,如绳索之相绞也”,可见绞痛是一种剧烈的疼痛,多发生于内脏器官。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少腹绞痛”的记载。绞痛一般由寒邪内袭,或有形寒邪内停,如瘀血、痰浊所致。

5、纽痛

纽痛是一种与经筋有关的疼痛,如《灵枢·经筋》指出:“足太阳之筋……其病……腋支缺盆中纽痛。”

纽痛者,筋掣而痛也,即筋脉抽掣而痛,但纽痛只是感觉筋脉抽掣而痛,并看不到筋脉的抽动。

例如,“阴器纽痛”仅仅是自觉阴器抽掣疼痛,但在视觉上看不到抽动。现在的“三叉神经痛”也属这一类。

6、痞痛

即感觉心下有痞块堵塞作痛。多发生于心下胃脘之处,《内经》有“心下痞痛”之记载,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于心下胃脘之处,影响气机升降所致。

7、痛涩

涩者,不滑也,往来不利是为涩。痛涩即痛而痹涩。《内经》曰:“其病前后痛涩”。是感觉胸背之间气之运行受阻,往来涩滞,欲行不能,因而产生窒闷性的疼痛。多由血运滞涩不畅所致。如胸痹之痛状。

8、支痛

支痛是感觉似有物横撑其中的胀痛,多见于胁部。《素问·标本病传论》有:“肚支痛”,“两胁支痛”,“胁支满痛”的记载。此种疼痛多责于肝胆疾患(《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厥阴所至,为支痛”)及胃脘部疾患。

9、切痛

切痛是指肠中病变之疼痛。其痛剧烈如刀切之状,故称为“切痛”。此外,“切痛”还有急切之特点。多发生于肠道,是肠中气机不通所致。

10、引痛

是指两个以上的部位互相牵引作痛。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记有:“胁下与腰相引痛。”“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缪刺论》记载:“邪客于足太阳之脉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素问·举痛论》记载:“背与心相引而痛。”

所谓互相牵引作痛,应从两种情况来理解。一种是疼痛发作时两处同时疼痛,而且两个痛处间有牵引的感觉。另一种情况是一处先痛,其痛感传至另一处,即所谓放射痛。如肝胆疾患放射到肩背。

11、跳痛

是一种有节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内经》将此描述为:“痛如小锤居其中”,多见于痈肿疮疡成脓时及肝阳上亢之证。如两太阳处跳痛。

12、刺痛

《内经》形象地描述曰:“痛如似锥针刺”,此种疼痛多发生于瘀血出现的局部,痛处固定不移,伴有一系列的瘀血或缺血表现,如真心痛。

13、掣痛

掣者,牵线也,掣痛即身体或手足的筋脉牵掣作痛,病变多发生于筋脉,究其病本,责于肝,筋脉失养所致。

14、隐痛

指疼痛不甚剧烈,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常见于头部、脘腹部,一般多由精血亏损,或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机体失却充养、温煦所致。

15、空痛

指疼痛有空虚之感。常见于头部或小腹部,多由气血精髓亏虚,组织器官失其荣养所致。

二、疼痛的时间

1、卒痛

指疼痛突然发作,来势迅猛,一般疼痛比较剧烈,多见于寒证性疼痛,有时此种疼痛也称为疾痛,痛急,暴痛。

2、缓痛

指疼痛间断而来,或徐徐加重,或时痛时止,或始终隐隐而痛,多见于久病,虚证之中,为气血不足,温煦失调而痛。

3、时痛

即疼痛过程中时作时止,不是持续疼痛不缓解,而是阵发性疼痛,此种疼痛多见于气滞性疼痛或虚性疼痛。

4、乍痛

乍者“暂也”、“忽也”。即疼痛发作突然,时间短暂,移时复痛,与时痛相比,虽然都归阵发性疼痛,但比时痛维持时间更短,起病急剧。

5、持续痛

即痛甚不休,无缓解之时,多为瘀血所致。

三、疼痛的范围

1、搐痛

搐者,积聚也,搐痛即聚痛,《灵枢经白话解》提出搐痛是形容疼痛集中于一处,为局限性疼痛,多见于瘀血、痰湿等有形实邪凝聚于某处之症。

2、偏痛

即偏于一侧疼痛,是身体对称部位的某一侧发生疼痛,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载“脉偏痛”,《灵枢·本脏》亦载“胸偏痛”,偏痛属气血不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所致。

3、皆痛

是指身体若干部位都痛。如《素问·本病论》载:“肢体皆痛”,《灵枢·经脉》记载“足少阴之筋……所过而结者皆痛……”《灵枢·经脉》又载:“项、背、腰尻、腘、腨、脚皆痛。”属于多发性关节痛。

4、尽痛

尽者,全也。指周身疼痛,如《灵枢·经脉》所记:“身尽痛”,《素问·长刺节论》所载“肌肤尽痛”。一般多见于血虚受风的患者。

5、窜痛

即痛无定处,游走不定,如《素问·刺热论》中记有“痛走胸膺背”即疼痛

走窜于胸背之间。再如:痹证中之行痹是典型的游走性疼痛,此类疼痛大多由于风邪浸袭所引起。

四、痛处的不同形态

1、坚痛

痛处按之坚硬,如《骨空论》云:“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坚痛多属于实证,为有形实邪积聚于某处,使气血结聚所致,如瘰疬等症。

2、肿痛

为疼痛局部肿胀,或红或肤色不变,如疮疡,局部红肿热痛。关节扭伤,关节周围肿胀疼痛等。肿痛多由于局部血脉瘀阻或局部组织水肿造成。

五、痛的程度

1、小痛

即疼痛较轻或轻微疼痛,病性不很重,如《素问·刺痛论》中提到:“身体小痛”即身体微痛之意。

2、通甚

即很痛、极痛、痛剧烈。《内经》中多处载有“痛甚”二字,如《灵枢·厥病》中有“头痛甚”。

六、痛之喜恶

1、痛而拒按

疼痛部位不可触及、按压,按之则痛剧,此类疼痛多属实证,如食积内停,胃脘疼痛。

2、痛而喜按

喜欢按压疼痛部位,按之则痛减、舒适,此类疼痛多属于虚证,如肾虚腰

痛。

3、痛而喜暖

痛而欲饮热水,或欲加热敷,得温得热则减,遇寒则重,此类多为寒证或虚证,如寒邪犯胃的胃脘痛。

4、痛而恶热喜冷

痛而欲饮冷水或不欲盖衣被,得寒则减,则舒服,得热则剧,此为热证。

为了便于了解古人对痛证的描述及各自的表现形式,有利于临床分析提高疗效,而列举以上数十种不同的痛证。这些表现形式有时单一出现,有时综合数种同时出现。临床医生必须把错综复杂的不同疼痛归纳分析辨证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疼痛症状表现的中医解释
中医篇:一文搞懂各种疼痛的性质及特点
临床疼痛的性质辨
浅析套针、太极神针药灸治疗疼痛及各种疼痛疾病!
国医正宗之中医诊断•周身疼痛问诊
15911906361508.pptx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