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建中汤加减方有哪些?小建中汤名医心悟与加减经验

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节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台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癮。

增入黄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还有当归建中法,产后诸虚用效多。

(一)小建中汤的组成与功效

小建中汤由饴糖30克,酒炒白芍18克,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组成。水煎服。

加黄芪9克,名黄芪建中汤,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加当归12克,名当归建中汤,主治产后腹痛。

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功效。是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调所致的虚劳里急证的首选方剂。

临床应用以脘腹痛喜温喜按,心悸怔忡,恶寒发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沉弱或细弦为其辨治之要点。但阴虚火旺、呕吐、吐蛔、中满等几种病人,忌用。

凡属中焦虚寒,阴阳不和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眩晕、溶血性黄疸、肾性尿毒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用治有效。

(二)加减方法

若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属虚寒者,去饴糖,加人参、黄芪、当归,以补养气血;寒重者,加花椒;气滞者,加木香;便溏者,加白术。

(三)名中医用方心悟

唐·孙思邈(唐代医学家)

疗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重,骨肉酸痛,呼吸少气,行动喘乏,胸满气急,腰背胀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胁肋腹胀,头重不举,多卧少起,甚者积年,轻者百日,渐至瘦弱,五脏气竭,则难以复振(摘自《千金要方》)。

宋·赵佶(宋代医学家)

以小建中汤去大枣,治非时便血(摘自《圣济总录》)。

宋·苏轼、沈括(宋代儒医)

本方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却便痛,重按之却不甚痛,是气痛(重按之则愈痛而坚者当有积也);气痛不可下,下之则愈甚,此虚寒证也。本方专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治腹痛(摘自《苏沈良方》)。

明·武望之(明代医学家)

治胃虚不能摄血,吐血自汗。即小建中汤,以阿胶代胶饴(摘自《济阴纲目》)。

清·何仲皋(清代医学家)

此方为虚劳第一方,加黄芪补气,为黄芪建中汤。加当归补血,为当归建中汤。凡久虚不治,垂亡待毙者,有起死回生之妙(摘自《经方阐奥·卷一·太阳方》)。

清·张璐(清代医学家)

形寒,饮冷、咳嗽、兼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加桔梗,甚效(摘自《张氏医通》)。

焦树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教授)

近人经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小建中汤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故有许多虚损、劳伤之证,虽已近垂危,往往经服用此方而渐见起色,经慢慢润补中焦而愈。

我曾用此方随证加减,治愈过许多疑难病症。如过敏性结肠炎、肠胃神经官能症、肠功能紊乱、顽固的溃疡病、年久难愈的腹痛,等等(摘自《方剂心得十讲》第120页)。

章次公(近代医学家)

胃溃疡病属虚者,章氏常用建中汤。其应用指征是:便难而痛较剧者,用当归建中汤;气虚者,用黄芪建中汤;较轻者,用小建中汤。一般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虚寒型者,用建中汤最为适宜。若建中汤加蒲公英30克,其效更佳。所谓溃疡病虚寒型者,其特征有三:①饥饿疼痛,得食则减。②得温则暖。③得按则舒。凡泛酸而嘈杂者忌用(摘自《名中医治病绝招》续集第63页)。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现代应用小建中汤治疗虚性胃脘痛(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慢性肝炎、虚性腹痛、虚劳、惊悸、低热、盗汗及产后体虚、腹痛等病症。

笔者临床应用:①自汗加黄芪,盗汗加浮小麦、牡蛎等。②惊悸者,加龙骨、牡蛎。③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神曲、山楂。④胁下疼痛者,加柴胡、郁金、元胡。⑤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等。⑥虚劳而咳者,加五味子、百部等(摘自《伤寒论与临证》第179页)。

赵明锐(名老中医)

腹痛之属虚寒者。其临床表现为胃部或腹部隐隐作痛,喜热喜按,或恶寒体倦,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弱迟缓,用小建中汤久服,大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腹胀之属虚寒者,其特点是在坐、立、行、走时就感到胀甚,睡卧则减轻,着冷更甚,着热好转,欲得矢气而不得,大便虽然不干燥,但排出甚感困难。以小柴胡汤治疗此病,尚属满意(摘自《经方发挥》第88页、89页)。

何克哲(中医专家)

用小建中汤(饴糖40克,白芍20克,大枣12克,桂枝、炙甘草、生姜各10克)治疗胃脘痛36例(其中,慢性胃炎20例,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各6例),每日1剂,分3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27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摘自《福建中医药》1990;(6):55。

刘家磊(中医专家)

以小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83例,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本方加细辛6克为基本方。水煎2次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治愈59例,显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1%。若呕吐重者用生姜;胃酸多者去饴糖加黄芪、炒白术;气滞加木香、槟榔。食积加山楂、神曲;有虫卵者加使君子,雷丸[摘自《陕西中医》1992;13(12):537],蔡涣琴(中医专家)

用小建中汤(饴糖30克,白芍15克,桂枝6克,炙甘草5克,生姜、红枣各3克)治疗习惯性便秘11例。7天全部治愈[摘自《辽宁中医杂志》1988;12(4):29。

刘晨光(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炙黄芪、桂枝、生姜各10克,白芍20克,红枣9克,炙甘草6克)加柴胡、白术、香附、青陈皮为基本方。治疗胃脘痛80例。如脾胃气虚加党参、白术、木香、沉香;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石斛、川楝子、绿萼梅。治疗结果:痊愈9例,显效6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75%[摘自《四川中医》1994;22(3):271。

刘浩江(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黄芪、白芍、大枣各20克,甘草、桂枝各10克,干姜5克)加丹参20克,桃仁、玄胡索各10克。加减治疗胃窦炎41例,其中合并浅表性胃炎22例,合并萎缩性胃炎19例。每日服1剂,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经3~6个月治疗。治疗结果:痊愈23例,显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摘自《河北中医》1987;9(1):28」。

贺方礼(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1例。如脾胃虚寒加党参30克;肝郁气滞加丹参、川楝子各15克;脾胃阴虚加百合50克。连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59例,显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1%[摘自《湖北中医杂志》1991;13(1):12],

刘善元(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去饴糖治疗胃及十一指肠球部溃疡,能取得显著疗效[摘自《中医杂志》1963;(3):20_。

陈汝润(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0例,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5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100%[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91;10(3):20]。

朱英华(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治疗最快的3天,最长的9天,平均6天全部消失病症[摘自《云南中医杂志》1982;(6):29]。魏承昌(中医专家)以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散(黄芪18克,桂枝、柴胡、炙甘草各10克,白芍15克,炒枳壳30克,饴糖6克,生姜5克,大枣6枚)加味治疗胃轻瘫综合征23例,气虚甚加炒白术;气逆呕恶加半夏、苏梗;脘腹胀甚加厚朴;嗳腐口臭加焦三仙。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治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摘自《山东中医杂志》1995;14(6):246)。

李祥松(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加金钱草、丹参、木瓜、黄芩、白术、郁金。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100例。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HBsAg转阴60例; HBeAg转阴68例[摘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3):261。

王景举(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合黄连解毒汤治疗26例白细胞减少症。头晕乏力明显加白术、当归;四肢酸软加党参、茯苓;失眠心悸加石菖蒲、远志;反复感染重用黄芪、黄连。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0~20天。治疗结果:痊愈1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95;30(10):443_.

陈英(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加当归为基本方。治疗崩漏227例。脾气虚加阿胶、地榆炭、续断、海螺蛸、焦白术、鹿角霜;血淤加蒲黄炭、五灵脂、玄胡索、丹参炭、地榆炭、续断,益母草、海螺蛸。治疗结果:治愈204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6.48%[摘自《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3;10(1):25_。

伍正荣(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去饴糖,加土茯苓、儿茶、生地黄、白术为基本方。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64例。均获痊愈。最多的服药12剂[摘自《浙江中医杂志》1987;(8):371].

刘涌(中医专家)

以黄芪建中汤(生黄芪、饴糖各30克,赤白芍、桂枝、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治疗手掌脱皮10余例。服3~5剂。治疗效果屡治屡验(摘自《国医论坛》1987;(3):22)。

日·大塚敬节(日本汉医学家)

一般有小建中汤证之患者,身体虚弱,容易疲劳,腹壁菲薄,腹直肌现于腹表,并多拘挛。症状常有腹痛,心悸亢进,盗汗,鼻出血,梦遗,手足烦热,四肢倦怠,疼痛感,口内于燥,脉或弦或芤等,尿频数且多量。

小建中汤应用范围极广泛,尤其在小儿多用之。对虚弱儿童、夜尿症、夜蹄症、慢性腹膜炎、小儿轻症感冒、麻疹、肺炎等经过中,或急性腹痛等时用之;又于慢性腹膜炎之轻症,肺结核经过缓慢者、骨疽、关节炎、神经衰弱症等亦可应用。但本方在呕吐及急性炎症状剧烈时,不可使用(摘自《汉方诊疗实际》)。小儿疝,容易疲劳,体质虚弱者用小建中汤。用此方如体质改进,疝亦随之治愈。此外,用小柴胡汤、柴胡清肝散,亦多能治愈(摘自《中医诊疗要览》第161页)。

日·浅田惟常(宗伯)(日本汉医学家)

此方治中气虚而腹中引痛者,凡血少,腹皮拘急,或强按无抵抗力,虽为积聚腹痛等证,宜本方以和血缓急迫之意用之,无不见效者;又全体腹中无力而有凝滞者,此方均效(摘自《古方临床之运用》第30页)。

日·尾台元逸(榕堂)

虚劳里急云云,此症余每用黄芪建中汤,学者试之(摘自《类聚方广义》)。日·吉益为则(东洞)小建中汤治里急、腹皮拘急及急痛者(摘自《方极》)。

日·足立和保(日本汉医学家)

用小建中汤配合饮食调养治疗过敏性肠综合征,收效显著。据此认为,治疗过敏性肠综合征,除药物外,尚需饮食调养和消除心理因素[摘自程达翻译的《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6):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伯未: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病经验
胡有宸:连载《伤寒论》有一个百用之方-“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胃中寒冷不敢吃凉的,可用这个方子来调理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寒性胃病名医心悟经验体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