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笛循环换气及其训练

  循环换气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所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气息技巧。在吹奏过程中,运用口腔中包含的气在口腔、舌、唇的合力作用使乐器继续发音的同时,通过鼻吸气,然后不留痕迹地续吹。这种十分隐蔽的吸气、吹气动作,可以连续进行,任意延长演奏时间,从而会给听众'一口气吹很长时间'的深刻印象。在音乐表现与舞台效果等方面都是极具特色的传统民族风格的演奏技巧。竹笛演奏运用这一技巧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春赵松庭先生创作《早晨》时首次使用了这一技巧。1957年在'全国音乐周'上,赵松庭因演奏此曲而受到观众与同行们的高度赞赏,观看了演出的刘管乐先生说:'特别突出的一点,是他把唢呐的换气法也用到笛子上来。有的人看到演奏很惊奇,觉得这样一个瘦人,怎么会有那么长的气呢?一般的人就更莫名其妙了……'[1]此后,随着乐曲创作的不断推进,演奏技术的不断完善及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循环换气这一技巧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被争相传习而普遍推广使用。至今,经历半个世纪的发展,它已成为中国竹笛教学、演奏中的必修科目和常用技巧之一。

  历来关于竹笛循环换气技巧的阐述虽不多见,却也各有所长。赵松庭先生在《笛艺春秋》中作了这样的阐述:'做成吹笛子的口形,通过口腔肌肉的收缩使气从口腔内挤出来。注意口风要极细,逐渐地学会在一面向外挤气的同时鼻内吸入空气。接着向外吐气,使气流不断。'[2]他在《笛子十讲》中对循环换气的原理作了较为概括的总结,也运用'挤气'这一说法。[3]胡结续先生在《竹笛实用教程》中认为:'吸气的同时,下颚蓄气的呼出最为关键',并抓住了一些动作的要领,如'舌头(舌根)往后收',喉腔扩张'并尽量增大','下颚(颌--笔者)往上收缩'将气'压出'[4]。陆金山先生在《笛子自修教程》中以'特长音'命名,并强调利用口腔的压力将气'挤'入吹孔(而不是吹)的动作[5]。俞逊发、胡锡敏先生在《中国竹笛》中这样表述循环换原理:'它是通过口腔存气,依靠咽壁压气的一瞬间,同时鼻子偷偷吸一口气。'并且把循环换气过程归纳为三步,分别是:提高气息位置、放大口腔并有意识地将气含在口中、依靠咽壁压气和口腔上下压缩的同时迅速吸一口气[6]。上述4种说法虽不能面面俱到,却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循环换气技巧主要包括4个环节:

  (1)含气。主要依靠舌根收缩,喉咽腔打开使口腔、咽喉容积增大,含气量增多。

  (2)挤音。将口腔、咽腔里含的气通过舌根向前上方的推力以及下颌的上拉力使口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口腔、咽腔里含的气就被挤出(这一环节是尤其重要,舌根前推与下颌上提的力是发音的关键)。解剖学的常识告诉我们,颌舌肌、茎突肌的收缩使舌根向上方运动,颌舌肌收缩,使舌根向口腔前部运动。这两组运动使口腔的容积积极迅速减小,从而口腔内气体压强增大,形成挤气的原动力。当挤出的气经过有控制的风门时,倘若气的角度、风门、口劲协调得当,便可以获得类似于吹气的效果,使竹笛发音。

  (3)吸气。由于挤气与吸气的动作属于不同的肌肉群运动,这种互相独立的运动功能使我们完全可以在挤音的时候,让吸气肌肉群同时'开展工作'。解剖学告诉我们:吸气肌肉群包括胸锁乳突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小肌、前锯肌、上后锯肌、胸大肌及提肋肌等几部分。它们协调运动的作用是使肋骨分别提高或转动,以扩大胸腔的容积,肺叶得以扩张,肺部气压减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体外空气顺利地通过鼻吸入。

  (4)续吹。当相对软短暂的吸气动作结束后,下一个连续的动作便是打开会厌与软颚。续吹的关键是减少挤音、吹音衔接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痕迹。即尽可能地减少挤气与吹气时口风的角度、速度、口劲以及口形的变化。续吹之后,便进入了下一次换气的准备。准备、闭咽与挤音、吸气、续吹4个动作的连续进行,循环换气便得以不断延续。

  作为一种竹笛演奏技巧,它服务于竹笛音乐表情的任务或目的。经过近半个世纪几代演奏家的不断总结与开拓,这一技巧日趋成熟。而笛曲创作的繁荣,更加促进了这一技巧在竹笛艺术中的融合。除了赵松庭的《早晨》(作于1954年)、《鹧鸪飞》(1957年出版)、《采茶忙》(1964年作)、《三五七》(作于1957年,1978年出版)、《幽兰逢春》(1983年出版),还有詹永明的《婺江欢歌》、马迪的《秦川抒怀》(作于1989年4月),朱毅的《秋蝶恋花》等代表性曲目的相继使用这一技巧,是当代中国竹笛演奏风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创作、表演上,或者利用气量的多次聚集,以渐强式的语气造成排山倒海似的磅礴气势,如《幽兰逢春》的华彩乐段(戴亚演奏谱)、《秋蝶恋花》的华彩乐段及《秦川抒怀》的快板里高音上的长颤音;或以舒缓宽广的语气,营造缠绵低迴、压抑兴奋的情绪,如《三五七》《早晨》《幽兰逢春》等曲的引子部分;或如激动狂喜一般的语气,形成一种极度亢奋的密集音符和快速流利的倾诉,如《鹧鸪飞》的快板部分、《小八路勇闯封锁钱》的吐音部分等,这些乐曲中循环换气技法的运用,已经成为构成音乐表情的必要手段,尤其成为推进高潮的主要手法。实践证明,这一技法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力,也是当代竹笛表演艺术的特色风格形成、完善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积极推动了中国竹笛艺术的演进步伐。

  胡结续、俞逊发先生都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说明了'用细管插入水中吹气泡的方法开始练习这一技巧,赵松庭先生也在书中强调在吹孔上'挤气'的动作,无疑这都是符合这一技巧学习规律的。针对循环换气的4个环节,我们的练习,可以分为3个关键步骤进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笛循环换气的方法介绍
赵松庭笛子基础教程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三)
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二)
竹笛经典练习--笛e家视频教程之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
初学者《笛子技巧教程》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