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年得志的李鸿章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的?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李鸿章出生于安徽泸州府合肥县东乡磨店。传说,李鸿章的出生很不同凡响,当年刚过正月就有春雷鸣响,附近还有仙鹤翔舞。李鸿章长大后身材欣长,因官居一品,有些江湖术士便吹捧他有仙鹤之相,送了他“云中鹤”的雅号。

传说归传说,李鸿章由一介草民最终跃上权力高位,在晚清官场确实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还有一个说法,李家自李鸿章老爹李文安这一辈开始发迹,跟李家搬到一口叫熊砖井的古井旁边有关,当地人说,靠着这口古井,人能交上鸿运。

李鸿章从小就才气逼人。有位桐城派的老先生叫周菊初,有一天到塘子里洗澡,把衣服挂在柳树上的时候,他嘴里吟了一句“千年古树为衣架”,李鸿章当场就接出了“万里长江作浴盆”。

老先生把这事说给李鸿章爷爷李殿华听,李殿华不相信。于是老爷子当场要考李鸿章。

老爷子出上句“风吹马尾千条线”,李鸿章脱口接道“日照龙鳞万点金”。而李鸿章大哥李翰章却对不出来,显得比较愚钝。

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考选为泸州府学优贡生,可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时任京官的李文安来函催他入都,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

久居乡里的李鸿章很兴奋,一路上踌躇满志地作《入都》诗十首,其中一首豪情万丈:“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说实话,这霸道才情,晚清是少有的。

道光二十四年,李鸿章顺利中举,但次年会试,却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然而,这一年在他一生中却很有分量。

入都前,他就曾发下宏愿,要“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落榜了,正好有这样的时间见高人,开眼界。

更关键的,正是在这一年,李鸿章拜在了他命中贵人曾国藩的门下。

这得感谢他父亲李全安。

李全安做官不怎么样,但眼光一流,早早就看出自己这个同年曾国藩是个非凡人物。

道光二十七年,李鸿章再次参加会试,高中后被选为庶吉士。三年后散馆,被授任正七品翰林院编修,而后历任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

李鸿章素怀鸿鹄之志,太平京官的生涯让他深感英雄无勇武之地,太平天国兴起后,闻知恩师曾国藩在湖南大办团练,他的野心很大,不是想去效命曾国藩,而是想会安徽大展身手。

因为有这样的心思,平日又好显露自己的雄笔,不久李鸿章就制造了一个机会。

道光帝非常器重的股肱之臣吕贤基,是李鸿章同乡。李鸿章找到他,对当下的时局发了一通宏论后,便建议吕贤基上一大折。

吕贤基因为素来欣赏李鸿章的文才,便让他代笔。

哪知道,李鸿章直接来了个大办团练的恢弘构想。

咸丰一看,吕贤基说的太好了,既然如此,那你就赶紧回安徽把团练办起来吧。

吕贤基气疯了,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把李鸿章一起拉回去。

李鸿章的征战岁月正是从这时开始的。

然而,丰满的理想下是却是异常骨感的现实。

当时安徽办团练的几个大员,都不是能领兵打仗的主儿,包括尚未经历真历练的李鸿章在内。短短三年,死的死,败的败,李鸿章本人也是祖宅被烧,一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历史有时候很有意味,李鸿章真正走上发迹之路,其实是从走投无路开始的。

被太平军杀逃出安徽后,因为无路可走,李鸿章这才主动走进曾国藩大帐,成了曾国藩的一名幕僚。

对李鸿章,曾国藩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把他当成能独领一方的帅才使用,而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能耍笔杆子的高级幕僚。

而李鸿章的心中却始终藏着巨大的野心。

师傅不大力重用,徒弟觉得无法施展拳脚,这决定了师徒两人的关系在这阶段并不是真和谐。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对于李鸿章似乎是好事,因为这阶段的军中磨砺才是他日后纵横而起的基石。

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为了给咸丰一个交代,他铤而走险,将大营迁往安徽祁门。

对此,李鸿章坚决反对,他认为祁门地形如釜底,是兵家所谓的绝地,如遭太平军围攻,必陷死局。

李鸿章这个人虽然有大才,但却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因为不愿跟曾国藩共陷绝境,不久他便利用李元度徽州失守,假意为李元度仗义执言,跟曾国藩分道扬镳了。

为此,曾国藩曾大发感慨,此君不能共患难。

然而,当李鸿章离开曾国藩之后才清醒地认识到,没有曾国藩的肩膀,他根本立不起来。

说曾李传承是晚清的一段佳话,到这里味道才算真正散发出来。

李鸿章想吃回头草,曾国藩没有拒绝,相反重新审视了李鸿章的宏才潜力。

1861年9月,湘军收复军事重镇安庆,太平军阵脚大乱,在固守天京的同时,猛扑能提供钱粮的上海。上海商人、士绅惊恐不已,派钱宝琛之子钱鼎铭前往安庆救援。

此举给蛰伏多年的李鸿章提供了一飞冲天的机会,抓住曾国藩九弟曾国荃不愿前往的契机,他主动请缨,结果如愿以偿。

正是在这个时点上,曾国藩把李鸿章看成了传承弟子,不仅为李鸿章的淮军配置了班底,更把多年的带兵心得,官场权谋,摘其精华授给了李鸿章。

1862年3月4日,曾国藩出城巡阅李鸿章组建的军队,标志着淮军正式成军。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海绅商用雇来的七艘洋论,分五批陆陆续续穿越太平军的长江防区,甚至穿过天京,将淮军运抵上海。

此时的李鸿章已脱胎换骨,先沉下气一心练兵,待时机成熟时,遂率领淮军用三场大战——虹桥之战、七宝之战,四江口之战,一举成名。

曾国藩亦从旁力挺,借战功,一举将李鸿章扶上了江苏巡抚的大位。

从此,李鸿章一发不可收拾,无论在战略眼界、洋务意识、外交手段上都呈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之无奈:为讨好曾国藩、曾国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晚清四大名臣”是不是一种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人物关系?为什么?
李鸿章,十年时间从默默无闻的底层幕僚到晚清第一巨擘重臣
李合肥的前半生:人生何处不被坑,就看你怎么跳出来
李鸿章的“淮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是什么关系?
人文安徽之李鸿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