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紧急提醒!因为这病多个孩子痛失'蛋蛋'!家长速查,事关孩子一生
有些小孩一哭闹
肚子上就有个鼓包
安静下来
鼓包又看不见了
“有经验”的老人一看:
么事么事,这就是
shàn
孩子脾气大
太爱哭就会这样
不哭不闹自然就好了!
殊不知
疝气严重起来
不仅影响传宗接代
甚至还可能
出!
人!
命!
2个月大的男宝沫沫(化名),平时乖巧可爱,是一家人的“团宠”。
但是近两天,沫沫经常无缘无故大哭,有时还会吐奶。一家人又是喂奶,又是上玩具,折腾了好久,还是哄不好。
直到给他换尿布时,妈妈才发现,他的大腿根部有一个鹌鹑蛋大小的鼓包。轻轻一碰,孩子就嗷嗷大哭。
眼看着不对劲,妈妈马上带着他到医院就诊。
医生查体后发现,这是腹股沟斜疝,且伴有肠管嵌顿。由于嵌顿时间太长,已经无法手法复位。必须马上手术!
手术安排上了
然而
已经太晚了......
手术中发现,他的睾丸和一段肠管已经发黑、坏死。医生只能切除坏死肠管重新吻合,同时切除坏死的一侧睾丸。
术后,沫沫恢复了往日的活泼,但也从此缺少了一颗“蛋蛋”。面对家属,医生遗憾地说,孩子今后的生育能力,可能会受影响。
听到这句话,沫沫一家人都沉默了,妈妈更是直接哭晕在地。
其实
这样的悲剧
每一年都在发生
除了男宝
女宝也有中招的
从三甲了解的情况看,比如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近5年腹股沟疝嵌顿手术的患儿多达787例。每一年,都会有几例患儿因为没及时治疗,出现睾丸坏死、卵巢坏死、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有些孩子,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一番唏嘘过后
瑟瑟发抖的家长可能会问:
腹股沟斜疝
这是什么病??
疝气不是气
是有一部分组织“跑偏”了
和“湿疹不是因为湿”一样,疝气和气也没啥关系。
疝气,也就是“小肠气”
“疝”指的是,部分组织或器官离开了自己该待的地方,跑到了其他器官组织的地盘。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疝气的。
但如果某个部位出现了缺口,那么邻近的组织或器官,就可能“跑偏”。
小儿疝气,是外科常见病,发病率高达0.8%~4.4%。也就是说,每100个小孩中,大概有1~4个孩子中招。
这个病还“重男轻女”,几乎90%的患儿都是男孩。早产儿、低体重儿,更是高危人群。
对疝气宝宝来说,体内就像有一颗“地雷”,随时会发作:有的孩子出生不久就出现了疝气,有的孩子在四五岁后才会发病。
不发作的时候,岁月静好。一旦发作,鸡飞狗跳。
好好的一个孩子
怎么会无端端有疝气呢?
原来,还在娘胎时,胎儿的腹股沟处有一个鞘状突,它是连接腹腔和盆腔的“管道”。别看名字怪,这个“通道”非常重要——
·对男宝来说:
胎儿早期,睾丸是在肾脏下方的。随着发育,睾丸会逐渐下移降入阴囊。在这个过程中,鞘状突也会随之下降。蛋蛋“落袋”后,鞘状突会逐渐闭合。
·对女宝来说:
固定子宫的子宫圆韧带,会从腹膜穿出到达腹股沟。“任务”完成,鞘状突也会自然关闭。
但是,总有一些宝宝的这个“管道”,没能及时关起来。这种情况下,腹股沟处就会有一个“缺口”。
如果小孩哭闹、使劲,甚至是咳嗽、打喷嚏,缺口会逐渐增大。当“漏洞”大到一定程度时,肚子里的肠子、卵巢等,就会从腹腔“掉”进腹股沟。
这就是腹股沟斜疝。也是最常见的小儿疝气。
看似平常的腹股沟斜疝,怎么就那么“凶”呢?这是因为——
肠子“跑偏”不可怕
就怕卡住回不去了
腹股沟斜疝患儿,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
◎ 缺损比较小
腹腔里的组织,没有掉出来
◎ 缺损比较大
有组织跑出来,但没有卡住。有时自己还能退回去
◎ 缺损不大不小
有组织跑出来,而且卡住了
这三种情况中,最危险的是最后一种,叫做嵌顿疝。前两种虽然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既然存在缺口,前两种随时可能变成嵌顿疝。
从腹腔里“跑”出来的组织,男宝宝最常见的是小肠,女宝宝最常见的是卵巢。一旦卡住的时间长了,小肠或者卵巢就会缺血坏死。
对男孩来说,由于睾丸血管从缺口下方通过,嵌顿后可能会挤压睾丸血管,还会引起睾丸缺血坏死。那样,就大祸了。要!切!蛋!蛋!
要想蛋无一失
一旦孩子有这些表现
记得赶紧去医院!
✔腹股沟鼓包增大
✔摸着偏硬
✔按压有疼痛
如果孩子的腹股沟有肿块,但不让碰,或穿裤子就哭、小便时哭闹,甚至出现发烧、睡眠不好、腹痛、呕吐、便秘、脚痛等牵引痛,很可能就是嵌顿疝。
这个时候,不要太慌~ 尽量安抚孩子躺下,把屁股垫高,放松身体。这可以使嵌顿不再加重。之后,赶紧去看医生。
到了医院,如果卡住的时间不太长(6小时内),有经验的医生可能先尝试手法复位。
不过,这个过程孩子会比较痛苦,也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折腾一番,也不能保证一定就能复位。所以,更常见的做法是:做手术。
一说到做疝气手术,七大姑八大姨往往会拦住你,“听说不开刀就能治疝气,先试试嘛。”
呵呵,别信。
不开刀治疝气?
你可千万别轻信!
很多医生接诊腹股沟疝气的孩子时,家长都会这样说——
“医生,能不能不做手术?孩子才这么点大,先吃药不行吗?”
其实,要是有其他替代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医生就不会建议你做手术。但如果他们建议做手术,那一定是手术对孩子利大于弊。
也有些家长觉得,孩子现在不痛不痒,想等等看,“说不定大一些就长好了”。
错!!
小儿腹股沟斜疝,确实有可能自愈。但是,几率大概只有 1% ,而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却高达 28% !
这是因为,孩子一天天长大,运动量在增加,腹腔压力也会增加。由于腹腔压力的存在,会经常冲击缺口,所以腹股沟斜疝很难自愈。
那么
疝气带有用吗?
、听说,穿上疝气带有用?
没用。疝气带的原理,是在体外用个包状物压住疝气的缺口,防止疝气掉出来。想法是不错,但很难做到——
①缺口具体在哪个部位,非专业人员是很难确定的。没法确定缺口位置,就不能压住。讲真,即使能确定缺口位置,也很难固定住。
②孩子本来就好动,疝气带很容易移位,起不到作用。为了不移位,要绑得很紧又会不舒服,还容易压坏皮肤。
③就算能够压住,那也只是暂时阻止肠管掉出,并不能促进自愈,不可能让娃始终带着疝气带。
④更麻烦的是,疝气带比较大,会挡住腹股沟。在疝气带包裹住的部位移位,疝气嵌顿也不容易发现。
所以
发现孩子有疝气
最好还是听医生的:
做手术
对于已经嵌顿的疝气,做手术更是不会错。手术不仅可以松开卡住的肠子或者卵巢,还可以修补缺损,根治疝气的问题。
没有嵌顿,也不是万事大吉。我们前面讲过,只要是有“漏洞”,没有卡住的,随时有可能卡住。最好挑一个孩子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到医院做个手术,彻底拆掉这颗“地雷”。
但是,很多家长一听要做手术,还是心里七上八下的——
别慌
疝气是个微创手术
现在的疝气手术,基本都是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手术技术也很成熟,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很低。真的不用太担心哈~
三甲郑重提醒:各位粑粑麻麻,赶紧查下,孩子私处有没有鼓包,勿以“疝”小而不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孩子健康无小事,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家长看到!(供稿:深圳市儿童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这病不警惕,会成难以启齿的痛
健康之路20160516刘素君:小鼓包大麻烦(上), 婴儿睾丸处鼓包
这种儿科高发病,令不少孩子痛失生殖器!家长速查,事关孩子一生
悔!17岁大男孩的生殖器,像两三岁孩子……这件“小事”,千万别忽视
深圳男童哇哇大哭,蛋蛋肿得跟球一样....
6岁男孩“命根子”仅1厘米!医生检查后发现……父母真的别大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