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DARPA推出微观仿生鲁棒性人工智能网络项目(Micro-BRAIN)

据军事宇航网站2019年1月7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目前正关注极小飞行昆虫的发展演变,希望能由此研究提升AI计算能力——减少训练次数,提升计算效率,降低功耗。DARPA于2019年1月4日发布了关于微观仿生鲁棒性AI网络(Micro-BRAIN)项目的征求意见书。

DARPA的研究人员在极小飞行昆虫身上发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计算能力,这种属性能使这些昆虫在不牺牲自身性能的条件下降低规模、大小和能耗。DARPA认为,这种能力或许可以帮助研发新的计算框架和策略。

DARPA研究人员认为,由于AI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状态,到现在,训练大型AI系统所需的计算量已是以前的数十倍之多,计算能力和资源与尺寸、重量和功耗(SWaP)之间的权衡也变得十分关键。尽管该领域的计算研究正在逐步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如今,仿神经形态和神经架构依靠数字化计算方法。该方法模拟了生物本身的计算方式而不是其运行方式,像小昆虫这样的生物系统或许可以帮助进行改进。

在Micro-BRAIN这个项目中,DARPA正寻求利用新的方法理解微小昆虫上的综合感觉和神经系统,并研发可映射到计算机硬件上的原型计算模型,以模仿昆虫的功能。自然环境迫使这些小昆虫在维持自身基本功能的同时,尽量缩小体积和提高能效(一些昆虫身体结构极其紧凑,只有几百个神经元)。另外,小昆虫所具备的经验主观性能力在逐渐增强,这种能力可将原本简单的查找表响应方式变为基于AI的问题解决方式。通过这种研究,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推断、预测、归纳和抽象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全新方法。该研究的终极目标是理解小型生物系统在自然条件下极端的SWaP需求条件下形成的计算规则、计算架构和神经元细节,并将帮助确定新的计算范式提升AI能力——大幅减少训练次数并降低功耗。

研究者对微小生物身上的几个因素非常关注,如比几个人类神经元还小的系统上的综合感觉、记忆、处理和动作能力。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即使是小昆虫也有主观体验能力,这可能是迈向意识的第一步,可能意味着某种推理、归纳和抽象能力。

Micro-BRAIN项目的第一阶段将为期六个月,描绘模型昆虫中央智能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以理解信号传递中物理交互过程。项目第二阶段会持续一年时间,主要将涉及新型AI计算硬件工作。

研究者不仅要了解计算机科学、信号处理和计算架构,还要了解昆虫生理学和它们的神经-感觉系统。研究团队还要确定微小分布式神经系统中信号传递所涉及的化学和电磁交互。

(崔紫芸  编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尽览纤毫!最值得推崇的十大微距镜头
美军方拟让“虾兵蟹将”充当水下间谍“昆虫联盟”(Insect Allies)的计划引发了争议,因为科学家担心,这项技术可能催生出“一种新的生物武器”
AI四小龙排队上市,AI嗅觉为何还没有独角兽?
上海交通大学周涵​​、范同祥《PNAS》:薄膜一贴,从此降温不用电!
旷视科技计划以CDR方式登陆科创板,聚焦三大落地场景
10000 张照片合成一张,拍出了昆虫界的大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