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洲五强的崛起

欧洲五强的崛起

欧洲五强的崛起 来自左望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 18:26

一.1700-1740年的战争与和平


1.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

参战国: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奥地利、德意志诸侯、神圣罗马帝国

结果:《乌德勒支和约》、《赖斯塔得和约》

意义:英国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的势力大大增强。法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受到严重阻碍。

1700年11月1日哈布森堡王室的西班牙国王去世。11月24日路易十四宣布由他的孙子菲利普继承王位和西班牙的全部内外权益。根据1697年签订的利茨维克和约,西班牙王位继承这样的重大事件不能由法国一家决定,而应得到全欧的承认。

英国荷兰因担心西班牙在海外的殖民地权益被法国独占,于是在1701年9月7日,英国、荷兰已经奥地利结成同盟,德意志诸侯国倒向同盟一方,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向法国宣战。长达13年之久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由此开始。171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去世,由他的兄弟查理继位。在这一情况下,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均势情况发生太大偏移,就不愿意为神圣罗马帝国作战,因此正式开始了和谈。

2. 北方大战

参战国:瑞典;俄国、丹麦、萨克森、波兰

结果:《尼斯塔得和约》

意义:瑞典丧失了他在波罗的海的所有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俄国从此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18世纪初,瑞典已开始衰落,但在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依然存在影响。当时瑞典的邻国都视他为敌。1700年,俄国向瑞典宣战,丹麦、萨克森和波兰结成同盟进攻瑞典。在战争中,波兰、萨克莱和丹麦因为屡败而退出战争。

而俄国,与瑞典作战的目的很明确,希望通过战争,打通波罗的海通道,使俄国走出闭锁于欧洲政治经济发展之外的境地,从而与西欧有更多的商业和政治往来。在西方各国都忙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时,俄国和土耳其达成停战妥协,从而把兵力投入北方大战的战场。1720年俄国在瑞典登陆,1721年和谈开始。

3. 《乌德勒支和约》(1713)、《莱斯塔得和约》(1714)与《尼斯塔得和约》(1721)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和北方大战的结果是一系列国际条约的签订,主要是《乌德勒支和约》、《莱斯塔得和约》和《尼斯塔得和约》。这些和约形成了18世纪上半期欧洲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条约体系,一直到1740年。而在1724-1740年间,欧洲出现了一个短暂且不稳定的和平局面。

1713年,英国和法国在荷兰的乌德勒支签订和约。

主要内容:①参战各国承认波旁王室的菲利浦为西班牙国王

②英国从西班牙取得直布罗陀这一战略要地,并获得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专卖黑奴的权利。

③英国和奥地利分别从法国和西班牙得到部分殖民地。

《乌德勒支和约》的签订,使得英国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的势力大大增强。法国称霸欧洲的计划受到严重阻碍。同时,《乌德勒支和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这一概念写进了条约,进一步发展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

“势力均衡”这一概念源于古典欧洲政治,在马基雅福利时代,它只是一个被用来描述维持城邦之间和平局面的政治主语。在欧洲民族国家开始形成后,尤其是在长期的较量中,一方或者多方难以完全置另一方为死地的多次政治实践以后,“均势”这个概念开始被欧洲政治家、外交家们普遍注意。《乌德勒支和约》是第一次用法律条文把“均势”概念写入了国际条约。

由于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拒绝在《乌德勒支和约》上签字,他要求重新谈判。就这样,1714年,《赖斯塔得和约》签订,主要是关于阿尔萨斯的所有权问题。

《尼斯塔得和约》是北方大战正式结束的标志。瑞典丧失了他在波罗的海的所有海省份,只保留了芬兰的大部分地区。俄国是最大的受惠国。从此,俄国开始在欧洲国际政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

1.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

参战国家: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那不勒斯、撒丁、瑞典等国;

奥地利、英国、荷兰、俄国。

结果:《亚琛和约》

意义:普鲁士正式加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同时,普奥、英法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1740年,哈布斯堡王室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国王查理六世去世,因无男子后代,所以由他的长女23岁的玛丽亚·特莉萨继承王位。1713年查理六世就曾起草“国本诏书”来确定玛丽亚·特莉萨的合法继承权,并要求欧洲各国君主的认可与签字。但1740年,欧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鲁士、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萨克森国家都借口反对“国本诏书”中的长女继承权。

 在这些国家中,首当其冲的是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他在1740年登上王位,看到查理六世的去世后,意识到这有利于普鲁士的扩张,因此毫不犹豫地出兵占领西里西亚。1740年12月,普鲁士出兵西里西亚,奥地利予以还击。就这样,长达八年之久的奥地利王位战争爆发。奥地利对抗很快成为了一场欧洲战争。英法的对抗战争更是超过了欧洲本土,两国还在北美、印度和海上开战。

1748年,交战各国停战并签订了《亚琛和约》。玛丽亚·特莉萨的继承权得到承认,西里西亚被割让给普鲁士,法国将部分工事利益让给英国。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普鲁士正式加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同时,普奥、英法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2.1756年外交革命

1755年,曾任奥地利驻意大利、法国和尼德兰大使的考尼茨出任奥地利宰相,协助玛丽亚·特莉萨处理外交事务。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失败,使得考尼茨认识到,普鲁士已经是奥地利的头号敌人。在德意志、普鲁士已经一跃成为一个最强大的核心力量,并开始和奥地利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在这种情况下,奥地利的外交必须来一次重大变革,来改变和东面土耳其和西面法国双线作战的情况。需要争取法国和俄国,才能打击首要敌人普鲁士。

考尼茨通过他的外交渠道,展开了各种秘密外交活动。1756年1月,英国和普鲁士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协议,考尼茨抓住这个机会,向法国和俄国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因此,1756年5月,奥地利和法国结成了防守同盟。1757年5月,奥地利和德国结成了攻守同盟。在历史上,考尼茨领导完成的这一欧洲国际关系大改组,使得法国一改削弱奥地利的传统,支持奥地利。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以普法一方、奥英一方的局面,已经演变成奥法对抗普英的新局面。历史上这一件事被称为“1756年外交革命”。

3.七年战争(1756-1763)

参战国家:英国、普鲁士;法国、奥地利

1756年8月29日,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向萨克森发起攻击,拉开了七年战争的帷幕。如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一样,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在北美、西印度群岛、印度等海外殖民地不断进行。七年战争的战场不仅在欧洲本土,而是延申至西半球和印度半岛。

在欧洲大陆战场上,普鲁士和奥地利打成了平手。英国和法国的较量结果是英国占据了优势。1763年2月10日,英国和法国签订了巴黎和约。此条约的签订,确定了英国在海上的霸权。1763年2月15日,普鲁士和奥地利签订了胡勃图斯伯格和约,普鲁士的大国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七年战争虽然调整了一些大国间的关系和他们各自领土和海外权益,但基本上仍是以保持欧洲大国“均势”结束。没有一个大国达到完全称霸的目的。争斗的结果是妥协,妥协的结果就是牺牲小国与海外殖民地利益作为条件和筹码。

三.18世纪后期的欧洲国际关系

1.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外交

1773年波士顿发生倾茶事件,这是北美人民要求摆脱英国统治的先声。1775年,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正式爆发了反对英国的武装冲突,并迅速蔓延到其他地区,美国独立战争由此爆发。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通过,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受七年战争以及巴黎和约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始终有欧洲国际政治斗争的复杂背景。从欧洲方面来说,法国起了支持美国独立的关键作用。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损失了大量利益,所以企图报复英国。1778年2月法美同盟正式在巴黎成立,1779年西班牙也加入对英的战争。1780年俄国聚集波罗的海诸侯宣布武装中立。英国因此在外交上全面孤立。

美国的积极外交不仅为独立战争赢得了国际舆论和物质援助,还练就了一批出色的外交家。1782年,美英达成协议,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 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

波兰在17世纪曾是一个大国,但到了18世纪后就成了“欧洲病夫”。它完全丧失了大国的地位,甚至无力像奥地利那样努力维持昔日的光荣。1773-1775年,波兰王位的继承战争说明了波兰已无力抵御外力的干涉。当时只因法国和波兰有王室联姻关系,于是法国联合撒丁、西班牙对奥地利宣战,声援波兰。整个过程中,波兰只能坐视大国的争斗而毫无作为。

俄国:俄国在18世纪与瑞典、土耳其作战,并且在欧洲和亚洲扩张。为了继续与土耳其作战,俄国需要得到波兰通道。

普鲁士:普鲁士在从奥地利得到西里西亚以后,加快了版图的统一。当时的东普鲁士还在波兰王国境内,因此普鲁士急于打开通道,使东普鲁士和勃兰登堡连成一片。

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的扩张使得奥地利感到不满,并且它不能坐视普鲁士扩张,因此加入到瓜分行列当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俄、普、奥三国曾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波兰。

1772年第一次瓜分:1772年,普鲁士为了巩固西里西亚的占领来联合俄国对抗奥地利,开始了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俄国由于想推翻奥地利和土耳其在1771年缔结的防御同盟,同意奥地利参加。第一次瓜分,波兰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1793年第二次瓜分: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波兰的爱国主义者受此影响,希望收复失地。1792年,俄国进入波兰。1793年普鲁士以防止法国大革命的蔓延为借口,出兵波兰并占领了波兹南。俄国和普鲁士缔结了瓜分条约,奥地利因没有参与此过程,便一直找机会复仇。

1795年第三次瓜分:1794年波兰发生起义,俄国立刻进行武装干涉。普鲁士向华沙进军。叶卡捷琳娜二世秘密与奥地利签订了瓜分波兰的条约,然后通知普鲁士。

这三次瓜分波兰的行为,是欧洲强国在扩张中玩弄强权政治和秘密外交,牺牲弱国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

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1789年7月1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拉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帷幕。“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很快席卷整个欧洲。整个欧洲为之惊动。1792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率先组成同盟进攻法国,两个于9月进攻法国失败;1793年,第一次反法联盟成立,法国遭到了英国、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围攻。此时,法国国内的雅各宾派取代了吉伦特派执政,扭转了局面。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雅各宾派被推翻。法国和普鲁士、西班牙分别签订巴塞尔和约,普、西退出战争。在拿破仑的指导下,法国相继击败了撒丁、奥地利的军队,第一次反法联盟失败;1799年,第二次反法联盟成立,同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十八日政变,执政法国。1801年,奥地利与拿破仑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2年,法国和英国、西班牙、荷兰签订了《亚眠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失败;1805年4月,英国和俄国在圣彼得堡签订条约,建立第三次反法联盟。同年12月,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胜奥俄联军,拿破仑和奥地利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之后,英国再次策划了第四次反法联盟,参加国有俄国、瑞典、普鲁士。但拿破仑又一次粉碎了这一脆弱的同盟;在此期间,拿破仑在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皇帝,1805年兼意大利国王,1807年和俄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并且重建波兰,改名华沙大公国。这些措施引起了英国的不满,于是1809年英国再次组织了第五次反法联盟。1812年拿破仑粉碎了第五次反法联盟;1812年法国没有乘胜进攻奥地利,反而是进攻俄国莫斯科,却得到一座空城。俄国遂联合普鲁士、英国、瑞典,成立第六次反法联盟。法军在莱比锡战役中退却。1814年3月1日,英、俄、普、奥四国签订《肖蒙条约》。1814年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拿破仑出逃,发动“百日政变”。英、俄、普、奥立刻组织了第七次反法联盟。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大败。

在长达十年的拿破仑战争中,英国态度最为坚决。当时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开战,贸易和交通都很发达。有了强大国力作为后盾,英国的首要目标就是继续在世界扩张,并保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稳定。

俄国在战争结束后,已经完全以欧洲大国的姿态在欧洲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奥地利在战争中几乎沦为法国的附属国。奥地利想维持自己的欧洲大国地位,就必须依靠外交。

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反法联盟已出现重重矛盾,这使法国在不利的条件下有了一定的回旋余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横扫欧洲战场的普鲁士人,从哪里起源一直是未解之谜
欧洲版“春秋战国”——改革潮流与诸国混战
18世纪 ( 1701年1月1日至1800年12月31日)
腓特烈大帝:开明君主改革、军事立国、摆脱外交孤立的普鲁士君主
十八世纪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彼得大帝继承者的对外政策
从英法对决蔓延到全欧州,浅谈欧洲七年战争前后的欧洲国际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