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顾内陆职业剧30年,为如何“触底反弹”支几招
源丨看电视  文丨陈丹丹

近期职业剧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一方面未来时日有一大波待播职业剧让观众有所期待,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也有一大波已播职业剧让观众感到失望。

横向对比日本、欧美、香港职业剧,现在的内陆职业剧不能与之相比,往回看过去的内陆职业剧,现在也仍是黯然失色。内陆职业剧到底怎么了?

职业剧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真实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特点,着重展现社会中从业群体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敬业精神。主角通常为社会中某一职业的代表,拥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

剧情围绕这一职业展开,表现出某个职业的日常工作流程以及社会环境,通过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情感和职场成长,展现出这一职业的价值理念、专业理念和职业理念,塑造社会中从业人员的精神面貌。

职业剧的分类有很多,而最为主要的是医疗题材、警匪题材、商业题材、律政题材等四大题材。

内陆职业剧三十年

1.雏形时期(1987年-1990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充满都市文化色彩的职业剧在内陆萌芽,首先以警察为职业的电视剧出现。1987年根据海岩同名小说改编的《便衣警察》是最早聚焦警察职业本身的电视剧。

导演林汝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选择了《便衣警察》主要是因为《便衣警察》不光是写破案问题,它是写了警察内部的,警察到底是怎么生活的人,警察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工作,和一群什么样的人,你要让观众了解警察是干什么的人。”

《便衣警察》剧照

1989年广东电视台先后播出电视剧《商界》《公关小姐》,“以浓郁的南国都市味和商品经济的社会气息,体现了电视剧创作的当代性、社会性和地域性”。

《商界》通过国营、集体和个体公司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下,描绘了当代都市经济生活和都市人的生态和心态。《公关小姐》是以公关小姐这一职业为视角最早反映改革开放的商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内陆最早反映公关行业的电视剧。

早期的三部职业剧将电视剧创作视野放在了广阔的时代变迁进程中的都市世俗生活,以人物为核心,贴近生活,剧中呈现的矛盾冲突正是观众所关心的。

2.通俗化时期(20世纪90年代)

这一阶段的职业剧发展顺应了时代的规律,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一样,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娱乐性,剧情内容上满足的是游戏的快感,尤其是警察题材的电视剧中,大众对“腐败”、“反腐败”的想像和“窥视欲”激发了职业剧创作的戏剧冲突,情节上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上逐渐摆脱脸谱化的戏剧性设置,增加了人物的情感复杂性,1996年的《英雄无悔》就是一例。

此外,职业剧的代表作品还有《编辑部的故事》(1992)、《中国商人》(1993)、《反贪局长》(1995)等。


3.理性成熟期(2000年—2012年)


目前来看,这一阶段属于职业剧的发展黄金时期。之前缺席的医疗题材和律师题材的职业剧在此出现。

总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职业剧进入理性成熟期发展,并且在剧情内容上也偏向严肃题材。

比如警察题材方面,以反腐为主题继续深入;内陆首部医疗题材电视剧《永不放弃》以急诊科医生为切入展现了人物在现代生活的状态以及对生死的理解;商业题材电视剧《天道》,融入了哲学层面的对白,有对城市生活的解读,也有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律师题材方面有意识的借鉴国外成熟职业剧的叙事情节与人物设置,比如2004年《律政佳人》


成熟期的职业剧创作除了在四大题材方面均有所涉猎以外,电视剧创作水平较高,收视口碑俱佳。以豆瓣评分为标准,普遍评分8分以上,职业剧整体水平上乘。

警察题材:《重案六组》(2001)8.4、《黑洞》(2001)8.4、《忠诚》(2001)8.1、《使命》(2005)8.5;

医疗题材:《永不放弃》(2002)8.0、《医者仁心》(2010)8.6、《心术》(2012)等8.2;

尤其是商业题材职业剧《天道》(2008),豆瓣评分9.1,也是目前为止豆瓣评分最高的职业剧。

4.职业多元繁荣期(2013年至今)

进入繁荣期,职业剧从制作数量到涉及职业领域都有所增长。

比如,《离婚律师》(2014)、《翻译官》(2016)、《外科风云》(2017)、《急诊科医生》(2017)、《猎场》(2018)、《谈判官》(2018)、《创业时代》(2018)、《幕后之王》(2019)、《我的真朋友》(2019)等,职业领域除了传统四大类之外还包括翻译官、外交官、猎头、制作人、房产中介等职业。


截止2019年10月,根据资料可查的内陆待播职业剧包括《大时代》《卖房子的人》《精英律师》《暴风眼》《完美关系》等剧,涉及商业、房地产、律师、国安、公关等多个不同的职业领域。

但是,职业剧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繁荣的数量与优质的水平并不成正比。除了《离婚律师》《外科风云》豆瓣评分7+,其他职业剧均低于7分。

行业的热情与观众的口碑形成了极大的反差,职业剧已经成为了宣传的噱头,内核已经远离职业剧的叙事元素。

职业剧到底如何“职业”?

1.真实的职场环境

职场是融合了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整体体现。职业剧的主角不仅要承担剧情发展的功能,更要呈现所在的职业生存状态。

在职业剧不同题材中,医疗剧的职场环境区分度最高,其他题材的职业剧在职场环境营造上还需进一步细化。

表现职场的区分度,不只是靠主角服装、走路姿态以及搭配的秘书来营造,还需深入了解职业特性和细节才能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




2.真实的职业成长

现阶段的职业剧常被观众诟病的一个方面就是“主角光环力量无边”。职业剧的受众大部分都是职场人,在职业成长方面大家需求的是感同身受。如果职业成长过分强调“主角光环”,那么观剧的感受就会抽离,没有情感共鸣。

在职业剧中,职业成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主角如何用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解决遇到的职业困难,从而展示主角作为职场人的专业性;其二是主角的人际关系,面对职场中的利益冲突时的选择,所凸显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

主角在职场中的成长需要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支撑,如果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那么也就失去了职业剧的内核。

3.专业的职业知识

职业剧之所以吸引观众,一方面在于观众对于不熟悉的职业领域的好奇。所以专业的职业知识是职业剧的必备要素之一。

职业剧应该展示某个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也就是展现其职业特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展示专业的职业知识需要有方式方法,如何运用电视剧的影视艺术创作方法展现是关键。

比如,英剧《神探夏洛克》中,主人公作为侦探在推理过程中运用的思维逻辑和专业知识的具象展现,不仅不会让观众感到枯燥,反而随着主人公的推理而兴奋和紧张,这就在于影像的呈现方式。

《神探夏洛克》剧照

职业剧最核心的要素其实是职业的“真实”,即通过人物展示一个职业真正的成长状态、描写其中的环境与发生的故事。

但目前的职业剧基本上脱离了现实、远离了“专业性”的“职业”,所以内陆职业剧的发展需要回归正源,遵循其艺术发展规律,把握当代社会脉搏,回归现实主义。

原文标题:

独家观察||回顾内陆职业剧30年,为如何“触底反弹”支几招

责编丨会飞的鱼

E N 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明《北辙南辕》有深意,为何没有《欢乐颂》《三十而已》爆火?
视角 | 编剧古沢良太:太浪漫的爱情故事正失去观众
日本金牌编剧解密日剧魅力:太浪漫的爱情故事正失去观众
国产剧糟蹋了这么多行,该收手了吧?
焦虑与反焦虑,职场题材剧综如何走向现实?
《完美关系》对公关这门职业是有多大误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