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把人类视野扩展到无限的宇宙能压理论
作者: tysqhrs3,
 
该理论比其它任何理论和假说更合理地解释了几乎所有宏观宇宙问题: 即各个方向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地球;各种粒子、元素、物质、天体、星云、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成因;天体的自旋、宇宙星辰的分级环绕和星系中心低能压区的成因;本宇宙的酝酿、诞生、形成、发展和消亡;黑洞的实质、酝酿、诞生、形成、发展和消亡;本宇宙与未知宇宙的关系。

该理论还揭示了整个宇宙的无限性和构成整个宇宙的各种元素的无限性,揭示了能量存在形式
、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的无限性。
1.宇宙能压理论
各个方向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地球。宇宙能压能否平衡,各种粒子、元素、物质、天体、星云、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成因,天体的自旋、宇宙星辰的分级环绕和星系中心低能压区的成因,本宇宙的酝酿、诞生、形成、发展和消亡,黑洞的实质、酝酿、诞生、形成、发展和消亡,本宇宙与未知宇宙的关系。


该理论还揭示了整个宇宙的无限性和构成整个宇宙的各种元素的无限性,揭示了能量存在形式、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的无限性。一切其它理论都无法完美解释的宇宙现象,宇宙能压理论都能迎刃
而解。宇宙能压理论把人类的视野扩展到了无限。

宇宙能压理论揭开了宇宙的第三层神秘面纱。宇宙的第一层神秘面纱就是万有引力,宇宙的第二层神秘面纱就是微观世界的结构、运行及相互作用的规律。
2.如何证明能压理论
人类百多年来一直观测到宇宙任何方向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地球,而且离地球越远的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也越快,也就是所谓的宇宙一直在加速膨胀。如果这是客观事实,那如何解释呢?迄今为止有三种解释:1. 本宇宙起源于奇点大爆炸,从爆炸开始膨胀至今,并继续膨胀下去。2. 暗能量暗物质使宇宙膨胀。3. 宇宙像个气球,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收缩。

第一种解释无法解释为什么各星系是“加速”远离地球,按照第一种解释,应该是“减速”或“匀速”才合理。第一种解释也无法解释宇宙微波背景
辐射和星系、星云、星系团的非放射状分布,按照第一种解释,它们都应该呈圆周形或弧形放射状分布才合理,而且,根据爆炸发生的实质和规律,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分层级环绕的宇宙星辰,因为任何东西爆炸后向四面八方以放射状散射的“碎末、粉末”在散射过程中只做放射状直线运动,根本不可能碰在一起,地球上发生的无数次爆炸无数次地证明了这点。奇点大爆炸“理论”认为爆炸前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但说不出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原因,只好用爆炸前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意义来进行敷衍,这不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其实,任何事物的存
在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有的事物的存在对其它事物的意义极其微小,或者,它的意义可轻易被另一事物代替,以至可以忽略,人类有时会因为这种忽略而造成遗憾。无论有质的物质还是无质的能量,都需要空间这个容器来存放它。

第二种解释难以回答暗能量暗物质怎样产生、怎样使宇宙“加速”膨胀的问题,也不能回答宇宙膨胀到何时才会停止的问题。

第三种解释无法说明宇宙膨胀的动力来自哪里。这三种解释都说明宇宙的有限无边性,如果宇宙外面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空间也没有,
那宇宙怎能膨胀? 这三种解释都无法解释天体自旋和宇宙星辰分级环绕的成因,也无法说明宇宙的无限性,无法说明本宇宙与未知宇宙部分的关系,无法解释本宇宙的牧夫巨洞。宇宙能压理论却能合理地解释、说明和回答上述所有问题。所以,只有证明人类百年来观测到的各方向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地球是错觉,这样才能证明宇宙能压理论的错误。
3.能压理论有前途吗?
与目前其它所有解释宏观宇宙的理论,(宇宙奇点大爆炸理论、暗能量暗物质理论,以及其它理论)相比较,虽然宇宙能压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更多的宏观宇宙问题,但也要等到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后,人们才能认识到它的意义。十七世纪发现的万有引力,两百多年后才被人类逐渐理解,人类更难以察觉的宇宙能压、更难以理解的宇宙能压理论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被人类理解。
4.所有的星系真的都在远离我们吗?
学者们根据红移现象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由此推断出宇宙在膨胀,又进而推断出奇点大爆炸。有学者认为是暗能量使得宇宙膨胀、使得所有星系远离我们。暗能量说显然不同于奇点大爆炸说。我们看瀑布时,水流的速度从瀑布上端到瀑布下端呈加速状态。为什么会这样?地球上的水受重力作用,水位的高低差异和水体密度的大小差异就形成水压,高处的水会往低处流动,密度大的水体会往密度小的水体流动。我们再观察空气流动现象。空气在空中分布的密度大小差异就形成气压,密度比较大的空气形成高气压,密度比较小的空气
形成低气压,空气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空气流,这个过程也是加速的。大量电子从电压高的一端流向电压低的一端,从而形成电流。水压差的存在造成水的流动,水压差越大,水流的加速也越快。气压差的存在造成气体的流动,气压差越大,气流的加速也越快。

电压差的存在造成大量电子流动,电压差越大,电流也越大。宇宙空间分布着能量,就像地球上分布着水和空气一样。宇宙空间到处分布着各种存在形式的能量,而且在不断运动变化,这样,不同空域的能量分布密度就存在大小差
别,从而形成能量压。能量分布密度较大的空域形成高能量压, 能量分布密度较小的空域形成低能量压,(简称低能压),能量从能压高的空域流向能压低的空域,这个过程也是加速的。本宇宙的能压比四面八方未知宇宙部分的能压高,所以,本宇宙的能量就流向四面八方能压低的未知宇宙空域,这个过程也是加速的。本宇宙的能量目前正以每小时四、五百万公里的速度奔向四面八方的未知宇宙空域!这就是所有方向的星系都在加速远离地球的真正原因。

  宇宙中的大量能量从能压高的空域流向能压低的空域
,从而形成能量流。本高能压空域的几乎所有能量都高速流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空域,非常壮观,似乎是本宇宙在膨胀。宇宙是大尺度的,能压与都好能量流也是大尺度的。

  我们身处的这个高能压空域久与最近的另一个未知的高能压空域距离有多远?两高能压空域之间隔着一个低能压空域,也就是这个低能压空域的宽度有多长?超过一万亿光年!每个能压空域就是一个小宇宙,本宇宙就是一个高能压小宇宙。整个宇宙由无数个高能压小宇宙和无数个低能压小宇宙组成,每个高能压小宇宙周围相邻着低能压小宇
宙,每个低能压小宇宙周围相邻着高能压小宇宙,从一个高能压小宇宙发出的光和其它辐射信息,都无法穿越低能压小宇宙而到达另一个高能压小宇宙,所以,我们只能接收到本宇宙内部的光信息和其它各种辐射信息,而不能接收到外部其它高能压小宇宙的光和各种辐射信息。


这说明,光和各种辐射只能在有一定能量密度的媒介中传播。低能压小宇宙的能量密度极低,低到连光和各种辐射信息都无法传播,其实,每个低能压小宇宙就是一个直径超过一万亿光年的黑洞。而本宇宙中,绝大部分是有能量
分布的,其中的所谓真空,也只是分子、粒子极少或没有而已,但仍然有能量分布,只是不以分子、粒子形式存在而已,而是以其它形式存在,所以,光和各种辐射信息能在本宇宙里的绝大多数所谓真空中传播,只有极少数区域不能被光穿越,那些是微型的小黑洞。微型黑洞是非常小的零散的低能压空域,所以,任何能量,包括光和各种辐射信息,都会被它们吞入到它们里面的低能压空域中,直到那些低能压空域逐渐拥有了密度足够大的能量分布、直到光和其它辐射能在其中传播时,原来的低能压空域也就转变成了高能压空域了,这个逐渐
转变的过程也就是黑洞逐渐消失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过程。

低能压小宇宙其实就是黑洞,而高能压小宇宙就是反黑洞。反黑洞的实质就是能压比较高的宇宙区域。黑洞的实质就是能压极低的宇宙区域,能压低到连光、磁和各种辐射信息都不能在其中传播,有的黑洞的能压低到能吸收一切能量。黑洞的能压虽然极低,但仍大于零。不同的黑洞的能压有高低之分,能压越低的黑洞,其对能量的吸引力就越大。光、磁、引力和各种辐射信息只能在某个能量密度区间内传播,能压低于这个区间的下限或高于这
个区间的上限,光、磁、引力和各种辐射信息都不能传播。黑洞是能量密度极小的空间,而不是能量密度极大的天体。
5.银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不是黑洞?
现代绝大部分天文学家都认为银河系和其它星系的中心都各自有一个密度极大、质量极大、引力极大的黑洞,所以各星系的其它天体都绕着其中心旋转。但现在也有极少数科学家认为黑洞不存在。

我们观察水流的时候,往往会看到水流中的漩涡,其周围的水体围着漩涡转,是不是就说明漩涡里的水的密度、质量和引力都特别大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是漩涡中的水压比周围的水的水压低,可能是因为河床突然凹陷下去,或者是因为别的因素干扰而导致局部水体的水压降低了。

>所以,各星系的中心其实是一个能压非常低的区域,也就是如前文所说的零散的黑洞。本宇宙众多的零散黑洞,就像奔向大海的大江大河中的众多漩涡一样,虽然漩涡们比周围的水体的水压低,但却仍然要比大海高,所以,漩涡们仍然要随周围其它水体一起奔向大海。本宇宙的众多零散黑洞们,虽然比周围空间的能压低,但却比本宇宙周围的低能压小宇宙的能压高,所以,本宇宙的众多零散黑洞们仍然要随周围空间的能量一起奔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小宇宙。
6.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流向低能压小宇宙
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流向低能压小宇宙的过程中,高能压小宇宙的能压逐渐降低,而低能压小宇宙的能压则逐渐升高。来自周围各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高速流向低能压小宇宙的中心区域,而且流速呈加速状态,该中心区域将逐渐成为能量分布密度极大、能压极高的区域,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会在该中心区域碰撞,而且由于那些能量数以亿万计,又是有先有后地高速飞奔到该中心区域,所以会有先有后地发生亿万次碰撞,导致亿万次爆炸,产生极端高温,会大规模重组元素、天体和星系。就像高水压处的水流流向低水压处并在低水
压处相碰撞一样。


许多后发生的碰撞产生的“碎末”与许多先发生的碰撞产生的“碎末”又再次碰撞,这样经过多波次、多层次的碰撞,才能形成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非放射状分布,才能形成所观测到的星系、星云、星系团的非放射状分布现状,才能形成不同层次多重环绕级别的星系。本高能压小宇宙由一个低能压小宇宙转变而来,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数以亿万计来自周围高能压小宇宙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高速冲入本宇宙中心区域,先后发生了亿万次碰撞和爆炸,爆炸产生的各种能量“粉末”经过数
亿年,形成各种粒子,(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等),又经过数十亿年,形成各种物质、天体、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同时本宇宙也转变成了高能压小宇宙。


一旦本宇宙完成了由低能压小宇宙到高能压小宇宙的转变,本宇宙的所有天体、星系就开始流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小宇宙,并且成加速状态,看起来像是本宇宙在膨胀,这造成本宇宙中心区域的能量分布密度越来越小,能压也越来越小,最终小到成为一个黑洞,而且该能压越来越小的中心空域逐渐扩大,也就是黑洞的直径逐渐扩大。牧夫巨
洞就是本宇宙的中心,因为本宇宙的能量流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小宇宙,所以造成本宇宙的中心区域空洞化,形成牧夫巨洞,巨洞里面几乎没有任何东西 ,经过一百三十七亿年后,该巨洞已经扩张到直径十亿光年。

  数千亿年后,牧夫巨洞将扩张到直径将超过一万亿光年,(巨洞直径会加速扩大,因为本宇宙的能量加速流向四面八方,千亿年后,会加速到光速,甚至超过光速),到那时,周围其它低能压空域已转变成高能压空域,它们的能量又开始从四面八方奔向牧夫巨洞,(它那时已经是一个直径超过一万
亿光年的黑洞了)。一个直径超过一万亿光年的低能压空域的逐渐形成,需要数千亿年。

  宇宙每个能压空域都是这样,能压达到最高的峰值后,就成为高能压小宇宙,能量就开始流向周围的低能压小宇宙,能压就逐渐走下坡路,到达能压的谷底后,自己又变成了低能压小宇宙,周围其它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又开始回流过来填充,从而能压又逐渐走上坡路,到达峰值后,自己又变成高能压小宇宙。这样反循环反复,永不停止,每次循环,都会经历亿万次大碰撞和亿万次大爆炸,都会大规模重组元素、天体和星系
。 

  高、低能压空域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线,他们之间有超过千亿光年的过渡空域。高能压空域的能量流向四面八方相邻低能压空域的过程也就是自身逐渐转变成低能压空域的过程,也就是其相邻的低能压空域逐渐转变成高能压空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数千亿年。
7.能压最终会趋于平衡吗?
由于宇宙能压是比万有引力微弱亿万倍的一种因素,所以它要比万有引力需要更广阔的空间来施展它的作用。宇宙能压是一种能在几千亿甚至几万亿光年的空间起作用的一种因素,而且需要持续作用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才能体现它作用的效果,也就是说,它要对几千亿、几万亿光年空间外的能量持续牵引几亿、几十亿年,才能使几千亿、几万亿光年空间外的能量启动起来,然后不断加速,最终经过几千亿年的加速,达到光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千亿、几万亿光年空间外的能量,经过几亿年、几十亿年的启动和几千亿年的加速达到几倍光
速后,又有什么因素能使这样运动着的能量停下来呢?如果有,那不同能压的小宇宙的能压最终就能达到平衡,但实际上,相邻小宇宙的能压无法使经过几千亿年加速达到几倍光速的能量停止飞奔,唯一能阻止如此高速飞奔的因素就是碰撞。所以,来自四面八方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以几倍光速冲到能压最低的低能压小宇宙的中心区域,并在那里以几倍光速互相碰撞。所以,能量像钟摆一样或像弹珠在两块胶板之间来回反弹一样,在不同的高、低能压小宇宙之间来回运动碰撞并完成粒子、元素、物质、天体、星系的循环重组再生,这是有相当
的逻辑依据的。
8.能量的无限性属性
究竟什么是能量?能量究竟有哪些性质?能量究竟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种存在形式又究竟有哪些性质?能量的存在形式有限吗?
  能量的存在形式由能量聚集的密度决定,能量聚集的密度可以无限小,也可以无限大,所以,能量的存在形式就可以有无限多种。当能量分别聚集到一定的、不同的密度时,就分别形成各种人类目前可探测的粒子、元素、物质、天体。当能量聚集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或大到一定程度时,人类就很难探测到,这类似声波和光波。声波频率在某个范围之内,人类就可听见,在某个范围之外,人类就听不
见了。光波波长在某个范围之内,人类就能看见,在某个范围之外,人类就看不见了。这就说明,事物的存在形式可分三类,一类是在人类目前可感知、可探测的范围之内的,另两类分别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两头,是人类目前不能感知、不能探测到的。所以,能量聚集的密度,在某个范围之内,人类目前就可探测到,在这个范围之外,人类目前就很难探测到了。根据质能方程,在一定条件下,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质能方程里,是用光速常量作为速度标准,而光速的实质是光量子的运动速度。量子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能理解的最小能
量单位,人类目前可探测的能量都是以量子为最小单位进行传播的。百年来,人类无法将量子继续分下去,但这只是限于人类的技术能力而已,并不等于量子就是宇宙中的客观的最小能量单位。
  用一个不是零的数,除以一个无限大的数,就会得到一个无限小的数。所以,在理论上,任何事物,(包括量子)是可以无限分下去的,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零。所以,数值为光子大小的能量,其运动速度为光速,数值大于光量子的其它粒子,它们的运动速度就小于光速。如果宇宙中存在比光量子小一万倍的超量子,那它的运动速度
就可以是光速的一万倍。根据质能方程,能量除以质量,等于光速的平方;如果能量无限大,或质量无限小,则光速的平方也就无限大,也就是光速的无数倍了。光量子之所以能达到光速,因为它本身份量小,而且是纯能量,所以,只要用微小的能量启动它,它就能瞬间达到光速。物体是巨大份量的能量的固态存在形式,它要达到或超过光速,就必须用更多的能量或更长的时间推动它;如果用适当的力推动它的时间无限长,那物体也能逐渐加速达到光速的无数倍。在空间中,一个物体如果是逐渐加速达到光速或超光速,组成该物体的原子、
质子、中子等粒子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都为零变化,所以,该物体并不会解体,其质量也不会增加。以任何速度运动的物体,其质量都不会增加,因为组成该物体的原子、质子、中子等粒子的数量不会因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相对论认为,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质量会增加,这是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其实,增加的只是物体自带的环绕其周围的辐射、电场和磁场对附近事物的压力,因为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固有的辐射、电场和磁场也是以接近光速运动。所以,光速和超光速,并非量子和粒子的专利。万能
的宇宙由于拥有无限的能量、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而无所不能,所以,存在以光速、超光速运动的物体,存在无数的比光量子小无数倍、运动速度比光量子的速度快无数倍的能量粒子穿行于无限的宇宙空间中,甚至穿过人体,也都是不足为奇的。光波和声波,低于某个区间或高于某个区间,人类的感官就探测不到,就需要借助科学仪器,但科学仪器也只是一定程度地延伸了人类感官的探测范围而已,并没有无限延伸人类感官的探测范围,也就是说,科学仪器的探测范围也是有限的,低于或高于某个范围的事物,科学仪器也探测不到了。

  人类想要探测更多的能量聚集密度类别和层次,也就是人类想要探测更多的能量存在形式和运动、传播和变化特性,就必须不断发展探测手段。
9.宇宙能压到底存不存在
宇宙是由能量组成的,所有能量之所以守恒而不会减少、更不会湮灭,是因为能量能无限拆解又能无限组合。而宇宙能量之所以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能量无论大小,都还同时具有引力和张力。
  根据能量无限性属性,宇宙到处都有能量“粉末”,只是人类限于技术能力观测不到而已。所以,在宇宙中,“无”是相对的,“有”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最空的“真空”也是有能量的,只是人类观测能力有限而已。又如,所谓绝对零度,也不是最低的温度,只是人类没有能力观测到更低的温度而已。所谓绝对零度,目前科学
界对它的意义解释为:最小的粒子也停止运动变化的温度。但是,人类至今还没有观测到最小的粒子处于绝对静止状态;而且,何为“最小”的粒子?所谓“最小”,只是限于人类的技术能力而已。况且,何为“静止”?速度为零为“静止”,还是不再作任何变化为“静止”?什么是速度为零?一千年移动千分之一毫米的速度为零,还是一千万亿年移动千万亿分之一毫米的速度为零?同理,又何为不再作任何变化为“静止”?一千万亿年发生千万亿分之一毫米的变化算不算是“静止”?人类能观测到这些无限小的速度和无限小的变化吗?所
以,宇宙不存在最低温度。依此类推,根据已知的四种基本力原理,其中的电磁力和万有引力在理论上可作用于无限广阔的空间,只是会被空间稀释或被别的电磁力和引力削弱、甚至抵消。
  如此,能量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已确凿无疑,因而张力、引力和电磁力无处不在也确凿无疑,张力场、引力场、电磁力场综合而成的能量场无处不在也确凿无疑,能量场压的存在也就确凿无疑,而能量场压就是能压。
  能量的特性是什?能量的特性就是“动”,就是做“功”,就是“最小”的能量粒子在空间位置的移动。能
量朝什么方向“动”?能量朝能量少的地方“动”,朝能量密度低的地方“动”。人们烧柴火煮食物,为什么是柴火放在食物的下面而不是上面?因为下面是地球,地球是巨大能量密集固态化的存在,上面空间的能量分布比下面的地球稀疏亿万倍,所以,火苗把能量往上传,而不是往下传。能量推动食物的各种成分调整位置变化到一定程度,食物就熟了。太阳的能量为什么往太阳外面空间辐射而不是往太阳里面辐射?因为太阳外面空间的能量分布比太阳里面稀少亿万倍。所以,能量往能量分布密度较低的地方运动,这就是能量的特性。这种
特性与电子相同,电子多的地方与电子少的地方形成高、低电压,电子从电压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低的地方。人类大量利用这种特性做各种“功”。能量的这种特性,是能压跟电压一样、不需要依赖重力而能存在的原因,这是能压与地球上的气压、水压及其它一切流体压的区别。能量由能量高、能量密度大的地方向能量低、能量密度小的地方传播、流动、运动,就是由高能压区流向低能压区,这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和宇宙天文观测中都是比比皆是的事实,能量的这种特性与重力无关。物质是能量聚集稳定的存在形式,两者可互相转化。所以,能
压的存在是符合逻辑的。所以,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流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小宇宙,就不仅是自然,而且是必然了。
  人类曾经在几百万年的岁月里,对普遍存在的万有引力证据视而不见。人类同样地对普遍存在的能压证据视而不见。人类曾经难以相信:相距几亿公里、甚至相距几百万光年的天体之间会有引力在相互作用。人类更难以相信:在几千亿、几万亿、几十万亿光年甚至无穷广阔的空间里,有能压在起作用。
10.本小宇宙的五个阶段了。
本宇宙本来就是一个能量密度极低、温度极低,(零下几万、甚至零下几十万摄氏度以下,绝对低于人类可测范围)的黑洞,当其能量密度低到某个程度时,周围相邻的反黑洞的能量就开始流向本黑洞。来自周围反黑洞的数以亿万计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量子、粒子、元素、物质、天体和星系)经过数千亿年的加速,到达本黑洞中心区域时,其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的许多倍。接着,先后到达本黑洞中心区域的数以亿万计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以光速许多倍的速度先后在本黑洞中心区域发生亿万次猛烈碰撞,猛烈碰撞导致猛烈爆炸。这种爆炸先后
发生亿万次,将数以亿万计的各种形式的能量分解成比光量子小许多倍的能量“粉末”,这种“粉末”的温度极端高,其速度是光量子速度的许多倍。从周围相邻反黑洞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进入本黑洞开始,到这些能量碰撞之前,这个阶段是本宇宙的酝酿阶段,此阶段历经一千多亿年。从各种形式的能量第一次碰撞爆炸产生能量“粉末”,到最后一次碰撞爆炸产生“粉末”,是本宇宙的诞生阶段,这个阶段经历了数十亿年,也就是说,数以亿万次计的碰撞爆炸持续了数十亿年。此阶段结束后,本宇宙就不再是吸收一切能量的黑洞了,而是进入
黑洞的中期。本宇宙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各先后碰撞产生的能量“粉末”一边冷却,一边又多次再互相碰撞,从而形成粒子、元素、原子和分子,这是本宇宙的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本宇宙处于黑洞的末期,平均温度接近但仍低于绝对零度。这个阶段经历了数亿年。在这三个阶段,人类已知的光和各种辐射都还不能传播。
  第三个阶段结束后,黑洞就消失了,此时的平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同时开始了本宇宙的第四个阶段(标志事件是本宇宙于137
  亿年前开始传播第一道光,那一年发出的光于137亿
年后到达地球),就是本宇宙的发展阶段,就是各种先后碰撞形成的粒子、元素、原子、分子再多次碰撞,从而形成物质、天体、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已知的各种光和辐射能够在其中传播,这个阶段经历了八十五亿年左右,这时,本宇宙已经成为反黑洞了。本宇宙的第五个阶段就是本宇宙逐渐解体的阶段,就是本宇宙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流向周围相邻的黑洞的阶段,这个阶段将经历数千亿年,现已持续了50亿年左右。其实,第四个阶段也就是周围低能压小宇宙的极低能压牵引启动本宇宙能量的漫长阶段,(八
十五亿年左右)。到第四阶段的末期,周围的低能压小宇宙的极低能压对本宇宙的能量启动成功,本宇宙的能量开始逐渐加速流向周围。第五个阶段长达四千亿年左右,在这个阶段不会再碰撞产生任何天体。
  当第五阶段经历两千亿年后,本宇宙的能量已加速到远超过光速,也就是以远超过光速的速度流向周围的低能压小宇宙,人类已不能再观测到光了,本宇宙已进入黑洞的酝酿阶段,本宇宙作为一个光和辐射能够在其中传播的高能压小宇宙开始消亡了,此时的平均温度已低于绝对零度。三千多亿年后,本宇宙的能量以三倍
光速的速度开始穿过周围千亿光年的过渡空域。三千五百亿年后,本宇宙的能量以四倍光速的速度进入周围的小宇宙。四千多亿年后,本宇宙的能量几乎尽数排空,也就是几乎尽数进入周围的小宇宙,因此能压几乎接近低谷,(平均温度零下几万、几十万摄氏度以下),本宇宙作为一个反黑洞已彻底消失了,转而成为真正的黑洞。四千五百多亿年后,本宇宙的能压已到低谷,开始吸引周围小宇宙的能量倒流回来。八千几百亿年后,周围小宇宙的能量因本宇宙的吸引,经长途加速和跋涉,以四倍光速的速度开始进入本宇宙。九千几百亿年后,
来自周围小宇宙的能量以近二十倍光速的速度开始在本宇宙中心区域碰撞、爆炸,于是开始了本宇宙的新的轮回。高、低能压小宇宙完成一次转换需要四千六百多亿年,完成一个轮回需要九千三百亿年左右。
  正是因为宇宙能压是一种能在几千亿光年、几万亿光年甚至几十万亿光年的空间起作用的一种因素,才能使巨量的能量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广的空间的加速,从而达到光速的许多倍,然后通过如此高速的碰撞,才能实现有质能量与无质能量的大规模转换,这是高、低能压小宇宙轮回的必要条件,这种条件是无法在人
类的实验室里制造的。
11.能量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
微观世界的原子里的电子在不断运动变化,而电子跟其它的电子或粒子是毫无疑问有碰撞的,只是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碰撞的威力不足以引起化学反应,也不足以引起核反应,更不足以引起超核反应。微观世界的碰撞无处不在,那宏观世界的碰撞又如何呢?
  前面提到一百几十亿年前,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形式的能量, 以十几倍光速的速度先后在本宇宙中心区域猛烈碰撞爆炸,这种碰撞爆炸发生了亿万次,持续了几十亿年。就是那几十亿年多波次、多层次的碰撞,形成了本宇宙各种能量存在和运动的现状。 为了表述方便
,本文将各种能量碰撞后产生的各种能量简称为碰撞产生物,(可以是粒子、粉末,也可以是团状物,包括经过长时间各种粒子、粉末多次再碰撞而成的团状物)。后面碰撞产生的碰撞产生物会与前面碰撞产生的碰撞产生物碰撞,再后面碰撞产生的碰撞产生物又与前面的碰撞产生物碰撞……如此经历了几十亿年的亿万次、多波次、多层次的碰撞。先产生的碰撞产生物先降温凝聚,后产生的碰撞产生物后降温凝聚,有的碰撞产生物已经经过长时间降温凝聚成团块(团状),仍然会与后面的碰撞产生物碰撞。碰撞前的能量(物质、天体)状态(
气态、液态、固态、密度、温度、质量、体积、形状、速度、角度方向、运动轨迹形态——直线或弧线)和碰撞的速度、力度、角度、部位决定了碰撞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也就决定了碰撞产生物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密度、温度、质量、体积、形状、速度、运动轨迹形态——直线或弧线)。比如,两颗温度都是一千万度的恒星相撞,其碰撞产生物与两颗十万度的恒星相撞后的碰撞产生物就有很大区别;一颗一千万度的恒星与一颗十万度的恒星相撞,其碰撞产生物又有很大区别;一颗恒星与一颗固态行星相撞,其碰撞产生物又有很大
区别;两颗不同密度的行星相撞,其碰撞产生物又有很大区别……碰撞前的能量状态千差万别,碰撞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也千差万别,碰撞产生物的状态也就千差万别。有的碰撞产生物是“最小”的分散状粒子。有的碰撞产生物是聚集状粒子团,前期呈由“最小”粒子组成的液态团状物——超恒星,温度是恒星的数千倍以上,由碰撞产生物因碰撞的极高压力而极速升温至千亿度以上、分子原子迅速解体成粒子、同时受极端压力压迫而聚集成液态团状物——超恒星和恒星的成因,降温后可成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任何天体都不会在星云中
诞生,产生天体需要巨大压力,只有碰撞才能提供所需压力),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足够巨大的天体以光速或超光速相撞。如果恒星是由氢氦——最小的原子组成,那超恒星就是由更小、甚至是“最小”的粒子组成,两类恒星都是极端高温的液态团状物,成因相同,只是形成过程受到的压力有好几个数量级差异,因而组成的粒子微小级别也就有好几个数量级差异。用某些设备观测太阳时,太阳表面就像某种液体的海洋,整个太阳就像一个液态的球状物,太阳到底是由氢氦组成而在进行核反应还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在进行
超核反应?人类无法到恒星或超恒星表面取一滴来验证);有的碰撞产生物是分散分离的,(如星际原子、星际分子、星云);有的碰撞产生物降温后成为重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物质(行星、金属星)。如果碰撞时产生的温度够高和压力够大,碰撞主体除去非直接碰撞面表层物质,(这部分表层物质因受到的压力不够大而成为分离的粉末、星云、星际粒子——星际高能粒子、星际原子或星际分子)外的其余物质就会在高温下迅速解体为粒子,同时在高压压迫下聚集为各种液态恒星(太阳),恒星耗尽能量后可冷却为固态中子星甚至夸克星。能
量(物质、天体、碰撞产生物)碰撞时,如果压力足够大、温度足够高的,就造就各种恒星;如果压力不够大、温度不够高的,就成为高温发光星云;压力更小、温度更低的,则成为星高能际粒子。压力更小、温度只有几千度的,则成为星际分子、星际原子;压力够大,温度只有几千度以下的,则成为行星。所以,宇宙的所有能量、粒子、元素、物质、天体都是碰撞后而成,不是吸积而成。也就是说,如果本宇宙不再发生碰撞,就不会再产生新的天体。
  上面讲的是各种能量形式的成因,下面要讲的是天体自旋与星系环绕的
成因。
  如果你把一个小皮球置于宇宙深空中,然后用食指和中指快速切擦皮球的边缘,皮球就会自旋起来。如果不再有别的因素影响皮球,皮球会自旋亿万年。所以,当一个团状碰撞产生物被别的碰撞产生物快速切擦边缘时,该团状碰撞产生物就会自旋起来,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有别的因素阻止它自旋为止。碰撞产生物一旦经碰撞爆炸产生,就一直保持做直线运动,直到它被别的碰撞产生物碰撞非几何中心或切擦边缘后转为弧线运动为止。保持做直线运动的惯性与非几何中心碰撞或边缘切擦作用形成向量,从而使碰撞产
生物转为做弧线运动。正在自旋的团状碰撞产生物,如果质量足够大,就会产生一定强度的旋转的引力磁场,当其它碰撞产生物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进入它的引力磁场时,就会成为环绕该团状碰撞产生物运行的天体。太阳作为一个团状碰撞产生物刚经碰撞产生时是不会自旋的,是后面发生的碰撞爆炸产生的碰撞产生物高速射向宇宙空间时切擦上了太阳边缘部分,使得太阳自旋起来,从而太阳的引力磁场也随太阳旋转起来;当再后来的碰撞产生物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进入太阳旋转的引力磁场时,就成为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了。地球就是一个绕
太阳运行的团状碰撞产生物。地球是开始自旋在先还是开始绕太阳转在先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地球被一个碰撞产生物高速切擦后,地球就一边自旋,一边在宇宙空间做弧线运动,当地球进入太阳旋转的引力磁场时,就成为一边自旋、一边绕太阳运行的行星了。或者,地球还未被切擦形成自旋,就作为一个团状碰撞产生物以一定的角度和速度进入了太阳旋转的引力磁场,成为绕太阳运行但不自旋的天体,在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被另一碰撞产生物切擦边缘,于是自旋起来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太阳开始自旋绝对早于地球开始绕太阳转,
同理,地球开始自旋也绝对早于月亮开始绕地球转。当一个团状碰撞产生物边缘被切擦时,它除了产生自旋外,还会在宇宙空间中作弧线运动,在作弧线运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再次或多次边缘被切擦,它就可能环绕某个空间做圆周或椭圆轨迹运行。一个自旋或在宇宙空间中做弧线运动的巨大碰撞产生物,它的引力磁场也随着它一边旋转一边在宇宙空间中做弧线运动,于是会长时间地牵引附近的其它碰撞产生物,逐渐使得它们也转为做弧线运动。由于本宇宙经过了几十亿年的亿万次、多波次、多层次的碰撞,有许多碰撞产生物经过了多次边
缘被切擦,于是围绕某个空间作圆周或椭圆运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更多的碰撞产生物进入圆周内或椭圆内的空间,于是圆周外或椭圆外的空间的能量越来越多,能压也越来越高,圆周或椭圆内空间的能量就相对越来越少,能压也就相对越来越低,几亿年后就形成了星系的中心低能压区。于是,碰撞产生物的非几何中心碰撞、边缘切擦、自旋和弧线运动,引力磁场的旋转运动和弧线运动,这些因素最终使宇宙星辰各级环绕系统形成,也就是最终使行星系统形成、使恒星系统形成、使星系系统形成,也最终使星系团、超星系团形成,也最终能
使更大尺度的宇宙结构形成。
  由于碰撞前各种能量的状态千差万别,碰撞的部位、角度、速度、力度也千差万别,碰撞产生物的状态也必然千差万别,持续几十亿年的亿万次、多波次、多层次的碰撞,每次碰撞的千差万别,不是几万字能够表述清楚的,需要众多的宇宙科学爱好者去细想了。
12. 人类的认识能力到底有没有限?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只是数轴上的一段线段,线段两头之外的无穷无尽的两部分永远等待人类去认识。人类目前和在可预知的未来都只能认识光速以内的世界。超过光速的世界,人类无法探测、无法认识,但不等于它不存在。高、低气压之间的差距越大,气流的速度也会加速到越大。能压可以对各种形式的能量,包括天体,进行几千亿年甚至几万亿年的缓慢加速,从而使它们达到光速或光速的许多倍。

在一个直径几万亿光年的低能压小宇宙世界里,一切能量都是以几倍光速的速度运行,即使这样,也要千亿年的
时间才能穿过它的半径。这样的宇宙世界是人类难以想象的,但却找不到充足的理由来否定它的存在。

整个宇宙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无限的空间,无限的时间,无限的能量;能量聚集规模的无限小和无限大,能量聚集密度的无限小和无限大,能量存在形式的无限多样性,能量运动形式、变化形式和传播形式的无限多样性,能量运动速度、变化速度和传播速度的无限多样性,等等。把宇宙的各种可能性比作向两头无限延伸的数轴,而数轴的原点就是人类对世界最原始的感知。由原点开始,向两头延伸,就是人类对世
界感知和认识的扩展。无论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扩展到哪里,都只是数轴上的一条线段,线段两头之外的无穷无尽的两部分,就是人类未感知、未认识的世界。所以,人类应永远保持谦虚谨慎,永远追求无限精细,才能无限接近世界的真相。

注1
能压“极(度)低”不等同于“完全低压”,能压“极(度)高”不等同于“完全高压”。
注2
能量的特性是什么?能量的特性就是“动”,就是做“功”,就是“最小”的能量粒子在空间位置的移动。能量朝什么方向“动”?能量朝能量少的地方“动”,朝能量密度低的地方“动”。人们烧柴火煮食物,为什么是柴火放在食物的下面而不是上面?因为下面是地球,地球是巨大能量密集固态化的存在,上面空间的能量分布比下面的地球稀疏亿万倍,所以,火苗把能量(热能)往上传,而不是往下传。能量推动食物的各种成分调整位置变化(分子、原子的位置变化导致化学变化)到一定程度,食物就熟了。太阳的能量为什么往太阳外面
的空间辐射而不是往太阳里面辐射?因为太阳外面空间的能量分布比太阳里面稀少亿万倍。所以,能量往能量分布密度较低(能量分布较少)的地方运动,这就是能量的特性。这种特性与电子(电能)相同,电子多(电能高)的地方与电子少(电能低)的地方形成高、低电压,电子(电能)从电压高的地方流向电压低的地方。人类大量利用这种特性做各种“功”。能量的这种特性,是能压跟电压一样、不需要依赖重力(引力)而能存在的原因,这是能压与地球上的气压、水压及其它一切流体压的区别。能量由能量高(多)、能量密度大的地
方向能量低(少)、能量密度小的地方传播(传递)、流动、运动,就是由高能压区流向低能压区,这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和宇宙天文观测中都是比比皆是的事实(跟苹果落地万有引力是普遍事实一样),能量的这种特性与重力(引力)无关。物质(物体)是能量聚集稳定的存在形式,两者可互相转化。所以,能压的存在是符合逻辑的。所以,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流向四面八方的低能压小宇宙,就不仅是自然,而且是必然了。
注3
相邻小宇宙的能压无法使经过几千亿年加速达到几倍光速的能量(物质)停止飞奔,唯一能阻止如此高速飞奔的因素就是碰撞。所以,来自四面八方高能压小宇宙的能量(物质)以几倍光速冲到能压最低的低能压小宇宙的中心区域,并在那里以几倍光速互相碰撞。所以,能量(物质)像钟摆一样或像弹珠在两块胶板之间来回反弹一样,在不同的高、低能压小宇宙之间来回运动碰撞并完成粒子、元素、物质、天体、星系的循环重组再生,这是有相当的逻辑依据的。
注4
该理论中的数字是有相当根据的,虽然并不精准,但考虑到如此宏观的尺度,就算有一两个数量级的误差,也是情有可原的。
注5
物体通过漫长时间(宇宙能压和万有引力可无限长时间地加速各种物体、物质)(缓慢)逐渐加速到光速或超光速,组成该物体的原子、质子、中子等各种粒子的数量和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置都是零变化,所以,该物体并不会解体(但一旦遇到碰撞,极易破碎),其质量也不会增加。以任何速度运动的物体,其质量都不会增加,因为组成该物体的原子、质子、中子等粒子的数量不会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相对论认为,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质量会增加,这是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其实,增加的只是物体自带(固有)的环绕
其周围的辐射、电场和磁场对附近事物的压力,因为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它固有的辐射、电场和磁场也是以接近光速在运动(人类对这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难以计算这种压力的大小变化)。所以,光速和超光速,并非量子和粒子的专利。
注6
碰撞产生物可以是粒子、粉末,也可以是团状物(包括经长时间粒子、粉末再多次碰撞而成的团状物)。
注7
有的碰撞产生物是聚集状粒子团,前期呈由“最小”粒子组成的液态团状物——超恒星,温度是恒星的数千倍以上,由碰撞产生物因碰撞的极高压力而极速升温至千亿度以上、分子原子迅速解体成粒子、同时受极端压力压迫而聚集成液态团状物——超恒星和恒星的成因,降温后可成为恒星、红巨星、白矮星(任何天体都不会在星云中诞生,产生天体需要巨大压力,只有碰撞才能提供所需压力),这种情况发生的条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足够巨大的天体以光速或超光速相撞。如果恒星是由氢氦——最小的原子组成,那超恒星就是由更小、甚至是
“最小”的粒子组成,两类恒星都是极端高温的液态团状物,成因相同,只是形成过程受到的压力有好几个数量级差异,因而组成的粒子微小级别也就有好几个数量级差异。用某些设备观测太阳时,太阳表面就像某种液体的海洋,整个太阳就像一个液态的球状物,太阳到底是由氢氦组成而在进行核反应还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在进行超核反应?人类无法到恒星或超恒星表面取一滴来验证);有的碰撞产生物是分散分离的(如星际原子、星际分子、星云);有的碰撞产生物降温后成为重原子和分子组成的物质(行星、金属星)。如果碰撞时产
生的温度够高和压力够大,碰撞主体(碰撞前的物质、天体)除去非直接碰撞面表层物质(这部分表层物质因受到的压力不够大而成为分离的粉末、星云、星际粒子——星际高能粒子、星际原子或星际分子)外的其余物质就会在高温下迅速解体为粒子,同时在高压压迫下聚集为各种液态恒星(太阳),恒星耗尽能量后可冷却为固态中子星甚至夸克星。能量(物质、天体、碰撞产生物)碰撞时,如果压力足够大、温度足够高的,就造就各种恒星;如果压力不够大、温度不够高的,就成为高温发光星云;压力更小、温度更低的,则成为星高能际
粒子。压力更小、温度只有几千度的,则成为星际分子、星际原子;压力够大,温度只有几千度以下的,则成为行星。所以,宇宙的所有能量、粒子、元素、物质、天体都是碰撞后(经降温)而成,不是吸积而成。也就是说,如果本宇宙不再发生碰撞,就不会再产生(诞生)新的天体。
注8
碰撞产生物的非几何中心碰撞、边缘切擦、自旋和弧线运动,引力磁场的旋转运动和弧线运动,这些因素最终使宇宙星辰各级(层)环绕系统形成,也就是最终使行星系统形成、使恒星系统形成、使星系系统形成,也最终使星系团、超星系团形成,也最终能使更大尺度的宇宙结构形成。
注9
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不到的世界不等于不存在, 正如它们被发明之前人眼看不到的世界不等于不存在一样。不搞先入为主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权威主义。 逻辑思维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没有逻辑漏洞(逻辑错误)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
注10
多数人习惯拜倒在权威的脚下而不是服从逻辑。历史上,权威犯的错误不少,权威造成的灾难也不少。 
注11
人类习惯局限于根据基于有限条件的实验的结果来进行判断。既然实验的条件是有局限的,那根据有局限条件实验的结果而作出的判断,也就难免有局限了。没有逻辑漏洞(逻辑错误)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 
注12
正确的理论一定符合逻辑,不符合逻辑的理论就一定不正确。所以,理论要正确,就一定要符合逻辑。人要吃食物才能维持生命,这符合逻辑,所以是正确的,不一定需要数学(方程、公式、数字)来证明。逻辑是用来说明事物(理论)的合理性(每个细节上下、左右、前后的连贯性、因果性),数学是用来精细计算的。
13.如果宇宙能压理论没有逻辑漏洞,科学家们就可为它建立数学公式,这当然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一种没有漏洞的理论完成构思后,就可将它数学化,也就是建立数学方程、公式,就像为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建立公式一样。 
  14.宇宙能压理论揭开了宇宙的第三层神秘面纱。宇宙的第一层神秘面纱是万有引力,宇宙的第二层神秘面纱是物质微观世界各级别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等等)的结构和相互作用(还在被人类揭示中),宇宙的第四层神秘面纱就是是宇宙如何将能量储存在物质里(从理论上很难解释纯能量怎
样转化成物质,更可能的是物质只是能量的载体,但这不影响能压理论,因为,哪怕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只要它不是零,就一定承载着能量。其实,能压理论已经触及到了第四层神秘面纱),宇宙的第五层神秘面纱就是物质从何而来。至于时间和空间,时间是依附于空间、物质和能量的,空间是物质和能量的容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构成了宇宙的四维。
  15.民科如果符合逻辑,民科也是科学。官科如果不符合逻辑,官科也是谬论。是谬论还是科学,不是取决于什么出身(身份、背景),而是取决于是否符
合逻辑。
  16.欢迎各方人士找出(指出)宇宙能压理论的逻辑漏洞,作者将不胜感激。也欢迎各方人士一起,共同努力完善该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超弦理论与量子力学1
从相对论到黑洞大爆炸
生命在世界末日的10个古怪问题
如果一个物体从地球高空无限向下掉落,能够加速到光速吗?
一口气搞懂黑洞
黑洞吞噬一切靠近的物体,这些物体最终都到哪里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