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校管理 | 想事比管事重要,管事比做事重要

回到儿童,回到原点



文 | 卢志文

来源:《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



基层干部做法家,中层干部做儒家,高层领导做道家,这是很多管理行家的共识,也应该是学校较为理想的管理层级定位。

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他律,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天性,主张制度管人,照章办事,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行事讲究效率,不拖拉积压,崇尚“无宿治”;强调制度的稳定性,反对朝令夕改,主张“国贵少变”。

基层干部把关的是学校教育教学最基本的流程和细节,他们不需要“深入基层”就可以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得是否到位,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他们能否严格执法,是衡量一所学校执行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

儒家主张德治强调自律,强调恩泽、教化、感染,以人为本;提倡德治和仁政,主张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以情动人;恪守中庸,防止“过”和“不及”两个极端,把握好“度”,做到节用有度、任废有度、赏罚有度、褒贬有度;追求和谐,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注意成员之间的协调与和睦,又反对无原则的苟同与同流合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强调为政在人,主张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倡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中层干部负责学校一个块面或者一个条线的工作,是校长和基层干部及一线教师之间的桥梁,要将校长的宏观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战略具体化、制度化,需要协调上下左右的关系,建立团队,化解矛盾,培训员工,开展活动,同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学校中层干部贯彻儒家的管理思想,才能以人为本地制定政策;才能有效地化解基层执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纠偏守中,保障组织的正常运转;才能让校长摆脱烦琐的管理事务的束缚,腾出时间和精力做更重要的事情。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登高望远,尊重规律,顺应潮流,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追求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强调政简刑轻,放手放权,不把人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事物及其过程;强调“以正治国”,抓重点,抓关键,重“内治”,辨方向,谋大略;强调谦下为本,常善救人,知人善任,力图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校长是一校之魂,需要超前的理念、正确的决策、准确识人和科学行事,这一切均离不开校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校长如果整天被杂事包围,拘泥于琐碎事务,无暇充电,孤陋寡闻,缺乏思考,就很容易故步自封,目光短浅,抓小遗大,甚至会不辨方向,盲目指挥,误入歧途。校长应该做道家,掌握规律,辨识方向,深谋远虑,高瞻远瞩。对于校长,指挥团队“做正确的事”比教育部下“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想事”比“管事”更重要,“管事”比“做事”更重要。校长就是要“出好主意用好人”,而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放手”、“不放心”最后必然导致既无可用之人,又无可信之人,形成恶性循环。

在学校组织内部,管理是需要分层的,不同层级的管理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要求。自上而下,战略管理依次淡化,过程管理依次增强;对人的管理依次淡化,对事的管理依次增强。越是基层的管理,越是需要更多法家的管理思路与方法;层级越高,则越是需要更多道家的管理思路与方法。

现实中,很多学校的管理层级是错位的。基层干部乐于做“儒家”,不做“法家”,遇事不敢顶真,做“好好先生”,致使制度形同虚设,向上级汇报时必然弄虚作假、粉饰太平,必然误导上级。普通教职工,则乐于做“道家”,对学校宏观决策品头论足,猜测质疑,甚至空发牢骚,人心涣散,而不是谋求执行到位,低耗高效。校长则被迫做“法家”,亲自上阵,板起面孔训人,久而久之搞得干群关系紧张,威信下降,疲于应对,决策能力降低,甚至到基层也了解不到真实情况,使学校凝聚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家·儒家·道家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
给副校长的八条忠告
副校长的修炼之道
中小学校多大规模最好?
科学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工作法--青岛开发区第二中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