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事地理 | 关于“天坑”的那些事儿


时 事 导 读


据各新闻媒体近日报道,陕西省汉中发现分布有49处天坑的罕见天坑群,总面积5019平方公里,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最大的圈子崖天坑口径520米,深380米。坑内有原始林区、瀑布,部分坑底有溶洞和地下河,还发现了特有动物鼯鼠。此前全世界发现天坑群约130个。


1

天坑是什么?


重庆奉节县兴隆镇小寨村的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


天坑是一种喀斯特负地形。碳酸盐岩在地下河长期冲刷下,形成洞穴后崩塌而成的一种罕见的地质现象,一般形成期在50万年左右。当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向下渗流时,也对地表下岩层产生垂直溶蚀。一般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空间与形态特质,从地下通往地面,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地下溶洞也是喀斯特负地形


以地表为界,地表以下的喀斯特景观称为喀斯特负地形,它包括水洞、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表下景观。




2001年之前,天坑只是对重庆奉节县小寨天坑这种景观的特称,类似的地貌在各地有不同的名称,如“龙缸”、“石院”、“石围”、“岩湾”等。2005年“天坑”这个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天坑(tiankeng)是继峰林(fenglin)和峰丛(fengcong)之后,第三个由中国人定义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迄今为止全球已经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现类似的天坑。但全世界仅有的3个超级天坑都分布在中国,即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地面标高1331米,深666.2米)、重庆武隆后坪天坑(总深度约500米)、陕西汉中天坑群。


地陷与天坑的不同

天坑与地陷不同,地陷只是地面塌陷的一种,通常都与地下水位的变化和人类的工程活动有关,如过度抽取地下水、久旱降雨等造成地下水水位的暴落暴涨、下水管道渗漏淘蚀地下的土层、建设施工震动等。同时地下资源开采也会造成塌陷,其中又以煤矿采空塌陷最为突出。


2

天坑的形成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不过当前关于天坑的考察、认定和争论尚未停止。但有一点,它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喀斯特地貌在世界分布很广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约占地球总面积的10%。中国喀斯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5%,主要分布于南方的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云南,湖北等省区以及北方的陕西省南部,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区,但喀斯特这个术语诞生于斯洛文尼亚,喀斯特是欧洲原南斯拉夫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




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一般呈现漏斗形,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因在地下河强烈溶蚀和侵蚀作用下,石灰岩不断溶解,导致顶部多次塌方裸露出地面而形成。


小Q

天坑的形成过程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形成地先沉积了深厚的石灰岩,经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后再流水溶蚀(或侵蚀)致使地面塌陷而形成。


小A

小Q

是不是由此可推断,汉中地区以前应该是海洋?

应该是,形成天坑所在地在地质时期曾是一片浅海,有利于沉积成石灰岩。


小A




广西乐业天坑群


天坑的成因大多分两种,大多是塌陷型(广西乐业天坑群等),罕见的是冲蚀型(重庆武隆后坪冲蚀、天坑群等)。



重庆武隆后坪天坑


天坑的形成至少要同时具备六个条件

一是石灰岩层要厚。只有足够厚的岩层才能给天坑的形成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是地下河的水位要很深。有利于溶蚀。

三是包气带(含气体的岩层)的厚度要大。才能有利于垮塌。

四是降雨量要大,这样地下河的流量和动力才足够大,足以将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

五是岩层要平。从天坑四周的绝壁看就会发现,岩层与地面是平行的,就像一层层的石板堆在四周一样,只有这样的岩层才能垮塌。

六是地壳要突起。地壳的运动就会给岩层的垮塌提供动力。


3

陕西汉中天坑群


汉中天坑群位于秦巴山区,地处汉中南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地块结合地带,自西向东蜿蜒200多公里,主要分布在宁强县禅家岩镇、南郑县小南海镇、西乡县骆家坝镇、镇巴县三元镇四个区域。其中,三元镇和小南海镇天坑群最为密集,分别达到19个和16个;单体规模最大天坑为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口径最大处520米,最大深度320米,达到超级天坑的标准。这里不仅有天坑,还有洞穴、峡谷、溶洞、飞瀑、峰丛、洼地等地貌,这些岩溶地貌景观浑然一体。

 



 此前学术界的广泛共识是天坑产生的纬度范围在北纬24°到31°之间和南北纬20°以内的区域,此次发现的汉中天坑群已经超出了这一范围。汉中天坑群在北纬32°跟北纬34°之间,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地方没有发现,是我国大陆热带、亚热带岩溶区目前发现分布最北的天坑群,填补了世界岩溶地质研究空白。据悉,汉中天坑群已被确定为省级地质遗迹公园,下一步将申报国家以及世界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




汉中天坑群所处位置地势险要、人迹罕见、岩溶系统完整,地质专家在实地调查中曾在部分坑底发现了瀑布,原始森林等景观,并发现少见的植物和飞猫,部分坑底有溶洞,洞内分布有石钟乳,石笋,石田,石珍珠等地貌



除了具备重大科研价值,汉中天坑群也有着极强的观赏性。天坑四周多为悬崖峭壁或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崖壁上有飞瀑流泉、蝶飞萤绕,底部有原始植被、天坑生态环境下特有动植物、相互连通的溶洞群以及地下暗河。天坑极强的观赏性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4

关于“天坑”的地理题

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按成因分类,图中岩石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沉积

 


试题分析:

1】图中岩石为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淀所形成的,属于沉积岩。

2】根据图中“地下暗河”、题干中“石灰岩”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所形成的。

考点:岩石类型、地质作用

1.C    2.C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回答3-4题。

 


3.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 

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 

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 

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4.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B  A

【旅游地理】

1997年6月27日,重庆武隆县后坪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被称南方喀斯特地质地貌经典。图12为后坪天坑群景观图。喀斯特天坑是自地下深处向地面发展的地貌类型,多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具有特殊的旅游观赏价值。

 


(1)写出后坪天坑群岩石的主要类形,并分析说明这种地貌景观的成因及过程。(10分)

 

(2)分析喀斯特天坑形成的自然原因,并评价天坑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10分)


 

(1)主要岩石类型:石灰岩(碳酸盐类岩石)。(2分)

成因:早期这里是海底,形成大面积石灰岩;后期地壳上升成为陆地,石灰岩出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植被良好,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含量高;长期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8分,任答四点即可) 

 

(2)【答案】天坑群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沛,地下暗河等水体水量丰富,对当地广布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形成喀斯特天坑。(4分)

 

天坑给人以奇幻、深邃、险峻、秀丽的感受,旅游资源集群状况好,非凡性突出,具有很高的游览价值和美学价值;对天坑进行科学研究,(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地下水文,大型天坑内的特殊气候与生态环境系统,生物学与生态学等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具有科学价值;天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遗产遗迹价值。(答3点得6分)



   

   地理蹊
   地理学习的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转地理 | 这就是天坑?
薤韭山探索与发现
课程资源·自然生态|全球最大的“天坑群”惊现陕西汉中
“天坑”是怎样炼成的
镜头下的地质之美第三季:喀斯特地貌与红层及丹霞地貌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云南风景-4【清晨海云-艺摄手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