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原阻击战:志愿军伤亡2万,军长负重伤,与十国联军血战13天

抗美援朝中的第五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以来打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发生了多起至今中美双方都不想再去回忆的战斗。

铁原阻击战是第五次战役期间,最为关键的一起战斗,其惨烈程度比上甘岭战役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的第63军是铁原阻击战中的主要力量,这一仗使第63军在编制不全的情况下成为了共和国的第一批甲种部队之一。

铁原阻击战结束后,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一生都没有再回过他的老家四川。

因为他带出去的数万虎贲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殆尽,他觉得自己无颜再去面见四川的父老乡亲。

记得央视有一期关于这起阻击战的纪录片,在纪录片中记者请求对当年的参战老兵进行采访的时候,大多数都被家属婉拒了。

因为当年的铁原阻击战实在是太过惨烈,再加上老兵们年岁已高,家属不想过多地刺激他们。

铁原阻击战的惨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以至于时隔60多年,这起战役在老兵的心中还是如此之痛。

铁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志愿军的天然屏障,美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铁原是目前位于韩国的一处交通要道,时至今日,韩军每天仍在铁原进行实弹训练。

在60年前,此处更是爆发了一场激烈无比的阻击战。

从地图上看,铁原位于整个朝鲜半岛的中心地段,南通韩国的政治中心首尔,北达朝鲜的首都平壤。

抗美援朝时期,我军在铁原,平康,金化这三个地点建造了数个后勤物资中转中心,也就是说国内运输过来的补给物资都是在这三个地方进行集中管理。

然后通过本地较为发达的公路网交送到各个部队的手上,因此这三个地点被称为我军后勤的铁三角。

铁原不但是我军十分重要的后勤基地,更是朝鲜战场上的咽喉要道。

一旦铁原有失就意味着志愿军东线和西线的联络将会被切断,我军兵力优势将会大打折扣。

而且美军一旦对志愿军完成分割就意味着还没完成战略转移的30万志愿军主力将会面临被歼灭的危险。此处将极有可能成为志愿军的滑铁卢。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彭德怀命令第19兵团的第63军在铁原一带对美军展开阻击,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至少要阻击美军15-20天,直至志愿军主力完成战略转移,并构筑完成第二道防线,没有命令不得撤退。

第63军的军长傅崇碧接到命令后眉头紧锁,因为此时的第63军不但兵力严重不足,后勤方面更是从第五次战役开始到现在没得到一丝的补给....

'铺冰卧雪盖蓝天,抱枪枕石伴树眠。'

标题的诗词是抗美援朝老兵在回忆起第63军入朝作战的情境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诗。

很多人都知道在抗美援朝进行到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时候,志愿军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部队换装了苏式装备,但却不知道哪怕换装了苏式装备,我们的子弟兵们在战场上依旧是受冻挨饿的境地。

这是因为我们从苏联购买的军备大多是武器弹药,并不包括军粮棉服等后勤物资。

据老兵的回忆称,在进入朝鲜后,战士们每天晚上睡觉必须要脱掉衣物,不然第二天起来保准冻伤,但没有棉被,晚上靠什么取暖呢?

上级命令晚上睡觉时两个人一组,一个人脱掉裤子,一个人穿着裤子。脱掉裤子的人把腿伸到穿着裤子的人的裤管里去,靠人的体温来为彼此取暖。

这样做的弊端很大,夜里一旦美军来袭部队很难快速反应。不过好在美军基本不进行夜袭。

后勤物资上的差距令人难以想象,但国内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当时美军的军粮分为A,B,C三个等级。

A等级的军粮指的是牛排等高热量的热食,B等级的军粮指的是热狗,香肠等较为便捷的高热量食物,C等级的军粮指的是中热量,但便于保存,保质期长的罐头类食品。

而志愿军上到彭老总,下到普通战士,最常见的果腹食物就是炒面。

这个炒面可不是现在大家都能吃得到的炒面条,而是炒熟的黄豆粉。

如果黄豆粉能用水冲开,倒也不是那么的难以下咽,但在战场上志愿军的指战员们只能用自己的口水往下吞咽。

如果无法理解有多难以下咽,我们可以抓一把面粉或玉米面粉,直接放在嘴里往下咽。

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也能有七八分的相似。

即使是如此难以下咽的炒面在铁原阻击战中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了。

在志愿军战史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某连奉命在高地驻守时,由于军粮紧缺,连长命令全连将军粮集中在一起,只有要去执行侦查或通讯任务的士兵才能在出发前吃一两口炒面。

水源方面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由于美军强大的火力封锁与志愿军的任务所在,使他们的饮水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打击下,水源地要么一片废墟,要么被污染殆尽。

很多战士只能在渴得受不了的时候去舔树上的露水来解渴,可美军发现哪棵树有人舔露水就拿炮轰哪棵树,所以出去喝露水的战士大多都没能回来。

即便如此,还是经常会有志愿军冒险去舔露水解渴,因为要完成任务的前提是活着。但在美军正式开始进攻的几个小时后就没人去舔露水了,因为战场上的树都被美军一颗一颗地给炸光了。

后勤是铁原阻击战中的一匹拦路虎,15天的阻击中,第63军得到的补给为零

随着李奇微'磁性战术'的实施,我军在后勤方面愈发地捉襟见肘。

苏式装备是好啊,随着波波沙,转盘机枪等全自动武器的下发,志愿军基础连队的火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可在全自动武器带来的强大火力的同时也意味着后勤的压力也会随之猛增。在前四次战役时,由于我军受到后勤的制约,最多只能保持7天的攻击态势,这被美军称之为'礼拜攻势'。

可在第五次战役的中后期,志愿军彻底地打破了'礼拜攻势'这一规律。不是后勤能力上来了,而是战场形势太过混乱,补给压根无法输送到部队的手中。

大部分的部队在补给耗尽后仍必须保持攻击或防御的态势,其时间早已超过了7天。

比如铁原阻击战中的第63军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在铁原阻击战中,第63军的不少连队在坚持到中后期时子弹已经打空,只能靠石头来反击敌人,可到了末期阵地上连一块大点的石头都没有了,不是都用来砸向了敌人,而是被美军轰成了碎块。

铁原阻击战中的8勇士就是在弹药耗尽的情况下,为了不被敌人俘虏而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

实力带来的自信使美军毫无冒险精神,稳扎稳打的战术方针使志愿军看到了机会。

第63军接到了在铁原一带阻击美军的命令后,全体指战员立刻开始对美军的战略进行分析。

因为第63军是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开始前才入朝作战,所以对美军的了解并不够深刻。

经过分析以前的战例,志愿军发现美军与解放战争或抗日战争时期的敌人都不一样。

抗日战场上的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所以险兵用的还是很多,而解放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指挥又过于死板。

相比之下,美军处在一个中间值。出于对火力及实力的自信,美军的指挥相当灵活。

不过在推进时却有个特点,这个特点哪怕是号称敢打敢拼的李奇微与范弗里特接手了指挥权后也没有改掉。

这个特点就是美军的主力在行军中绝对不会将自己的侧翼或后方暴露给对手。

也就是说美军不会使用大部队的穿插战术,如果想要继续行军,就必须要将周围的敌人全部清空后才会继续向前攻击。

189师十死无生的战略部署。平均每小时落下4000枚炮弹下的英雄挽歌。

在第63军发现了美军的这个特点后,各师都开始了针对美军的战术布置。

其中压力最大的莫过于蔡长元师长的189师了。189师在第63军中战斗力最为强横,所以傅崇碧命令189师先顶上去,为187和188师争取时间。

在第63军抵达铁原时,美军距离铁原仅有几十公里的距离,这短短的几十公里在机械化的美军面前不过是几个小时的路程。

189师务必要为188师和187师争取出构筑防御工事的时间来。

另外从时间上来看,传统的防御工事对于189师来说肯定是不合适的。

所以蔡长元师长不得不下了一个令他十分痛心的命令。

蔡师长命令将全部兵力在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一共50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分成200多个零散的阻击阵地。

如果美军想要通过他们的阵地,就必须要把这200多个阵地全部拔除。

189师相当于美军前进路上的200多颗钉子。

但钉子终究是会被拔除的,在志愿军们进入自己阵地的那一瞬间他们就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迎来终结,就连不远处的战友也一定会牺牲。

我不知道他们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阵地里坚守,在美军开始进攻前,每小时多达4000枚炮弹落在头顶时他们又在想些什么。

但是我知道这些为了大局甘愿付出生命的先烈们,值得被铭记。

在189师负责防御的地界上,每一个孤立无援的志愿军阵地,每一个视死如归,被爆炸波震得七窍流血的志愿军战士都用自己的力量给了美军最大的杀伤,为188师和187师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89师在涟川至铁原一线拼尽了所有的精血,以至于阻击战最激烈的时候出现了一名战士在早上被提拔成班长,到了中午时就被提拔成了副连长的情况的发生。

这种情况的出现说明189师的基层干部已经损失殆尽。

当这支部队撤下来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一个团的兵力,就连师部勤务营也只剩下了不到60人,全师加在一起只有数百人。

实至名归的大功团,1600人战后仅余247人。

郭恩志是第63军188师,563团的8连连长。在铁原阻击战中,郭恩志率领全连战士坚守了四天四夜,击退了美军的15次进攻,以伤亡16人的代价毙敌800余人。

郭恩志打仗十分的有章法,在他入朝前总听老兵们说美军近战能力弱。

于是在铁原阻击战时,美军进攻到距离阵地还有二、三十米时突然使用最猛烈的火力将其打乱,等美军乱象以现的时候命令小分队发起反冲击,此战术屡试不爽,其关键在于发起火力突袭的突字与小分队发起反冲锋的时机。

可惜的是,郭恩志战术的成功有着很多的偶然性,地形上独特的优势使别的连队无法使用他的方法杀敌。

铁原阻击战中,563团在高台山拖住了美军7天,撤退时全团1600多人只剩下了247人。

'水淹七军',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五连。以全军覆没的代价迟滞美军7天。

在高台山通往铁原之间有一条编号为87号的公路,美军的坦克部队沿着这条公路可以直接抵达志愿军的总指挥部,所以第63军务必要守住这条公路。

内外加山是这条公路的必经之处,563团派5连70余名战士在此地驻守。

内外加山后面就是一个水库,如果将水库炸开,整个87号公路都会被洪水所淹没,可在内外加山上坚守的5连的退路也会被洪水所淹没。

这意味着5连将会陷入十死无生的绝境。五连的全体指战员在得知情况后只对团部说了一句话,'我们要血战到底。'

563团的作战参谋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觉得悲壮不已。

由563团团长亲自指挥如何炸开水库。

水库被炸开后,美军被成功的阻滞了7天。在这7天里,内外加山被美军炮火犁了一遍又一遍,整个山都被削矮了相当一部分。

血战13天,63军被打残,全军伤亡过半。军长改团长。

随着战事的进行,第63军的场景愈发严峻,各部队的战斗减员非常严重,甚至成建制损失的连队也不再少数。

就在傅崇碧军长一筹莫展的时候,接到了彭德怀的电话,彭德怀通知傅崇碧军长,志愿军的第二道防线已经完成,马上会有友军接替63军,63军可以撤下来修整了。

此时刚好是傅崇碧军长接到阻击命令的第13天。在长达13天的阻击战中,第63军没得到任何的补给,出征前全军24000余人,战后只有4000余人还活着,这只相当于一个加强团的兵力。

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旌旗斩阎罗!第63军军长倒在了功成身退的路上。

完成任务后,撤退到后方进行休整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第63军的军长傅崇碧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出征前的两万四千多将士,经过十三个昼夜的殊死搏杀,不但战死大半,剩下的战士们也几乎各个带伤。

虽然没有辜负彭德怀的嘱托,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但第63军已经成为了一支残军。

在例行点名时,有战士泪流满面地说:'不要按建制点名了,我们一个团还活着的都不到一个连了!'

傅崇碧闻听此言不禁悲从心来。

虽然有慈不掌兵这一说法,但一个冷血的将军是带不出来战斗力这么强悍的部队的。

正是因为傅崇碧爱兵如子,他才能将这些骄兵悍将们如臂使指。就在志愿军总指挥部正等着为出色完成阻击任务的请功的时候,噩耗突然传来。

第63军这支残破的铁军在撤退的时候遭到了美军的袭击,第63军军长傅崇碧重伤昏迷。

在这期间他数次在生死线上徘徊,手术的过程就像是第63军此次执行的任务一样,处处险象环生。傅崇碧军长昏迷了整整四天四夜,大概在他昏迷的这四天四夜是去率领牺牲的两万旧部去大闹阎罗殿了吧,阎王爷一看这是个刺头,不收他,所以又将他放了回来。

在他昏迷的这段日子里,志愿军总指挥部上上下下都急得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彭德怀一得到傅崇碧军长苏醒的消息后立马赶了过去,他问傅崇碧需要什么,傅崇碧只回答了他三个字,却令在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

傅崇碧说:'我要兵。'

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里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血和泪。彭总当场拍板,回复傅崇碧说:'给你兵!给你补两万!'

第63军政委龙道权(左)与军长傅崇碧(右)

美军发现志愿军后撤后大喜过望,并通知美国媒体对此事大肆报道。

然而当他们推进到铁原时就傻眼了,在铁原后面,还有一道又一道的防线,他们已经失去了战机,志愿军主力在63军的拼死掩护下已经站稳了脚跟,并重新构筑了防线....

总结

如果说第五次战役促成了中美和谈,那么铁原阻击战就是促成了中美和谈的关键。

铁原阻击战的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第63军没能扛住美军的进攻,那么志愿军的全线都会动摇。与其说这是一场阻击战,倒不如说,这是一场决定中美双方命运的计时赛。

这场中美双方命运的计时赛打了整整13天,第63军减员2万余人,美军在这场战斗中则伤亡了2.1万多人。伤亡比例接近1:1。

铁原阻击战使李奇微充分的认识到哪怕他拿出最大的水平,我军的防线也无法被其有效突破的事实,所以他所制定的战略和战术的目标更是无法达成。

如果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分出一个胜负来,那必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可美国明显想快速地结束战争,没有将战争扩大的欲望。意图扩大战争的麦克阿瑟下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对于志愿军总指挥部来说,通过第五次战役血的教训说明了志愿军无法围歼大建制的美军。

而且如果想突破美军用强大的火力构成的防线,我军必将付出十分巨大的代价,所以中美在朝鲜战场上陷入了谁也打不过谁的僵持局面。

既然武力解决不了目前的僵持局面,就只能通过谈判来进行解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原阻击战 70个士兵炸毁水库
打完铁原阻击战,军长傅崇碧受重伤,醒来后第一句话:我要兵
铁原之战究竟有多艰难?傅崇碧挽救志愿军危局,是儒将更是猛将
铁原阻击战:血肉之躯与钢铁之师的较量,志愿军63军一战封王
他和梁兴初同为军长,铁原一战,全军几乎拼完,建国后仅授少将
傅崇碧任军长的志愿军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一个连阻击美一个加强团,歼敌800人,三朵花战术威力巨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