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说黄家花园


我第一次听说黄家花园,大概是在1963年父母即将从塘沽调到市里工作,正准备搬家的时候。家住曙光影院后身洛阳道的一位阿姨十分热情地对我妈妈说:住我们这边来吧,我们在黄家花园,这儿就是个“小劝业场”,买什么东西都方便。后来我家没住到黄家花园,但我转学进了十六中学(今耀华中学)后,很快知道黄家花园就在学校对面。


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家住黄家花园。有一位,出了学校门(那时学校只有南京路一个门)一过墙子河上的长沙路桥,左手的敦厚里就是他家。这个同学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但因为他父亲解放前当过国民党军医,没能留在十六中上高中。过长沙路桥一直走,过了西安道往右侧斜插是岳阳道,相隔不远的左右两处房子是我另外两位同学的家,都是楼房,门窗高大,木地板。还有一位同学住成都道,在曙光影院同一侧,靠体育馆方向不远处,他父亲是大学教授,住的是一座很讲究的小楼。总之我的印象中,黄家花园的住户相当一部分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职员。后来知道,耀华中学第三任校长赵天麟先生当年也住在成都道,就在我同学家附近。因为坚决抗日,赵校长于1938年被日本暗杀团枪杀在成都道上。


下图:宋文铎先生1958年8日8日在耀华桥北侧的速写,远端可见西安道小学和求志里的塔楼。



说黄家花园是“小劝业场”有点夸张,但这里确实是十分繁华又特别紧凑的商业区。我上学时,同学们缺个什么文具,用点什么日用品,跑出校门一会就能买回来。中学我一直在学校吃午饭,有一段时间学校食堂好像是修理停伙了,我们一伙吃食堂的同学就每天中午去黄家花园吃午饭。每天上午一下课,我们几个同学就一起到西安道上,到长沙路与山西路中间路北的一家小早点铺。说是早点铺但中午也卖,只有烧饼、大饼、豆腐脑、锅巴菜之类,烧饼有油酥的、芝麻的、豆沙馅的。我每顿总是四五个烧饼一碗豆腐脑,锅巴菜黑拉巴几、糨乎乎的一碗,看着挺好奇,但实在不知道是菜还是饭,一次也没买过。小店屋子狭窄,但屋里的旧桌子板凳、门前的玻璃柜都十分干净利索。四分钱一个的油酥烧饼特别好吃,这样一直吃到学校恢复食堂。每天饭后大家就顺着西安道、山西路或河北路遛达一圈,路边的大小店铺随便进去逛逛。这片地方不大,但早点铺、肉铺、饭馆、食品店、蔬菜店、百货店、土产店、委托店、五金店、文具店、玻璃店、理发店、刻字店、裁缝店、自行车店、药店、布店、书店、照相馆,甚至还有个棺材店,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那时我们中学生身上没什么零花钱,我也不记得在这买过什么东西了。这些商店中,规模最大的好像是食品店、百货店和玉华台饭馆。西安道和山西路把角的那家食品店,糕点罐头、干鲜糖果、烟酒饮料样样俱全,最引人注意的是一进门柜台里的南味熟肉酱制品,这在一般食品店可是不多见的。百货店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每个柜台上方都拉着一根长长的铁丝通往银台,像个大蜘蛛网,铁丝上夹着钱币和单据的小木板“嗖嗖”地飞来飞去。玉华台有好几层楼,挺高级的,我家邻居阿姨就是这里的职工,负责收钱卖牌。“文革”中有一次几个同学叫我一起去吃饭,他们带我去的就是玉华台,一进门就看见了那位阿姨,她热情地招呼着我们。同学又是炒菜又是啤酒的点了不少东西,这是我第一次和同学进高级饭馆吃高级饭。


出学校门一过长沙路桥,与长沙路丁字相交的是潼关道,向右一拐左侧就是复兴公园。有时我们吃了午饭也会到小公园的木椅上坐一会,晒晒太阳。“文革”期间不上课,同学间聊个闲天、商量点什么事,也常到这来。特别有趣的是长沙路潼关道把角那个挺宽绰、挺干净的公共厕所。“文革”中有几年,没办法解决居住困难的老百姓特别时兴调换房子,各个房管站周围甚至随便那个电线杆上都贴着换房启事。有人搞恶作剧写个启事也贴在那:“和平区平房一处,两大间,高大通风,光线充足,上下水齐全。地址潼关道2号。”真有人不知就里,按图索骥来看房,一看是个厕所。这个厕所,现在好像还依然如故。


下图:潼关道口的厕所依旧健在(柳生云 拍摄于2003年)



我还有一位大学同学也住黄家花园。他家在山西路,在成都道与西安道之间那段弯道上,他家的窗户临街,正好在书店楼上。我去他家找他,每次都是站在书店对面便道上,抬头扯嗓子喊他一声,如果在家,他就打开窗户探头答应一声,然后我就从旁边那个胡同进去,七拐八拐然后踏着狭窄的、嘎吱作响的木楼梯转到他的房间。这座外表十分陈旧的楼房,内里也十分陈旧,房间虽然比较小,但间量很高,有个挺大的天井,天井有木栏杆围栏,当年如果是一户人家住,也应该十分讲究了。同学说他爷爷曾经在清华大学教过英语,还见到过孙中山先生。我想,黄家花园的这些旧房子,就和我这位同学的家境一样,虽然现在已经破落,但身边的一切都在默默地讲述着当年的繁华与辉煌,让人不难想象当年家家户户那些丰富多彩的人和事。


近些年,黄家花园大规模拆迁改建,变化非常大,旧面貌几乎无影无踪了。现在,每当我走在人流熙攘的黄家花园,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它几十年前的老样子。我想也许这里是一个当年最繁华、最安静、最舒适,而今又最繁忙、最嘈杂、最拥堵的地区。黄家花园,这个有特色、有故事的地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营口道后身“五岔口”爆火,消失的“黄家花园”翻出天津人这些秘密……
■〖天津卫老照片〗0970:黄家花园的花园·
天津旧照,黄家花园拆迁前后,如今还有人在路边忙着生火做饭
黄家花园的市井格调
南市与山西路小花园
老潼关肉夹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