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颈腰椎牵引治疗,你想要的都在这里

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牵引治疗的作用机制

1.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2.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

3.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4.调整脊柱后关节的微细异常改变,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或关节突关节的错位得到复位;

5.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或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

6.加大椎间隙、椎间孔和增加椎管容积,减轻椎间盘内压力,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7.脊柱外伤时的早期制动和复位作用。

牵引方法分类

脊柱牵引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不同因素予以分类。

1、根据牵引的部位可分为:颈椎牵引、腰椎牵引、胸椎牵引等;

2、根据牵引的体位可分为仰卧位牵引、俯卧位牵引、坐位牵引等;

3、根据牵引力不同的来源可分为自体牵引、重力牵引、滑轮-重量牵引和动力牵引等;

4、根据牵引力量大小可分为轻重量牵引、中重量牵引和大重量牵引等;

5、根据牵引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时间牵引、短时间牵引;

6、根据牵引力量的连续性可分为持续牵引、间歇牵引等。

脊柱牵引分类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各种脊柱牵引的方法,以利于临床上更为合适地应用此项技术。

牵引治疗临床应用

1、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是以按摩手法之“人工拉压复位”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器械治疗方法,通过对腰椎施加牵引力,使紧张、痉挛的腰部肌肉松弛,腰椎体间距增大,椎间盘内压降低,缓解突出物对神经组织的压迫,使疼痛得以消除。

方法

腰椎牵引从较原始的自重牵引逐步发展形成重锤牵引、动力牵引,分别以自身体重、外加重力或动力对腰椎施加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牵引力。

(古希腊Hippocrates进行的牵引治疗)

(1)自重牵引

自重牵引就是利用患者自身腰部以下的体重进行牵引,其方法简便、易行。

A.坐位自体牵引

支撑部位为腰部,患者坐在支撑架之间的弹性悬吊带上进行牵引。

B.斜位自重牵引

患者在床上仰卧,胸部用牵引带固定于床头,腰部及下肢游离。初次牵引床面与水平面夹角30°,以后每天增加5°,一般8-10天倾角可达70-90°,牵引时间每天4h。

(2)骨盆重锤牵引

A.床上重锤牵引

首次牵引滑轮重量每侧5kg,两侧共10kg;以后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每1-3日增加1-2kg,最后达到合适的重量。牵引时间首次可定为1h,休息20min后继续牵引,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延长牵引持续时间。夜间停止牵引,以利睡眠。此方法适用于需要在病房绝对卧床的患者。

B.牵引台重锤牵引

牵引台面可头低脚高倾斜5°。牵引重量越大,床脚越高,但对头晕等症状的患者则不床脚不能太高。重锤重量则从每侧8kg,两侧共16kg开始,增加方法同床上重锤牵引。牵引时间每次10-15min。此方法适用于能到治疗室治疗的患者。

(3)动力骨盆牵引

是以电动牵引力替代重锤进行的腰椎牵引方式,牵引体位同重锤牵引。可做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持续牵引的重量和时间设定同牵引台重锤牵引。间歇牵引重量可从20-30kg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当重量,一般不超过体重为原则。牵引时间15-20min,间歇时间可在30秒以内进行调节,例如牵引1min,间歇10秒。

(4)徒手牵引

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最好是应用可滑动、分离的牵引床,以使摩擦阻力最小。治疗师根据患者双髋和双下肢位置的变化而定。患者双下肢伸直、腰椎伸展时,治疗师施力牵拉患者踝部。患者双髋屈曲90°,腰椎屈曲,患者双下肢悬挂于治疗师双肩,然后治疗师用双臂绕于患者双下肢施力。治疗师应用一绕于自身骨盆的环形皮带助力。

(5)自我牵引

A.徒手方法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置于胸前,双手抱膝,以达到分离腰椎后部的目的。并可通过放松双手双膝,然后再度重复的方法间歇进行。不适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B.“攀单杠”牵引

双手拉住单杠,双足离地悬空,或不离地,双膝屈曲,利用自身下坠的重量产生牵引作用;或选择高矮合适的门框,先借助小凳,使身体悬空,并可以像在单杠运动那样做前后摆动动作。每日2-3次,每次数分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壮年男性患者,或进有轻度椎间盘退化,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的患者。可预防下腰痛的发生。

2、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时颈椎病康复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颈椎牵引亦可用于颈椎骨折和脱位的固定和整复。

方法

(1)坐位牵引:

枕颌带兜住患者头颅后,患者坐在凳子上,牵引绳绕过头顶上方的滑轮,再经另一滑轮下垂牵引一定的重量进行牵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轻症或中度颈椎疾病患者,使用较为简便,医院采用得较多,家庭也可以开展。其优点是牵引时无摩擦力,缺点是患者位置不易固定、牵引角度变化小。

(2)卧位牵引:

患者仰卧位于牵引床,枕颌带兜住患者后枕和下颌后,牵引绳经头顶滑轮下垂牵引一定重量,卧位牵引一般适合于须持续牵引的重症患者。其优点是患者放松、头颈部位置易于固定、通过枕头或滑轮可使患者牵引角度发生较大变化,在休息、睡眠时也可牵引,缺点是须考虑摩擦力,患者下颌骨所受力量较大。

(3)斜位牵引:

或也称半卧位牵引,该体位介于前两种体位之间,随着背部的抬起,可进行更大屈曲角度的牵拉,并更容易将颈部控制在屈曲位或中立位牵引。这一方法尤为适合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注意事项

应充分注意个体差异,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并密切观察牵引时患者的感受及反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一般身体整体状况好、年轻者,剂量可大些,体弱、老年人,牵引的时间要短些,重量也要轻些。牵引过程要了解患者反应,如有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停止治疗,寻找原因或更改治疗方法。

参考资料:

徐军,解放军总医院.脊柱牵引治疗技术(续一)各种牵引技术的临床选择应用.《现代康复》.2001年11月第5卷第11期.燕铁斌.物理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更多康复信息请关注公众号康复汇:kangfuhuiy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椎病】4种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方法
颈胸腰病的护理常规
腰椎牵引床的作用及颈腰椎牵引床的使用方法
为何腰椎牵引对于腰间盘突出很多人去用,效果如何
哪些颈椎病人不适合做牵引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